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当中,武松和孙二娘之间的故事,还是从武松住进黑店开始的,不过最终,武松和孙二娘张青夫妇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也算是又交了一个朋友了。然而后来有人却发现,孙二娘似乎对武松特别的好,而且是那种比对自己的丈夫更好的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孙二娘与武松之间又不是夫妻,只是因为误会而打了一架,后来和解之后成了朋友,但是为何却会对他比对自己丈夫张青还要好?孙二娘究竟为何这样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孙二娘和武松相识
武松和孙二娘,属于不打不相识,打出了革命的友谊,打出了姐弟情深的那种关系。
十字坡,武松对那位鬓边插些野花,敞开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的妇人,就有了几分警觉,毕竟武松干过刑警,具备丰富的江湖阅历,知道眼前的这位风骚女子,绝非良家妇女,就多了一个心眼。
武松,故意说些带荤的言语来撩拨孙二娘,“你独自一人须冷落”此等赤裸裸的话都出口了,故意引诱孙二娘下手,诚心要戏弄此女了,就将刚入口的酒泼在僻暗处,却假装蒙汗药发作,扑地仰倒在地下。
孙二娘,以为蒙汗药发作了,就解下红娟裙子,赤膊着把武松提将起来,准备送到厨房动手开剥,肥的切作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不料却被武松一把当胸抱住,把两条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整个人就压在妇人身上,孙二娘杀猪也似叫将起来。
武松打算替天行道,杀了孙二娘,为过往客商复仇,张青及时赶来,知道打不过武松,下跪就拜,被武松当众袭胸、搂腰、压翻的孙二娘,早已花容失色,羞愧难当。
武松和张青,遂结成了异性兄弟,孙二娘,就自然成了武松的嫂子,刚死了嫂子的武松,就又有了一位新嫂子。
血溅鸳鸯楼,武松杀了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这三个罪魁祸首,连后槽、丫鬟也都一并杀了,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遭遇大宋刑警的一路追杀。
孙二娘,救了被人追杀的武松一命,在客栈休息生养,还拿出度牒,雪花镔铁刀,让武松扮作行者,躲避官府的追捕,指点武松去二龙山鲁智深、杨志两位强人那里落草。
武松,是打虎英雄;孙二娘,是开黑店的老板娘;男的义薄云天,女的也极讲义气,两人一打便成知己,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孙二娘,出身于剪径之家,自幼受父亲影响,历来都非常强势,在其眼中丈夫张青只是个种菜的,在十字坡开黑店,杀人越货,卖人肉包子,可谓盛开的一朵奇葩。
但偏偏对袭其胸、搂抱的武松,却服服帖帖,仗着一身义气,摒弃前嫌,拜武松为兄弟,舍弃祖传的家业,和老公张青同上二龙山落草,最终,随武松等人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朝廷之路。
网络上那些将武松和孙二娘有不可描述男女关系的文章,纯属扯淡只是为了引人眼球,赚取流量提高阅读量,吾观水浒传,并未看到孙二娘死后,什么武松痛哭流涕的片段。
对于从小缺失母爱的武松来说,对孙二娘的关爱,自然会心存感激,对这位哥嫂会很敬重,不似亲人,胜似亲人,但武二郎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绝对不会干出叔嫂之间那种偷鸡摸狗之事
2、孙二娘为什么对武松那么好
在《水浒传》中,梁山108位好汉当中,只有三位是女好汉,她们分别是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其中这个孙二娘,算是非常有个性的人,她心直口快,比较随性,又非常狠毒,做人肉包子。她有一个丈夫,叫张青,也是梁山好汉,两口子算是处得比较和睦。
但随着武松的到来,孙二娘似乎冷落了张青,而对武松格外地好。这是为什么呢?有些伙伴认为,他俩虽然结拜过了,但似乎超越了姐弟关系的那种,因为孙二娘对武松实在太好了,比自己的丈夫张青还好。
在笔者看来,孙二娘之所以后来对武松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孙二娘敬仰武松,武松又刚失去哥哥,愿意与张青,孙二娘两口子结拜,从此有了感情寄托,三个人高高兴兴上二龙山落草去了。后来又一起加入了梁山,梁山里面,成员比较复杂,天南地北的,能文的能武的,想在这种环境里生存,除了有本事有特长外,那更得有依靠才行,这样一来他们的感情也就更加深刻了。
其次,水浒时期的人有个特点,那就是相对单纯,认准了做兄弟就能生与死共。武松和孙二娘夫妇都是江湖儿女,行事洒脱,好就对你好,不好了就血流满地,绝不拖泥带水。孙二娘对武松的好,应该是纯粹的姐姐对弟弟的好。
第三,孙二娘和武松的性格比较相投,孙二娘敬重打虎英雄武松,对武松的义举十分佩服,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意思。再加上异性相吸,所以更好相处。
3、孙二娘的结局
孙二娘是施耐庵所作《水浒传》中的人物,孟州(今河南焦作市孟州)人。梁山仅有三名女将之一。人物性格:胆子大,武艺高强,有智慧。
作者描写孙二娘“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眉横杀气,眼露凶光。”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险遭孙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装喝醉酒捉住了孙二娘,孙二娘求饶,武松遂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相识,武松后来二龙山头领率孙二娘夫妇等同归梁山,担任梁山驻西山酒店迎宾使兼消息头领,迎来送往,打探消息,梁山大聚义时,成为一百零八将之一,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条好汉,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孙二娘被杜微飞刀打中,阵亡。死后追封旌德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