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字士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在魏灭蜀之战中,征西将军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

三国邓艾的结局是什么,邓艾的结局为何被冤杀

公元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意味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开始走向结束。可是,在蜀汉灭亡,立下大功之后,邓艾却遭到了杀身之祸。那么,问题来了,邓艾作为灭蜀最大功臣,为何会落得一个被冤杀的下场?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邓艾犯了两个错误。

首先,蜀国灭亡之后,姜维策动钟会造反。钟会谋反失败后,魏军大肆掠劫,后由监军卫瓘收拾稳定局势,因其参与诬谄邓艾,遂派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今四川德阳)西。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诛杀,邓艾妻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对此,在笔者看来,钟会被杀,显然是咎由自取,也即其真的想造反,这才被杀的。可是,就邓艾来说,因为没有真的谋反,所以属于被冤杀的情况。至于邓艾为何会被冤杀,主要还是因为邓艾犯了两个错误。一方面,就第一个错误来说,就是邓艾擅自承制拜官。

后主刘禅放弃抵抗后,征西将军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在此基础上,征西将军邓艾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在汉末三国时期,征西将军作为四征将军之一,和骠骑将军还存在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多个档次的差距。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作为曹魏的征西将军,邓艾完全没有资格给刘禅册封为骠骑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邓艾这一破坏规矩的行为,自然会给对手攻击他的口实。当然,更为关键的是,邓艾册封后主刘禅等人时,是先斩后奏,也即事前既没有得到曹魏皇帝曹奂的许可,也没有获得曹魏权臣司马昭的授权。而这,自然触碰了司马昭的底线,因为不管是钟会还是邓艾,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今天他们可以擅自册封蜀汉百官,明天就完全可以做出更加过分的事情。

所以,在钟会等人攻击邓艾擅自承制拜官之后,司马昭已经是心怀不满了。等到钟会再诬陷邓艾谋反时,司马昭虽然没有立即下令处死邓艾,却还是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都城洛阳,这意味着司马昭已经怀疑邓艾了。

另一方面,邓艾的第二个错误就是向司马昭索要临机处置的权力。当邓艾灭蜀之后,便向司马昭提出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和准备采取的措施,也即在邓艾看来,今凭借平定西蜀的声威,乘势伐吴,正是席卷天下的有利时机。由此,对于邓艾来说,想要在消灭蜀汉之后,继续讨伐东吴。不过,司马昭却没有同意邓艾的方案。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邓艾如果连续消灭蜀汉、东吴的话,必然会功高震主,乃至于成为司马懿家族的重要威胁。

于是,马昭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此事应上报,不宜马上实行。”对于司马昭来说,显然不同意邓艾的方案,表示消灭东吴的计划,应该从长计议。但是,邓艾再次上奏司马昭,表示如果凡事都请示朝廷,太耽误时间了(“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

最后,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邓艾这是希望司马昭授予自己临机处置的权力,也即在讨伐东吴上,邓艾强烈要求自己可以先斩后奏。虽然邓艾的初衷,是方便进攻东吴,可是,从司马昭的角度来看,就必须堤防邓艾是不是别有二心了。如果司马昭真的授予邓艾临机处置的权力,那么后者完全可以借机在巴蜀之地自立,或者是在消灭东吴之后,和司马昭掌握的曹魏隔江对立。因此,已经凭借魏灭蜀之战积累足够威望的邓艾,想要进一步建功立业,虽然客观上有助于司马昭结束三国鼎立的格局,可是这也会出现功高震主的结果。早在战国时期,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准备立即消灭赵国,但是秦昭襄王没有同意,结果君臣产生了间隙,最终秦昭襄王赐死了白起。

现在,邓艾的结局,显然和白起比较类似,也即邓艾和白起都没有造反的意图,但是,因为具有造反的能力,加上中间有其他人的挑拨,所以让双方产生了芥蒂。总的来说,邓艾所犯的两个错误,无疑都触及了司马昭的底线,加上有钟会等人落井下石,很快邓艾就被拿下。到了公元264年,钟会、姜维起兵之后,邓艾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也即邓艾作为消灭蜀国的最大功臣,却落下了被冤杀的下场。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