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意念”达到养生调病?

现代社会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是什么?是健康。没有人会怀疑,惟拥有健康,一个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而首要前提便是拥有健康。确实,人生一旦失去了健康还能拥有什么呢?即便坐拥亿万资产,如果丧失健康,英年早逝,结果也是“钱在银行,人去天堂”。

古人说,体壮曰健,心怡曰康。也就是说,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谋而合的。关注身体健康的生理保健类书籍在市面上十分常见。然而,用通俗的语言文字表述的关注心理保健的书籍却不多见。我们致力于大众的心理保健,希望本书能够助益于您的心理健康,提高您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排解您在自我保健征途中遇到的部分难题。

健康是想出来的。此处的“想”,当然不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的逻辑推理,也不是无所事事时的胡思乱想,更不是祝英台想与梁山伯双宿双飞的“想”。我们所说的“想”,特指调适心理状态的技巧和实践。通过对心理状态的调适,使我们拥有良好的心境,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困境,从而达致心理保健的目的。

心境,顾名思义,就是心理环境。心理状态是变化多端的,要对它进行调适。我们如果想最大限度地拥有健康的心态,就要正确认识心理状态的本质和核心,而这个本质和核心就在于心境。所以说,调适心理状态,关键和重点就在于调适心境。

心境是情绪的核心,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基础和依托。

在心理学上,心境是指让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又较为持久的情绪状态。这个定义颇为费解。通俗地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心境其实就是一种情绪状态。说到情绪,每个人应该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情绪,通常带有负面的含义。比如,我们说,某某闹情绪,那肯定不是正面的意思。

古代的养生之道,几乎涵盖了医药、饮食、宗教、民俗以及武术等各方面的养生理论,内容极其庞杂,但具体不外乎以下四点:

一.顺应自然。讲求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正如《内经》上主张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称“道法自然”,就是指的要顺应自然规律。

二.形神兼养。一方面要注重形体养护,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三.动静结合。主张“动则生阳”,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四.审因施养。主张“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即不拘泥于一法一式,而要因时、因地、因人施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古代养生之术则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施行,内容包含以下7个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其中涉及的内容以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居多。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以及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的调养。

3.气养。主要是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内容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等方面。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和体育健身等活动。主要是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的内容。

5.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适应人群也比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涉及到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

6.药养。以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为主要内容。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一般是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为与食品相融合。所以,中医学界常有“药膳”的说法。

7.术养。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是上述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养生方法。

养生先养气——“气”是生命的本源和《易经》很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概念就是“气”。《易经》认为“气”对生命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认为人的生命赖气以生,气存则生,气失则亡。所以有“善养生者,必知养气。”明代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可见,“气”与养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想讲讲运用意念治病养生的方法。

运用意念治病养生包含两个方面,即:意守与行气。其原理和方法如下:

意念治病养生原理

(一)意守病处——把心专注在身体上有病痛的部位,定会产生治病的效果。心怡曰康,意念是身体运行的主帅,所以,意念像王,疾病象贼,好比帝王所到之处,盗贼和宵小之徒,自然逃散。再者,门开的时候,风就地跑进来,门关起来时就平静无风,心攀缘外境,就好像开门,把心专注在病痛的部位就像关门,所以能平息机能的不顺。

(二)意止丹田——把心专注在丹田,可以治愈许多疾病。丹田在肚脐下面一寸到二寸半的地方(《肾首五教仪》说一寸,《摩诃止观》说二寸半)因为丹田是“气海”,把心专注在丹田,气息就会调和,所以能把病治好。意守注在丹田,对于两胁痛、烦不能食、上热下冷、气喘等病特别有效。

(三)意住足下——把心专注在脚底,也可以治病。如果心火上升,人的身体机能就不调和。当你把心专注在脚底,上身就会觉得轻松舒适,所以说意住足下就可以治病。

(四)意系脐中——把心专注在肚脐,可以治肠胃病,也可以引发禅定。因为我们把心放在肚脐为界限,可以体悟“诸法无常”的道理。而且肚脐靠近肠胃,把心专注在肚脐,容易看见身体的不净,因此能消除贪欲。

(五)意息法界——放宽心胸,使心遍布整个宇宙,而没有任何执著,可以治疗身体所有的疾病。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才产生的,没有实体。当我们明白一切事物,体性本空的道理,不执取一切病相时,病就自然好转。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内心的杂念和忆想,必将影响人体机能的运转,这时就可能有疾病产生。当我们心地平静,不起妄念时,全身就会感到特别舒畅,一切疾病都会不药而愈。所以《维摩诘经》上说:“一切的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内心攀缘

外境,产生杂念。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执著和杂念,就不会病了。”(参见《五教仪》注第三十七及第三十二卷)

意念治病养生的方法

这里讲的意念治病养生方法是指意守与行气的结合运用。以意、气同用,或意气并称,极重气字。其法至简至易,调息、调神、调身,本乎自然。即以鼻呼吸,要诀是要细匀无声,匀静自然。入静,指意念活动专一,或无杂念。大脑皮层非处于於兴奋,或抑制状态。养生之道,是在凝神养性,意守与行气灵成一体。

(一)运用音气治病的六气的治病法

《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病》曰:“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稲,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气,稲以解极。”即认为吸取生气,吐出死气,即可长生不死。具体行气技法是六字气诀:通过鼻吸口呼,呼气时结合嘴里默念轻柔而且缓慢地念“吹、呼、唏、呵、嘘、呬”这六个字音,念时只动嘴出气而不出声,耳朵当然就听不到嘴里所念的声音了。因为这六个音念得很轻,感觉上好像有很柔和的气缓缓地流过舌头和牙齿。所念得气虽然轻柔,但心中却全神贯注,字字分明。而且心里要放轻松,不可紧张。用以影响肝、心、肺、脾、肾、三焦,祛除各脏腑病邪的一种气功锻炼方法。

念“吹”可以治肾脏的疾病;

念“呼”可以治脾脏的疾病;

念“唏”可以治三焦的疾病;

念“呵”可以治心脏的疾病;

念“嘘”可以治肝脏的疾病;

念“呬”可以治肺部的疾病。

行气技法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所谓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也称组织呼吸。行气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进而对内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据说吐纳练习均为入门者修炼,当吐纳练息达到高层次时,则无息可调。那时呼吸微微,忽然遽断,进入胎息境界。>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入在胞胎之中”。意指练功至深者,就像胎儿在母腹之中,鼻无出入之气。胎息是吐纳练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许多道士都偏爱此功。

到底“三焦”是什么呢?三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消人系统或消化的路线,“焦”就是焦腑的意思,三焦包括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在嘴巴以下,胃部以上,主要的功能在于便利食物的输送。中焦在胃里,主要的功能在使食物便于消化。下焦在膀胱上面,主要的功能在于排泄。

用死背的方式,较不容易把这六个字和所对治的脏腑记牢。如果我们能把下面这一首偈背诵起来,就轻松多了:

心配属呵肾属吹

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

三焦壅处旦言嘻

这六个字奥妙无穷,不但可治好五脏的疾病,而且也可以治疗身体机能的不调顺。例如:身体感觉到冷时,可以用“吹”来治。身体感觉热时,用“呼”来治。百节疼痛和风邪用“嘻”来治。烦胀上气,用“呵”来治。有痰阴,用“嘘”来治。疲劳厌倦,则用“呬”来对治,简而言之,“吹”可去寒,“呼”可去热,“嘻”可去痛,“呵”可去烦,“嘘”可散痰,“呬”可补劳。

春天用“嘘”来治肝脏的疾病,夏天用“呵”来治心脏的疾病,秋天用“呬”来治肺部的疾病,冬天用“吹”来治肾脏的疾病。这样,效果会特别好。“呼”治脾脏的疾病和“嘻”治三焦的疾病则四季通用。

还有,六气也可以治同一脏的疾病。五脏之中任何一个内脏,有冷就用“吹”来治,有热用“呼”来治,有痛就用“嘻”来治,有痰就用“嘘”来治,虚劳无力用“呬”来治。

(二)观想呼吸疗病的十二息治病法

一般人的身体依赖着呼吸才能活命,高明的人从一个人的呼吸就可以看出他的健康状态和生了什么病。

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呼吸,譬如当我们愤怒时,呼吸的气息就会变得又急又粗。同样的原理,我们可以透过观想和心灵的力量来改变呼吸,达到治病的效果。在还没有介绍运用呼吸治病的方法以前,我们需要明白呼吸的四种现象:

1、风相——心里感觉到鼻子呼吸有声音

2、喘相——虽然没有听到呼吸的声音,可是呼吸不顺畅

3、气相——呼吸虽然没有声音也很通畅,但是呼吸所出入的气息不细微

4、息相——呼吸不但没有声出入通畅,而且气很微细绵长,若有若无,不容易被察觉。

前面三种呼吸的现象都是不谐调的。因为呼吸粗糙急促的人容易生病,而且情绪不稳定,心神难宁静。如果要治好这种呼吸的现象,需要学打坐,首先放宽身体,把心情放轻松,然后一心专注丹田,再先放宽身体,把心情放轻松,然后一心专注丹田。再想像呼吸的气息遍布全身,随着八万四千个毛细孔或出或入,没有任何的障碍。

当我们把心定下来以后,呼吸自然就会微细绵长。呼吸微细绵绵长的人,不但不会生病,而且心情愉快,神识安稳,心容易入定。所以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的第二卷说:“呼吸像风的人,心中一定散乱,呼吸像喘的人,心情结滞而不通畅。呼吸像气流的人,身心容易疲倦。只有守住微细的呼吸,心情才能宁静,而进入禅定的境界。”

当你呼吸微细绵长,心情宁静以后,运用呼吸来治病就轻易多了。下面,我们来谈谈“十二息治病法”十二息治病法就是我们运用观想呼吸的二十种状态,来产生治病的功效。

1、上息治沉重

2、下息治虚悬

3、满息治枯瘠

4、焦息治肿满

5、增长息治赢损

6、灭坏息治阴膜

7、暖息治冷病

8、冷息治热病

9、冲息治壅塞不通(症结肿毒)

10、持息治掉动不安

11、和息可通治身体机能的不调

12、补息可滋补身体机能的衰退和虚劳

善于运用这个原理,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法,请依此类推。

(三)专用观想的治病方法

前面“十二息治病法”是在呼吸的气息上加以观想。观想的用途很广。譬如我们运动前可以观想自己身体站在大莲花上,面部带着微笑,心情喜悦和乐,观想天上地下,四面八主都有清净的色光明;然后运用深长而且均匀的呼吸,观想白光从鼻孔吸入,一直降到腹腔部,腥部圆满清净,如中秋月轮,再随着呼吸观想腹腔部的白色光明,逐渐上升,散布在全身三百六十个骨节,然后缓慢地从八万四千个毛细孔中散发出来,这种观想方式,对于身心的裨益很大。

下面我们就来谈纯粹用观想治病的方法和原理。

1、观想治病的原理

为什么运用观想可以治病呢?因为心境是交互影响的。凡夫过于执著物质的表相,以致心力脆弱,无法运用心灵的力量来改变外境,所以产生“心随境转”的现象,圣人可就不同了,他们心中没有杂念,心力强而且专一,所以能“境随心转”用心力来改变外境,产生“神通”和“奇迹”的现像。

观想是锻炼心力的一种方法。治疗越严重的病,就需要越精纯的观想。古人“望梅止渴”和“悬沙充饥”都是运用观想到成效的最好例证。《小止观》上面也记载:有一个人患了冷病,他就观想身上生起了热气,对果当真把冷病治好了。善于运用观想来治病的例子,大藏经中多得不胜枚举。例如:在《正法念处经》中,佛陀教导弟子观想六道的实况。在《禅秘要法经》中,佛陀教导弟怎样运用观想六道的实况。在《禅秘要法经》中,佛陀教导弟子怎样运用观想来灭除贪爱、憎恨和愚痴等心理的毛病。在治贪淫法、治利养疮法、治犯戒法、治沉迷音乐法、治失心法,以及鬼魅所著种种不安,不能得定的方法。仅就智者大师当时所读的本《杂阿含经》中,佛陀就说了七十二种治病的方法(注:《治禅病秘要法》的“治阿炼若乱心病七十一法”,即摘译自古本的《杂阿含经》中,然而,这些方法当中有许多是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很难学会的。现在我们只介绍其中几则较简单的实例:

2、观想治病的实例:

(1)用观想治治疗腹部有疾病

从前有一个腹部结了硬块的疾病,他就观想一只金针进入腹部刺散那一小块硬块。这个人天天这样观想,终于有一天腹中的硬块果然没有了。可是腹部却忽然发生疼痛。于是他就去请问善知识,说:”为什么我腹部的硬块好了,却又是会痛呢?那个人就回答他:“你观想金针破除腹部的硬块,可是金针却留在腹部里面。所以你应再运用观想来把那只金针除去。”他回家后,依照那位善知识的话去做,肚子痛的毛病也就痊愈了。

(2)用观想治疗身体虚弱

从前有一个人身体虚弱,后来他观想自己的头顶上有温暖的醍醐,一滴地滴入脑中,然后灌注五脏,流遍全身,滋润肢体。果然治愈了虚劳损伤的疾病。

(3)用观想治疗颈部的毒瘤

从前有一位法师,颈部长了毒瘤。这位师父就天天观想这毒瘤像蜜蜂的巢一样,本来有许多蜜蜂都很快地飞出蜂巢,脓血都从毛细孔流出,像蜜蜂走了以后,只剩下一个空巢。观想纯熟以后,颈部的瘤也就痊愈了。

(4)治吞食蛇影的两种方法

过去有一个吃东西的时候,吞了一种很像小蛇的食物(其实,可有是蛇的投影),分就自以为是真的吞进了一条小蛇,因为他每天都时常这么想,所以生病了。

后来一位聪明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就趁那位病人下痢的时候,拿了一条死的蛇放在便盆里,然后对那位病人说:“蛇已经出来了!”说也奇怪,从此以后那人的病居然就好了。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个很相似的故事,那就是“杯弓蛇影”。“杯弓蛇影”这典故记载在《晋书》的“东广传达室”。故事虽然相似,可是治疗的方法却回异其趣:乐广有一们很好的的朋友,自从上次离别以后,就很少到乐广东省的家里拜访。乐广就写信去问那位朋,那位朋友说:上回乐广请他喝酒,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当时很恶心不敢喝下去,因为碍于情面。于是硬着头皮喝下了,没想到从那时候起就生了一场大病,直到现在没有痊愈。

乐广看见壁上挂了一把弓,开头很像蛇,他推想,杯中的蛇大概就弓的影子吧。于是他又在原来的地方摆了酒席,派车子请那一位朋友来吃饭。那位朋友在杯中见到了蛇,他说:“这跟我上一次所见到的情形完全一样。”乐广就把原因告诉他。那位生病的朋友,豁然意解,病马上就好。

其实,就佛法的观点来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可是心夫都执著这个假相以为真实,产生了许多苦恼和痛苦。这不也是和“杯弓蛇影”的情形很相似吗?所以佛陀才大慈大悲地告诫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第五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当我们的心中没有偏见和执著时,才能解脱苦恼而得到大自在。

(5)转移注意力的治病奇迹

从前有一个人生了一个会致命的恶疮,手臂上也长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小疔。他请了一个高明的医师来治疗。那医生对他说:“你这个大疮没有什么要紧,倒是你手臂上的寻疔很严重,有生命的危险,你要好好注意!”病人听了医生这一段话,他就把注意力转移了专门注意手上的小疔,而不去理会大恶疮,久而久之,身上的疮却全部都好了。这也是观想治病的一个好例子。

(6)笑病可不药而愈

从前有一个人每天用功读书想考取功名:后来果然考上状元。没想到从考中状元的那一天起,他就因为太得意笑个不停,他得了很严重的“笑病”。

京城里很多医生开处方治疗,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有一位高明的医生把了他的脉以后就很认真而且严肃地说:“你得了必死的绝症!这种病我没有办法治,据我所知,只有一位老先生才能治好你这种绝证,幸好我认识他,稍慢可就不及了!”接着,这位医师很详细地描述病因和将来的严重性。

那状元听说他得了凶险的绝症,而且天下只有一位老先生能治,吓得脸都发青了,再也笑不出来了,急忙放下万缘,专程赶去。他到了那里,没想到老先生说:“你的病全好了,可以回去啦!因为你得了笑病,药石难治,那位医生不得不用致死的绝症来吓唬你,才能把你的病治好,请你不要见怪。”

运用心力治病的十个条件

运用心灵的力量来治病,需要遵守下面十个条件:

1、信——相信这个方法能治病

2、用——随时常用,以免生疏遗忘

3、勤——用时专精不懈,直到病愈为止

4、常住缘中——常把心放在对治疾病的方法上,而不胡思乱想。

5、别病起因——辨别生病的起因

6、方便——灵活巧妙地运用对治的原是和正确的方法

7、久行——实行还没得到利益时,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继续不断地练习而不生怠惰心。

8、知取舍——知道练习得了益处,就应勤加实行,有了害处,就应马上舍弃

9、护持——明白禁忌的意义,而且不去触犯

10、遮禁——得到利益,不向人夸耀;受到损失,不生怀疑和毁谤。

假如能够彻底做到这十点,心灵的力量一定能够发挥出来,可产生治病的效果。

这里必须说明的两点是:以精神的力量来治病,需要平常不断练习,有了相当的定力后,才容易奏效。还有,遇到像发烧和胃出血等紧急情况,最好还是赶紧去医院吃药打针,以免误事。

易经养生法的目录

《易经养生法》txt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ycxz

《易经养生》由昆明理工大教授易川凿、谢佶良、李骁原联合编著。本书以《易经》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把阴阳五行的平衡协调原理融于生活、环境、工作、心态,使易经养生的理念日常化、生活化。读者将从饮食、心态、运动、色彩、芳香和中医等方面详细学习养生知识,了解《易经》的运用之妙,掌握生活点滴的养生诀窍。

梁老师用那种养生方法教大家养气

睡补。
通俗来讲,睡觉是人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过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过程,白天工作、学习则是释放能量的过程。阴阳各半,缺一不可。如果晚上不能及时睡觉,或睡觉质量不好,第二天少阳之气没有升起,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除了晚上要保证良好的睡觉外,中午午时11到13点也要安排半个小时入睡。
在中医的理念中,气是非常玄妙又重要的一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们讲求养生的方法,就要从养气入手开始培养。在中医理论中,首先认为人的形体是由气构成的,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主宰着生命。不论是体表可以见到的皮肤、毛发、五官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还是内在的肌肉骨骼、五脏六腑,都是由气构成的。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你知道它的主要功效有哪些吗?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你知道它的主要功效有哪些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这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你知道它的主要功效有哪些吗?我们一起来聊聊看吧。

黄芪是一种用途广泛且常见的中药材,在很多中医药方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对于它的描述,比如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也暗示了它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好的排毒、消肿、利尿的作用,我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黄芪了。黄芪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多糖等物质,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好的调养作用。黄芪根提取物常用于中草药,这些都是极好的补品,可以提高你的能量水平。黄芪是一种适应原的草药,有助于减少压力,提高免疫力,治愈糖尿病,癌症,帮助我们从中风中恢复。

补中益气。养生先养气是中医上对气重要性的描述,因为气虚的人容易出现脾胃虚弱、面色萎黄,体倦乏力,食欲不振,易感冒等多种症状,而黄芪是补气上品,能有效帮助调养脾胃,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有些人在夏天太热,夏天造成物理条件,有时会有便秘,这次你还可以喝黄岐汤,喝黄岐汤你可以沉闷的排尿,你可以在你的身体里造成一些浪费和垃圾,让你的身体变得更健康。服用黄芪水的动物,明显比未服用黄芪水的动物身体更强壮、寿命也更长。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可以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消失,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力。

血不足的人,中医往往会在药方中加入黄芪,黄芪对于气虚之症效果非常显著。黄芪益气健脾,温阳强心利尿,是温气利水的重要药材,对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等疾病都有辅助作用,另外还能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减少虚胖可能。黄芪也可以保护心血管,现在有一些老年人经常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脑的心血管疾病。它可以使用黄芪,可以使用黄芪,喝黄岐汤。无论是治疗治疗或预防。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以试一下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很好的缓解患者的腰背疼痛。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可以有效地治疗皮肤炎、中风后遗症等有肢体麻木疼痛症状的疾病。

体弱的人,经常用黄芪泡水喝,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特别是冬季,提升免疫力可以预防经常感冒。体弱的人,经常用黄芪泡水喝,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特别是冬季,提升免疫力可以预防经常感冒。不是泡水喝,而是泡酒喝。南北朝时,南陈柳太后突然中风说不出话,最后是用熏蒸法来使用黄芪而痊愈的。宋代,黄芪的用法较多,蜜制、腌制都有。黄芪对强身健体太有帮助,医家孜孜不倦地挖掘它的用法,到了明代,出现了九制黄芪。清代之后,寻常百姓也已用黄芪泡水喝,煲汤、熬粥都有。黄芪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改善心功能等作用。黄芪中的有效成分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能保护心肌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心肌肥厚,预防心衰;同时黄芪有保护神经系的作用。

通过以上以上大概的了解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