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95后女诗人穿越秦岭时遇难,“鳌太线”究竟有多危险?

安徽一95后女诗人穿越秦岭时遇难,“鳌太线”究竟有多危险?太悲惨了,95后女诗人冻死在太白山上,让人感到十分的痛心和不解,为什么非要执意要攀登如此危险的山峰。2月21日报道说在陕西省秦岭的太白山鳌太线的盆景园,有一名女驴友在帐篷中不幸失温而死。鳌太穿越在户外圈一直都是一个评判户外水平高低的考试级别线路。因为绝大多数的户外爱好者或者是专业的登山运动员都会选择此条线路作为晋级之选。至于正常穿越的难度级别只能归属到中级左右。由于户外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后援设施保障以及户外装备的不断升级,此条线路的难度降低了很多。不过,此路线的难易程度在很大范围上都属于小众的准专业级别线路。没有一定的户外徒步登山经验,户外露营经验,都是无法胜任的。其难度主要体现在:

体能要求 没有具备长时间户外徒步登山经验的,去了就是找虐的,或者说,就是找死的。最少有2年以上的经验,最少连续三日重装(40斤背负)每日30公里,拔高1千米,这样的体能要求。装备,要求防水,防风,抗寒能力,专业户外级别衣服鞋子裤子,包括头巾,袜子,手套这些基础性的装备。还有轻量级,但是抗寒能力高,防雪防雨级别高的专业级背包帐篷睡袋地垫等等,还有灶头,干粮,能量棒等等。记住,一定是专业级别的,不是拼多多几百块的东西,而且最好是轻量级的。有些上述两条,才算是基本符合条件。

队友及向导,领队。一个合格的小团队进入鳌太,顺利是否取决于体能最差的一个,所以合适的队友很关键。还有领队或向导的专业级别,责任心,处置预案这些都可能影响你的行程。一个有经验的向导和领队,绝对是不会选择体能差的队员,以及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才会进山。所以这个团队的人数不会超过20人,一般都是10人以内的会更多。以前有消息说,有的户外团队组织超过80人,进入鳌太,成功穿越的,那是纯属运气好,并不能体现户外团队芹衡的能力,更多的是冒险。

天气,鳌太的穿越更多的风险来自于天气。一日四季,早上出大太阳,晚上说不定就会下雪,这些都是能够遇见的,而且这些并不是偶发性事件。随时随地就有可能来一场大雾弥漫,保证你5米之内看不清人脸,10米之内看不见人,让你瞬间失去方向及队友。或许你只是在路边方便了一下,等你回来,就找不到人了。失温,这是最大的一个障碍。遇难者大多数都因为失温造成事故。没有一定级别的装备,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又遇到恶劣天气的影响,遇难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一定要对于山川秦岭保持敬畏之心,人与自然的斗争永远都是人是处于弱势。即使你是国家级登山运动员,即使你穿越鳌太100次以上,某一个疏忽,某一次恶劣天气的影响,都能让你走不出来,永远留在里面。警告各位户外爱好者,多参考气象预报,选择合适的进山机会。特别是冬季就干脆放弃吧,冻掉耳朵,冻掉租粗手指脚趾的大有人在。你穿越成功并不代嫌型做表你的经验和体能增加了,只能说明,老天爷赏给你一次穿越的机会,给你个面子而已,如果想要留你下来,那真是分分钟教会你做人。出行前,慎之又慎。

13名驴友非法穿越秦岭鳌太线,其中1人失联!这条路线有多危险?

秦岭鳌太线被称为“死亡线路”,已经有近50个人在这条路上遇难,它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即便是这么有危险的线路,还是阻挡不了那些旅游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近年来,鳌太线穿越事故频频发生。据统计,从2012年至2017年,五年之内,在这条线路上失踪、死亡驴友已累计46个人。2018年,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已经发布了“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明文禁止不能再非法穿越鳌太线,非法穿越“鳌太线”要接受3000元的行政处罚。

但是,还是有驴友自己走野路和让当地村民带领穿越的行为。5月3日,又发生13名驴友非法穿越秦岭鳌太线1人失联的事件。其实,这天发生的不止这一个失联事件,还有几起。因为5月2日全国范围出现雷电大雨,“鳌太线”突发冰雹、大雾等极端天气,好多穿越的队伍没有经验,准备不充分,所以出事了。

从鳌山穿越到太白山的鳌太线,实际距含轿尺离超过帆激170公里,是中国五大最艰难的徒步线路之一。鳌太线纵贯秦岭两个主峰鳌山与太白山拔仙台之间的一条主脉线路,是秦岭山脉最高的一段主脊,被称为“中华龙脊”。

太白山的主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峰。鳌山标志塔海拔3476米,是第谈高二大高峰。

这里的景色确实很美,沿途终年云雾缭绕,有着一日观四季的气候和第四纪冰川遗迹等景观,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夏季活动、觅食的地方。太白山就是因为路线绵延、景色绝妙而吸引着喜欢户外的游人。而鳌山以爬升难坡度陡,沿途没有补给点让驴友感到特别的刺激。

“鳌太线”成为国内死亡率最高的一条线路,友情提醒广大驴友,追逐美景无可厚非,但不要无视规章制度,更不要拿生命开玩笑!

又是鳌太线!6年死亡14人,9人失温,秦岭“禁地”有多危险?

很多人都有徒步和登山的爱好,不少驴友都把征服高难度的徒步路线视为骄傲和荣耀。

中国共有十大穿越路线,知名度比较高的有四姑娘山路线、贡嘎山路线、鳌太线等等。在这当中,鳌太线是国内公认的高危路线,自2001年以来已有数十人失踪遇难,事故发生频率极高。因此,鳌太线也被称为中国徒步穿越的“死亡路线”。

让人倍感无奈的是,尽管眉县、太白县在2013年就发布了“禁止穿越鳌太县的公告”,但非李衡法穿越现象依旧屡禁不止,事故也是接连不断。2022年2月22日,又有媒体带来一则不幸消息:95后女诗人星芽在徒步鳌太线时不幸遇难,这再一次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那么,鳌太线到底有多危险?一条徒步路线为何会被人们称为“秦岭禁地”呢?

鳌太线是一条凶险莫测的山脊穿越路线,其中“鳌”指的是鳌山,“太”指的是太白山,鳌太线就是两座山之间的徒步路线。路线的直线距离只有46公里,但山路蜿蜒曲折,高低起伏,实际的徒步距离至少有 160公里 , 仅3000米以上的高山就要翻越17座 ,对个人的体能、身体素质都是不小的挑战。

该路线以太白县塘口村为起点,当地海拔1740米,徒步到鳌山段至少要经历10 的温差。全路线基本都位于无人区, 30%是巨石区,40%是刃脊横切区,另外30%是高山草甸和石块区 。最危险的地段是在鳌山段,爬升难度高,山体坡度陡,而且沿途没有任何补给点,是近年来山难事故的高发区。

鳌山段位于秦岭的西段(也被称为西太白),海拔约3400多米,这一路线的海拔有走高趋势,是秦岭的第二高峰;在太白山段,山脊海拔可达3760多米,位于秦岭中段,地处眉县、太白、周至的交界地带。

这样的海拔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约下降6度,3400多米高的山脊与起点(塘口村)处的温差约有10 ,体感温度足以由夏入春,这还不包括冷空气的影响!

秦岭的冷空气的可怕之处,主要体现为一个“怪”字!秦岭是我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主脊线也被称为“中华龙脊”,正可谓“一线分南北”。每当寒流开始南下,大量的冷空气便在秦岭北坡聚集,范围广,规模大,形势变化莫测,让人捉摸不透。

当北坡的冷空气势力较强时,温度首先变低的就是山脊处的鳌太线,能见度随之急剧下降。即便是在夏季,秦岭山顶处也存在“六月飞雪”的奇观,可见温度之低!总之,这条路线上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一旦山顶气候突变,徒步者很可能会迷失方向感,因找不到下山的路而陷入失温危机!

根据《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从2012年~2017年,短短6年间鳌太线上一共累计迷路、死亡了46人。其中,有28人在迷路后最终获救,另有4人失踪,其哪拿做余14人死亡。

而在死亡的14人中,有超过60%都是因为失温而死亡,共计9人;另有一人是高反死亡、一人体力透支死亡、一人因滑坠受伤死亡、一人因突发疾病死亡,最后一例死亡原因未知。令人痛心的是,死亡数据目前还在增加,就比如昨日95后女诗人星芽的不幸遭遇——如果没出事,她本应处于生命中最美好的年纪,如今的结局实在令人倍感惋惜!

那么,鳌太线到底危险在哪里呢?

首先,自然气候变化莫测,地形地貌复杂。

前面已经提到,秦岭山脊具有极为复杂的气候特征。科学研究也表明,鳌太线上气候变化的差异值高达7.725,是标准值的1.97倍,这说明鳌太地区的气候确实更容易发生变化。以7~8月份为例,这一时期秦岭山脉正处于雨季,烟雾弥漫,湿气重,阴晴瞬息万变。下雨时常伴有大风、大雾,偶尔出现冰雹、雨夹雪等极端天气,徒步者很容易因长时间失温而发生意外。

其次,徒步者个人准备不充分,路线选择太盲目。

除了自然因素之外,驴友个人的经验与准备不足也是意外频发的原因。一方面,多数徒步爱好者野外生存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出发前装备、补给准备不足,没有做好充分的事故预案。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2017年5月4日发生的鳌太线穿越事故,敏蠢此事件一度轰动全国。这次徒步活动涉及的人数很多,来自青海、深圳、云南、上海等地的驴友组成了约300人的大型徒步团队,试图一并穿越鳌太线。没想到的是,队伍在山顶突然遭遇了强暴风雪,数名驴友不幸遇难。事故调查发现,其中一位受难者随身携带的补给只有六个苹果、泡面、饼干以及一些小零食,根本不足以支撑全程的食物补给。

最后还有一点,路线不成熟,配套设施不完善。

鳌太线虽说是全国有名的徒步穿越路线,但是配套设施却极度匮乏,沿途缺少补给站和服务区。在通讯设备方面,鳌太线路线的评估值只有7.395,低于标准值的7.83,这说明沿途没有建立起完整的通讯网络,徒步者遭遇危险时也就无法及时求救。

最后一点实际上也是矛盾点。因为鳌太线穿越了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区内有很多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比如金丝猴、朱鹮、羚牛、大熊猫等等,所以徒步鳌太线从一开始就违反了保护区条例。再有,在高海拔地区建基础设施也不现实,至少它不是首选方案。最好的方式还是禁止鳌太路线,这样既能减少人员伤亡,又能保护好野生动植物。

鳌太线有65%的路线完全处于暴露状态,没有树木、山体遮挡,一旦遇到突发的雨雪天气就很难找到躲避处,这是失温成为首要致死原因的关键。诸如此类的现象让人防不胜防,这也使得鳌太线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秦岭禁地”。

现在的问题是,即便相关部门不停劝阻外来游客和徒步爱好者,但依然阻挡不住鳌太线在徒步界的“超高人气”。无论是每年的五一还是国庆,前来穿越鳌太线的驴友依然不在少数。

有专家建议,一味地禁止鳌太线也不是办法,应当多设置路牌、通信设备、避小屋等,从而减少伤亡率。这一建议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其弊端——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秦岭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地位,生态相对脆弱,鳌太线徒步者产生的垃圾、人为活动等都会给当地的野生动物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就比如国宝大熊猫。第四次普查结果显示,秦岭地区野外生存的大熊猫约有345只,占全国的将近两成, 人为活动干扰已经成为影响大熊猫栖息地的最大威胁 。

保护区的实际监测也表明,由于游客逐渐增多,在太白山保护区龙洞沟一带大熊猫的活动迹象已经明显减少了。在秦岭山顶还有一处山坳,名为2800营地的露营地设立于此,由于坡度缓,地势开阔,这里同时也成了大熊猫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

在2800营地,驴友们的野外露营不仅会阻断大熊猫的迁徙觅食,还可能会使各个种群相互隔离,甚至无法进行基因交流。专家介绍,这种“孤岛困境”正是当前大熊猫面临的一项生存难题,生态廊道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总之,目前最好的方式还是不要盲目挑战鳌太线,要尽可能选择安全性更高、设施更完善的 旅游 路线,如四姑娘山、长城、长江三峡等等。这样既满足了野外徒步的需求,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这才是正确且理智的徒步方案。

噩耗!95后诗人登山时遇难!死因仍是待解之谜 这条著名徒步路线太凶险

2月21日,95后诗人星芽在徒步穿越秦岭“鳌太线”时不幸遇难。

星芽1995年生于安徽屯溪,2013年起习诗,曾获第25届柔刚诗歌奖,第五届光华诗歌奖。除了诗歌,星芽还尤其喜欢登山。得知星芽遇难后,曾经的向导兼朋友永宗感到惋惜,并称赞她是个外表柔弱内心坚毅的女孩;然而,有着多次极限重装徒步经历的星芽为何会在环境并不算恶劣的“鳌太盆景园”遇难,户外圈也是众说纷纭。

关于星芽去世的消息,最早在21日中午就有网友发帖,称“晚上更新,基本确认,遇难者是才女星芽。”

聊天截图(图据网友)

网友表示,出事地点在“鳌太盆景园”,“在帐篷里遇难,不知是失温还是高反或者疾病。”

聊天截图(图据网友)

外表柔弱却内心坚强的女孩

21日深夜,在朋友圈看到星芽疑似遇难的消息,永宗很是担心。发帖的网友称,星芽在徒步穿越秦岭“鳌太线”时出事,具体地点是“鳌太盆景园”,“在帐篷里遇难,不知是失温还是高反或者疾病”。永宗给星芽发了信息,但没人回答。星芽是一名女诗人,1995年出生于安徽屯溪,2013年起习诗,曾获第25届柔刚诗歌奖,第五届光华诗歌奖。除了诗歌,星芽还尤其喜欢登山。永宗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清县梅里雪山的转山向导。

星芽在永宗家的院子里

2019年,星芽前往梅里雪山转山时,在网上找到了永宗的联系方式,之后两次前往梅里雪山转山,她都会联系永宗,并在永宗家里居住。由于经常联系,星芽和永宗及其家人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她还把自己的诗集都寄给了永宗。

星芽与永宗聊天记录

死因仍是待解之谜

有驴友称,星芽是户外徒步的老手,她曾经有过“狼塔C+V”极限户外线路重装经历,却在“鳌太线”失去了生命。

作为徒步老手大概率不会因失温导致死亡,所以不少人怀疑其在帐篷里做饭,一氧蚂渗瞎化碳中毒而亡。然而,安文龙介绍,气罐燃烧一般都很充分,不会产生一氧化碳。安文龙猜测,星芽可能是身体有暗疾导致其遇难。“不是走了很多次重装就代表你后面不会出事,我们要不断学习各种经验。”由于户外徒步探险的复杂程度,安文龙称,星芽最终的死因,有待官方进行确认。

盆景园一带

星芽去世的盆景园营地实际上并不是鳌山上一个叫做盆景园的景点,而是驴友们给这块有着丰富植被的地方起的一个名字。“盆景园这个地方虽然海拔有3000多米,但由于植被很丰富,走在里面就像是在盆景森林里穿越一样,所以就叫做盆景园。”

在凯凯的印象里,盆景园的气候非常复杂多变:“当时我去的时候突然下雾,能见度非常低,什么都看不见,我们在森林里走了2个多小时一直都在迷路,而且后来还下起了大雨,我甚至还出现了失温的反应。”

盆景园营地已经到了森林的边缘,差不多走出森林了,不过还是零星散布一些低矮的灌木,地势算是较开阔,同时也是山坡与山脊的过渡地带,过了盆景园就是山梁,遇上天气恶劣就没办法躲避了。

“鳌太线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全程水源地很少,因此大家都必须背着很多水才能保证饮水安全。”凯凯当时带的水也不够喝,“幸亏当时下了大雨,我们知道之后要沿着山脊走整整一天,没有任何水源,所以用矿泉水瓶子接了2瓶水才够喝。要知道,虽然在下面大风大雨,结果后来到了山脊就开始出大太阳,对于水的要求很大。”

盆景圆离塘口村如果天气好走的快,也就是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的路程。“原路返回的话,都是下坡喊册,冬季需要考虑路滑的因素,可能会慢一点。”

累计近50人陨命“鳌太线”

据了解,“鳌太线”是鳌山和太白山的简称,太白山为秦岭山脉主峰,海拔3767米;鳌山是第二高峰,海拔3477米。两山之间的徒步穿越路线,是秦岭山脉最高的一段主脊,也被称为“中华龙脊”。同时,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多公里,穿越行程则在150公里闷空左右,其中大段路程在海拔3000米以上。鳌太线自2002年发布以来,成为驴友心中的神往之地,被视为“户外十大终极路线”之一。

有网友称,其凶险远比它的荣耀更广为人知!

“多处无人区”、“一日四季”、“路况复杂”,让“鳌太线”充满了危险,发生过多起遇险意外。早在2018年4月,太白山就发布了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但禁令依然挡不住驴友冒险的脚步,仅在2021年五一期间,“鳌太线”就发生3起驴友穿越意外事件,共造成2人遇难。

安文龙说,穿越“鳌太线”造成的死亡,一般由恶劣天气导致失温造成;也有可能因为大雾让徒步者迷路致摔下悬崖导致。在“鳌太线”,春夏是雨季,秋冬季节则有寒流,“徒步‘鳌太线’是需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的。”比如学会如何保暖,保持体能,还要拥有丰富的户外生存经验,以及熟练掌握北斗方位,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恶劣天气。

对于星牙的不幸离世

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哀悼

也有网友提醒

安全需要永远放在首位

逝者已逝

希望今后

不再有类似的悲剧发生

(极目新闻综合封面新闻、红星新闻、新闻晨报)

女诗人星芽穿越鳌太线遇难,此事的调查进展如何?

目前,她的死因还未对外公布。

已故驴友名叫星芽,本名饶佳。

她是1995年出生,今年才27岁。她在诗坛颇有名气,多次获得国内诗歌奖项,作品曾在《诗刊》、《青年文学》等著名刊物发表。她在驴友圈子里也很有名气。她经历过很多极限户外路线。驴友圈里很多人在路上遇到她都贺携银很自豪,尊她为“大神”。但就是这样一个聪明又有经验的女孩,在穿越鳌太线的时候出事了。

女诗人星芽穿越鳌太线遇难,此事的调查进展如何?

发现女诗人星芽死亡的地方在“鳌太盆景园”,离起点只有13公里。跟后面的路比,这里是扁梁,那天天气还不错。专家认为,星芽行走时大概低估了“鳌太线”的气候变化。根据圈内了解到的信息,星芽之前下线的时候,基本都是吃干粮的。这次她还带了炉子,方便在帐篷里做饭。作为一个资深的徒步者,她有很大概率不会因为失温而死。有人怀疑,也许是星芽在帐篷里做饭,死于一氧化碳中毒而亡。但这都只是猜测,目前警方尚未通报星芽死亡的具体原因。

星芽生前是个怎样的人?

据了解,在一个户外交流群里,星芽发帖是很多的,星芽也经常分享自己户外生活的经历。确认星芽遇难的老师说,感到很遗憾,星芽平时比较害羞,和她热爱爬山探险完全不一样。目前,星芽的父母已经抵达当地,处理星芽的后事。据当天另一位穿越鳌太线的驴友说,事发当晚,山上的雪特别大,温度很低。她有过野外生活的经历,觉得星芽应该是突发疾病而死。不过,这些都是猜测,具体死因还是要等进一步的调查结果。

(图片来隐激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禅宴除)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