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名导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最近被推上芝麻女孩事件了风口浪尖,一时芝麻女孩事件他成为了全世界网友和那些有着广泛影响力好莱坞演员的靶心。那激烈讨伐的阵仗,感觉会把贝托鲁奇一生的电影成就,都要偿赔给这件不光彩的影史丑闻上。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代表作有《末代皇帝》、《1900》、《戏梦巴黎》

我总觉得电影观众往往是宽容的,他们对影像有种着迷而至诚的热爱。很感激能通过电影的窗口认识世界,窥探人性的复杂。因此他们能够接受电影中展示的种种不符合道德观念的禁忌之恋,残暴的成分。他们会预设电影中发生的情节,都来自摄影棚,并非真实的。即使是真实事件改编,它最多也只是一种再现,这种安全感保护我们去看电影。影像有许多种,而电影常常是最温柔的一种。

例如那部考验无数人忍耐力、令人窒息的《为奴十二年》,镜头无情地长时间注视着鞭子对黑人的抽打,绳勒在粗脖子树上的悬吊。我很奇怪我能够把全片看完,虽然也备受煎熬,被代入电影感觉自己也沦为一个受役的奴隶。而流媒体经常散播的各种事件的现场视频,哪怕没有血腥的掌掴,谩骂拳打脚踢,也会让我们感到严重的生理不适。真实是电影需要的,但有些真实不该属于电影。

  

  为奴十二年 剧照

人们同样会对电影、艺术创作之外的个人,给予宽容之心,不把两者混淆到一块。电影史上可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他们偏执不顾一切,大胆疯魔。但观众并没有要求一个人在拿出好作品的同时,他的道德准则在他人之上、生活习惯必须是优良楷模。一个人可以不做大众眼中的“好人”,这和他的职业生涯没有必然的关联。伍迪.艾伦的性丑闻,那些吸毒挂掉的演员,没有降低他们影片的地位,影迷一样对他们持有尊重。而像内地无止境地封杀犯错的艺人,连带作品,可是一种越俎代庖地替观众开腔?

芝麻女孩事件 芝麻女孩真实存在吗

电影若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有些政治错误更多是官方定义的),大多数热爱电影的朋友还是愿意把它们剥离开来,尘归尘,土归土。台湾的金马奖一直坚持这项原则,所以这两年搞的颁奖直播,总是不顺,各种屏蔽删减。但不可否认会有一些影片,因它的政治倾向打了折扣。像高田勋的反战动画《萤火虫之墓》,在大家为它擦眼泪哭鼻子时,也必然会对男孩为战死在中国的父亲哭泣、那本能的反应,感到无所适从。

  

  萤火虫之墓 剧照

如我们所见,观众接受了电影里外的道德,也会尽量忽视影片所携带的政治因素。但绝对不能容忍的是为了一部影片的艺术,可以不顾道德。赞扬、观看这些影片,是我们的纵恶。

导演贝托鲁奇四十年前整出的幺蛾子,没想到隔了如此遥远的时间,突然发酵了。他在未告知女演员的情况下,为了一出戏的拍摄效果,和演员马龙.白兰度商量让女主角感到被“性侵”了。他们想看到女主角玛利亚.施奈德作为一个女孩在被侵犯时的反应,而不是一个演员的。

这在参演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的两位主演都去世后的今天,才成为一桩骇人听闻的新闻事件,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导演贝托鲁奇本人在不少场合都提到过这件事,除了内心的罪恶感之外,他不认为这种做法有何不妥。玛利亚.施耐德也没有把这件事吞咽进肚子,她的声明,却好像没有被人重视过。

  

巴黎最后的探戈 剧照

如果说这是一场迟到的道德审判,未满六十岁郁郁而死的女主角施耐德听不到了,戏精、但真实生活一片混乱的马龙.白兰度如若听到,好像也只会对指责的大众翻个白眼。贝托鲁奇呢?影迷心中的大师导演,快八十岁了,已是去日无多。

采自影评人木卫二的豆瓣广播

值得玩味的是,在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中,恰好有一个场景再现了相似的现实情节。女主角在车站奔向他的男友,两人亲吻拥抱,她却发现他们在被人注视着拍摄。但那其实是男友为了拍电影,为了获得丰满的戏剧效果,出其不意的隐瞒。

为了激发演员的演技,导演想方设法捕捉他们自然状态下的反应,这并不新鲜。但有些导演会愚蠢地认为演员和观众能够接受他突破的道德底线,代替沉默者发声。有时候看上去他玷污的道德极其微弱,以至于他们可以找到一个冠冕堂皇来自圆其说的借口。

类似的例子倒也不少,1993年姚守岗导演的主旋律影片《犬王》,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心潮澎湃,简直可以列为自己的国产战争片前十。后来得知导演竟然为了营造场面的真实,用炸弹真的炸死了军犬。而导演的解释却是那条军犬已经太老了,很快就要死了,以为这样就能得到人们的谅解。正因为导演没有询问过沉默的军犬是否愿意为艺术牺牲,以一种粉身碎骨的死法。他的电影生涯也就必定要和一条无名的狗难解难分,背负永远的骂名。

  

  犬王 豆瓣页面

女演员受的屈辱,动物的献身,他们很像是东野圭吾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中无辜冤死的乞讨者。聪慧的天才数学家为了满足胸怀的博爱,帮助可怜的母女,却以毁灭一个无人在意、消失也不会被察觉的边缘人物为手段,达到遮掩的目的。但又是谁准许我们可以为了一件伟大的事业,所谓艺术的牺牲,博爱的救赎,而忽视一个渺小生物的存在?剥夺他人的尊严?忽视其中任何一个不能忽视的细节,换来的下场便都是自食其果。贝托鲁奇和马龙.白兰度欠施耐德一个真诚的抱歉,但他们至始至终都没有说出。

芝麻女孩事件 芝麻女孩真实存在吗

但就在网友对贝托鲁奇和教父马龙.白兰度展开声讨时,他们的攻击的起始点是媒体对此事的陈述。以艺术之名行无耻之事戳动了大众敏感的神经,事件复杂的多面却早已不被这些下了坚定论断的吃瓜群众在乎。

  

12月6日,贝托鲁奇导演本人又发表声明,称媒体以讹传讹,电影剧本是那样写的,施耐德也读过剧本,问题还是出在事前没有告知女主角拍摄上的变动。再者马龙.马兰度也并没有真的强暴施耐德,他可以轻松自如地向施耐德说:“这就是一部电影。”为什么造成了女主角半辈子“悲惨”命运的屈辱经历,导演和马龙.白兰度总以为这只是芝麻大点小事儿呢。

施耐德没有获得作为一个演员应得到的尊重,感觉被导演欺骗利用,被那件事毁掉了一生,这是我们唾弃导演的理由。但在现实中人性不出意外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施耐德命运的转折走向,绝不全归结于此。

贝托鲁奇的做法真的达到不可原谅、人神共愤的地步了吗?他解释说是这部尺度惊人的影片,随后在世界产生的巨大争议,给施耐德带来的困扰和名利是年轻的她无法承受的,施耐德本人也曾说过她的堕落消沉来自于对名利的无所适从,是这些滋长、扭曲了施耐德所面对的屈辱,将它日益变形,她似乎把人生一切不顺全统揽到那件事上了。身在片场外的我们,谁又能把是是非非拎清楚?这和网友愤怒的最初版本恐怕早已偏差甚远。

于是很多事情,发展到最后,我们常常发现大众的目光离开了事件,离开了当事人,他变成了媒体和网友之间的故事。

考验道德的公共事件,我们也习惯被利用着急速做出表态,生怕自己纵容了罪恶丑陋的发生。但七嘴八舌的网友没有想过,他们一次次没有了解原委的站队,到后来多是自己扇自己巴掌,催生了一次次丑陋的暴民风景。我们应该存疑地等上两天,等浑浊的乌龙新闻澄清彻底了,再下结论,即使得到的仍是贝托鲁奇和马龙.白兰度亏欠施耐德一次道歉。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