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哀伯就是臧喜伯的儿子。

这篇大致的意思,跟那个臧喜伯谏观鱼差不多,但细节方面又有区别。

臧喜伯是说,国君要行事得体,符合礼法,专注于国家大事,不要沉迷于安乐之中。

而这篇的来由,也是因为鲁桓公行事不合礼法:他把宋国送来的贿赂“郜鼎”,放在太庙之中。

臧哀伯说:当国君的,要彰显美德,闭塞那些违背礼法的事情,给百官和国人做个榜样。单单是自己身体力行,还怕做的不够,所以又根据礼法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各个不同的等级对应的服色、花纹、器物、旗帜。让大家各守本分,不要违法乱纪。

可您倒好,将这个收受贿赂得来的鼎放在太庙里祭祀祖先,您这不等于是明目张胆的提倡行贿受贿吗?百官看了会怎么想?以后万一有人行贿受贿,您还有什么理由约束和处置他?

可惜,鲁桓公不听。

这篇文章其实放到现在也是有现实意义的,联想到90末00初,那时贪污受贿之风横行。

莫谈国事吧…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