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我们也称为是内脏的自主神经,即交感神经和和副交感神经(也称为是迷走神经)。他们通过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来支配各内脏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以及全身动脉中的平滑肌的调节达到内脏活动的平衡。植物神经是一对相互制约,求得脏器活动功能平衡的自主神经,一旦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的紊乱,这种相互制约就会破坏,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内脏因自主神经协调失去平衡而产生内脏不适的症状,往往经过各种检查,却不能发现有实质性的病变,虽经各种药物对症治疗,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这是医生最为头疼的“疾病”。植物神经活动不由大脑指挥区域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追其根源实质上还是因为抑郁和焦虑的情绪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素轴和神经内、外分泌引起全身各个内脏的活动发生功能性的紊乱症状而表观的各种症状,而这些症状和相关脏器因各种疾病产生的症状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患者往往会以为自己某些脏器发生了病变而产生焦虑、担心、害怕和恐惧的心理。

如下述各系统的表现:

1.神经系统一一常表现为失眠、早醒、多醒,偶而彻夜难眠。头痛、头晕、头胀、耳鸣、脑鸣、盗汗等。

2.心血管系统一一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时多时少的各种早搏、胸闷、心慌、胸部压迫感、隐痛或各种难述性不适感。甚至CT冠脉造影也做了是阴性。

3.消化系统一一“咽部”不适或食道异物感、食欲不振、易飽、嗳气、打呃、各种消化不良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FD)。便秘或每天排便2-3次且不太成形。

4.呼吸系统一一过敏性鼻炎、喘哮、气道高反应性(这些疾病除过敏因素外与人的不良情绪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呼吸机依懒等。

5.泌尿生殖系统一一紧张性多尿或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经前期综合症、月经紊乱、性欲减退、甚至引起部分不育等。

6.慢性疼痛一一也是植物神经紊乱常见症状,老是抱怨这儿痛、那儿不舒服。

我的观点1.疼痛域值和情绪密切有关,越紧张越害怕疼痛域值越低。2.东痛西痛不是病,痛得越久越放心。因为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疼痛隨病情加重而加重,难以缓解。

7.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心境恶劣是恶性肿瘤发病的最重要诱发因素)。

皮肤病:牛皮癣、斑秃、白癜风、神经性皮炎、湿疹等。

免疫系统: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白塞氐病、皮肌炎、最多见于自体免疫性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症等,不良的情绪因素在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甲亢、桥本氐甲状腺炎、甚至糖尿病等都与情绪因素关系密切。

现代社会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会变得更大,快节奏,高竞争和各种攀比心理更为突出,这些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因此,现代社会各种心理障碍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症。会发生抑郁的发病群体更为广泛:低龄化、青少年、老年人、青、中年妇女、精英群体亦是抑郁的高发人群。

如何判断并识别自已是否抑郁了?如伴有以下十条中的四条持续两周以上就以上可确定了:

1.开心不起来。2.兴趣减退或消失。3.疲乏无力。4.失眠、多醒、早醒。 5.满脑子担心、焦虑却无法阻止(抑郁患者100%都合并焦虑)。6.注意力集中不起来。7.近事记忆力明显下降。8.毫无自信心。9消瘦。10.对一切都消极、悲观,有生不如死的想法甚至行为。

那些人群、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抑郁的呢?

两个因素;首先是与你性格有关:多思、多疑、多虑、心急、敏感、个性?已強、自我中心强、好胜、情绪波动大、暗示心重(怕受伤害)胆小,小事都要管大事没方向。

其次遭遇到一些“不能摆脱的不愉快心理因素”有关:工作压力、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悦、婚后发现夫妻间性格差异大、恋爱和婚姻上的重大挫折、子女、老人问题帶来无法避免的烦脑、对自己健康尤其长期失眠、对疾病尤其是对长期失眠、心脏病、癌症的恐惧,重大生活事件打击。

性格+不愉快导致大脑中每人都应具有足够量才能维持情绪稳定,但生命周期很短,必须不断分泌同时不断把衰亡要回吸收的三种神经介质: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因自身稳定性差,遇到“不愉快”的事,回吸收过快,把有功能的也回吸收了,于是三种神经介质水平跌得太低,于是抑郁、焦虑、恐惧、强迫、双向情绪失控都来了。其实抑郁的人心中什么都明白只是做不到,因为有神经介质缺乏的物质基础。

因此医生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必须从医学心理学角度着手(很可惜现代医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临床医生几乎都没学,过包括他们的老师)从源头上把各种心理障碍治愈或得到良好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植物神经功能这个“疾病”,彻底解除患者难以忍受的各种的痛苦。

既然抑郁,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都是和大脑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低下有关,世界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直接补充这些神经介质,只能通过抑制它们的回收收来提高他们的水平,因此S S R l(五羟色胺回吸收抑制剂)类的抗抑郁药物联合抑制多巴胺回吸收的极小剂量的奥氮平能起到极快速,强有效的临床效果。这种疗法知道的心理医生不少,敢用的不多,我只附上一个按此方法治疗患者家属的反馈供大家参考:

我在这里首先感谢教授,我母亲今年74岁,十几年的抑郁焦虑症患者,病人近几年症状越来越严重,主要症状:头痛,头胀(个人感觉脑袋大一圈),脑鸣,三叉神经痛,后脊梁时而火烧火燎,时而冷若寒冰,同时胃疼胃胀,不思饮食,病人痛苦不堪,整天愁眉苦脸以泪洗面,对生活没有一点兴趣,中药西药甚至我去年还找了道医,都是生效甚微,前一段时间有幸拜读了老师的文章,于是我母亲按照他的方法开始服药,到现在有7-8天时间了,她身上的症状大有改观,,首先精神状态好多了,身上时冷时热的症状出现的越来越少,老人能主动走出家门,前天把乱糟糟的头发让理发店修剪了一下,做饭也不将就了,也想吃饭了,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再次感谢教授,好医生!

用户399⋯回复:

郑教授,您好!今天看了您的贴子又一次对植物神经紊乱有了新的认识,您列举的症状我几乎全有,十几年了每天心情低落烦燥不安,心慌潮热大汗淋漓,失眠早醒头昏脑胀。中医西医都看了,各项检查也做了都正常,中药西药都吃了焦虑抑郁仍然得不到有效治疗,心情更加烦燥。按您旳方法和医嘱我吃了一个星期时就立刻见效大部分症状基本消失,心情也好了,精神也振作了,各种不舒服也没了,我吃药将近五个月了,我想问问您能否减量了。请告知。多谢!

追加读者中一条回复:唯美⋯郑教授过年好,文章中的就是我母亲,现在的情况一切良好,再次感谢郑教授!

2020.2.6

更多相关建议:

临床上经常提到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内脏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因此对于植物神经紊乱的治疗主要是改善环境、减少刺激、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压力、放松身心等各种方法为主,可以辅以按摩等物理治疗,当患者症状非常严重时,可以考虑用一些药物,进行对症的辅助治疗。

由于植物神经系统与全身各器官、腺体、血管,以及糖、盐、水、脂肪、体温、睡眠、血压等调节均有关系,所在植物神经发生障碍后可以出现全身或局部症状。其临床表现涉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

因此,除了总体上的改善方法,还需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和控制。

1、心血管系统

因植物神经紊乱而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者,又称为神经性血循环衰弱症,所以应促进血液循环。除适当运动外,饮食必须多样,不宜长期食用同类食物,戒烟,可以适当饮用葡萄酒,但以每天不超过80毫升为宜。平时可以尝试踮起脚尖走路,宜适当饮用石榴汁,对于改善症状都是很有帮助的。

2、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症状者,应同时兼顾安神理气。普通方法就不多说了,可选择常喝茶子(茶实),对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呼吸异常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3、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症状者,主要见于腹痛腹胀腹泻。一则应经常揉腹,二则可喝些收涩药茶,如金樱子、五味子、玫瑰花、茶麸等,还要注意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可长久喝酸奶,但需要固定于一类菌种,不宜改变。

4、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症状者,主要是维护自身生理节律,需固定饮食、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多吃绿色食物、黄色食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适当多吃大蒜,可喝人参或银杏叶泡水。

5、泌尿生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者,最关键预防感染,并减轻肾循环负担。可适当多吃有抗炎作用的食物,如姜、西兰花、红薯、洋葱、大蒜、西红柿、苦瓜、蓝莓、樱桃等,多吃全谷物,多吃深海鱼。至于饮料,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更多相关建议: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应该怎么控制病情?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可出现多种表现,如头痛、头晕、口干、心慌、冒汗、腹痛、腹泻,症状涉及多个系统,且具有变轻迁延, 易于反复等特点, 具体可见下图:通常来讲,精神科的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有效。

有医生用黛力新消除了患者胸闷、心悸、气短、泄泻、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对伴有严重失眠、多梦及情绪不稳定者, 加用艾司唑仑或者阿普唑仑,最终使症状缓解明显;

对此我也查了一些文献,发现很多学者对于帕罗西汀的治疗效果研究更多。帕罗西汀属于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具有抗抑郁作用, 在改善患者情绪的同时,还可降低内脏敏感性,发挥中枢止痛作用, 缓解胃肠易激惹、上腹饱胀、呃逆、胸闷等症状。只不过,临床上,由于帕罗西汀起效相对延迟(平均需要10-14天的起效时间)。

而就诊患者又急于快速缓解症状,所以,通常,医生在治疗初期会同时给予患者起效更快的抗焦虑药物。就本人而言,临床选用较多的是劳拉西泮,如果患者躯体状态良好,甚至可以选用抗焦虑作用更明显的奥沙西泮。这样往往第一时间缓解不适,待后期帕罗西汀逐渐发挥作用后,再将劳拉西泮停掉,目的是减少药物依赖性问题。

当然,治疗上不局限于帕罗西汀,很多临床上的一线用药都可选择,如舍曲林、米氮平等;当然,有些传统医学运用中医治疗能够将病情调整好,由于本人对中医学了解甚少,所以对此保持中立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运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同时,更加要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其中更多的是,鼓励多运动,合理安排饮食、睡眠,并保持乐观心态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促使疾病康复的积极因素。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

更多相关建议: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应该怎么控制病情?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是在出现某次症状以后就怕了,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绝症,总想着去医院检查治疗,但又查不出病,医生虽然说没事,回家以后正常休息工作。但总是嘀咕,总觉得医院没查出来,总觉得有问题,就这事,不断的吓唬自己,不断地折磨自己,导致症状越来越重,不断地不能工作,不敢出门。

焦虑越高,症状越重,高焦虑的情绪源自对病情的判断,心理学叫错误认知或不合理认知,这种不合理认知会产生焦虑,焦虑以后出现症状,有症状则更加焦虑,导致症状又加重,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

控制病情的关键是改变不合理认知,要治疗医院的检查是正确的,不断的自己暗示,症状就会越来越轻。

更多相关建议:

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就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未能正常工作,由此导致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除了对症治疗相应症状以外,主要还是从问题的源头入手,帮助植物神经功能恢复工作,病情就会逐步缓解。

植物神经属于自主神经,调节和控制制人体各项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呼吸、心跳、消化、排尿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内脏各种不适症状。初期为可逆性变化,植物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以后,器官症状可以消失。但是如果长期发展,可以引起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溃疡、肿瘤等。

植物神经功能主要受潜意识控制和情绪的影响。所谓潜意识,本质上是一种习惯性的自动化思维,比如你在潜意识中讨厌一个人,当你看到他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就会自动做出厌恶的情绪反应。对植物神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持续的焦虑、抑郁、恐惧、悲伤、苦闷等各种负面情绪,所以解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对症处理。可以使用小剂量药物对症治疗各种紊乱症状。还可以增加少量的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改善情绪和躯体症状,药量不宜大,这是对症治疗的权益之计。

2、心理调节。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评价自己和环境中的人、事、物,并作出与环境相匹配的情绪行为反应,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所以调整自己的认知,接纳和包容自身和他人的不足,以更宽广的胸怀,接纳不喜欢的人和事,视之如浮云,才能保持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心宽了,路就广了,心情就好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就会慢慢减轻了。

3、丰富生活。建议增加户外运动、练习瑜伽、冥想打坐等文体活动,多听放松音乐,多晒太阳,丰富生活的内涵,转移注意的焦点,可以有效减轻焦虑、紧张情绪,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张力,使人的身心保持放松状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也会跟着缓解。

需要说明的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可以是多种疾病伴随的症状,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都有可能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所以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建议还是去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才能早日康复。

关注我收看后续更新的《精神分裂症心理行为康复训练》系列文章

爱学三论【自愈力●心灵公社】写给积极自救渴望阳光的人生!

更多相关建议:

若相信我,说出全身有哪些不适,告诉你穴位按摩调理,很快就好了。

更多相关建议:

植物神经紊乱一般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好、工作过度、经常熬夜等引起,个人建议要调整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千万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和过度劳累,坚持不懈地做一些适度锻炼。

更多相关建议:

你好,我是心理医生老沈,有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分裂、双向障碍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我,了解更多知识!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应该怎么控制病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在生活中本就十分重要,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那自然不用多说。患者要避免可乐、油炸食物、垃圾食物、糖、白麦粉制品、洋芋片等易刺激身体的食品,平日饮食多吃生菜。三周内请勿食乳品,可以过后再陆续加入饮食中,并要仔细观察是否有什么不适症状,以作及时调整。

2、避免咖啡因、香烟、酒精、药物:酒精、药物可能提供暂时的解脱,但隔天紧张又来袭,正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而且这些物质本身也残害健康。因此,应该学习如何调适,而不是光靠逃避。在身心面临紧张及焦虑的迫害时,很重要的一点是饮食正当。

①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吃饭要规律,一定要吃早餐,不可暴饮暴食;

②饮酒要适量,不可贪杯;

③早睡早起,时间要有规律;

④晚上看电视要有选择性,不要一坐就是数小时,在看电视的过程中,要多做些活动。

⑤早晨不要睡懒觉,要尽量早起,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

事实表明,规律性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良好心境。

更多相关建议:

这个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辨证来分析,而不能所有人都一样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