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散文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散文的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应该像诗歌一样追求文字的精美,所以主张在散文中尽可能多的加入骈文等修辞手法,一味追求其文学价值的提升。也有人认为文学作品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服务,所以强调文章要有意义,要有道理。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这种分歧在唐代中期达到顶峰,当时唐代主流散文创作是骈文体,这让包括韩愈、柳宗元等人在内的文人大为不满。他们希望人们能更多地关注文章的内涵,将散文创作与儒家文化联系起来,以对抗南朝佛教文化对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努力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运动,对中国文坛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柳宗元的背景和韩愈等人的努力,大体上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散文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东汉以前,散文创作多以文章内容为主,散文作者尽力阐述明确的观点,但不太注重修辞和遣词造句的打磨。自从散文这种文学体裁出现以来,这种写作风格一直保持着。
此时的散文,既有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也有西汉贾谊等文人所写的谋略文章。这些文章蕴含着先贤们的政治智慧和人生经验,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而这些文章也成为韩愈等人在古文运动中想要效仿的对象。
先秦时代的许多思想家
但到了东汉时期,中国的散文创作观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与当时其他文学类型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知道西汉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两种,一种是散文,其中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出色。
还有一种文学体裁在那个时代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那就是汉赋,尤其是司马相如等人的作品。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骈文的写作和华丽的辞藻逐渐成为汉赋的标志。而文采也逐渐成为评价一篇文章的重要因素。韩达夫加司马相如
到了东汉时期,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当时的学者注重修辞手法的提高,对散文的内容关注较少。但是到了东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坛的走向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尤其是到了南朝,散文语言已经从华丽走向颓废,使得大部分散文空外表华丽,内部却只有空漏洞,使得南朝文坛变得毫无生气。
到了隋唐时期,虽然北方文人的豪放一开始就革新了文学风气,但在当时,还是南朝文人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这种修辞的文化风气迅速传遍全国。这种文风甚至影响到了朝廷。当时的官书要求用骈文书写,使得官员更注重文字的搭配,而忽略了文章的真实性。
唐代建造的寺庙
虽然大臣们可以通过政府推动之外的其他途径表达意见,但这已经对国家大事造成了干扰。文化圈更受影响。自东晋以来,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圈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这种情况在唐代因为几个皇帝的神祗而变得更加明显。当时的散文多以佛教文化中提倡的出世思想为基础,这使得儒家文化的发展在中唐时期面临巨大挑战。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以韩愈为首的一批作家,他们提出了用古文的形式写散文的主张。在这里,我们要明确的是,韩愈对古文的倡导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内容。他认为文章应该有其实际的社会价值,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核才是最能赋予文章价值的。作为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韩愈认为文章的最终意义是“文以载道”,所以主张用散文来阐释儒家思想,澄清当时的社会风气。贾赦百科全书
韩愈原道的书影
韩愈改革的第二个方向是改变南朝乃至东汉以来的浮华风气,使文章的语言文字回归自然、凝练,以表达思想为主,不能为了使用骈文等修辞手法而忽视内容的推敲,否则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除了倡导,韩愈还积极用自己的活动向当时的人们展示他想看的散文是什么样子的。他起初以《原道》等文章抨击当时盛行的佛教文化,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儒家文化,复兴儒家文化是当时的头等大事。之后又以古文的方式作出“谏迎佛骨”,以表明立场,希望唐宪宗能放弃对佛教的信仰,把精力投入到政治工作中去,但这也使他受到宪宗的怨恨,因此被贬谪。韩愈的《原道》是这样解释人情世故的:
“我们所谓的道,并不是所谓的老佛之道。尧是舜的传,舜是禹的传,禹是汤的传,汤是文、吴、周公的传,文、吴、周公是孔子的传,孔子是的传,柯之死,不可传诵。荀子与杨也,择而不精,含糊而不明。从周公到最高层,最高层就是国王,所以他为所欲为。“从周公往下,他当了大臣,所以说是长。”
韩愈被贬潮州。从韩愈的努力中,不难看出,支撑韩愈古文运动的不是文化因素,而是政治需要。当时,韩愈等人对唐朝政府的无能感到非常痛苦。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文学改革,学者们才能将注意力放回到儒家经典上,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问题。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太理想化了,救不了现状。所以古文运动的真正影响,要到儒学复兴的宋代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北宋文人继承并发扬了古文运动。我们前面提到,韩愈等人在中唐时期积极推动古文运动,希望把散文写作从技法取向引回到内容取向。但当时韩愈的支持者毕竟是少数,儒学也没有恢复,古文运动对整个文化圈没有太大影响。
北宋儒生孙福
北宋时期,社会的文化氛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太祖看到了五代军阀之间的相互冲突,这使他感到复兴儒学是维持稳定统治的基础。所以北宋统治者非常尊重儒生,文人地位在空之前就有所提升。在这样的价值倡导下,北宋儒学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在孙福等人的努力下,北宋儒学研究恢复到了很高的水平。
经典儒学
与此同时,北宋政府越来越重视儒家文化在实际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北宋与唐代相比,科举考试的科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题大部分来自经学,这使得学生开始认真学习经学。这种文化氛围为古文运动的复兴提供了条件。
欧阳修是推动北宋古文运动发展的重要人物,他学识渊博,文学造诣很深,而且乐于提拔后辈,为北宋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散文中,特别推崇韩愈的文章。欧阳修很欣赏韩愈的文章学体裁和内容,他开始模仿韩愈创作散文的方式。在欧阳修之前,北宋文坛的散文多以文字为主,欧阳修清新隽永的文章为北宋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风。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欧阳修对韩愈的推崇,在内容的选择上更为挑剔。欧阳修等人也希望人们可以把文章作为思想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表达文采的工具。他们建议用古文写作的策略来改善国家大事的气氛。在他的影响下,王安石、曾巩、苏轼等后辈纷纷效仿。他们以文章为载体,将思想公之于众,引发了新一轮的学术讨论。可以说,北宋儒学的复兴为古文运动的重新推广提供了土壤,古文运动也使儒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北宋中期的文化大发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唐代的韩宗元和北宋的欧阳石虽然提倡古文的体裁,但并没有那么排斥骈文。相反,他们在骈文创作上仍有很高的造诣。石的《红墙赋》就是其中的代表,摘录如下:
“小颜,月亮来自东山,徘徊在斗牛之间。乳白色的雾气横贯江面,碧水连天。让小船漂浮在茫无边际的江面上,越过浩瀚无垠的江面。辽阔如冯旭挡风,却不知止于何处;这几乎就像是独立于世界之外,从羽毛中脱颖而出,成为不朽。”
北宋文学家苏轼
他们真正反对的是人们为了节奏感和对仗的工整,完全无视文章的内容,盲目堆砌文字。所以古文运动虽然对文学的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绝对不是毁灭性的,过时的大多是华而不实的糟粕。古文运动对中国散文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古文运动的余波–唐传奇的兴起。我们知道古文运动的主要改革对象是散文,而唐中期展开的古文运动实际上对其他文学体裁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最先发生变化的是诗歌,而唐传奇的创作影响最为深远。我们来看看古文运动对诗歌的影响。中唐以前,唐诗的书写是瑰丽华丽的。在盛唐时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大国气象和诗人的乐观主义。
唐代诗人贾岛
韩愈时代,社会环境急转直下,诗人的生活变得相对艰难。在古文运动中,韩愈提倡以文抒真,所以在当时,韩愈常常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使得他的诗歌看起来像散文。在他的指导下,中唐诗人开始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们没有隐藏自己的情绪,而是直接向世人展示。而且古文运动中的反浮华取向也使得这个时代的诗人在诗歌中广泛使用了“险峻冷”的意象。孟郊和贾岛是这个时代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也拓宽了唐诗的类型,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唐诗,古文运动最有影响的文学体裁是出现在唐代的传奇小说。中国历史上一直有好奇的传统。比如先秦诸子的很多著作都是寓言,包括一些神话传说。而类似内容的创作在南朝几乎陷入停滞,这主要是因为南朝流行的骈文虽然辞藻华丽,但不利于叙事。即使作者有意叙述,他最后的作品也往往难以传播,晦涩难懂。
《庄子》中庄周梦蝶的故事
而韩愈的古文运动,使先秦诸子朴素易读的散文重新出现在中国文坛,有其独特的叙事优势。因此,许多学者开始搜集民间故事材料,创作了大量的唐传奇作品。但唐代流行的华丽文风对这些作者的创作仍有一定的影响,使他们的传奇作品比以往的神魔小说更具可读性,这也有助于他们在中国的广泛流行。
这些唐代传奇作品取材丰富,有神话题材,也有现实题材,其中《莺莺传》等文章对后来的文学发展影响很大。这类叙事作品成为日后戏剧写作的灵感来源,如《莺莺传》,后被改编成著名的《西厢记》。其实《西厢记》也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以下是摘录:
“蓝色的天空,黄色的花朵,紧吹西风,飞向南北。谁会在清晨的霜林中沉醉?眼泪总是会离开人的眼睛。你说的是:有美女,念念不忘。当你一天见不到他们的时候,你会疯狂地思考。凤飞到处翱翔,你在找凤凰。但有了美女,就不住东墙了。你会弹钢琴而不是说心里话。当你遇见我,你会安慰我。我愿以德说话,携手共进。你不能飞,你会毁了我的。”
而且其以民间故事为主的创作理念也推动了中国世俗通俗文学的大发展。可以说,我们以后看到的元杂剧和明清小说,其实都是源于唐传奇,而唐传奇的繁荣,有赖于韩愈等人推动的古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