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疫情详细通报在哪儿看

成都疫情,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查看,成都疫情,也可以从微信,支付宝里推荐查看,或者卫健委网站,这些都是官方数据,值得信赖,每天都有新的通报。

今日头条新闻成都两小孩一死一伤

成都两名女孩一死一伤 卷帘门是杀人凶手

2016年8月12号上午,两名女孩被送往新津(微博)县人民医院抢救,9岁的田田抢救成功并办理了住院手续,而7岁的月月在送进医院时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两名小孩子是在家中玩耍卷帘门时发生危险的。

记者看到女孩田田的时候,她的脸上还有残留的淤血,虽然人已经清醒,但是还是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主治医生给我们看CT,给我们讲,由于胸部以上头部包括胸腔都被卷帘门卷上去,窄小的细缝导致创伤性窒息和颅骨的骨折,头部内部薄层出血,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女孩的爷爷奶奶说,早上七点十五分左右,发现田田和月月两个已经被卷帘门夹着,腿悬空挂在空中。周围的村民立刻打了120。

我们到了现在卷帘门附近查看,住在那里的家家户户都是卷帘门,卷帘门左边都有一个控制上下的电动开关,记者亲自站上去试了一下卷帘门的攻击力,发现体重也不影响卷帘门上升的速度,一不小心,真的是容易发生生命事故的。

百家村村民说,“我们平时小娃娃玩,也没管他们,不晓得这个东西还可以弄死人啊。”

看度客户端在此提醒一下家长们,生活中潜在危险太多,一定要教育好小孩子什么该玩什么要注意远离,当事故真正发生的时候就晚了,一家人幸福的前提是安全。

成都一小区母子坠楼身亡,为啥感觉今年寻短见的人多于往年?

因为大家能够看到新闻发布多了,而其中自杀新闻也占据了一部分,大多数人比较好奇这些热点新闻,又导致了媒体对这些新闻的火热报道,就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寻短见的人多于往年。而实际上的数据统计,则不会存在“感觉”这个主观的结论,多是多,少就少。

各个媒体平台发布新闻热点的频率高,大家都在重复追相同的热点,给人造成一种错觉。

从微信公众号平台开了以来,百家号、今日头条、凤凰号、企鹅号、大鱼号等等公众内容发布平台开放给了所有用户,随意一个具有身份证可以验证的人,都能够在网上发布新闻消息,有点“全民自媒体”的味道。而这些自媒体为了有流量,获得更多的收益,经常会发布一些比较多人关注的内容,比如“杭州女子失踪案”、“成都母子坠楼案”、“绿地高管事件”等内容……

当这些自媒体,尝到了自杀等新闻带来的流量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关注这方面的信息,频繁地发布这一类内容,而作为他们的受众,看多了这些新闻,也就会不由产生“今年寻短见的人比往年多”的错觉了。

实际数据需以统计为准,而非主观感觉。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人数约为200万。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我国是自杀高发国家,自杀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中小城市高于大城市,老年人高于年轻人的特点。据原卫生部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自杀率为6.86/10万。其中,农村自杀率10.01/10万,中小城市是8.37/10万,大城市的自杀率是6.41/10万

其实,从2010年的卫生部数据,就显示了我们国家每年“寻短见”的人不是少数,而且我们国家还算是高自杀国家,不是今年才突然爆发出大量的自杀案例。不过是因为现在我们的自媒体发达了,更多的人能够发布这些新闻,这些人才被我们所“得知”。如果没有看到对应的数据,一年自杀死亡25万人你会知道?

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经济建设上去了,心理建设也得跟上。

很显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很多人都不用再在生活中吃苦,也不用过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缩衣节食”的生活。但是缺少了生活的磨练,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变得很低:考试作弊被发现,羞愧跳楼;考试成绩差,家长给的压力大,回家就跳楼……

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也需要引起重视。在课程教育中,补充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到身边人的心理状态,帮助她们排解心理压力,避免她们轻生。

参考资料: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中国每年25万人自杀 系青壮年人群首位死因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