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血管可以近似的看作是冠心病牙疼、头疼、咽部头疼、肩膀疼痛、后背疼痛、胸痛、心前区疼痛、上腹疼痛等等都可能是心绞痛。胸闷憋气、咽部紧缩感、想上厕所有便意、恶心呕吐、大汗、眼前发黑、晕倒等等也可能是心绞痛。所以,我们不能根据是不是心脏部位疼痛就判断是不是心绞痛,因为很多心绞痛都不是心脏疼痛。上述不舒服一般持续2-15分钟左右,大多数就是几分钟,要高度怀疑心绞痛。心绞痛都会在活动、运动、劳累、用力、使劲、劳动等等情况下加重;休息后能缓解。二、心脏跳动可以看作是心律失常常见的表现就是:心慌、心悸、心跳快、胸痛、气短、心里乱、眼前发黑、干咳、晕厥、猝死等等。三、心脏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病瓣膜、心脏的肌肉、心脏病的射血功能心衰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夜间不能平卧休息,平卧后胸闷憋气加重,需要端坐呼吸;活动后明显胸闷憋气加重。还可能出现下肢浮肿,尿少,腹胀,消化不良等等表现。如果是心血管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别耽误;如果不是心血管疾病,也能放心!
更多相关建议:
心血管疾病占据了最高发病率与最高死亡率两个之最,但75%的早发心血管疾病通过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降低发生风险,而已经发生心血管损害的人群通过早治疗也可提高生存率,但重在早发现。那么身体出现哪些信号是心血管疾病的征兆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心血管疾病是发生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颈部的颈动脉与脑动脉的疾病,虽然它们发生于不同的部位,但却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冠心病与脑梗塞主要由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引起,这些危险因素长期存在会损伤动脉内膜并加速粥样硬化,同时可形成动脉斑块,从而增加血管狭窄与堵塞的风险,病变较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脑出血主要由高血压引起,血压长期升高可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急聚升高则可增加血管破裂风险,从而引起脑出血。
这些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的损害悄无声息,尤其是病变早期不易出现症状,如冠状动脉、头颈部动脉狭窄低于50%时,由于心肌、脑组织的供血不受影响,通常不会早期发现,但若未及时干预相关危险因素,血管狭窄则可继续加重,血管狭窄达到50%是一个临界点,此时在休息状态下心肌与脑组织供血尚可代偿,但当心肌、脑组织血供需求增加如剧烈运动,则无法满足心脏与大脑的需求,从而可出现缺血相关症状,因此出现以下症状的患者需警惕,意味着心血管疾病已经来临。
胸闷、胸痛。这两项症状是心肌缺血的主要表现,尤其以胸痛具有代表性,但引起胸痛的病因较多,肺部炎症波及胸膜可出现胸痛,带状疱疹累及肋间神经也可出现胸痛,肿瘤侵犯胸膜、肋骨与肌肉等也可引起胸痛,我们如何区分呢?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在早期主要发生于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运动需要大量血液,心脏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会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快心跳,从而将更多血液射向主动脉中,但此时心脏也需要更多的血液才能满足相关需求,狭窄的冠脉限制了心脏的运动,因此可引起心肌缺血,可出现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样疼痛,由于早期冠脉病变较轻,因此在休息后胸痛可缓解。胸闷主要见于部分糖尿病、老年人,这些人群由于神经受损,无法感知疼痛,但可出现胸闷,也是心肌缺血的征兆。
头晕、头痛。大脑对缺血较为敏感,但出现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头晕或头痛,出现这些症状意味着头颈部血管狭窄已经达到50%以上,部分患者即使血管狭窄较轻,但若存在不稳定动脉斑块,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加重血管狭窄也可出现相关症状。脑缺血的早期头痛、头晕通常较轻,若为剧烈头痛则需警惕脑出血,脑出血后大量血液涌入颅腔,挤压脑组织会引起无法忍受的头痛,可在咳嗽时加重或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不同于胃肠疾病引起的呕吐,脑出血所致呕吐为喷射状。无论是脑缺血还是脑出血,由于神经功能缺失,出现头晕头痛的同时,还可能出现单侧肢体无力而无法运动,感觉异常而出现肢体麻木或感觉丧失,这些症状均为脑血管疾病的征兆。
以目前的医疗技术,发生心血管疾病后通过合理治疗可降低死亡风险,但对改善以后帮助最大的措施为改变危险因素。来自欧洲及北美等发达国家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这些国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了50%-80%,而下降的原因约40%-75%归因于改变了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反观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未及时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是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疾病来临时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部分疾病如脑出血可毫无征兆,一旦发病可能会进行性加重,增加死亡风险,而我们关注的重点应为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若合并这些危险因素,则应早治疗并控制相关指标达标,可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远期的死亡风险。
当然,干预危险因素的同时还应改变相关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不仅可增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与进展,还可加速血管损害,因此改变生活方式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与远期死亡风险的重要措施。建议将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g以内,减少动物内脏、肥肉、海鲜及动物油脂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控制添加糖的摄入,戒烟限酒,有助于减轻血管病变。与此同时,建议每日摄入300克牛奶有益于心脑血管,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以及200-350克水果、250-400克谷物与薯类,这些食物含钾丰富有助于控制血压,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血脂等指标,建议摄入以及120-200克禽肉与蛋类,这些食物在提供优质蛋白的同时,胆固醇与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可减轻对血脂、血管的损害。此外,建议每日运动半小时,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
综上,冠心病、脑梗塞与脑出血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是引起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时可能会出现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胸闷等症状,通常发生于运动后;发生脑梗塞时可出现头晕、头痛,发生脑出血时可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无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可能均会出现偏侧肢体无法运动与感觉异常。发生心血管疾病以后经合理治疗可降低死亡风险,但早期干预相关危险因素不仅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降低远期死亡风险,因此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吸烟等危险因素后应及时治疗并控制相关指标达标,同时改变生活方式,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戒烟限酒,增加蔬菜、水果、谷薯类、奶类摄入,每日坚持运动半小时等,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更多相关建议:
感谢问题邀请!
心血管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平常大家常听到的冠心病、脑卒中等都属于这类疾病,其也是当下影响民众健康最重要的一类疾病。本问题希望了解“心血管病来临的征兆”,所谓“来临”是个时间的概念,精灵医生就从远期和近期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解答。
首先聊聊心血管病“发生”的远期“征兆”,临床医学常用的说法是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即:某些因素存在可以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概率。这些因素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但是从长远来看,危险因素越多越重的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那么目前有哪些明确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呢?已经证实的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久坐、饮食中蔬菜和水果的比例低、遗传等等。
再来聊聊心血管病“发病”的近期“征兆”。与前面介绍的“发生”不同,这里强调“发病”,即此时已经存在心血管病,但是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或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损伤。如开始提到的心血管病的种类很多,发病先兆也有不同,以下就几种较为重要的心血管病进行介绍:
1、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这类疾病发生之前往往会伴有身体无力、气短、容易疲劳、心悸等感觉,如果出现典型的胸闷症状则已经进入到了冠心病的发病阶段,如果这一症状发作频繁,且时间延长或发生的程度更强烈,则提示心肌梗死可能已经发生;
2、脑卒中:脑卒中分为缺血和出血两类,缺血性脑卒中之前不少人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前期表现,如一过性的肢体无力、失语等,如果在这个阶段进行正规的治疗可以避免大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发作往往比较突然,但不少患者在出现之前会有头痛、头晕、血压持续增高的表现;
3、主动脉夹层:这类疾病发病突然,很少有相关症状的先兆,但是如果能够在发病后快速得到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后果。此外,根据主动脉夹层的位置不同,症状也各异,发生在胸主动脉可有胸部的疼痛,而发生在腹主动脉则可以出现腹痛;
以上从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对相关的“征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需要强调的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病过程非常复杂,对于非专业的普通民众非常难以掌握,因此精灵医生建议出现身体不适需要及时就医,让专业的医生对您进行风险的评估,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多相关建议:
大家好!我是态度认真的赵博士。
心血管病其实是个很大的概念,包含了非常多种类的疾病,而不同的疾病往往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征兆。这里,我们来说一说,几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们有一般会有哪些症状和早期征兆。
第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中国至少有2.4亿以上的患者,并且出现了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疾病,同时还是很多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在临床上,大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是没有明显临床表现的;而剩下的一半高血压患者,常常描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头皮发麻、胸闷、气短、颈部僵直等等。实际上,仔细去研究的话,会发现其实这些症状很多都是由其他一些原因所引起的,未必是高血压。
事实上,高血压在临床上,特别是早期阶段,其实并没有什么非常特异的临床症状或征兆。当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引起了靶器官(心、脑、肾、眼等)损伤,而出现对应的症状时,那就已经很晚了。所以,早期高血压的识别,不能靠症状,就需要自己定期测血压,这才是正确发现高血压的方法!
第二,冠心病: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疾病,也是非常常见,并且有时候可能致命。
冠心病,倒是存在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心绞痛。
最典型的心绞痛,往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 胸痛或胸闷位于心前区,且具有一定规律性;
- 劳累或情绪激动可以诱发;
- 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以缓解。
而仅满足上述任意两个条件的,则属于不典型心绞痛;只满足一条或一条都不满足的属于非心绞痛性胸痛。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心绞痛性胸痛患者,最终也被确诊了冠心病。所以,冠心病的诊断,不仅要观察症状和征象,还要仔细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如果一个人的身上具有很多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家族病史等),那么,哪怕胸痛是非心绞痛性胸痛,也要怀疑冠心病。
第三,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也是一大类疾病,常见的包括各类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等。
心律失常经常会引起心脏搏动增快、减慢或跳动节律不齐,这些常常表现为心悸、心慌以及心脏搏动感强烈等症状。
建议大家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当自己出现心悸、心慌的感觉时,立马摸一摸自己的脉搏或心跳,看看大概一分钟多少次,节律整不整齐。如果说,心慌、心悸时,心脏搏动特别快或节律明显不整齐,又或者可以摸到心脏“漏跳”了一下,那么,就要怀疑这种感觉是心律失常引起的了。最理想的办法是,在发作的时候立马去医院做心电图明确,或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来抓住心律失常发作时候的情况。
第四,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就是大家常说的心衰,是几乎所有心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状态。很少有健康人毫无征兆的就出现心衰,除非是某些致病因素突然引发了急性心衰;而常常都是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没有让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久而久之进展为了慢性心衰。
心衰的临床表现还是比较典型的,比如,腿部、踝关节和足部的水肿、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水多了)、平躺时觉得呼吸不畅或喘息、运动耐力明显下降等。
对于已经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需要警惕心衰,预防心衰发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要真正有效地控制当前疾病的进展。
最后提示一下,任何疾病的诊断都不能仅仅依靠症状或征兆来推测,必须结合致病风险因素的评估以及医学检查来共同分析,以免延误诊治。
关注“家有好医赵博士”,把有价值的医学小知识分享给更多朋友们!
更多相关建议: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血管,血液循环,神经体液调节为全身组织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激素传送给组织,并将组织带走废物保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这些组织和器官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症状,就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来临,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来临之前都会有以下征兆。以上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疾病的病种,大部分发生征兆可能会出现紫干呼吸困难,咳嗽卡血,胸痛,心悸,少量的尿少水肿,头痛,眩晕,上腹部的疼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最常见的体症也可能会合并心脏的肥大,额外的心音心脏的杂音,心包摩擦音,心律失常,包括肝大有腹部动脉的波动,下肢的水肿,二尖瓣狭窄和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也会出现两脸部的紫红色。心血管疾病的病前的征兆只是一种典型的症状,需要根据这些症状结合病人的体征以及心脏心电图,心脏彩超或者是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以及节律的变化,选择治疗原发病,防止并发症的发展。
更多相关建议:
(5)血压、血脂异常升高
高血压和高血脂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是潜移默化进行着,如果不是定期体检,很多高血压或高血脂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指标异常了,而高血压、高血脂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于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人,如果近期指标明显异常升高,也需要警惕可能发生严重心脏病可能,最好能及时去看心内科,控制指标在正常范围。
结语
心脏作为我们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一个非常精密的脏器,有着非常漂亮的电路、水路和结构,而且还有自己的指挥系统,同时维护人体全身血液循环正常进行,好比是人体的发动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体的某些症状来判断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的预兆。但是这些症状不是心血管疾病特有的症状,最终确诊是要到医院去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来知晓的。
最后,除了知晓上述心血管的常见警示信号,还是需要强调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脏病发生的重要性,需要注意控制三高,戒烟限酒,健康均衡膳食,保持体重。
更多相关建议:
身体哪些信号是心血管病来临的征兆?
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早期可以完全没有症状,而出现症状时(往往是急性起病或病情有所发展)才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之一。
心血管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有胸痛、乏力、气短、心悸、昏厥、猝死、水肿、恶心以及头痛等。由于人体是一个整体,患有心血管病时,同时可能影响其他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反之,患有其他系统和器官的疾病时,也可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因此,上述心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尚可见于其他系统和器官的疾病。至于每一具体的心血管病症状,在某一疾患中可能是主要症状,而在其他疾患中则可能是次要症状。即使是患有同一种心血管病时,他们的症状也经常互有差异,并非一致。即异病同症或同病异症的现象在心血管病临床上屡见不鲜。
除了常见症状以外,还有许多心脏病患者在发病时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要引起警惕。
1. 牙痛
牙痛一般是考虑牙齿本身及牙周组织的疾病,如龋齿、牙髓炎、牙周炎等,但有少数心绞痛病人发作时却表现为牙痛,尤其是伴有胸闷不适,或大汗淋漓时,应考虑是否是心绞痛的发作,而不要被牙痛所误导。
2. 肩痛
中老年人肩部疼痛,多为肩周炎或颈椎病所引起。然而有时心脏病也可能反射性表现为肩痛,特别是在肩痛与气候无关,并表现为左肩、左手臂内侧阵发性疼痛时。
3. 长期持续打鼾
长期持续打鼾的中老年人要留意心血管疾病。
4. 耳鸣
据报道,近年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病人在早期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现象出现,原因是内耳的微细血管对内在的或外在的微弱变化很敏感,在心血管动力学异常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所以,中老年人频繁耳鸣。应找医生检查。
5. 头晕
据临床观察,不少头晕甚至发生严重晕厥现象的部分病人可能是由心脏疾患所致。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心跳缓慢导致不同程度脑缺皿、缺氧而引起的,心跳缓慢的原因常是由“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所引起。
6. 下肢水肿
中老年人有时不明原因的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的表现,常是心脏病的症状。当中老年人出现轻微水肿时,而小便检查正常,基本上排除肾病时,则心血管病的可能较大,应及早就医。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心脏病相关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更多相关建议:
心血管病来临最常见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是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引起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
本病在欧美极为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心肌梗死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病例至少50万,现全国患病例数至少200万。
要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做到早期防治,首先要对急性心肌梗死这一健康杀手有一定的认识。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及应对策略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起始症状差异较大,绝大部分起病急、症状严重;有些症状轻微,未引起重视而未就诊;极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为无症状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常见的症状包括以下几项。
先兆症状:
很多患者认为心肌梗死发病很突然,防不胜防,其实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的先兆症状是原有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敏感性变差,或既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的心绞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等情况时都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胸闷胸痛:
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或呈心前区紧缩感、束缚感、压迫感、憋闷感,疼痛可向左侧放射至左肩、左臂直至左侧小手指,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患者疼痛部位可位于颈部、下颌、牙齿、上腹部等,特别是表现为中上腹痛的患者易发生误诊。
胃肠道症状: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偶见腹泻及顽固性呃逆,主要是由于刺激隔神经而产生,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晕厥:
有些心肌梗死患者会突然发生晕厥,常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多由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
心力衰竭:
主要为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在起病的初期易于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或进而全心衰竭,出现颈静脉怒张、肝瘀血和下肢水肿等。
心律失常:
发生在起病的1~2周,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低血压、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大量出汗、恶心呕吐、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等。
全身症状:
主要表现为难以形容的浑身不适、发热等。主要是由于坏死心肌组织吸收所引起,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一周左右。
急性心肌便死有哪些检查手段
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电图:
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且最为简便快捷的方法,不同类型的心肌梗死都有其特征性的表现,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性表现为ST段抬高、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以及ST-T的动态演变等。
心肌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等心肌酶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心肌酶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多于3~4天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一般需要2周才完全恢复正常。
冠状动脉造影:
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手段,将造影导管通过患者手上或腿上的动脉血管一直插到心脏的冠状动脉开口,然后通过导管往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就可以显示每支冠状动脉的堵塞情况。
熟悉病因,控制高危因素是关键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也就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控危险因素和不可控危险因素。
可控危险因素包括:
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或肥胖)、高血糖(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吸烟等)、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 )、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不可控危险因素包括:
性别、年龄、家族史等。
具有这些危险因素者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如果一个危险因素都没有,则罹患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很小。所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远离高脂、高盐、高糖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在医生的指导下戒烟,最大限度地避免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脏危机事件的发生。
更多相关建议: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2017年年初,我到新加坡,在best厂里上班。那个厂里是做医疗用品的,里面上班是要穿所谓的太空服是无尘车间。在那里上班大概8个月的时候,有一天我上夜班下班的时候走着走着人向一边歪,我以为我头晕了或者太累了就没在意。然后我回去睡觉的时候,我的姐妹也说,我睡觉怎么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我还说她瞎说。然后等我睡醒的时候,半边身子很麻,因为我是平躺着睡搞不清楚为什么半边身子会麻木,然后接下来就是上班的时候,头顶剧烈的头痛,以上这些症状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做,也没有去管他,直到有一天。突然我的半边脸动不了面瘫了……
以上就是我的经历,就是心血管有问题的时候身体表的症状。
所以如果发生心血管疾病的话,前面都是有症状的,一定要注意身体发出来的这些信号及早的去治疗
更多相关建议:
心血管病发作有提示!症状一:出现全身症状症状二:容易烦躁、心悸症状三:肢体容易出现麻木症状四:记忆力衰退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还会表现出记忆力衰退的症状,这种症状都是在病情加重的时候才会发生。心血管病病情加重时,患者还会出现时而清醒,时而模糊的情况。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性较严重的疾病,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加强预防,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几率。
以上~
关注“39养生必知道”,更多健康科普知识轻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