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端午快乐”太湖冤魂事件完整版,就是没文化太湖冤魂事件完整版?
说“端午快乐”,就相当于说“清明快乐”?
面对朋友圈里太湖冤魂事件完整版的一大波“端午安康”,
小创表示不服:
如果端午不能说快乐的话,
那我六一应该默哀一天,
去为被纳粹屠杀的儿童扫墓。
端午为啥不能说快乐?
主要论调有这两种:
1、屈原很悲壮。
2、在古代,五月初五是个辟邪的日子
论调一:端午是个悲壮的日子,因为屈原在这一天自尽太湖冤魂事件完整版了,所以你不能快乐。
按照这样的逻辑,那大多数的节日,我都不能快乐了。
五一劳动节,是因为工人示威游行要求八小时工作制,结果死了一些人,抓了一些人,处刑了一些人。
六一儿童节,是因为纳粹屠杀了儿童。
十一国庆节,那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情人节的由来虽然有多个版本,但基本都和死亡有关。恋人死别,恋人殉情,神父坚持为恋人举行婚礼被处死……
一大半的节日都是为了纪念死亡,如果端午不能快乐的话,那么这些节日,咱们也别快乐了,为先烈们和遇难者们默哀一天吧,有条件再去扫个墓……屈原很悲壮,难道我大劳动人民就不悲壮吗?
想想,死亡才能让人铭记啊……没有死亡,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引起重视。
当一个节日最终成为欢庆的日子,而不是反思与哀悼的日子,这恰恰说明了一件事——原先社会上缺的这个东西,现在已经不太缺了,或者说即使缺,却也不再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矛盾了。大多数国家的儿童可以幸福成长,而不会被无辜地屠杀太湖冤魂事件完整版;恋人可以自由地步入婚姻殿堂,厮守终生;中国在国际上也不太容易被欺负。所以,在这些日子里,大家尽情地吃吃吃,喝喝喝,买买买。
想想当年那些人的奋斗,就是为了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现在这些社会矛盾被解决了,他们若有知,也会在九泉之下,倍感欣慰地吃吃吃,喝喝喝,买买买……
屈原因为楚国而自尽,秦虽然把楚灭了,但楚还逆袭了一把,又把秦给灭了。2000多年过去了,现在连大清朝都亡了100多年了,反秦复楚大业早已不是啥社会问题……你说要推崇爱国精神,国庆不是照样可以快乐吗?
论调二:农历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恶日,端午是辟邪的日子,能健健康康不生病就不错了,没啥好快乐的。
这个说法有依据吗?有依据,古人确实曾经这样认为。有必要遵守吗?没必要,因为古人不知道病原体是什么,认为毒虫、邪气是疾病的根源,而现在的我们有三大法宝:空调、冰箱、抗生素,已经不怕这些病了。
屈原、曹娥都是五月初五死的,伍子胥的尸体相传是五月初五被扔钱塘江的,那么,有哪个名人是五月初五出生的吗?
有,这位仁兄在屈原死之前就生了出来,和屈原是同一时代的人,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君子之一。他叫田文,后来被封为了孟尝君,就是那个养了“鸡鸣狗盗”之徒的孟尝君。
在屈原自尽之前,五月初五就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生在了这一天,田文和他的老妈一度日子很不好过。那时候的人们认为,五月出生的小孩,会对父母不利,五月初五出生的娃,更是大凶中的大凶,所以田文的老爸根本不让他老妈把他给生出来。
说到这,歪个题,如果按照所谓的“习俗”不能说端午快乐的话,那么,也请按照习俗,把双子座、巨蟹座的孩子给掐死。
继续往后说,田文的老妈把他悄悄把他给生出来养大。后来,他的父亲看到了田文,把他老妈大骂了一顿,说当初让你把这孩子给扔了,你居然把他给养活了,太过分了。田文的老妈还没答话,田文接过话头。
田文
爹,您为什么那么反感五月出生的孩子呢?
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到和门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
老爸
田文
人是受命于天,还是受命于门的呢?
老爸受到3点冰系伤害,并被冻结。
老爸遭遇冻结,本回合无法行动。
田文
如果是受命于天,您还怕啥呢?如果是受命于门,那你直接把门给加高就妥了,我又长不到姚明那么高。
老爸受到10点火系伤害,本回合血量为0。
?
田文的老爸当过齐国的丞相,封地在薛,由于他的其他兄弟都没有他厉害,所以虽然田文是大凶之日出生的,老爸还是把爵位给了他。
吉不吉利的问题,古人都看得开,咱还有啥看不开呢。空调、冰箱、抗生素,足以保你端午十分“安康”了。
屈原是怎样称霸端午节的?
小创发现了一个问题:正月初一,三月初三(上巳节),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节日,X月初X(X为小于10的奇数)必为节日的规律,难道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并不是,这些节日,本就有其阴阳的讲究。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屈原恰好在这一天投江,五月初五才成为了一个节日,事实上,在这之前,五月初五就已经是一个节日,屈原只是让这个节日有了衍生的意义。
据考证,在比屈原更早的年代,相关的祭祀便已存在,夏天能否风调雨顺,关系到全年的粮食收成,粽子、龙舟很有可能是上古时代的祭祀用品。五月是不吉之月,因为夏季的到来意味着传染病的流行,而五月初五,被认为是大凶之日,佩戴香包、喝雄黄酒、悬挂菖蒲艾草,都被认为是对抗传染病的有效方式。
后来,不同的名人也为端午增添了衍生意义。
端午到底应该祭祀谁呢?屈原一度有一个强力竞争对手伍子胥,他的民间基础非常强大。汉朝时,另一位端午名人曹娥的父亲就是在祭祀伍子胥的时候不当心溺水的,于是曹娥在五月初五跳江,五天以后,她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最终被封神。
伍子胥的民间基础为什么那么强大呢?因为他本人很牛逼,他的尸体被扔进的钱塘江很牛逼,而且传说,他死后对水的控制能力很牛逼。
钱塘江的牛逼就不用多说了,直到今天,每年八月十八观潮,都时不时会死几个人。
来说说伍子胥牛逼史。伍子胥名叫伍员(咳咳,不是五毛),字子胥,是楚国人,年轻时因为国君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了老爹,就带吴国军队打回楚国首都去,把楚国打得差点亡国。居然还把上任老板楚平王从坟墓里挖出来,开棺鞭尸。
老了以后,劝吴王夫差搞越国,夫差不听要杀他,于是伍子胥说,那你把我脑袋挂在城门上,我要看着越兵打进来。夫差把他的脑袋挂在了城门上,剩下的尸体扔进了钱塘江。结果不幸被他言中了,越兵真的打进来了……夫差自杀之前,请属下把自己的脸给遮了,表示自己没脸去见伍子胥。
够任性吧,够敢爱敢恨吧,而且谁得罪了他,谁打脸。
相传伍子胥死后,越兵兵临城下,打到都城的南门,但因为南门上挂着伍子胥的头,突然风雨大作,打不进去。范蠡和文种只好冒着大雨,脱掉上衣,秀出肌肉(肉袒冒雨),祭拜伍子胥请罪。晚上做梦,梦见伍子胥对他们说,我也知道吴国气数已尽,但你们从我的头下面走进去太不给我面子了,这样吧,你们从东门走,我给你们开路。范蠡和文种做的梦一模一样,于是他们决定换成东门走。这个时候,太湖大水突然涌入,把城墙冲破一道大口子。范蠡大喊:“这是伍子胥为我们开路,兄弟们,冲啊!”
虽说伍子胥的尸体被扔进了钱塘江,然而他居然还能操控太湖的水,真是超级大水神,而且有勇有谋敢爱敢恨,没事别得罪他啊。你屈原不过一文人,我伍子胥分分钟打到你亡国。中国民间的祭祀,往往具有功利化特征,夏季的到来意味着洪水的到来,一个强有力的水神能保四方平安。
唐朝起,端午逐渐确立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官方规定放假一天,那这一天该祭拜谁呢?虽然伍子胥很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皇帝可不喜欢他,得罪了他就亡国,你得罪得起吗?你能教育臣民们,因为国君无道,就可以把他从棺材里拉出来打一顿吗?
还是屈原好啊,文人不会带兵杀回来把你打得屁滚尿流,而且忠君爱国,秦军打破首都,他自杀殉国(虽然楚国并未亡国,楚王也只是被囚禁,秦国宣太后(电视剧中的芈月……)是楚国人,并未杀他),是值得大家学习的道德楷模。
那古代过端午能“快乐”吗?能啊,唐玄宗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作的序中就写道,“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皇帝都能乐,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讲,老百姓凭啥不能乐?
为什么大多数节日过着过着,习俗都变成了买买买?
因为老百姓需要快乐,商家需要消费,政府需要GDP。
严肃一点,小创找个比屈原更早的古人管仲,《史记》记载,他治理国家的诀窍很简单,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用白话说,就是老百姓喜欢啥,就给他们啥,不喜欢啥,就把这个东西给删掉。
很多节日过着过着,就不断有了新的衍生习俗。这些节日设立的初衷,可能是为了让大家重视某些社会问题,而当这些问题已然被解决后,衍生的习俗则占了节日的主流。欢庆是大多数节日的衍生意义,老百姓不嫌乐呵多嘛。
既然“俗之所欲,因而予之”,那么,有什么“习俗”,是男女通吃,老少咸宜,古代人现代人都喜欢的呢?
有啊,放假。
端午放三天假,快乐吧;下周只要上三天班,快乐吧;只要胆够大,请他个三天假,就能连休八天,快乐吧。所以吧,提前祝大家端午快乐!
彩蛋:为什么中国的神仙妖怪,喂它一口吃的,就把它摆平了?
小创发现,中国有个很神奇的事情,不管哪路神仙妖怪,喂你一口吃的,你就不会对我不利了,许多美食由此诞生。
粽子咱就不多说了。肉包子的起源,相传是诸葛亮发明的。当年平南蛮渡泸水的时候,当地人劝他杀人为祭,这样水下的冤魂恶鬼就不会来纠缠了。诸葛亮说,这样不行,如此一来,水下的冤魂恶鬼岂不是更多?于是,他让手下拿面粉揉成一个一个团,往里面加了肉作馅子,冒充人头,扔到水里去,然后就把水下的冤魂恶鬼给搞定了。这种食物,最初叫馒首,又叫馒头,因为它是冒充人头的。所以北方的童鞋们,南方人把肉包子叫作肉馒头,并不是用词不规范,而是十分有历史素养。
非但妖魔鬼怪能被美食搞定,连神仙也行。灶神爷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工作,正月初六回来。老百姓怕灶神说自己家坏话,所以准备了很多麦芽糖,说要把灶神的嘴糊住,这样就只说好话不说坏话了。
不得不说,中国真是吃货大国啊,连神仙妖怪都是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