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鸟群飞行的三个简单规则是什么
分离,对齐,一致性。
1、分离:移动以避免过于拥挤。
2、对齐:向群体的平均航向移动。
3、一致性:向群体的平均位置移动。
关于鸟的问题,答好加30分!!!
推荐你养虎皮鹦鹉 很便宜的 也很容易养 给你找了点资料你看看
虎皮鹦鹉人工饲养简单,管理粗放,耐粗饲料,体质强壮,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虎皮鹦鹉上嘴具钩,强壮有力,喜欢啃咬木质,故不能用竹笼,要用金属笼饲养。作为休闲观赏鸟可用小型电镀的金属笼饲养,笼内设置有栖杠、吊环,供鹦鹉玩耍。 虎皮鹦鹉作为繁殖鸟应采用较大的方型金属笼,笼的大小为长40厘米、宽35厘米、高35厘米,笼底设有抽屉式的沙盘(托粪板),便于清理粪便。虎皮鹦鹉的巢箱为横窝,巢箱大小为长25厘米、宽14厘米、高14厘米的一个长方形小木箱,中间有隔板,分为内外两室,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圆洞,直径6厘米,外室与内室中隔板上开一个同样圆洞,直径4厘米,为鸟出入之门户。每天应更换清洁饮水,每周清理1次粪便,夏季注意不要在强光下直晒鹦鹉。 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6℃。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时要加强通风。虎皮鹦鹉喜欢吃带壳的饲料,平时应以谷子、稗子、小米为主,每天应喂点青菜,牡蛎粉或骨粉作为常备饲料(也可在笼内放一个整块的墨鱼骨任其啄取)。
驯养方法
方法一
定期的接触训练,这种方法是需要耐心的。这个方法包括时常与你的虎皮鹦鹉讲话、用轻柔的语气使它们能够镇定下来。慢慢地将你的手放进笼内,直到鸟儿定住不乱跑为止。在前面几次不应该激动地将手伸进去抓它们或移到它们的面前。给他们一些时间去习惯你的手。当它停止害怕的时候,那么你就可以将你的手指移近到它的腹部,像栖木一般,看看他们会不会站上来。在你的手指轻轻碰它的腹部时,记得要说“上来“。当你要让他们回去笼子及栖木上时,则应该说“下去”。当它在你的手上时,与他持续地保持说话。在你将它第一次拿出笼子时,不应该太急切。这些初期的训练,应该将训练的时间尽量短些。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你也可以慢慢地将时间给拉长,最后你就可以有一只相信你的虎皮鹦鹉朋友了!
方法二
让它们有自己的时间 在它们刚到家里的那几天,不要试着用手去碰触它们。给它们一些时间去习惯新环境跟新家,将笼子放在你常会在的地方。需要对它们付出许多的时间,试着去跟它们说话,且只有在换水或新鲜食物时才将手靠近笼子。尽量鸟儿们能够了解到你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它们好,并且不是试着要伤害它们的。这种方法,要让它们愿意出来到你身边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你可以藉由摆在笼外的壳子或鸟点心引诱它们,引诱它们出来。或者是将这些贿赂品放在你的手上,在笼子内或外来引诱它。最后他会觉的相信你,并且成为你的朋友。
方法三
重复地抓和放。将虎皮鹦鹉拿到另一间没有笼子的房间。重复地抓它跟释放它,虎皮鹦鹉很快就会了解到你不会伤害它。持续这个训练约个半到一个小时,然后将它带回它的笼子、并且与他说话一会儿。
方法四
Melanie的激烈训练方法。这个方法一定要很小心地去做,当你手握一只虎皮时,要确定你的手没有握得太紧,否则可能会造成鸟儿窒息。而虽然有些虎皮因此方法被驯服了,可是仍有许多的虎皮对这方法没有好的反应,甚至会变得以后更难以取得它们的信任。 “将一只刚买来的虎皮用手抓好,要注意它会试着去咬你的手指。如果你没有开车的话,就一路握着它的身体回家。或者是每次握它握半个小时,第一天最少要五次,不要让它逃脱。如果有咬人的动作,就将它的嘴给抓住。这个方法可以使它们咬人时不会力气太大,并且也不会想要逃脱。
疾病防治
虎皮鹦鹉身上的羽虱很多,必须注意消灭。虎皮鹦鹉还受吸血虫的危害。巢箱往往是产生吸血虫的大本营。每次孵窝完毕,要马上用开水烫一遍巢箱,再在箱内涂上对鸟无害的杀虫药BGP水溶液,保持清洁干燥,预防寄生虫。
虎皮鹦鹉又叫娇凤、彩凤、阿苏儿。原产澳大利亚,后经人工培育,已成为世界性笼养鸟,各国都有饲养。这种鸟羽毛华丽,易于饲养,可大量繁殖,供人们玩赏。
1、形态特征。虎皮鹦鹉是鹦鹉科中的小型品种,原种主要为黄绿色,头及背部黄色而有黑横纹、腰、胸及腹部为绿色,尾羽黄色而中央的两瓣为蓝色,颊部有蓝黑色圆斑。雌雄鸟羽毛相似,只有雄鸟上嘴基部蜡膜为蓝白色或蓝色(发情期)或深蓝色(老龄鸟),雌鸟蜡膜为肉色或淡肉色(发情期)或姜黄色(老龄鸟),以此可鉴别。经人工培育的品种,羽色多种多样,主要有:①波纹型:是国内外饲养最多的品种,身体的虎皮斑纹似原种,但有蓝、绿、黄多种颜色。②黄化型:全身均为黄色,红眼睛,有深黄和淡黄之分。③白化型:全身洁白,红眼睛。④玉头型:一种头部白色,其他部位淡蓝色;另一种头部黄色,其他部位绿色。均为稀有品种。⑤淡色型:可分为上体深黄、下体绿色和上体白色、下体蓝色两个品种。翅上均有黑色斑点。
2、饲养管理。虎皮鹦鹉可成对饲养,也可成群饲养,一般用铁丝笼或内铺铁皮的箱形笼。每对鸟的活动空间应在0.5立方米以上,否则不利于繁殖。笼底应做成抽屉式的(钉上铁皮),便于拉出清扫和铺砂。食、水用具宜深大,坚固,以防被咬坏。饲料以谷子和稗子为主,同时还要喂些麻籽或苏子,但用量不能超过10%。为了保证鸟所需的营养,青菜(白菜、油菜)和无机盐(骨粉、牡蛎粉)也要经常饲喂。这种鸟耐粗饲料,精饲料不宜喂得过多,以免造成月旨肪沉积,影响产蛋、繁殖。
喂食时,要注意吹去食罐内的谷壳,青菜在喂前要洗净,消毒(可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沥干,吃剩下的当天取出。注意笼内卫生,勤清理砂土和粪便。食、水罐应每天刷洗1--2次。虎皮鹦鹉虽不太怕冷,但气温过低会影响繁殖,所以冬季室内温度不要低于0℃。
3、繁殖。虎皮鹦鹉容易繁殖,但要避免杂交,保持本品种纯正。为了后代健康,宜选择1--2岁的亲鸟配对。雌雄交配以后,不久雌鸟就开始产蛋,隔天一蛋,共产4--9枚。
雌鸟产蛋开始后就不离巢,一直到孵化结束,这期间全*雄鸟叼食喂养。孵化期为18天左右。虎皮鹦鹉的雏鸟属晚成鸟,孵化25天内不能独立生活,全*成鸟喂食。亲鸟育雏的方法是:雄鸟喂雌鸟,雌鸟再喂雏鸟。雏鸟生长28天后,就能自己吃食,独立生活。长到5--6个月可达到性成熟。
1、备巢虎皮鹦鹉几乎常年可以繁殖,每年可繁殖4-5窝。但夏季天气热,连续入巢孵化,不但影响成鸟健康,而且孵化育雏率也降低,幼鸟体质不佳,所以夏季应中止繁殖,其方法是每年的7-9月将笼舍内的巢箱取出,进行消毒清洗,10月以后再放入笼内。
2、配对应该选择健壮和远亲的1-2岁的青年鸟作为种鸟,虎皮鹦鹉出壳后5-8个月就性成熟。另外要注意新品种培育的优良品种种性的保持,不要将不同类型的鹦鹉胡乱配种,以致于后代“四不象”。
群养繁殖时,雌鸟的数量应多于雄鸟的5%左右,让其自由配对,以免雄鸟为争取配偶而打斗。
3、产卵雌雄鸟配对后,很快就会选定自己的巢窝并交配,交配后不久,如果是在加食或喂菜时,雌鸟不出巢箱,雄鸟守候在一旁,可能是产卵了。应记下产第一枚卵的时间,一般是每天或每隔1天产1枚卵,每窝一般产卵4-7枚,产卵期应在饲料中增加较多的石灰质,补充钙质,避免产软壳卵。
4、孵化虎皮鹦鹉的乳化期为18-20天,孵化初期雌鸟特别警觉,不要轻易搬动巢箱和窥视巢内的卵,要保持环境安静。孵化任务完全由雌鸟承担,孵化期间雌鸟全靠雄鸟叼食喂养,一般雌鸟产第2枚蛋后,就开始边产卵边孵化。孵化期18-20天。当距产第一枚蛋的时间约18天后,抽出巢箱看是否出雏,将无精蛋、破蛋捡出。以后隔3日查看一次。
5、育雏虎皮鹦鹉属于晚成鸟,雏鸟出壳后8-9天开始长羽毛,10-11天开始睁眼睛,20天以后羽毛长齐,30天左右出窝。在离开巢窝前,全靠成鸟喂食。当小鸟基本长齐羽毛或从巢内探出头来时,有的雌鸟除喂食外,不再理会小鸟,有的又开始交配,并寻找新的巢,开始准备下一窝繁殖。
小鸟长到30天左右就可离巢生活。在育雏期间,除供应主食饲料外,还要供应部分鸡蛋黄,增加黍的比例。离巢10天后的小鸟要与母鸟分笼饲养,饲料应放在它们能取食到的地方,注意小米、稗子、黍配合饲喂,补充鸡蛋黄,并逐渐改成鸟混合粒料。小鸟在出壳后5-8个月完全长大,性达到成熟。
6、训练虎皮鹦鹉与文鸟一样,可以做手玩鸟。训练时,主人手中拿着鸟爱吃的食物,如葵花籽、苹果等。当鸟见到这些食物,它就会从鸟架上跳到主人手中吃食,主人可用手轻轻在鸟背上来回抚摸,表示爱抚。这样训练一时期,当主人的手伸过去,它就会熟练地跳到手上来,继续给予爱吃的食物。训练熟了,就无拘束地与你玩。
7、鹦鹉学舌
虎皮鹦鹉是鸟类当中最善于模拟的鸟之一,它会学人说话。学舌的鹦鹉从手玩的雄鸟中挑选,从出壳后两个月开始训练,每天反复教它一句话。特别注意的是,教鹦鹉学舌时要专人教,不能家里的人全去教,这样会导致鸟儿混淆,什么也学不会。首先,让鹦鹉站在手上,靠近人的嘴,用温柔的声调,教它简单的词汇。其次,当鸟儿学会一句话,奖励它喜欢的饲料,然后再教另一句,但是要记住经常训练,否则会忘掉的。
虎皮鹦鹉也叫娇凤、彩凤、阿苏儿、鹦哥等。原产于澳大利亚等地。
虎皮鹦鹉体长16~18厘米。前额、脸部黄色。颊部有紫蓝色斑点。上体密布黄色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腰部、下体绿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点。尾羽绿蓝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脚灰蓝色。雄鸟鼻包为淡蓝色,雌鸟为肉色。
虎皮鹦鹉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主要从体羽的颜色上区分,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波纹型虎皮鹦鹉国内饲养的虎皮鹦鹉基本属于这一类。体羽颜色斑纹近似原种,有蓝、黄、绿等色,上体布满黑色横纹斑。
2.淡色型虎皮鹦鹉可分为上体黄色,腹部绿色和上体白色,腹部蓝色两个品系,翅上均有黑色斑点。
3.玉头型虎皮鹦鹉一种头部白色,其他部位体色均为谈蓝色;另一种头部为黄色,其它部位体羽均为绿色两个品系。
4.白化型虎皮鹦鹉全身羽毛为洁白色,眼睛为红色,称为白红眼虎皮鹦鹉。还有一种体羽为白色,全身分布有黑色的大块斑,称为云斑虎皮鹦鹉。
5.黄化型虎皮鹦鹉全身体羽为黄色,眼睛为红色,称为黄红眼虎皮鹦鹉。
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结群活动。以植物种子等为食。繁殖期为6-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18天。
虎皮鹦鹉饲养简单,管理粗放,耐粗饲料,体质强壮,不易生病,且容易繁殖。虎皮鹦鹉上嘴具钩,强壮有力,喜欢啃咬木质,故不能用竹笼,要用金属宠饲养。作为休闲观赏鸟可用小型电镀的金属笼饲养,笼内设置有栖杠、吊环,供鹦鹉玩耍。作为繁殖鸟应采用较大的方型金属笼,笼的大小为长40厘米、宽35厘米、高35厘米,笼底设有抽屉式的沙盘(托粪板),便于清理粪便。虎皮鹦鹉的巢箱为横窝,巢箱大小为长25厘米、宽14厘米、高14厘米的一个长方形小木箱,中间有隔板,分为内外两室,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圆洞,直径6厘米,外室与内室中隔板上开一个同样圆洞,直径4厘米,为鸟出入之门户。
每天应更换清洁饮水,每周清理1次粪便,夏季注意不要在强光下直晒鹦鹉。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6℃。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时要加强通风。虎皮鹦鹉喜欢吃带壳的饲料,平时应以谷子、稗子、小米或鸡蛋小米为主,每天应喂点青菜,牡蛎粉或骨粉作为常备饲料(也可在笼内放一个整块的墨鱼骨任其啄取)。虎皮鹦鹉4个月龄达性成熟,开始发情、交配,可作为种鸟进行繁殖了,虎皮鹦鹉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每窝可产4~7枚蛋,蛋呈白色,每天或隔天产1枚蛋,在产第三枚蛋时雌鸟开始坐窝孵化,孵化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18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30天左右,雌鸟在孵化期间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尽量保持环境安静,以免亲鸟受惊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冬季繁殖鸟的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45%~50%,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虎皮鹦鹉繁殖高峰期可达3~4年,以后繁殖率逐渐下降,为了对种鸟群进行提纯复壮,应不断更新种鸟。虎皮鹦鹉平均寿命7年。
6.水壶:专门用于向鸟笼的水罐中加水的用具。常用壶嘴细长的水壶,能伸进鸟笼到水罐口上,不会使水洒在笼内。可以用铁皮、铝皮等制作,也可以用旧塑料罐改制。在水壶上套上一个喷头,可以给鸟淋浴。小型鸟笼可用塑料眼药水瓶作加水器,还能吸出水罐内的污水。
7.浴盆:最好选用较浅的搪瓷盆,水不要太深。浴盆大小为15厘米左右。
8.卵勺:选用把较长的塑料勺或牛角勺即可,用于取出巢中较小的卵来进行检验或调整孵卵的数目。取卵时最好不用手拿,因手有气味,容易引起亲鸟弃巢不孵;再者用手拿容易把鸟卵捏碎,造成损失。
9.笼罩:根据鸟笼大小和形状用蓝布、黑布或深灰色布缝制的布套(绣眼鸟用浅色布),罩在笼子外面,遮住光线,可以防鸟惊撞,还可起到防寒、防风的作用。画眉、百灵、云雀等必须使用笼罩。
10.栖杠:也叫栖木,是鸟栖息的支架。最好的材料是天然去皮树根,其次是树枝,以圆形略扁最适合鸟抓握。栖杠的粗细要根据鸟的体型大小来确定,太粗或太细都不适宜,以鸟爪抓握后,前后趾爪之间还有少量距离为宜。栖杠的表面要粗糙,便于鸟站立。如果用竹枝,需要在上面刻纹。有的栖杠上粘一层金刚沙,使鸟能研磨嘴和爪,这种栖杠多用于画眉、八哥笼内。大、中型的鸟笼可设置2根栖木,一高一低。有的设置可以晃动的浪木,可以使鸟增加活动量。
11.口哨:用竹片或铜片制成,能模仿雌鸟的叫声,引诱笼鸟鸣叫。根据不同的声响,有画眉哨、相思哨等。
12.笼刷:是清洗鸟笼的工具,用猪鬃制成,刷柄较长,尾端呈扁平形,可以铲除鸟粪。也可以用牙刷或瓶刷接一个长柄代替。
13.足环:为了建立鸟的挡案资料,要给每只鸟戴上脚环,脚环上印有该鸟的号码、出生日期等,以便做好育种和生产记录工作。脚环有铝制环和塑料环两种,做成不同颜色,以资区别。
14.假卵:用木料、石膏或泥制成大小不一的卵,涂上适当的颜色,用来换取巢中的卵。假卵要尽量做得逼真。
老麻和老黄是素食者,它们的食谱非常朴素,除了主食小米外,燕麦仁算是零食,它们显然更爱吃零食。这些在超市里都很容易买到。仅从它们的口味来看,很像是一群来自北方的鸟,其实它们的祖先是澳大利亚居民。补充维生素的青菜和补钙的墨鱼骨必不可少,墨鱼骨其实是一味中药,学名叫海螵蛸,价钱便宜,药店可得,可用铁丝穿着挂于笼子里任它们自己啄食,吃的时候嘎吱有声,像在啃饼干一样,补了钙,就不用担心老麻下的蛋是软壳了。
老黄是吃燕麦仁的好手,像嗑瓜子高手一样,它能极速地用嘴把一颗燕麦仁拨开掏出其中的白面粉来吃,吐出一个个完整的燕麦仁皮,一会儿功夫,它眼前的燕麦壳就像小山一样了。老麻却一直到成年后,还是没法像老黄一样把燕麦仁吃得高效漂亮,只会乱咬一气,白面粉簌簌落下,看上去就像一个自动磨面机在工作。
青菜中它们的至爱是生菜,偶尔也能用玉米和菜心叶子敷衍一下,传说玉米是一种能催情发蛋的好东西。对老麻来说,青菜作为沐浴道具的意义可能更大,它很爱全身攀援在挂在笼中的生菜叶子上,抖动翅膀,羽毛蓬松,就像在干洗一样。
长了一张刚硬而锋利的钩子嘴,老麻注定这辈子都要住在铁笼子里了。刚进屋子的老麻和老黄,开始在房子的四处叨啄,似乎在确定自己的房主地位。看了一会儿就知道,木房子是靠不住的,凭借虎皮的嘴功和韧劲,不用一个礼拜,它们就能成功越狱。
想到虎皮们绝大多数时间要宅在屋里,我精心挑选了一个宽敞结实的钢丝笼子。很久以后,当我再次给老麻的女儿挑选房子的时候,发现有一种食碗和水碗都外挂的房子,才是对虎皮更贴心的设计,因为内置碗中的小米和水,常常会因为站在上面的虎皮随意频繁的排便习惯而被弄脏,不得不经常清理。
虎皮鹦鹉以各种植物的种子、浆果及植物的嫩芽、嫩叶为食,野生虎皮鹦鹉到秋季飞到田间啄食谷物。
小鸟多久才能飞翔
一般15天左右羽翼渐丰就可以离窝试飞。要完全独立飞走大概25天。笼养鸟观赏鸟类别。
小鸟出生最快几天会飞
一般来说,小鸟出生后最快15天就能学会飞行。出生后最快能飞行的鸟是蜂鸟,蜂鸟的体型非常小,学飞的时间也比较短。大型鸟类学飞的时间更长,比如鹦鹉,它需要两个月左右才会飞;其他不同种类的鸟类,学会飞行的时间也长短各异。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入侵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更容易遭受灭绝,比如:大型海雀、新西兰恐鸟等。
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鸟和飞机仿生学的资料
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发明都来源于自然界的仿生原理,飞机的设计制造也不例外。
机翼曲线与鸟类。1800年左右,英国科学家、空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凯利,模仿山鹬的纺锤形,找到阻力小的流线型结构。凯利还模仿鸟翅设计了一种机翼曲线,对航空技术的诞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一时期,法国生理学家马雷,对鸟的飞行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在他的著作《动物的机器》一书中,介绍了鸟类的体重与翅膀面积的关系。德国人亥姆霍兹也从研究飞行动物中,发现飞行动物的体重与身体的线度的立方成正比。亥姆霍兹的研究指出了飞行物体身体大小的局限。人们通过对鸟类飞行器官的详细研究和认真的模仿,根据鸟类飞行机构的原理,终于制造了能够载人飞行的滑翔机。
雷达导航与蝙蝠。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100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它能够用嘴发出超声波后,在超声波接触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时,用双耳接收到。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翼尖小翼与鹰隼。飞机在飞行中由于上下压差的不同,翼尖附近机翼下表面空气会绕流到上表面,形成翼尖涡,致使翼尖附近区域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差降低,从而导致这一区域产生的升力降低。这是产生诱导阻力的根源。人们通过长期观察自然界大型鸟类,比如鹰和隼,发现它们在飞行中展开翅膀向上偏折翅尖羽毛以减小阻力,从而实现远距离滑翔。受此启发,有专家提出在翼尖加装短板来减小诱导阻力的想法。后来,设计师们不断研究,发明了翼尖小翼,并将其安装在运输飞机上,以减小飞机的阻力。
机身蒙皮与蒙古弓。飞机的机身是由蒙皮包裹的,然后再将受力传递到翼梁和翼肋。同时,蒙皮的完整性也影响着飞机整体的气动性能。因此,蒙皮的强度关系到整架飞机的结构安全。数百年前蒙古铁骑的战弓引起了设计师们的兴趣。为适应马上作战,蒙古弓要做的短小,但又要保证弓的强度。聪明的古人采用了复合材料的方法,他们用水牛角和鹿腱来加强弓的强度。设计师们由此获得启发,将玻璃纤维与铝合金相结合,完成了适应现代大飞机要求的复合材料。
机翼震颤与蜻蜓。飞机在高速飞行的时候,机翼会发生颤振现象。也就是说,飞机的翅膀会不由自主地振动,这种有害的振动可能造成翼折人亡的惨剧。被誉为昆虫里“飞行之王”的蜻蜓,它在振翅飞行时,也会遇到有害的颤振现象。但是,神奇的造物者赋予了它们消除这种现象的方法。蜻蜓每一片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加厚的深色角质层或称色素斑,叫翅痣。这就是它们消除颤振隐患的特殊装置。科学家虚心向蜻蜓学习,在飞机机翼前端的边缘,像打补丁一样,安装了一块长方形的金属板,称为抗震颤装置。昆虫的小技巧,帮助人类解决了大问题。
机翼表面与海鸟。海鸟可以通过喙部察觉出空气中的阵风荷载量(Gust Load),并通过调节翅膀的形状抑制升力。运用此原理,新型的空客A350 XWB通过安装在机头的探测器可以检测风力并利用其可移动的机翼表面提高飞行效率。此设计可以进一步节能减排。
飞机涂料与鲨鱼皮。自适应表面的设计与开发是飞机设计具备显著环境适应性的领域,要从自然界寻找灵感。今天的民用客机,40%的阻力可归结于湍流边界层。连续的自适应表面可以破坏这层湍流然后消除蒙皮摩擦阻力。拉条(飞机表面顺气流方向的一行小沟)可以减少4-7%的蒙皮摩擦力。但是拉条很容易损坏,所以是个重大工程问题。不过,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设计了一种涂料,模仿鲨鱼皮并加入了类似拉条的小沟,可以用蜡纸版作为飞机最外侧涂层。该涂料包含纳米件,保证它可以抵挡紫外线而改变温度。研究所表示该涂料应用到飞机上可以每年节省448万吨燃油。
机舱设备与荷叶。在现在的进化阶段,荷叶表面的角质可以使其表面的雨水滚落并带走污浊以保持自身的清洁与干燥。这就是“荷花效应(the Lotus Effect)”。荷叶的这种特性激发了人们在机舱设备涂层设计上的灵感。这种涂层可以使水分以滚珠的形式流走并同时去除污物。这样就提高了飞机的清洁度,同时还能省水,减重,降耗并减少碳排放。此灵感已经在空客飞机上的卫生间得到了应用。在未来,座位和地毯的材料也很可能被这样设计。
列阵飞行与大雁。在自然界中,大雁迁徙时会列阵集体飞行以节省能量并增加飞行距离。列阵飞行时,领头雁的翅膀会产生漩涡状气流,其后的雁就会因此得到额外的升力,也就是说会省力。机翼也可以有同样的效果,称之为“尾涡”(Trailing Vortex)。军用飞机经常利用列阵飞行减少能耗。目前,客运喷气式飞机出于安全考虑,还没有使用这种方法。
飞机降落与苍蝇。苍蝇一旦起飞,可在0.15秒内加速至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苍蝇飞行时的转向角速度可达每秒6个旋转,即2160度。苍蝇还能垂直上下飞行,甚至倒退飞行,即使因撞到障碍物而突然失速,也可以在几毫秒内恢复飞行。不管在哪种表面,苍蝇都能轻巧地达成零速度着地。昆虫学家研究发现,苍蝇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当它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可以调节翅膀的运动方向,是保持苍蝇身体平衡的导航仪。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LlJ,可使飞机自动停止危险的滚翻飞行,在机体强烈倾斜时还能自动恢复平衡,即使是飞机在最复杂的急转弯时也万无一失。
机翼结构与蝴蝶。蝴蝶可谓是地球上最精美的生物之一,但其华丽的外表也掩饰了其复杂精细的翅膀结构。这些翅膀可是它们高效飞行的利器。它们柔软的外膜和血管时紧时松,使其能在任何飞行阶段都收放自如。同样,空客工程师已研发出可以在飞行中自动翻转的机翼。如果可以控制其转动,那么飞行效率将得到提高,能耗也会降低。目前,工程师们正在研究是否能够效仿蝴蝶的微毛细血管翅膀结构,在机翼设计中采用小型可移动表面及灵活的内部组件,从而提高飞行效率。
气动噪声与猫头鹰。经历了2000万年的进化,如今,猫头鹰已拥有锯齿状的翅羽以及绒毛状的腿部羽毛。这可以帮助它们最大限度地减少气动噪声。尽管相比于40年前的飞机,现代飞机的噪声已经降低了75%,空客工程师仍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揭示猫头鹰静音飞翔的奥秘。新的创意包括:模仿猫头鹰羽毛后缘的可伸缩式刷子边缘及天鹅绒般的起落架涂层。
喷气发动机与乌贼。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事实上,这一原理在海洋生物中也是早就存在的。比如乌贼(墨鱼)、水母的反冲原理。乌贼遭到危险时,能从腔内喷出一束墨汁,一方面把水的颜色弄深,一方面提供反作用力向前迅速窜逃。飞机喷气发动机推进的原理也是如此。喷气发动机在工作时,从前端吸入大量的空气,燃烧后高速喷出,在此过程中,发动机向气体施加力,使之向后加速,气体也给发动机一个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