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老师:人人都能做网红的时代,如何打造你的个人IP?
很多人以为,IP 就是所谓的网红。
当然不是。我们今天谈的 IP,其实最早是知识产权。
比方说你写了一本小说,这本小说就会被看成是一个潜在的 IP。有人可能找你买小说的改编权。如果小说火了,改编权就很值钱,因为拍成电视剧电影,就很有可能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所以现在很多人再网络小说连载网站里,提前去跟踪、研究一些能写的人。作品一出来,还不知道能不能火,就出钱买下版权。赌他将来有一天万一火了,像今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当初 IP 被买断的价格非常低,只有三万块。今天大家都知道南派三叔的江湖地位非常高。为何当初卖这么低?当年写这个网络小说的时候太早了,谁知道今天这个世界发展这么快。
不仅如此,今天拍摄热门电影、电视剧的演员,都有可能因此成为有巨大商业价值的个人 IP。首先就是娱乐明星,比如吴亦凡。他上了一个电视节目叫《中国有嘻哈》。很多人突然发现说,吴亦凡的形象还是可以的嘛。
一些企业的创始人,比方说:罗永浩、罗振宇、雷军、周鸿祎,他们在自媒体上非常活跃,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个人 IP。
2
没有专业积累,
做什么个人 IP?
我们今天谈的个人 IP,是狭义的,它是指:在专业领域有深厚积累,又拥有一定现实影响力的人。我们更愿意称他为:知识型 IP。
比如说我的朋友古典老师,他就非常擅长帮助别人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领域,他就是一个拥有极高品牌的人,他甚至可以把自己在这个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辐射到更大的场合,让自己跨界地发展。像古典老师这样的人,就是一个个人 IP。
又比方说我的红颜知己——萧秋水,是个人管理领域的专家,写书,做培训,开个人博客,做公众号。慢慢吸引了很多人关注她认同她,在喜马拉雅上的声音管理课程,很多人付费收听。在知识管理领域,秋水老师也是一个个人 IP。
说到我自己,我在内容创业领域,从 09 年开始就卡位 ppt。不断讲 ppt 这个话题,在微博上积累了 40 万粉丝,微信公众号上也有 100 万粉丝了。所以很多人认为,在 pp 领域我也算是一个小 IP 了。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也做了在线课程(网易云课堂)——《和秋叶一起学 ppt》。到今天,我的系列课程已经超过 13 万了。
这就是把个人影响力和商业化产品结合,有可能实现变现。
和网红不一样的是,个人 IP 更多靠个人专业的积累,赢得大家认同,在专业领域,往往有更长的生命力。我们推荐的专业产品,大家也更愿意信任——只要我推荐书,很多人会愿意买,因为他们比较信任我阅读方面的能力。
我觉得这样的个人 IP 的出现也给各行各业,有专业积累的人,一种新的发展可能。而不仅仅是你有娱乐、演艺界的才华,才能成为一个 IP。
很多人,内心真正想问的问题是:我没什么基础,怎么快速成长为个人 IP?
我必须很认真地告诉大家:这不科学。别人用10年的时间积累成为一个行业专家,而你用了3年。要么是你的天赋太高,要么是你在做梦。
仅仅是有专长还不够,还必须是被大众所欢迎的专长。比如说我教大家做工作中要用到的ppt,这是职场中都要用到的,所以这个专长就容易被人关注,进而吸引更多的人认可和接纳。
但是假如我是教大家发射火箭的,估计没什么愿意跟我了解。假设我的专业积累达到了院士的级别,估计也没有什么希望受大众欢迎,让大家跟我一起去学。
所以首先我们得拥有一项受大众欢迎的专长,而且积累足够多,你才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上持续输出大众喜欢的内容,成就你的 IP 之路。
但是这都需要时间:首先你需要时间去积累足够的知识,不至于说几次分享就把你掏空了;其次,你形成个人的专业影响力,也是需要持续的运营、时间来累积的。
一个品牌的形成,都需要时间积累。因此我不愿意把这类人称为网红。因为目前的很多网红不是说有很强的个人专业技巧——你是个演员也是要练很多年的,更多的是靠颜值靠化妆,速成的表演技巧,和背后的推手,才有一些知名度。只要新鲜感消失,推手准备换个人,那你就不红了。
但我们今天谈的知识型 IP,更多的应该是凭借自己多年专业积累和个人影响力,变现成个人 IP。这样的个人 IP 我把它称作为知识型 IP,意思就是不会轻易地过时、淘汰,当然也不会轻易地养成。
3
不懂传播?
你可能更适合做专业顾问
那么专长受大众欢迎就够了吗?要成为个人 IP,你还得拥有一定规模地基础粉丝。比如说你的专长是厨艺,比大厨还强。说起来这个专长肯定会受大众的欢迎,民以食为天。但是全中国千千万万的人厨艺可以达到这种程度,想做个人 IP,要从这么多人里面突围出来。
我们看很多个人 IP,要么会写作,要么会分享,要么会表演。有了这些专长,他就能借助电视节目,图书,报刊杂志的专栏,等等来打造个人影响力。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打造个人影响力的平台就更多了,自然有更多的人可以借助微博、微信这样的平台来打造个人影响力,转变成一个个人 IP。原本缺乏这样的空间,而现在变多了。
所以说,仅仅培养你的个人专长还是不够的。这样你可以发展成一个不错的专业顾问。你还需要培养你在某些平台上传播的能力,你才能成为 IP。
如何让自己成为个人IP?
1
选对你的发展平台
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个人 IP,还得有策略。每个人有不同的专长,不同的专长适合不同的人,适合每个人打造 IP 的平台也不一样。
即便是对于擅长写的人,也不是都要开微信公众号。完全可以考虑去不同的写作平台,积累个人粉丝和影响力。
比如说你喜欢写时政、财经的评论,可能去新浪博客更合适;如果你喜欢写娱乐八卦的,可能今日头条的原创号更容易爆款;如果你擅长写有争议的话题,微博可能更容易让你冒出来;如果你擅长写书评、影评,那当然去豆瓣;如果你是热爱学习和成长的人,去简书,可能让你冒出来的难度低一点。
有的人很擅长演讲。他做个人公众号,关注的粉丝可能就有限。然后转去写书,做线下的全国巡讲,去喜马拉雅开演讲课,三管齐下打造个人 IP。
他能充分发挥能讲的优势,比单纯通过文字影响人的效果更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势能高了,他又跟十点课堂约了去那边开课。这样一轮一轮滚动下来,他的影响力就建立起来了。
再比如说我自己,很多人可能以为是我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好,其实我的个人 IP 是靠图书建立起来的。我在 2012 年出版的 ppt 系列图书销售量超过了 50 万册,极大地提高了个人影响力。借助这个能量,我才能在微博、微信平台上积累众多的粉丝。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单就“写”而言,比我能写的人太多了。但是进行系统化的输出,结构化的思考,这是我的强项。所以图书是更适合我的平台——我把读者变成我的粉丝。
有的人更适合做分享,那微课就更适合他。我们今天的微课、千聊、知乎live、荔枝微课、一块听听等等,你都可以通过分享打造自己的个人影响力,进而辐射到自己的自媒体。然后再慢慢地在势能积累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业务。
当然如果你跟 papi 酱一样,颜值跟才华都具备,那你还等什么?去直播,视频的平台,才是你的舞台。
如果你像我们的王思聪,坐一架私人飞机就能成为全国的话题了。我们这么努力地奋斗,可能有一天你发现我们还不如一条狗,它叫王可可(王思聪的狗)。
2
选对你的 IP 标签
我总觉得鲁迅的这句话应该这样讲: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打起来了。要成为一个 IP,一开始选择好跑道非常重要。
选择跑道有两个策略:
一是选择受众面多,但是竞争也激烈的跑道,笑到最后,当然更多的可能是你是被消灭的那个;
二是选择受众面小,但是竞争压力也小的跑道,你先在细分的领域做到第一,然后借助这个标签的势能,切入到更宽更长的跑道,转型。
3
马上就做。
不要等到准备好再出发
有的人会想,做 IP 要打磨,我先打磨好再出来做IP。
做个专业顾问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做 IP 你还需要打磨你的传播技能。所以你要学会把学习和输出结合起来做。打造个人 IP 需要持续化、专业化的输出。
但是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有专业化的输出。所以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一边学习一边输出。一开始不追求通过输出去加粉,增加影响力,而是打磨自己的输出能力。
哪怕一开始做公众号没有粉丝,你也要像有 1 万个粉丝那样认认真真去写文章,慢慢地打磨你的各项能力。
做IP,行动还是要趁早。
4
向业内的标杆学习
人门都知道,学习专业的知识都知道要请教专业的人。学习传播也是一样。不管是写作,还是演讲、分享等等,自己的摸索都是很慢的。
但是有很多成功的自媒体人,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看他们的微博微信,从历史的文章开始翻,这样会学到很多运营技巧,避免自己走弯路。而且在互联网上很多大咖都会主动分享自己的运营模式。
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但是他们走过的坑,我们基本上都会遇到。提前准备,可以大大节约我们的时间。比如简书一哥彭小六,在简书里写出自己的领域之后,还跑去参加日本大师几万块一天的课,结合到自己的写作和分享里面。
这种请专业教练加速自己成长的投资,也是成为个人IP道路上非常非常好节约时间的方法。
像我最近准备开个私房课,会很贵。但是我一定会告诉他们,在内容传播这个领域里,你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去解决,有哪些好的方案,有哪些不好的方案,你可能会选什么方案,你为什么会这么选,你可能会遇到背后的哪些坑。
个人自媒体怎样运营,如何打造自己的IP?
打造“个人IP”就是将一个人自身特点放大(包含性格、形象、技能等)“标签化”,然后利用某些特定的渠道推广宣传,拥有一定的“粉丝”影响力之后就可以考虑盈利,提供某项服务产生利益了。
如何打造自己的IP?
第一:强烈的企图心
我觉得首先要有强烈的打造个人IP的意愿,有强烈的打造个人IP的企图心,就是他特别想要这个东西。这个是自我突破的意识问题,这是原动力!
第二:社交媒体平台是打造个人IP的落脚点
蓬勃发展的社交媒体,就是我们打造个人IP也好、产品IP也好的落脚点,充分的利用好社交媒体工具,再结合自身的优势,把自己的价值放大很多倍,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价值。
第三:学好传播学
既然是打造个人IP落脚点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就需要对媒体—传播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首先是传播学的原理,我们要多少懂一点,而现代传播学诞生近一百年来以来,它背后的原理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所以学好传播学,了解完传播学以后,我们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社交媒体平台,才能够驾驭好这些社交媒体平台。
其次,还要去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交媒体平台,它们有什么样的规则?毕竟这些社交媒体平台背后都是一家家商业性的公司,他们基于自己的利益和竞争的考虑,都有自己平台的规则,当然还有国家的一些法律的监管。比如微信生态和今日头条的生态相比,他们就完全不同,今日头条是大数据的算法推荐来产生流量,而微信就没有这种说法。
再则,以后还会有各种新的、各种形式的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以后每年可能都会有很多新的社交媒体出现,我们怎么去抓住新的媒体平台?怎么分辨出来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符合趋势的?哪些不符合趋势?又怎么驾驭这些新的媒体平台?我们要看懂它,学好传播学的重要意义就体现来了。
第四:建立新媒体思维
学好传播学以后我们才能够建立新媒体思维,建立新媒体思维以后才是真正驾驭好各种社交媒体平台。我对新媒体思维的定义就是:人人都是自媒体、产品的媒体化和媒体的产品化。
这个定义分了三层意思:
①人人都是自媒体
科技的发展是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赋能的。科技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平等的拥有了使用它和去发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权利。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拥有了一部智能手机,就是一个自媒体,所以这是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
②产品的媒体化
今天是一个产品竞争激烈化的时代。产品不再是过去说明书式的布道者,产品更像是一个主持人在与他的消费者进行沟通,这就是产品媒体化的表现,比如江小白、小茗同学、可口可乐等。
③媒体的产品化
正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发展,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自媒体人的出现,所以使得我们今天在内容营销、新媒体营销上,已经出现了内容同质化信息泛滥化。同时社交媒体的流量红利和用户的红利基本上是不存在了,也就是新媒体的营销和内容营销已经进入了红海,那这个时候我们去做新媒体上面的营销和传播,就要把新媒体当成一个产品,当做一个战略性的行为、要用产品经理的方式,像打磨一个产品一样去运营。
第五:注意内容和标签的关系:标签为王、内容为后
当我们真正去运营一个或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去输出自己的内容的时候,还要考虑你的内容和你的标签的关系。
因为内容泛滥化,内容同质化,在新媒体的信息的红海里,人们记不住内容,人们只能记住内容带来的感觉,而这个感觉就是你的标签,这个标签就是你的定位。
你输出的是哪一个细分行业、垂直领域的话题?
比如你输出的是星座的话题,这是一个细分的行业,星座的话题还有不同形式的内容表现,你用文字?图文?还是漫画去谈?当然你还可以用短视频去谈?这是各种不同形式的内容。而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捍卫你的标签、重复你的标签、丰富你的标签,这个就是我说的标签为王和内容为后的含义,这个就是内容和标签的关系。内容和标签至少同等重要,但我不认为“内容为王”这个说法了,如果在2016年以前,它是绝对正确的,但今天内容实在是太泛滥、太同质化了,再好的内容发出来,也会分分钟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所以标签化自己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内容。
第六:IP=标签化×内容力×持续积累势能
回过头来我们去看如何打造个人IP,打造个人IP的这个公式就推导出来了:IP=标签化×内容力×持续积累势能。其实我整个2018年持续的分享原创的IP营销方法论,手稿都有近100万字了,谈来谈去就是在围绕这个公式,都是为了推导出来这个公式,它可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你只有对传播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你才能够建立新媒体的思维,你建立了新媒体的思维,才能驾驭好各个社交平台的内容工具,然后你去输出内容,输出的内容是为了捍卫标签,重复标签,然后你持续不断的坚持去做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你的个人IP就自然而然养成了。
打造IP没有办法一蹴而就,必须要靠这种日拱一卒的方法,持续不断的积累自己的势能,也就是我们老祖宗说的一句话——厚积薄发,你必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临界点你才能够爆发。
如何通过新媒体打造个人IP?
打造出一个极具个性化的IP还是非常困难的,提主首先先要确定自己的定位,自己是哪个领域的自己要想呈现出一个怎样的形象,搞笑的(例如:papi酱)写文章的,笔锋是怎样的(如菜和头,咪蒙),当你的定位确定好后自然的自己的账号属性是什么,粉丝属性是什么也就清晰了,接下来就要根据你的定位来好好的去运营你的账号,记住不要文章内容多变,你是搞笑的的你就一直搞笑,你是文艺的你就一直文艺,你是犀利的你就一直犀利,这样粉丝的粘性才高。其次在多平台纷发的时候,保持几个平台的名称一样,头像一样,专属的内容领域也一样。就像你公众号的名字是雨点,那么你今日头条,企鹅,大鱼的账号名称也要一样。然后对于内容方面,要从各个方面去塑造你的人物特性,大到你的东西不要不要和别人的雷同,要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观点,自己对待事情的做事原则,小到你平常文字的排版是怎样的风格,字体通常是什么颜色的,配图是哪种类型的,IP的说话方式是怎样的,穿衣风格是怎样的。要给粉丝一种,我所关注的号就是在给这个号里的ip在做朋友的感觉。希望有帮助到你,也期待大家留言讨论,如有不足,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