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ET-CT的第一次检查和扫描后,有时医生会做延迟检查。那么,什么是延迟考试呢?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延误检查?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专家为您解答。
延迟成像是指在首次PET-CT扫描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再次扫描被检部位,根据首次PET-CT扫描前后扫描图像的变化,对疾病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一般医生会在检查后半小时内根据PET-CT的初步印象判断是否需要延迟成像,多为早期成像后1.5至2小时,可能会再次延迟。所以,患者检查完后一定要回到候诊室,听从医生的安排。
什么时候需要做延迟检查:
1.检查时,患者身体移动,或因呼吸运动、胃肠蠕动等原因,某些部位无法观察清楚。比如胃肠蠕动覆盖了肝胆病变,呼吸运动影响了肝胆等下肺和上腹部病变,导致局部图像模糊。延迟成像一般只是部分成像,相对成像时间更短,相当于相机快门设置时间短,运动的干扰更少,图像会更清晰。
呼吸影响横膈膜上下器官。
左图是运动后的模糊图像,右图是第二次拍摄,所以细节看得更清楚。
2.减少胃肠生理摄入的影响。PET-CT检查时,要先把胃灌满,才能看清病变。因为空腹,胃腔里什么都没有,而且相互靠近(像充气前的气球)。注射后宜在机房检查前快速大量饮水(一般500ml左右,快是因为从胃里排出水的时间很短)使胃充满(像充气后的气球),便于全面观察胃壁。
让胃像气球一样充盈,就能看清胃壁上的小病灶。
左图为早期胃成像,右图为延迟成像,生理摄取消失。
3.良恶性实体器官的鉴别。由于药物进入缓慢,病灶可能显示首次摄取没有增加。一般延迟扫描后,病灶的FDG摄取仍不增加,所以病灶可能是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如果延迟扫描后病灶的FDG摄取比以前高(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大),则病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会增加。
左边对比度小,右边对比度大,画面更清晰。
4.有时病灶太小,或者一般参数扫描不清楚,需要改变扫描参数进行延迟成像。
右图是更改参数后拍摄的,显然适合当前场景。
5.膀胱的病变被尿液掩盖。PET-CT检查用显像剂
18F-FDG大部分从泌尿系统排出,扫描时通常显示肾、输尿管和膀胱内的FDG浓度。当怀疑泌尿系统肿瘤时,可通过延迟成像检查泌尿系统FDG的变化。
背景模糊后,右下角的花“出水”了,看得很清楚。
6.有时候需要扫描的部位没有扫描,需要第二次成像,比如长在手背上的恶性黑色素瘤,第一次成像,双手抱头。当你在视野之外时,你需要重新调整你的位置,然后拍摄。
松鼠在合影时被遮挡,调整位置拍了第二张照片。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PET-CT自安装以来,服务了1000多名患者,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标准化的扫描技术,高素质的诊断团队,优质的服务,让患者在PET-CT检查中受益匪浅。(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