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量”“吓破胆”等词语出现。但是不然,因为这是古代民间对胆囊作用的误解。我们都知道“肝胆相照”成语,其实里面蕴涵着深刻的中医的理论。中医认为肝脏为《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思就是肝经在里,负责谋虑;胆经在表,负责决断。只有肝和胆都正常,肝胆相照,一个人的健康才有保证。现代科学认为胆囊的生理功能是什么?与胆汁有关的都是它负责的1、储存胆汁 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又有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2、浓缩胆汁3、分泌粘液4、排空胆汁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5、粪便染色由上述功能得知,如果胆囊异常则有一些症状:总结:以上只是最常见的胆囊功能异常的症状,出现这类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病急乱投医而耽误自己的治疗最佳时间。我们都知道不吃早餐会得胃病,其实不吃早餐同样会得胆囊结石,所以为了我们自己和家人健康一定要吃早餐。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更多相关建议:
在前面的回答中,我已经介绍过胆囊的功能,它的作用就是储存和浓缩由肝脏分泌的胆汁。胆汁有助于我们肠道消化和吸收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肝脏二十四小时分泌胆汁,然后储存在胆囊中,等到进食时,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帮助消化。
常见的胆囊疾病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等,当胆囊出现上述问题时,会有下列表现
1.右上腹疼痛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疼痛往往不同。比如胆结石急性发作,是一种绞痛,非常剧烈。如果是急性胆囊炎,往往是剧烈疼痛伴有高热和打寒战。胆囊息肉和胆囊癌早期可以是隐隐的钝痛
2.消化不良
胆囊的作用是储存消化脂肪所需的胆汁,所以胆囊不好,会出现消化不良,尤其是吃了油脂重的东西之后容易拉肚子
3.黄疸
有的时候胆囊结石、胆囊癌堵塞,可以引起黄疸。患者的皮肤、眼珠会变黄,身上出现瘙痒,但是又没有明显的皮疹,小便很黄,大便没有颜色,呈灰白色。
一般通过b超就能发现胆囊的大多数病变
更多相关建议:
1、右上腹疼痛2、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比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厌油腻、嗳气、腹胀等3、黄疸,皮肤或者虹膜黄染
部分胆囊不好的人,比如胆囊结石、胆囊癌等,会出现胆管不通,从而阻塞胆汁的排泄,引起的胆汁排泄不通,这样就引起黄疸。患者的皮肤、黏膜发生黄染,同时眼睛虹膜也会发生黄染,小便也会发黄等。另外,有些患者还伴有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
三、胆囊不好的人,应该怎么办?
当发现自己出现以上这些不适症状时,我们就要怀疑是否是胆囊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每次进食之后都会感到不舒服,出现右上腹疼痛,又或者是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厌油腻、嗳气、腹胀等不适症状。
首先,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比如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胆囊造影、胆囊收缩素试验等,明确病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其次,就要调整饮食,应该以低脂饮食为主,适量进食一些高蛋白质、高纤维的食物。最后,还应该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更多相关建议:
胆囊这个器官,相比其他重大器官显得十分渺小,它似乎可有可无。从我们身边不少人切除了胆囊,也依然活得很好的例子中,便足以证明这一点。话虽如此,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胆囊相关的疾病,相反,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胆囊健康。毕竟在任何疾病面前,拥有一个重视和积极的态度,能给疾病恢复带来很大的帮助。
其实,胆囊对我们还是有着它不可取代的功能,毕竟它与我们的食物存在很大的关联,尤其是脂肪食物。一旦胆囊被切除或是胆囊疾病状态,我们的消化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说,关注胆囊健康,实际上就是关注我们的消化健康。接下来,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一下,胆囊不好的人群,通常会有哪些感觉?
胆囊不好的人群,一般都有哪些不舒服的感觉?
胆囊不好的人群,不舒服的感觉并不是千篇一律。他们会因为胆囊疾病的不同,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在临床之中,最常见的胆囊疾病症状是右上腹疼痛。这是因为胆囊所在的位置位于右上腹。然而右上腹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便是胆囊结石。由于胆结石的存在,我们很大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胆总管感染、急性胰腺炎、胆囊坏疽,以及胆结石引起的肠梗阻等等。
其实,大多数胆囊结石留在胆囊内且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是有些结石会从胆囊内掉下来进入胆囊管,从而嵌顿在胆囊颈部的位置,又或者卡在胆总管,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剧烈的腹痛,腹痛多以持续性发作为主。有时疼痛会传播到右肩部或背部。
除胆结石发作外,其他胆囊疾病也可能发生右上腹痛,例如:
- 胆囊炎:虽然它最常见于胆结石的并发症,在临床上被称为急性胆囊炎。但它也可能发生在没有胆结石的人群之中。与胆结石发作不同,胆囊炎的胆汁样疼痛持续时间超过6个小时,而且我们会发烧,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会升高。
- 胆道运动障碍:这种情况会引起上腹部疼痛,并导致Oddi括约肌不能正常工作时引起胆汁阻塞。所谓Oddi括约肌位于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的汇合部。
- 功能性胆囊疾病:在这种疾病中,我们没有任何胆囊疾病问题,比如没有胆结石或胆囊炎,但仍会经历上腹部疼痛的发作。
- 晚期胆囊癌:患有胆囊癌的人在早期并没有任何症状。但是,随着癌症的发展,腹部右上角可能会出现疼痛,并在腹部出现明显的肿块、黄疸、恶心、疲劳和体重减轻。
什么增加了我们患胆囊疾病的风险?
其实,在临床之中,大多数人胆囊疾病都是因为胆结石引起,或与胆结石息息相关。比如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等。从这方面来说,要想减少胆囊疾病的风险,就必须从胆结石入手。
胆结石是胆囊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胆固醇或胆红素过多而形成的。一开始胆固醇会在胆囊内部形成晶体,随着时间的发展,结晶越来越大便逐渐沦为结石。一般而言,我们绝大多数患有胆结石的人都是胆固醇结石。如果胆红素过多,可能会形成色素胆结石。但这是在胆红素长期升高的疾病状态下,才是更为高发。 此外,当我们的胆囊经常不能正确排空胆汁,也会形成胆结石,在临床上被称为胆汁淤积。
在现实生活之中,患有胆囊结石的人群大多数都是40岁以上,而且比较肥胖的人群。此外,对于长期摄入高胆固醇、精制碳水化合物的人群,也比较容易患上胆囊结石,尤其是久坐不动,从来就没有任何运动的人群更是如此。其它的就是一些潜在的疾病因素,比如糖尿病、代谢综合症等等。
胆囊不好的人群该怎么办?
在临床之中,因为胆囊问题前往医院就诊的人群,80%-90%都是胆结石、胆囊炎、或者急性胆管炎,尤其是胆结石和胆囊炎更是数不胜数。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我们身边患有胆结石和胆囊炎的朋友和家人也不在少数。因此说,“搞定”了胆结石,其他胆囊问题也会慢慢痊愈。
对于胆结石的治疗取决于当前疾病的类型。在治疗胆结石时,我们坚持这些原则:如果没有症状,则采用“观察并等待”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等待观察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药物治疗胆结石;如果症状严重,难以耐受,甚至胆囊严重发炎,就采取手术切除胆囊;如果出现急性症状,比如痛、热、黄三大症状,就需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了。
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食用对胆囊友好型的食物,比如大量纤维,并且富含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此外,鱼油和橄榄油等健康脂肪可以帮助胆囊收缩和更有效地排空。诸如瘦肉、鱼之类的健康蛋白质是可取的。建议避免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比如肥肉、鱿鱼、动物内脏等等。另外,提醒大家一句,我们在烹饪食物的时候,多以蒸煮为主,不要以油炸、烧烤的方式烹饪食物。
在生活习惯方面,我们要改掉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适当的时候多进行一些运动。纵然不是天天上健身馆,也得进了增加运动量。对于一些疾病状况,我们也应该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尤其是糖尿病、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等。顺便说一句,如果您比较肥胖,正在进行减肥,请一定要循序渐进,因为快速减肥会增加胆结石形成的风险。
结束语:
胆囊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胆囊结石,占据80%-90%,而且胆囊疾病除了一些急症、癌症等问题,基本都是可以治愈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无法预防胆囊疾病,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保持健康的体重、健康的胆固醇水平、锻炼身体并坚持低脂饮食等等,才能将胆囊疾病的风险降至最低。即使胆囊疾病(除了晚期胆囊癌)走到了最后,我们也可以在医院进行胆囊切除,从而过上健康的生活。
更多相关建议:
胆囊不好的病人都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特点,会有长期的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肩背部的放射痛,这些人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饮食生活习惯,就是不爱好吃早餐,或者是进餐时间不规律,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这些都会出现这些症状,具体会有什么症状呢?
1.右上腹胀痛,在这种疼痛的同时,可能会由于进餐以后饱餐大量的食物,进食以后对胆囊收缩不规律,出现胆汁淤积排泄不好,严重者就会出现右上腹的胀痛感。
2.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因为长期不进食就会引起胆汁的过度分泌,出现这种肝胆淤积的症状,最严重的症状可能会出现油腻的,进食油腻的食物,出现没有食欲,恶心呕吐,消瘦乏力
3.肩背部的疼痛,一部分胆囊炎或者是胆结石的病人就会出现肩背部的放射痛,这也是由于胆囊过度收缩,胆汁淤积引起的放射性缺血性疼痛,很多病人都开始没有引起严重的重视,以以至于耽误病情。
4.黄疸眼睑黄,这个情况还是由于肝胆淤积以后出现胆管不通,或者是出现胆石症胆管结石,阻塞胆汁的排泄,引起的胆汁排泄不通,一旦出现这些成功需要及时的治疗,原发病,必要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胆红素的升高。
这些症状只是胆囊不好,最常见的一种表现症状,还有一种不表现症状,比如说肝胆淤积以后也会出现全身的骚痒,用很多原因解释不明确,这些都是肝胆淤积的症状,所以说需要用消炎利胆疏肝解郁的作用的药物,必要的时候需要治疗原发病,排除一下有没有胆囊炎,胆结石或者是胆管结石,如果有反复的右上腹疼痛发热,也需要排除有没有胆管炎。
更多相关建议:
首先胆囊不好的症状有时候和肝脏不好的症状有点像,毕竟胆连着肝脏,胆不好也会导致肝脏的不好,胆囊只是有储存、浓缩胆汁及将胆汁排入肠道的作用。
胆囊不好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胆汁淤积、饮食习惯、遗传及全身疾病等引起。胆囊不好说明胆囊部位有疾病了,最常见的是胆囊炎,还有胆结石、胆管炎及胆囊息肉等疾病,胆囊不好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
1、右上腹的疼痛(隐痛不适、剧烈绞痛),疼痛有时是阵发性的也有持续性的。
2、出现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3、不仅仅是腹部的疼痛,还有右侧肩背部的放射痛。
4、由于炎症感染会出现发热,胆管梗阻会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
5、胆囊穿孔及炎症都会引起腹膜刺激征(右上腹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6、患有胆囊癌的不仅有以上5中表现,而且还有乏力、消瘦、贫血、腹水等全身症状。
因此胆囊不好最怕的就是油腻食物,这类食物会导致胆囊收缩,炎症及结石会导致胆囊部位有阻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胆囊不好的患者要注意饮食,首先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肪饮食,多饮水,还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消炎利胆片、消石素),严重者可选择外科治疗。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更多相关建议:
如果是胆囊息肉,那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症状,这种息肉往往是在我们平时体检的时候发现的,尤其是做b超时候,会提示一个“胆囊息肉样病变”,这种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有什么症状,只有当我们这些胆囊息肉刚刚好长在一些特殊的位置,比如因为我们胆囊是储存胆汁,分泌胆汁的地方,因此如果我们正好长在这个胆囊胆汁出口位置,那就会导致胆绞痛,尤其是在我们大家吃油腻食物时候,会出现比较明显右上腹疼痛;如果是胆囊炎,那么它的症状就要更多一些,同样可能会有上腹部的疼痛,主要偏向我们的右侧,或者放射到右侧的肩背部,同时还可能伴有腹胀,嗳气,食欲不佳等症状,而且往往在进食油腻食物或者是饱餐之后发生或者加重!如果是胆囊结石,同样的道理,如果胆囊结石还没引起胆囊炎,那它很可能跟胆囊息肉一样起初不会有什么症状,除非它影响了我们胆囊了胆汁的分泌,会出现胆囊痛,不然就可能要等到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炎以后出现类似于胆囊炎一样的症状,当然,胆结石引起的疼痛,往往在夜间会比较急性腹痛!
所以,不同的胆囊不好,症状可以差别很大的,并不是说胆囊不好,症状都一样的,但总得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了胆汁引起胆囊痛;二是会影响了高脂食物消化,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相关问题!
更多相关建议:
胆囊是身体比较重要的一个部位,位于连接肝脏和十二指肠的管的中间,形状像梨。它长10厘米,宽4厘米,可以储存50-60毫升的胆汁。在出现胆囊疾病以后就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并且还有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消化功能,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一些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胆囊常出现的疾病:胆结石,胆囊炎,胆囊囊肿,胆管癌等。
胆囊不好的人会有的一些症状:
第一、恶心、呕吐、呃逆、嗳气是最常见的症状。在出现胆囊功能不足的时候,就会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从而降低我们的消化功能,这样就会影响正常的代谢。尤其在进食一些油腻的食物或者肉类食物之后,需要胆汁的分解才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如果胆囊功能不足,会引起恶心等症状。
第二:唾液会比平时多些粘稠感并引发口臭。因为在肝胆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就会影响正常的排毒功能,当体内堆积大量的毒素之后,就会引发口臭的问题。
第三、食欲不佳。如果突然性出现了食欲不佳的现象,很有可能是胆囊功能异常引发的消化问题。在长期出现食欲不佳的症状之后,就要警惕可能是胆囊结石引发了炎症。
第四、大多数人会出现黄疸,这类黄疸还是持续性的,另外出现削瘦、乏力的症状,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第二:右上腹疼痛:大部分人都是有持续的右上腹疼痛的病症,疼痛有可能是一阵,有可能会持续加剧。有的人背部也会出现疼痛现象。
更多相关建议:
一是直接乳化脂肪;二是清除毒素及其代谢产物;三是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繁殖和内毒素形成;四是刺激肠道蠕动;五是中和胃酸。
由上面二点,我们就能够很清楚了,胆囊通过胆汁浓缩与规律排放浓缩后高浓度的胆汁,让胆汁发挥作用。
2、如果胆囊不好了呢?自然上述的五大功能,不但无法很好起作用,而且会引起系列后果,那就是:
(1)、脂肪乳化不充分,导致病人消化不良,出现腹泻症状。
(2)、毒素清除不彻底,导致人体中毒,引起病腹痛、腹胀、恶心等不适。
(3)、肠道致病细菌大量繁殖生长,直接引起胃肠炎表现,如逆行到胆管,则导致胆管炎症及继发胆管结石形成。可出现腹痛、发热与尿黄、眼黄表现。
(4)、肠道蠕动不好,病人进食后出现腹胀不适。
(5)、胃酸中和不好,高浓度胃酸直接损伤肠道,导致肠炎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
除上述情况外,胆囊不好还会导致十二指肠括约肌功能异常、胃肠神经反射与内分泌异常,进而引进一系列的变化。
3、如何检查发现我们的胆囊好不好?
从上面我们很清楚,胆囊好不好,主要是看它的收缩功能如何?如果收缩正常,自然功能好。检查方法也简单,就是超声检查:空腹时如果胆囊正常体积大小;而进食脂肪餐后,呈现排出胆汁后缩小明显的胆囊。则说明胆囊功能正常。
更多相关建议:
临床研究表明,我国人民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及抽烟饮酒量日渐增多,加之许多中年人精神压力过大、不吃早餐、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其中胆囊问题也逐渐凸显,最典型的便是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
胆囊的生理意义
胆囊是一个囊状器官,外表呈长梨形,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相当于肝右叶与肝方叶之间。长8~ 12厘米,宽3~ 5厘米,容积为40~ 60毫升,分为底、体、颈三部分。颈上部呈囊性扩大,称为Hartmann 袋,胆囊结石常滞留于此。胆囊管长3 ~ 4厘米,直径为0.2 ~ 0.3厘米。
胆囊具有储存、浓缩、排出胆汁的作用。肝脏每天分泌800~ 1 000毫升胆汁,大部分先流入胆囊,通过黏膜吸收水分,使胆汁浓缩,并储存起来。在人体进食后(特别是进脂肪性食物),胆囊发生收缩,将储存的胆汁释放出来,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内,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囊最易出现的问题——胆囊炎、胆石症
1.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可由结石、慢性感染、化学刺激及急性胆囊炎反复迁延发作所致。基本病理改变是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使胆囊壁增厚、肌肉纤维萎缩,故胆囊的收缩功能减退。
在慢性胆囊炎病人中,90%以上都是由结石引起的,除结石原因外还有其它原因,如梗阻性胆囊炎、化学性胆囊炎、细菌性胆囊炎、创伤后或手术后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更易找上中年人
中年人由于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胆汁就容易滞留在胆囊里,胆汁里的水分逐渐被吸收,使胆盐浓度增高,而胆盐会刺激胆囊黏膜发炎。开始还是无菌,随后细菌趁机侵入,便由无菌性胆囊炎转变为感染性胆囊炎。特别是逐渐发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性更多一些。
2.胆石症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根据结石形成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
胆结石按照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 一是胆固醇结石,成分以胆固醇为主,含量占80%以上,呈白黄、灰黄或黄色,形状大小不一,质硬,表面多光滑。胆固醇结石好发于胆囊内,多与代谢失调有关。
- 二是胆色素结石,成分以胆色素为主,呈棕黑色或棕褐色,形状大小不一,质地松软,易碎,一般为多发、松软不成形的胆色素结石,形似泥沙,又称为泥沙样结石。胆色素结石好发于胆管内,多与胆道感染、寄生虫有关。
- 三是混合性结石,由胆红素、胆固醇、钙盐等多种成分混合组成,根据其成分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胆结石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但来自胆汁是毋庸置疑的。
胆汁怎么会生出石头呢?当然胆汁在不停地流动着,运动正常时是不会生结石的。生结石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 肝脏分泌的胆汁不正常:胆结石在肥胖人群中常见,就是因为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呈过饱和状态,容易析出结晶,导致结石。胖子易得胆石症,所以又称之为“富贵病”;
- 胆道感染:胆道感染时可以引起胆汁成分的改变,加上炎性分泌物、管壁脱落物等,更容易形成结石。体检查B超发现胆道壁粗糙,就提示胆道有炎症,也就进入了胆结石的前奏。
- 胆囊内胆汁阏积:一些由 于疾病无法进食而长期依靠静脉内营养者,怀孕初期,妊娠反应重,不能正常进食者,会影响胆汁从胆囊内排出,容易发生结石。
- 患某些疾病:如肝炎、肝硬变和某些溶血性疾病患者,由于胆汁成分异常,容易形成结石。
3.胆囊炎、胆石症是对“双胞胎”
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关系密切,胆石症的病人通常伴有胆囊炎,而胆囊炎的病人往往也更容易患胆石症,二者是互为因果的疾病关系。大多数慢性胆囊炎的发生,都是因为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所以胆结石易诱发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胆囊不好易出现的症状
1.慢性胆囊炎症状
慢性胆囊炎病人症状多不典型,尤其是非结石性胆囊炎,可无任何症状。多数病人可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如右上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右肋痛,上腹部灼热、恶心和厌油腻食物,常有餐后饱胀、嗳气、打嗝等症状,有的病人则感觉右肩胛下或右侧腰部等处有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沐浴后尤为明显。
2.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症状
当胆囊管或胆总管发生结石嵌顿时,可引起胆绞痛的典型症状,会出现右上腹或中上腹部难以忍受的绞痛,可向右肩胛部放射,同时还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发热、黄疸不常见。于发作间歇期可有右上腹饱胀不适及灼热感、打嗝、嗳气、食欲不振、厌食油腻等症状,这些症状虽不严重但经久不愈,并于进食油腻或多脂饮食后加重。
食欲不振、厌食油腻
3.胆囊结石可无症状
大部分胆囊结石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而仅仅在常规B超体检时发现,亦称为静止型胆囊结石。
4.有症状的胆囊结石表现
胆绞痛是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呈间断发作,常有脂肪餐、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疼痛位于中上腹或右上腹,多为突发剧烈绞痛,或以逐渐加重的隐痛起病,可于1小时内迅速达顶峰,疼痛放射至右肩、背部,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
大多数病人在进油腻食物后并没有典型的胆绞痛发作,而只是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嗳气、呃逆等,这些病人常会被误诊为胃病。
5.肝外胆管结石症状——夏柯( Charco)三联征
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可能会出现夏柯( Chareot)三联征。所谓夏柯氏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 (1)腹痛:右上腹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常因进油腻食物和体位改变而诱发。
- (2)寒战高热:发生于腹痛之后,与胆道感染、毒素或细菌人血有关。体温可高达39°C~ 40C。
- (3)黄疸:腹痛、寒战高热后1 ~ 2日可出现黄疸。
6.肝内胆管结石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疼痛不明显,轻症者可在一段时间内无症状或仅感肝区闷胀及隐痛。疼痛发作时可放射至下胸部、右肩胛下方。如发生梗阻或感染时就会出现寒战、发热,甚至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等表现。病人往往无明显黄疸。但部分病人胆道感染并发胆道系统梗阻时会出现黄疸。
如何预防胆囊问题恶化
1.早餐吃好,少食多餐不过饱
长期不吃早餐是导致胆囊疾病的重要原因。不吃早餐导致空腹时间过长,而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胆汁中胆酸的含量随之减少,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处于饱和状态,使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形成结晶,使胆固醇结石越结越大。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滞度,降低患胆石症的危险性。
少食多餐
而饱餐和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使胆囊强烈收缩,可诱发胆囊炎症和绞痛,从而引起慢性胆囊炎及静止期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最好的办法是每2 ~ 3小时进食1次,量不宜多,关键是少量多餐,以促进胆汁分泌。尤其是晚餐宜七分饱,也就是离开餐桌时还有食欲。
2.饮食清淡,减少油腻
过食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使胆固醇沉淀而形成结石。还有,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改变胆汁成分,使胆固醇与胆色素含量增加,脂肪代谢也易发生紊乱,胆汁浓缩,胆囊收缩功能降低,更容易形成结石。所以,饮食宜以清淡为主,减少动物内脏、蛋黄、蟹黄等高胆固醇食物和肥肉、猪肉等高脂食物。
3.大量饮水助排泄,少食辛辣酸甜食物
每天应保证饮水量达到1 500 ~ 2 000毫升,以稀释胆汁。饮水以白开水为好,还可适量吃一-些米汤、稀粥、藕粉、豆浆等清淡的饮料和食品,以降低胆汁的黏滞度,促进胆汁分泌和顺利排泄。
饮食避免过甜、辛辣、过酸,因为它们都可引起胆囊过度“活跃”,易诱发疾病急性发作。
4.饮食清洁要做到
很多胆结石都是以蛔虫卵和蛔虫残体为核心的,导致这类结石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洁。预防寄生虫感染,饭前、便前、便后应洗手,不吃生冷和不干净的食物,这一点也很重要。存在胆道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的患者,则应积极治疗胆道感染。
5.生活作息要规律
过度劳累可以使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促使胆石症合并感染急性发作,因此要合理安排劳作与休息。腹痛时要卧床休息,缓解期可适当活动,确保每天7~8小时的睡眠,适度的体力劳动和娱乐活动有利于健康,对身体有益,但应适度,避免过度紧张促使疾病复发。
6.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许多患有慢性胆囊炎的病人,还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血压病、胰腺炎等,这样的病人应该积极治疗慢性病,这样有助于预防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生、发展。
肝胆相照——肝不好的人也要防治胆囊问题
肝与胆是人体内的两个重要脏器,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存在着相互依存、协调的关系,任何一方罹患疾病,都可累及对方。例如患了胆结石、胆囊炎或肿瘤,就可导致肝脏的感染。反之,肝的功能状态也会影响胆囊。从肠道经门静脉入肝或由大循环经肝动脉入肝的细菌病毒,如未能在肝内被消灭,就可经胆汁排泄而成为胆囊感染的重要来源,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性胆囊炎往往在病毒性肝炎后发生。肝与胆可称为是一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战友,因此用“肝胆相照”来形容关系密切、荣辱与共的朋友是再恰当不过了。
胆囊疾病应积极治疗,警惕并发症
胆囊炎、胆结石未积极、及时治疗处理,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积脓、脓毒败血症、胆囊穿孔、气肿性胆囊炎、向邻近脏器穿孔、胆心综合征、胆囊癌变、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全身性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胆源性肝脓肿、肝叶纤维化萎缩、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功能失代偿、迟发性肝胆管癌。
所以,胆囊疾病应予以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