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财经新闻
其实读懂财经,无需懂得太多,只需有些金融基础知识,有些常识,具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可。
恰好有这本这方面的书《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推荐你看一下。在书中,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把看似高深的理财经验分享,让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看懂财经新闻。
新书升级版又增加了新的案例和解析,结合近几年全球财经局势变化,做了更加详尽的解释。在《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提到了看懂财经新闻的四大原则:
第一、要特别关注“坏消息”;
第二、用常识去判断,看清楚是什么样的“专家”在说话,有的要听,有的不能听,有的只能反着听;
第三、看财经新闻时要能分清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投机,尽量多投资,少投机,多学投资,避免投机;
第四、第一感觉不靠谱基本上就不靠谱,听上去太好的一定是假的。
1、投资自己
拥有再多值钱的东西也不如把自己变得值钱,自我投资是最好的投资;
2、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把爱好变成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动力。这样财富也会随之而来;
3、进入好的朋友圈
我们的财富来源于身边的资源,不断吸取身边人的经验和教训,能加速自我提升。
高收入≠高幸福感。有钱≠幸福。在学习如何看懂财经新闻的同时,深思金钱对我们的意义,了解到自我投资才是永不亏损的投资,不仅理财、生活都要追逐本心,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收获更多幸福感。
当然,纸上学来终觉浅,想要实时了解每周发生的财经新闻,必然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为了提高效率,我每周的财经新闻解读,都是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何亮博士的专栏《读财经新闻,学投资理财》这里直接获取的,何博士解读得非常专业客观,无论对于普通投资者还是金融从业者都是受益匪浅的,也推荐给大家。
如何有效地阅读财经新闻?
有效地阅读财经新闻,就是把财经新闻里一些重要的词汇标记出来,然后去看他们的一些数字,然后看他增长的百分比,然后阅读财经新闻,就尽可能的掌握国家的一些事情就好了。
你是如何获得财经方面的消息的?怎么入门了解财经知识?
从人的认知来讲,先从基本的知识来入门比较好。所以这个问题先从后面一部分答。靠谱和权威、专业的入门内容可以从中国证监会、各证券期货交易所、各证券期货基金协会、各大银行、证券、期货公司官网来了解,他们不光有行业的法律法规,更有对应的投资者服务专栏。
比如“中国投资者网”,他是国家专门为投资者服务的证券金融类公益机构,在其网络平台上有诸如基础知识、投资指南、热点关注、风险警示等等各类图文、视频、投教直播内容,让人方便学习了解还贴近实际。
想再深入学习财经知识可以根据个人偏好选择纸质或者电子书来系统学习,比如宏观、微观经济学,这样基本上财经方面的词汇、含义、内容会大致明白。
在这个信息爆炸、消息传播便捷、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的自媒体时代,各种财经消息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断章取义甚至充当“黑嘴”收割粉丝,所以建议大家在财经消息来源方面还是从官方权威渠道获取,比如人民网、新华网等等,此外各大金融机构的公众号、官网、都会快速发布财经消息和解读。现在手机获取信息很方便,目前看最便捷的还是各金融数据或者证券软件公司的APP,他们的财经数据推送很及时快捷。
此外有深度的财经消息,可以看些知名财经杂志或者人士的文章、视频来做全方位深入了解。
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很多,除了上面说的外,提醒大家了解财经信息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可贪大求全,不然费神劳力还没效果。还有风险意识要有,不可盲目入市。这里我把想到的说了下,没提到的,欢迎大家补充或私信交流。
财经新闻应该怎么看?
首先,在当今的社会,除非你的生活能够远离金钱,否则不管你喜不喜欢,人人都需要关注财经新闻,并且不仅要关注国内的,更要关注国际的。因为这些年来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全球经济已经一体化,大家可谓都生活在一个村里――地球村。任何地方发生的财经事件,都可能间接或直接影响到如何理财。说白了,财经新闻将直接关系到你我钱包的大小。
然而,每天,甚至每时每刻,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的财经新闻犹如潮水向我们涌来,我们究竟该关注哪些呢?
记得以前我刚到美国时留意到,中美两国所播报的新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那时国内电视、电台里的新闻一般都是特大喜讯,全是形势一片大好的消息。而打开美国的电视、电台,新闻里的所谓Breaking News(突发爆炸性新闻),不是杀人就是放火,不是抢劫银行就是偷盗汽车;财经新闻也是愁云惨淡乌云一片,不是失业率又高了,就是股市下跌了。
美国不是超级经济大国吗?好莱坞、华尔街是美国的象征,科技文化领先于全球,为什么舆论媒体到处传播着坏消息?难道就没有一条值得报道的特大喜讯吗?于是,在大众传播学的课堂上,我忍不住请教了教授。
教授解释说:“你听说过这句话吗?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社会稳定是常态,这类新闻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杀人、放火这类非常态事件,才会被当作新闻报道出来。新闻就是要报忧不报喜,因为喜本该是常态,不足挂齿。”
原来如此!怪不得我常常听美国人说:No news is good news(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句英语短语,我还特意查询了它的出处。这句在美国众所周知的短语,源于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1616年)说过的一句话:“No news is better than evil news.”(没有消息要胜过邪恶的消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短语被后人用来形容在恶劣的情况下,比如战争或瘟疫,如果没有失去亲人的坏消息,这就意味着是好消息!
其实看财经新闻也一样,大家要特别留意坏消息,“好消息”根本不用去关注,因为“好”是常态,是理所当然的,比如生产力提高啦、GDP和人均收入增加啦。在一个和平的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做到这些是应该的。与此同时,任何事物都该一分为二地来观察,即便在“好消息”中,我们也必须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其“坏”的一面。以此来推论,对于“坏消息”我们就更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谓Wishing for the best,preparing for the worst(做最好的许愿,做最坏的准备)。
多年来,美国人好日子过惯了,太乐观了,他们向来Wishing for the best,and preparing for the best(做最好的许愿,做最好的准备)。前几天,美国的电台、电视、报纸、杂志又在报道美国国债上限的新闻,是近年来最坏的消息。美国的国债上限达到14.29万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GDP的90%。如果几天之后美国国会依然无法就提高国债上限的问题达成协议,届时不能通过借新钱来还旧账的美国,将面临国债违约的风险。
我们该怎样来解读这条坏消息呢?
一听美国国债违约,好些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美元将随之崩溃,于是便把美元换成黄金来避险,立刻引发金价大幅上升,已飙升至每盎司1900美元的历史新高。
其实人们把美国国债和美元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混淆了。美国国债是指美国财政的收支信用,一旦违约,即意味着暂时没钱还债了;而美元是美联储的信用货币,只要美联储的货币信用不垮,美元的风险是有限的。因为如果美债限额持续不断地提高上限,美联储就不得不通过增发货币(美元)来购买美国国债,这就像给猪肉注水那样,“注水”(如QE1和QE2)之后的美元,正是这些年美元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
但是,美债违约和美元崩溃非但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是负相关的。一旦美债违约,就意味着美元不再“注水”了,美元将立刻走强,而金价就可能大泄了。很显然,美债违约之后美国将不能借贷消费了,但债还是要还的,结果就只能勒紧裤腰带,将变成赚一百美元顶多只能用五六十元。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终将会有那么一天。
当然说起来轻松,美债违约在短期内的危害,将大大超过这次金融海啸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有读者会问了,美债违约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关于财经类自媒体乱象到底该如何整治?
这一次我们的央视直接下手来处理目前一片混乱的财经类自媒体账号,对于这些账号说实话,可能很多人都是非常陌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对财经比较关注的人群比较少,但是他们所能造成的影响确实不可忽视的。主要就是因为很多财经类的自媒体账号在内容的选择上非常的偏激,同时也在进行一些抹黑活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应该如何整治他们。
第一,严厉的打击他们的账号。
在第一批整治活动当中,央视就对这些账号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一旦发现有些账号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并没有做到实事求是,而是选择采取一些夸张的标题以及内容方面非常的凌乱,就会对他们的账号进行封停处理,同时对于一些金融黑嘴也将会采取严格的处罚。
第二,为什么要打击这样类型的账号?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就直接表示,之所以现在财经类媒体的账号能够重新在自媒体当中站稳脚跟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是有一定商业目标,同时也是有一个成熟团队的。而他们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发布一些虚假的消息,看似内容非常的中肯,但实际上则是带有自己的私货。甚至有一些财经类的媒体,直接向一些投资者推荐个别的股票,从而扰乱市场。
第三,如何对他们进行打击?
在这一次的改进活动当中,首先要做的是对他们的账号进行丰田和警告处理。然后就是对目前的金融市场进行稳定,特别是官方账号下场来进行辟谣。因为有一些自媒体账号,动不动就是崩溃论,对于国内市场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等,而对于那些想要急于变现割韭菜的账号,那么处理手法就比较简单了,将会对其背后的团队进行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