蝉在地下可以长寿,为何在地面上仅活一个月?
蝉在地下能活很多年,这属于它们的若虫期,这个时间内的蝉没有敌人,且有足够的营养,不会死亡。可是到了成虫期就不同了,此时的蝉已经进入老年时代,主要是为了交配产卵。而且有大量的天敌,就算不自然死亡,也会被天敌吃掉。这属于自然规律,而且蝉在地下活的时间,也完全是要看品种。
1、蝉的生存周期
蝉的生存周期大概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蝉卵、若虫和成虫。蝉卵跟成虫期差不多,在地面上只会待一到两个月,这个时间内它们会不断吸取树木的营养。等到营养足够就会掉在地方,并且钻进泥土里。这个时候的它们进化成了若虫,在土壤里没有天敌的威胁,一般能存活1年、3年或者五年,更厉害的可以长达十七年。之后从土壤里爬出来变成成虫,飞到空中通过叫声来蝉卵,在陆地待不了一个月,基本上就会死亡。
2、蝉的种类和天敌
并不是所有蝉在土里都可以长寿,有些蝉的若虫时期只有一年,之后便会爬出地面,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且死亡。蝉的若虫时期大都是质数,像是1、3、5、17,主要是为了规避其他生物,并且保证不和其他蝉类抢夺食物。爬出地面的蝉会迎来很多天敌,像是小鸟一类的。现在最大的天敌就是人类,它们往往还没变成成虫,就被人类下锅炸了。不过蝉的繁殖能力很强,所以一直没有灭绝。
3、十七年的蝉
由于蝉的繁殖能力很强,人类怎么吃也不会灭绝,而且有种蝉是17年出现一次,这就意味着大量的蝉会聚集在一起出现。这种情况在美国很常见,每隔十七年就要接受一次物种入侵。很多小树苗承受不了,会因此而死亡。而由于数量庞大,它们的天敌也不能完全消灭它们。
蝉地下多少年地上几年
蝉在地下3-17年,地上寿命只有60-70天。
蝉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每年的6月末,蝉的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
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
蝉钻出地面活多久
蝉钻出地面活30天。虽然成虫的蝉寿命较短,但是蝉在若虫阶段,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很多年。不同的品种寿命不同,一般比较常见到的都会在土中待上1年、3年、5年或17年。待在土中能躲避天敌,避开和其他蝉类一起钻出,抢夺资源和领土等。
蝉:
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除每年仲夏出现的三伏蝉——蛾蝉属等属的种类之外还有周期蝉。最着名的周期蝉有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又称质数蝉,由于生命周期是质数,所以不会遇到上一世代所遇到的天敌。周期蝉隔一定时间在一定地区大发生一次,届时数十到数百只黑褐色的蝉幼虫一起从土里钻出羽化,十分壮观。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
蝉的一生四年在地下度过,出来七天就死,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其实挺简单的。不同的蝉有不同的使用寿命,但基本上所有蝉的成虫期都很短,最长只有2个月左右。这是因为蝉在成年阶段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交配。事实上,当蝉在地表下时,它们的天敌很少。况且仙阶段的蝉会从泥土下的根部吸取汁液来维持生计,也就是说它们并不缺食物,只是不能在地表下交配。蝉在爬出地面后实际上可以在地表生活一个月左右。
蝉的幼虫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度过。法国蝉的生命周期大多为4年,但北美洲有寿命为17年的蝉。中国蝉的寿命大多为3至7年,其中近一半为5年,少数可达8至9年。生物学家普遍认为蝉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昆虫。世界上大约有2500种蝉,大部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是蝉分布广泛的国家之一。所以蝉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有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蝉都是成虫,也就是会飞。一般会在被当成成人后的一两个月内死亡。因为蝉变成成虫的时候是夏天,只能活一两个月,所以人们就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夏蝉谈不上冰”来形容另一个人的短视。所以它们要爬出地表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交配。蝉根据叫声吸引雌性交配。大家听到的蝉都是来自雄性,但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令人费解。
雌虫听到雄虫的唧唧声,就会来和噪音交配,然后把一根又细又尖的稻草插到树上产卵。幼虫要到2022年才能孵化出来,孵化出来的成虫会钻到土里,重复之前的实际操作。蝉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怀孕的雌蝉用尾部的产卵器在树枝上钻一个洞,穿过木质部,到达髓心。每只小孔产几个蛋。小孔,有几十个,蛋的总数一般是300到400个,最多600个。和自然界其他弱小生物一样,大部分都活不到成年。卵自行孵化后,幼虫钻出小孔,第一次在树枝上蜕皮。几个小时后,角质层变得角质和坚硬,然后它们落到地上,用前爪挖掘,钻进泥里,在黑暗中度过很长时间,靠吮吸根部的汁液生存。蝉的幼虫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度过。夏天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的时候,幼小的蝉就会破土而出,爬上枝头。
蝉在地上生活多长时间
蝉,通常又叫做"知了"。蝉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可分为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完成整个生长周期需要3的年时间。蝉的若虫期又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营养丰富,不但是传统中药,而且还是很好的小吃哦。
生活特性:交配后的雌蝉在树的嫩枝上用针状产卵器,刺破树皮,将卵产在嫩树枝内,树枝被刺伤后因水分供应不上而枯萎死亡。死亡后,便借风雨的作用跌落在树下,逐渐被掩埋于土中,卵孵化成若虫后便吸附在树根上吸食树汁为生,经2~3年时间若虫生长发育成熟,在每年的夏至后,如下了透雨水,便很快地从土中钻出地面.出土后约经2~4小时,成熟的若虫——蝉猴便蜕皮变为成虫——蝉。蝉依然是依靠吸食树木汁液为食,在炎热的夏天,它在树上发出很嘈杂的叫声。
卵的采集: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雌蝉多集中在枝叶葱绿繁茂的杨柳树和苹果树的当年生枝条上产卵,又特别喜欢在白柳条上产卵,产卵后的树枝 3~10天便自行枯萎,仔细观察便会看到有颗粒状的卵粒附着在枯萎的树枝上,一棵卵枝内大约有蝉卵50~100粒不等。如果你有耐心从卵开始饲养,那么就把附着卵粒的枝条摘下来,即可做为孵化的种苗。
埋植场地:你可以把枝条埋在花园里,最好选择在杨柳树林,老苹果园和白柳条丛生的河滩地带。但是花盆中可不行。每平方米可埋植2~3枝卵枝,土质要求不沙化、不板结,无蚂蚁、鼹鼠,疏松湿润壤土地带,还可选上年出蝉猴较多的地方做埋植卵枝的场地。
管理:注意浇水,不要翻动土壤,慢慢等待……
采收:埋植卵枝2~3年后,蝉猴便开始逐渐生长发育成熟。在每年的夏至时节,它就钻到距离地表约10公分的地方,等待合适的时机钻出地面。如遇透雨,一个个膘肥体壮的蝉猴便于凌晨的4~5点钟开始钻出地面,或在雨过天晴后,蝉猴也会随时钻出地面。钻出地面后,很快会寻找柳条或树干往上爬行,在合适的位置准备蜕壳。2~4小时后,便蜕皮变成蝉(知了)。根据蝉猴的这一点特性,在每年的夏至过后,如无雨干旱,可人工给养殖场地浇透水,引蝉猴出土,在蝉猴出土前,或在蝉猴成熟期前。可在离地30厘米的树干上围捆一圈光滑的塑料薄膜,蝉猴爬到塑料薄膜处,便阻止蝉猴上树变蝉,以便采收。
要点:作为“宠物”,养蝉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它钻出地面和蜕壳的过程。没有看过的朋友和生活在城市里的小朋友,一定要在夏天的夜晚捉几只知了回来看它蜕壳哦。
成虫饲养:很难。它是靠吸食树木汁液作为食物的。如果你想把它养在家里,可以采摘新鲜的树枝给它。或者用西瓜皮?我想可能也可以吧。还有一个有趣的就是看它震动胸腔的鼓膜发出叫声。
蝉在地底下呆多少年??
不同种类的蝉潜伏在地里面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有一些品种会潜伏3年,有一些会潜伏5年,最长的会潜伏17年。这些数字虽然不同,但都是质数。因为这样能够减少它们和其它蝉一起出土的概率,防止互相争夺资源。在潜伏期里,它们会不断汲取植物根部的汁水用于维持生命以及进行生长。
蝉(学名:Cicadidae)是半翅目蝉科动物,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栖息于沙漠、草原和森林。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有一对强壮的开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
它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须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