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可以活多少年

寿命为25-30年。

妊娠期为195-265天,每胎通常为两只,偶有1、3或4只,幼崽的死亡率约为10~30%。刚出生的北极熊大约长30厘米,重700克,在出生时无人协助,双目紧闭,不过全身已经覆盖着柔软的毛发;1-2个月时,可以行走;

出生3-4个月后,母熊便携子离开洞口,让其外出见世面,长见识,晚上领着它们回洞过夜;出生4-5个月后断奶,2-3岁后独立,在此期间,幼崽要学习捕食和如何在北极严酷的环境中求得生存。

扩展资料

北极冰山融化速度加快,2.7万北极熊生存堪忧

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极圈,如加拿大、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格陵兰和挪威。据估计,全世界最多只有2.7万头北极熊,其中有1.5万头生活在加拿大。英国研究人员的发现,北极熊的生存前景不容乐观。

北极熊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同样生活在冰山上的海狮,因此北极熊对冰山的依赖性非常大。像生活在加拿大哈得逊湾等一些地区的北极熊正遭受气候变化带给它们的影响。

英国研究人员的发现还揭示了北极圈和英国气候变化速度加快的原因。研究人员认为,北极受到墨西哥暖流活动的影响非常大。墨西哥暖流是一股源自大西洋中部的温暖洋流,这股暖流可以给欧洲北部带去温暖。

北冰洋的冰层只有9英尺厚。来自潜水艇的数据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冰洋冰层薄了40%左右。过去一些通过计算机进行的研究把冰层厚度的下降归咎于风团模式的变化。然而,英国研究人员最新获得的卫星测量数据显示,北极越来越长的夏天是造成北极冰层变薄的“罪魁祸首”。

伦敦大学极地观察和测量中心的西摩·拉克森博士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他们的研究结果说,北极的夏天每10年便会增加5天。他说:“在我们比较卫星上的数据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冰层厚度的变化与北极夏天长度的变化有许多共同点。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话,北极冰山的融化速度还会加快,而这种状况最终会使北极的冰完全消失。”西摩·拉克森博士是此次研究的发起人。

英国的研究小组使用卫星雷达对北极冰层的最顶层进行了测量,估计出冰层的厚度。拉克森博士说:“冰山融化后并不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而分散的冰块则会吸收更多的阳光,从而使温度进一步升高。我们预测北极的温度也会因此而比全球的平均温度高3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极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极冰山融化速度加快 2.7万北极熊生存堪忧

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多少年

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800万年。

在地球上生存了800万年的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一度濒危,被珍视为“国宝”。

熊猫的特征

大熊猫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大熊猫性情通常情况下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

但一旦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

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多久?

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了,是动物界的“活化石”,有非常珍贵的科学价值。

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生存至今成为“活化石”。

扩展资料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