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芯片银行卡可以克隆吗

可以。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截止2022年12月8日,芯片银行卡可以被克隆。克隆卡复制的是磁条内容,被克隆的卡片磁条信息中包含了母卡片的全部信息。

不是刷卡单会有消费记录吗

提到克隆卡,大家想到的都是在不安全的刷卡机上使用后被盗取了卡片信息才会遭到克隆,但一位网友昨日向记者反映的却是没有在POS机上使用过的卡片,竟然也被克隆了,且卡里的钱在远隔上千公里的一台ATM机上堂而皇之被取走。

根据网友的描述,该卡没有任何刷卡记录,且发生了相关事件后,该网友与涉事银行交涉,对方却认为卡内的钱是在其他行的ATM机上被取走,因此没有解决。记者昨日联系了相关银行,资料显示,该持卡人确实没有在POS机上刷卡的记录。

据分析,目前可能性最大的银行卡磁条信息遭盗取的环节,就是该客户的多笔跨省跨行取现操作。业内人士提醒,除了常见的不法分子通过POS机刷卡获得克隆信息外,还会通过银行网点的门禁刷卡设备、ATM机上安装读卡设备等方式窃取银行卡信息,在这些环节不要掉以轻心。

网友:

从未刷过的卡竟被盗刷

昨日,网友刘小磊在微博上称,其名下的一张某国有银行的借记卡于7月20日晚被取走10500元,经警方和该银行核实,钱是在7月19日晚间在广东茂名的一台ATM机被取走的。

该网友表示,“我在安徽蚌埠,银行卡一直在我身上,这个卡是用来存钱还房贷的,无POS机刷卡记录。”

昨日,该网友告诉记者,他到该国有银行蚌埠支行反映事件,却没得到明确答复。“初步判断是卡被克隆,公安叫我去银行交涉。”该网友表示,公安只给他书面记录无立案,说跨省犯罪他们没办法。

银行:

该卡曾办理ATM业务

昨日,记者联系了涉事银行,该国有行通过核查证实该客户没有使用卡片在POS机上消费。

但根据相关交易信息,该客户相关借记卡曾办理ATM取款、网上支付、贷款还款等业务。如在2011年该账户发生22笔“ATM跨省跨行取现”交易,2012年发生11笔“ATM同城跨行取现”交易、13笔“ATM跨省跨行取现”交易,另外还有一些“消费或网上支付”交易。

疑问一:没刷过的卡也会被克隆?

答:ATM机操作也会被盗取信息

据悉,磁条卡遭克隆都是在刷卡时通过刷卡器被获取了磁条信息所致,但是事件中,该网友表示从未进行POS机刷卡交易,而银行也证实了这一点。不过,该网友却曾在ATM机上使用过该卡片。

涉事银行方面对记者表示,目前事件中最有可能被怀疑的银行卡磁条信息遭盗取的环节,就是该客户的多笔跨省跨行取现操作。“很多人都以为刷卡才会被盗取磁条信息,而没想到在ATM机上使用,也会被盗取信息。”一位持卡人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未在POS机上刷过,只要在ATM机上使用过,尤其是他行的ATM机上使用过,哪怕是没有取款,只是查询一下,都有可能发生被盗刷的风险,此外,该网友在网络进行过交易,“在ATM机上操作,不管操作有没有成功,只要机器有读卡交易,都有可能发生磁条卡信息被盗取,不取钱,查询余额也有危险。”某国有行一位相关负责人程经理表示。

疑问二:跨地区案件找谁管?答:原则上由发卡行受理

此外,如该网友表示,银行卡是在异地被盗刷的。事实上,以往的盗刷事件大多是发生在异地或境外。该网友表示警方让其跟银行交涉,银行则表示不是在该行被取走。

涉事银行方面表示,出现跨地区案件,原则上由发卡行进行受理,协助公安部门查核相关情况。此外,业内人士提醒,如果发生了卡片被盗刷的情况,应第一时间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要马上到附近的派出所报案,提供自己不在刷卡现场的证据,这也是日后举证卡是遭克隆、不是本人所刷的证据。”一位审理过多起相关案件的法官告诉记者。

疑问三:在他行柜员机取走怎么分责?

答:ATM机有漏洞受理行应承担责任

事件中,银行卡是在异地的ATM机上被盗刷,且涉事银行也表示,该客户的多笔跨省跨行取现操作是卡被盗取信息的重要怀疑环节。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银行卡的受理环境出现漏洞和缺陷,受理银行需要负相关责任,比如本人操作过的ATM机上被不法分子加装了相关设备读取银行卡的信息。

律师说法

未尽保护安全责任

开卡行难逃被问责

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何荣新律师表示,客户的银行卡被犯罪分子克隆后在其他银行的ATM机上刷卡盗钱,发卡银行应承担一定责任。“在持卡人不能提供证据说明是由于银行安全设施问题而不是个人疏忽而导致被刷卡盗钱的情况,法院一般对银行与持卡人五五分责。而如果被盗持卡人能提供银行ATM机上有摄像头,或是刷卡设备上有不法分子安装的读卡设备而银行没发现的,银行负责比例会提高。”何荣新律师表示。

何律师表示,如果银行没有及时冻结账户,导致该持卡人账户连续被盗刷的情况下,银行最严重可负全部责任。

至于犯罪分子在其他银行柜员机取走钱财的情况,何律师表示,如果无证据表明柜员机有漏洞,该提供取钱的银行不用承担责任。

用卡建议

签名消费 卡不离眼

刷卡消费时,不要让银行卡离开视线范围,输入密码注意用手遮挡。

及时挂失 及时报警

如果确认卡被盗,立即拨打银行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或向柜面工作人员报告欺诈交易,及时挂失账户,同时拨打110报警。

信用卡被复制了怎么办

如持卡人发现被盗用可以撤销并报案

随着银行卡的广泛使用,因银行卡引发的纠纷逐年上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透露,今年1至7月,全省法院新收信用卡纠纷案件13096件,同比增长17.30%。其中,克隆卡引发的纠纷成为当前审判的新问题。面对克隆卡,持卡人该如何合理维权,这是不少消费者需要了解的问题。近日,广东省高院民二庭有关负责人就遭遇克隆卡提起的法律诉讼问题进行了详解。

起诉谁

消费者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克隆且存款被盗,要进行司法诉讼时,因为银行机构设置比较复杂,有总行、信用卡中心还有分支机构,因而常面临不知如何确定被告。对此,广东省高院认为,这种情况主要依据申领时《银行卡申请表》或《领用合约》上签字或盖章的情况来定。持卡人起诉发卡行的,可以将《银行卡申请表》或《领用合约》上签字或盖章的单位、发卡行总行、信用卡中心等作为被告。发卡行没有在上面签字、盖章的,以申请表或合约上载明的具体被申请人或与持卡人发生交易的分支机构作为被告。持卡人起诉收单机构的,以实际收单的分支机构或收单机构总行作为被告。

在诉讼过程中,消费者提起违约诉讼有利,还是侵权诉讼有利?广东省高院指出,哪种诉讼有利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克隆卡民事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由于主体不同而不同。一是合同关系。持卡人和发卡行之间本质上包含储蓄存款合同、借款合同、委托结算合同等多重法律关系。如果认为发卡行存在违反银行卡合同的行为,可以提起违约之诉。二是侵权关系。持卡人和特约商户、收单机构之间,没有合同关系,持卡人只能以特约商户、收单机构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构成侵权为由请求特约商户、收单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发卡行和收单机构、特约商户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

咋定责

银行卡被克隆后,消费者如何举证才有效?要承担多大的责任?特约商户、收单机构的责任又是如何确定?

广东省高院认为,被复制器、微型摄像头盗取了卡片信息和密码的责任认定,主要是发卡行或收单机构若违反对交易机器、交易场所安全管理义务或未按照银行业监管部门要求采取银行卡风险管理措施导致银行卡卡片信息及密码等被盗取的,法院一般会根据发卡行落实银行卡风险管理措施的具体情况,确定发卡行承担责任的比例。如持卡人知道或应当知道银行卡被复制的事实,但未在合理期限内采取措施防止损失产生或损失扩大,银行一般不承担责任。

对于特约商户、收单机构的责任,一般情况下,发卡行和特约商户、收单机构之间系委托代理关系,其行为结果应当由发卡行承担。因此,除非特约商户或收单机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侵害持卡人财产权外,特约商户或收单机构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发卡行承担损失赔偿责任后,可以依法向特约商户、收单机构追偿。如持卡人起诉发卡行和特约商户,特约商户未尽到审慎审核义务的,与银行承担连带责任。关于特约商户是否尽到审慎审核义务,主要从是否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结合卡片的有效性、是否存在止付的情形、签购单上签名与银行卡上签名形式上的一致性、签购单上签名与银行卡持卡人姓名拼音的一致性等情形,进行综合判断。

消费者举证的责任包括:银行卡、银行卡在涉案时间内使用记录、报警记录或挂失记录等证据材料。发卡行、收单机构应当提供盗刷行为发生时的视频资料、交易单据、签购单等证据材料。发卡行、收单机构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的,要承担不利后果。关于密码举证责任,鉴于密码私密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如发卡行或收单机构有持卡人用卡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使用银行卡和密码的证据,在持卡人没有充分证据予以反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持卡人没有尽到妥善保管密码的义务。

要加密

不少消费者中均流传银行卡不设置密码反而更有利说法,因为一旦设置密码,银行就有可能把责任都推给持卡人。那么,法院是如何确定克隆卡民事案件中的责任呢?

广东省高院认为,银行未识别克隆卡,应当承担不少于50%的责任。如果持卡人对卡被伪造有过错,可以减轻银行的责任。对设置了密码的银行卡,持卡人对密码的泄露没有过错,对银行卡账户内资金损失持卡人一般不承担责任。持卡人用卡不规范足以导致密码泄露的,一般在50%的范围内承担责任。对于未设密码的银行卡被伪造后交易的,发卡行如办卡过程中履行了不设定密码后果和风险的提示义务,持卡人在不超过卡内资金损失50%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据了解,在银行卡被克隆案进行中,如果涉及刑事犯罪,民事案件不会中止审理。广东省高院认为,持卡人诉请发卡行、收单机构或特约商户承担责任虽与伪造银行卡犯罪行为有一定牵连性,但与他人伪造银行卡、盗取卡内资金的刑事犯罪行为不属同一法律关系,可以独立于刑事案件受理和审理,不受先刑后民的限制。另方面,法院主要是结合下列情形,来判断是否存在克隆卡:行为人并非持卡人,且存在安装窃录装置盗取银行卡信息、密码等行为的;交易银行卡的样式、颜色、标记等与银行卡差异较大的;涉案银行卡账户短时间内在异地交易,有证据证明或者依据常理推断持卡人未在该时该地交易的;签购单等交易单据上的签名与银行卡上记载的持卡人签名明显不一致的;其他能够证明克隆卡的情形。

复制的银行卡为什么要去人工办理领取

陆律师认为,银行卡遭克隆后储户账户遭异地取款,这一事件中,包含了两个事实,一个是银行卡资料泄密,一个是银行对克隆银行卡的识别。银行卡资料泄密,有两种可能。一是被不法分子窃取,如安装摄像头窃取等。另一种是储户自身泄露,如上当受骗。如果是第一种情形,那么银行应该负责。如果是第二种情形,储户则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对克隆银行卡识别,这完全是银行的义务。因为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说,伪造或克隆的银行卡相当于假币。普通人对克隆卡无法识别尚能原谅,但作为专业的货币金融机构银行来说,必须具备识别能力。

当然,发生这种事情后储户一旦准备诉诸法律的话,必需要注意收集及保全证据。

针对此类案件之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同案不同判的现象,陆律师认为,主要是每个案件中作为原告的储户在举证时,提供的证据有差异,有的储户取证及时,证据完整,那么胜诉的可能性就大。

事实上,我市在去年就有过这样的案例。

2008年11月12日上午,市民钱女士核对自己银行账单时,发现借记卡账户内被提走现金16笔,每笔金额为2000元。

“银行卡一直在我身上,我并没有去苏州,怎么会在苏州被取款?”钱女士立即向警方报案。

调取ATM取款机的监控录像。录像显示,存款是被一男子提走的,取款时间是2008年11月10日晚11时25分。该男子戴口罩遮住脸部,输入密码后连续16次提取现金。警方认定,该男子用的是一张克隆的银行卡。

克隆的银行卡取款时输入的密码不正确能取出钱吗

不能。取款时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进行,如若不知道密码,卡片无法被交易或查询,如输入密码错误次数过多,卡片还会被直接冻结,无法取款。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渠道,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盗取复制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并盗取银行卡内资产的行为。银行克隆卡案件层出不穷,用储蓄卡消费危险四伏。[1]还要请大家平时提高警惕,避免银行卡被盗刷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