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珍妃之死,很多史学研究者都认为,是慈禧逼迫而并非珍妃自愿的。那么历史的真相是怎样的?而珍妃又做了什么,使得慈禧不惜对她痛下杀手、推入井中呢?

一、 年少得宠

珍妃之死是什么原因,慈禧为什么一定要杀珍妃

光绪皇帝登基的时候,慈禧早就位高权重,势力根深蒂固了。从咸丰皇帝开始,慈禧就已经把持朝政,到了她的儿子同治皇帝继承皇位,慈禧已经垂帘听政。何况光绪皇帝只是她的侄子,慈禧更不会把他放在眼里了。

光绪皇帝的娶亲自然也要听从慈禧的意思。慈禧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光绪皇帝做皇后。另外又将一对姐妹选进宫,封为嫔位,分别是姐姐瑾嫔和妹妹珍嫔。这位珍嫔就是我们所说的珍妃。

慈禧太后过大寿的那天,又对宫里的妃嫔们进行了一次晋封,瑾嫔和珍嫔都被晋升为妃位。光绪皇帝也很高兴,因为珍妃是他最心爱的妃子。

光绪皇帝与皇后一点也不亲近。他知道宫中大小事都是慈禧说了算,自己没有什么实权。皇后又是慈禧的侄女,就像一个慈禧的眼线一样监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不是光绪多心,而是事实确实如此。因此光绪与皇后的关系非常生疏冷淡。

对于瑾妃,光绪也没什么感情。瑾妃性格老老实实,虽然端庄持重,但未免乏味,因此光绪与她也只保持着尊重和客气。而珍妃则与众不同,她性格活泼生动,直率鲜明,又喜欢新鲜事物,在很多想法上与光绪不谋而合,深受光绪宠爱。

刚开始,就连慈禧也很喜欢这个新鲜的小女孩。珍妃初入宫不久,就获得了宫中上下的喜爱,年少志得,神采飞扬。对于宫女太监出手大方,经常打赏他们,生活也志得意满。

二、乐极生悲

瑾妃与珍妃本就是官宦家的千金小姐,年幼时又跟随伯父居住在广州。广州作为通商口岸,贸易和文化往来都非常繁荣,姐妹二人耳濡目染,都是见过大世面、有才情的女子。

可怎么瑾妃进了宫,就成了呆板无趣的木头人,和鲜活受宠的妹妹珍妃完全不同呢?从二人的结局来看,只能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开局就冲刺的人,往往跑不到终点。也许瑾妃曾劝过妹妹谨言慎行,只是年少轻狂的珍妃还不能领悟姐姐的劝告。

年深日久,珍妃与宫中最高掌权者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她习惯了皇上的赏赐,过惯了奢华的生活。等宫中要削减开支的时候,一下子适应不了,竟敢收受贿赂,甚至卖官鬻爵。

除此之外,光绪对她的宠爱无疑也成为刺向她的刀子。光绪皇帝赐给她一顶八人抬的轿子,八人轿的规格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还命人用名贵珍珠制成一件衣服送给珍妃,珠光宝气,光彩照人。

慈禧自然是怒不可遏。没收了她的轿子,命人当庭扒掉珍妃的珍珠衣服重重打了板子,称为“褫衣廷杖之刑”。据考据,这种刑罚是只惩罚宫女太监和大臣的,还没有妃嫔遭到过这样的刑罚。珍妃可谓是穿最贵的衣,遭最毒的打。

三、 宫廷势力

但以上惩罚也只是慈禧整治宫中嫔妃、婆媳不合的性质,虽然看珍妃已经很不顺眼,但罪不至死。只是珍妃不该把手伸向朝政,这一步可直接要了她的命。

彼时光绪皇帝年岁日长,也有一展宏图之志。他想脱离慈禧控制,成为一位真正的皇帝。在流传进来的西方先进思想鼓励下,光绪皇帝联合亲王大臣,展开了一场“戊戌变法”运动,从多方面发展新生力量,遏制旧势力。

这场带有明显野心的运动怎么可能逃得过慈禧的眼睛。历时100多天的戊戌变法,很快就被扑灭扼杀了。除了我们熟知的英勇就义戊戌六君子,就连光绪皇帝也被监禁起来。而支持、甚至可以理解成鼓动光绪的珍妃自然也被慈禧关了起来。

而事情还没有结束。一场更大的遭难即将降临。甲午战争前夕,朝廷里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而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则是珍妃曾经的老师。主和派势力为铲除异己,奏明慈禧提及此事。珍妃受到牵连,数罪并罚,被打入冷宫,处境凄惨。

自身难保的光绪帝也无能为力。可他还来不及沉浸在悲伤之中,八国联军就来了。慈禧与光绪帝准备逃往西安避难,慈禧自然是不打算带上珍妃,但因为对珍妃所作所为耿耿于怀,也没有把她忘掉。

慈禧怕珍妃为八国联军凌辱,有损皇家脸面。因此在离开北京之前,命人请珍妃自行投井了断。至于珍妃是否自愿,则不得而知,也并无本质区别。珍妃终归是殒命于一口井中。

四、 总结

晚清已是大厦将倾。生活在慈禧阴影之下的宫中人,谁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其实就连慈禧,也只能靠一国之主的权势换得一隅安身,并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为世代取笑的屈辱言论。

在处处危机的深宫之中,如何脱颖而出,获得宠爱,珍妃有她的心得。而如何明哲保身,安身立命,珍妃则应该好好向她的姐姐学习。如今的珍妃井后立着悼念珍妃的灵堂,还要归功于她那曾经受到皇帝冷落的姐姐。

古人说,枪打出头鸟。也许瑾妃在进宫之时,就已经做好了一生端方持重的准备,她看准的是行事低调,安度一生。而珍妃,则想要活得灿烂热烈,恣意洒脱地度过仅此一次的人生。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