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说,某个历史人物一生很少败绩,走到哪都是胜利的欢呼,这样的人物被称为“常胜将军”,我们也都非常欣赏常胜将军,这样的人才,到哪都很受欢迎。然而,三国时期蜀汉却有一个“常败将军”,怎么打怎么失败,可以说是失败乃兵家之常,这个人就是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姜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败绩?他身为诸葛亮的弟子,这么多的败仗,难道是因为自己领兵不好吗?

姜维为什么叫常败将军,姜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败绩-

姜维有才那是肯定的,姜维的品行很高洁,因为不置产业,和诸葛亮一样是一个清廉的官员,这一点是难得可贵的,《三国演义》连续剧中描写到最后为了蜀汉诈降失败终自杀,看到此幕,让人流下热泪,姜伯约一身是胆也。

而《三国志》中记载的姜维的军事才能也是很突出,在做将军的时候,打过好几次大胜仗,包括平汶山平康夷,包括击败过魏后期名将郭淮等,延熙十七年,这是唯一主政之后打的大胜仗,斩杀徐质,拔(河间)〔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是蜀汉最后十年扛鼎人物。

但是罗列了姜维战绩特别是主政之后的战绩是败多胜小,称之为常败将军不为过。下面列举败绩,因为姜维是进攻,所以无功而返其实就是败了。

一败:延熙十二年秋,姜维出兵攻打雍州,不克而还

二败:延熙十三年,姜维出兵西平,不克而还

三败:延熙十六年四月,姜维攻打南安,不克而还

四败:延熙十八年夏天,姜维出狄道和王经作战,相持,后来陈泰过来解了兵围。

五大败:延熙十九年秋八月,魏大将军邓艾在上邽击败了姜维。这一次死了很多人,可以说是惨败啊,最后姜维不得不学诸葛亮一样上表自降职位为后将军,但权力还在手里。

六败:延熙二十年,姜维率数万人出骆谷,到了沈岭的地方和司马望相拒,结果毛也没有占到,就退回来了

七大败:这一次是诈降,结果所有人都知道,姜维死于成都之乱。蜀汉彻底结束。

陈寿对他的评价就是: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这句话是很重的批评,说他粗有文武,为了功名反复折腾,根本不懂得治国之道,最后导致蜀汉直接灭亡。还有守汉中不采用节节抵抗,采用游击的方式守,再加上自己被黄皓干涉,没有办法完全统帅蜀汉的全部力量,所以策略失误,直接导致汉中失守,成都门户大开。

郤正对他的评价是:清廉,宅舍弊薄,资财无馀,而且没有侧室,也没有什么吃喝玩乐的东西,是一个很自我约束的人,郤正称姜维是乐学不倦,清素节约,一时之仪表也。这个评价很高很高。但是姜维的气量不大,有一个叫杨戏的人头很大,蒋琬和他说话,常常不理会蒋琬,蒋琬依旧重用他,在《三国评述(三)蜀国四大贤相之一蒋琬》详细记录,后来这家伙嘲笑姜维,姜维就把他直接废为庶人。所以从为帅的胸怀来说姜维真心不适合当统帅。

唉,如果姜维当一个将军,会是一个独挡一面的大将,但统揽全局的话,那能力缺的不是一点点,再加上阿斗后期不是一般的昏,姜维只所以成为常败将军,主要还是跟他没有统掌蜀汉大权有很大关系。

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能够挑起蜀国大梁的只剩下了这样的一个人。他曾经与赵云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归附蜀军以前还曾用奇谋袭击诸葛亮的大营,他就是蜀国大将姜维。可是他为蜀国的贡献却早已淹没在后人对诸葛亮的赞美之声中,甚至还被刘禅拖了后腿,由于九次对曹魏用兵都惨败而归,被后人起了一个“常败将军”的名号,那么姜维真的有这样不堪吗?为什么一个“常败将军”会引起后人这么大的争议呢?

姜维出道的第一战,就因失败而成名,从此一举成为诸葛亮的座上宾,青云直上,后来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表面上看,姜维继承诸葛亮之志,九伐中原,魏国日胜,而蜀国日衰,姜维屡败屡战,似乎简直就是在自伐己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姜维不顾国力衰弱却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以卵击石呢?

实际上,姜维主持蜀国时已经是诸葛亮病逝十九年以后了,从三十三岁到五十二岁,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磨难和锻炼,姜维依旧是一个勇敢而纯粹的军人,而不是一名成熟老练的政治家。虽然在和郭淮、邓艾等魏国主将的较量中,他几乎始终处于下风,不过那也和当时蜀国兵少将寡、后主昏庸的现实是分不开的。

然而我们必须无奈地承认,他的才能和诸葛亮还是无法比较的,尤其是在政治上他几乎没有任何作为,他的所有心思基本都放在北伐中原上,在政治斗争中出现了令人难以至信的错误,竟然会为了躲避黄皓那样的小人物而对蜀国朝政不管不问。由此可见,姜维的失败并不是输在了军事才能上,而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像诸葛亮那样把蜀国搞得政通人和。

可是恰恰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姜维才是三国时代最备受争议的人物,因为他的生命充满了波折与无奈,但却从未放弃过对未来的渴望。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与事业,还是为了报答诸葛丞相的知遇之恩,他依旧利用手中不足万人的部队多次与魏军较量,以弱小的蜀国对抗强大的魏国,而且基本上都是主动出击,从未怯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自己克复中原的梦想。这样的“常败将军”,是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的,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够从一而终,矢志不渝的坚持自己一生的信念呢?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