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谢幕:MBO起家到全身而退,恒瑞能否继续飘扬?
历史 的进程和个人的努力,他留下的背影,后人还会评说
1月16日晚,孙飘扬宣布卸任恒瑞医药董事长一职。
这个和哪吒一样,宣誓“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中”的“药界一哥”,终于从执掌了30年的恒瑞医药中抽身而退,留下的是一个庞大的恒瑞帝国,带走的是自己1824.3亿元的身价。
恒瑞几乎可以看作是中国医药行业的缩影,从起步到改制,从壮大到转型,无不贴合医药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轨迹。当已经62岁的孙飘扬挥别这个行业的同时,医药行业的高光也正在转换另外一种亮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医药行业正在向一个时代做告别。
往者不谏,来者也不见得可追。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孙飘扬和他所代表的一批中国医药人,或许是不公正的。同这40多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一样,孙飘扬和他的同行们在从来没有人走过的地方开辟出道路,成功和失败,身价千亿和重新来过,从来就只在一线之间。
孙飘扬,只不过是走的最顺的那一个。
1
1970年的一天,几个工人坐在一间小砖房外,徒手灌装药水。
这样一幅画面被定格在某家药企的博物馆里。那天阳光还不错,工人们就穿着日常衣服,小心翼翼的往瓶子里灌着什么。他们身旁是一口大缸,缸里舀出来的红药水直接灌到小瓶里,就可以对外卖了。
楼房和大烟囱那是华北制药、新华制药那些大的制药基地才有的,流水线那时也只有上海的大药厂独有。很多小地方所谓的“制药厂”就只能生产红药水、紫药水这样的药品,连云港制药厂也不例外。
孙飘扬1982年刚到厂里时看到的样子,大概和10年前差不多。作为中国药科大学文革后第一批毕业的大学生,孙飘扬所学的技术在这样的工厂里根本无法施展。没过多久,孙飘扬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这个人就是连云港制药厂的上级单位:连云港医药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徐维钰。作为66年毕业的老大学生,徐维钰的风格是“先做后说,没做的不说,做到以后再说”。徐维钰十分赏识孙飘扬,提拔他到医药工业公司当了科研处副科长。
在副科长的岗位上做了几年之后,徐维钰决定让小孙回到企业去历练历练。当时孙飘扬的第一个单位连云港制药厂已经走入经营绝境,这家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中型二类企业”即将迎来转变。
孙飘扬应当一直是个勤奋的人,善于搜集各类医药情报。当时国际上有一种治疗肺癌、白血病的特效药“依托泊苷”,是瑞士山德士原研的,国外研究代号为Vp16-213。孙飘扬认为这个品种药厂可以做,而且就仿百时美施贵宝的软胶囊剂型。1990年,连云港制药厂做出了这个品种。
等到2002年日本的依托泊苷软胶囊首次在中国获批时,国内已经有两家企业在卖了,日本人都看傻了眼。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同时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方式。
据说,将恒瑞做大后的孙飘扬依然保持了当年爱研究的习惯,他手下有一个十多人的团队专门搜集各种文献,以掌握最新的医药技术,供企业发展做参考。
1991年,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开始与连云港制药厂联合开发抗癌药异环磷酰胺,药研所做出小样之后,以120万元的价格将技术转让给了连云港制药厂。这个品种最终在1995年获批上市,连云港制药厂奠定了“抗癌药物领军企业”的地位。
到1996年时,连云港制药厂营收已经突破1亿元。
如果光看数字,可能会觉得连云港制药厂在孙飘扬的带领下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绩。但站在医药行业的角度来看。1993年开始医药代表不再是外资药企的专利。国企和民营企业学会了杨森、施贵宝们带进中国的新鲜玩意儿,并很快将之发扬光大为“带金销售”模式。
(图为影视作品中的医药代表)
1996年,是我国医药行业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药品短缺的压力很大,促使药企大干快上,年均药品消费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1996年之后,医保基金开始承受不住压力,国家开展行业检查,发现了“带金销售”的秘密。此后20多年,国家一直在与这股邪风作斗争,至今仍未完成。
外企讲合规,将行业水浑的责任抛给国内企业;国内企业讲特色,把问题的源头扔还给外企。谁也不愿背这个黑锅,但每个人都在黑锅底下负重“钱”行。这就是20多年来孙飘扬带领恒瑞医药异军突起的行业大背景。
2
孙飘扬的人生“康波”,正是从1996年药厂步入正轨开始的。
1997年,连云港制药厂改制成为恒瑞医药股份公司。这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主要发起人是连云港医药工业公司,其他股东包括国药集团旗下的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医药工业公司工会、连云港市医药采购供应站、连云港康缘制药有限公司。连云港医药工业公司后更名为连云港恒瑞集团有限公司,实际上成为国资平台。
顺便提一下,康缘制药前身是连云港中药厂,也归连云港恒瑞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康缘药业在上市之前,恒瑞集团是占股最多的发起人。徐维钰扶起来了两个下属孙飘扬和肖伟,并一路扶他们的公司上市。
2000年,恒瑞医药上市。至此,孙飘扬作为公司总经理、国企的职业经理人,优异的完成了他的工作职责。
但孙飘扬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早在恒瑞医药还叫连云港制药厂的1996年,他就已经筹划好了如何将国有的恒瑞医药纳入到自己名下。
2003年,孙飘扬正式启动MBO。但为了演好这出大戏,孙飘扬需要得到自己人的鼎力支持。1996年,连云港制药厂的供销经理蒋新华辞职,创办了连云港天宇医药。很多恒瑞的老员工都知道,这家公司是商业企业,最初的业务是卖药。
天宇医药经过多轮股权变更后,拥有一个极为分散的股权结构。蒋新华作为董事长兼控股股东,只占天宇医药14%的股份,其他86%的股份则分散在19个自然人和两个法人手中。
这还不够,孙飘扬还找到了1995年曾在连云港制药厂工作过的董伟。董伟2002年时在天津一家外贸公司,为了配合孙飘扬,董伟2002年成立了连云港恒创医药。
另外,孙飘扬还拉上了中泰信托。信托作为出资方,大约以年化8.8%的收益为孙飘扬MBO提供给融资。这部分股权在2年后,由孙飘扬妻子钟慧娟所在的豪森医药几位高管成立的公司购回。
就这样,三家出资方在2003年3月24日同恒瑞医药大股东恒瑞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共收购了恒瑞医药56.15%的股份,国有控股部分只剩下6%。
但这件事情不是孙飘扬一厢情愿就能完成的,还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意,至少也得过老领导徐维钰的一关。
孙飘扬用的还是下属这一招。2002年,恒瑞医药高管等6人出资成立了威尔 科技 。威尔 科技 在2005年收购了德源药业部分股份,并在2015年将德源药业推上新三板。德源药业是2004年国资平台恒瑞集团和11名自然人股东共同成立的公司,这11个人里面就包括徐维钰。
投桃报李的结果就是,2003年国资转让给三家民资机构之后,2006年孙飘扬控股了天宇医药,顺手收拢了其他两家,借道实际控制了上市公司恒瑞医药。
有的人MBO搞得动静太大,钱没挣到还把自己搭进去,一辈子翻不了身,比如伊利的郑俊怀,三九药业的赵新先。有的人就做的巧妙,关联公司是怎么拿出几个亿来收购国有股份的,根本没人知道,也不会有人追查。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充当“白手套”天宇医药有个法人股东是恒邦医药,岑均达持有恒邦医药50%股份,自然也是为孙飘扬MBO出力的。15年后的2018年,岑均达成为豪森医药IPO时的第二大股东。
知恩图报,看来一向是孙飘扬的做人原则。
3
后面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
完成股改后的恒瑞医药一飞冲天,在新药研发领域不断加大投入,成为国内创新药物的标杆龙头。其核心的抗肿瘤药物更是恒瑞的招牌,公司走上了“研发、创收、研发”的正向循环。
和很多同时期的药企老板不同,孙飘扬并不满足于依靠一两个重磅药物包打天下的局面。在长达20年的企业发展 历史 中,恒瑞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占到销售费用的10%左右,2018年为15.32%。
尽管与外资制药巨头相比,恒瑞的研发占比还是低了点,不过这已经是国内药企中最佳水平。这使得恒瑞在2018年排在全球制药企业第25位,在它之前的,全是外资企业。
仿制药业务一直是恒瑞医药的核心。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国际知识产权的规范无法约束国内企业,大部分专利药品几乎处于随便仿制的蛮荒状态。恒瑞等一批企业在这其中抢到了市场先机。但入世之后,这些 历史 问题开始逐步受到外资原研药生产企业的关注,针对国内企业的专利诉讼一个接一个。
恒瑞和大批国内企业挺过了专利诉讼最集中的那几年。一方面法律环境里保护国内企业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对于知识产权,国人最初普遍不重视。当年的媒体还摆出这样的标题:
《面对艾滋病人,要人权还是知识产权?》
正因为恒瑞在国内医药界里打出了自己的套路,与同时代的药企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所以上市之初,恒瑞医药就成为各家基金热捧的股票。而且20年来白马成色一直不改,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上难得一见的奇观。
与此同时,孙飘扬还试图复制另一个恒瑞。1995年,孙飘扬的妻子钟慧娟从连云港市药监局辞职,参与创办了豪森药业。
豪森的商业模式与恒瑞一般无二,最初强仿美国礼来公司的原研药奥氮平片一举成名。在发展 历史 上,恒瑞还与豪森有大量的关联交易,外界一致认为两家公司将合并为一家国内制药巨无霸。但最终,豪森药业在2018年单独在港IPO。
仿制药领域的钱虽然好赚,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恒瑞一直自诩为“创新药企”,对标的是辉瑞,但实际参照的一直是以色列梯瓦和瑞士山德士这类的仿制药巨头。而且孙飘扬敏锐地发现:市面上有销售价值的原研药,恒瑞居然已经仿制的都差不多了!
把全班尖子生的考卷都抄了一遍,分数要还是没及格怎么办?
2019年10月,孙飘扬公开宣布:2018年年中已经叫停大量仿制药的研发,转向市面上热门的生物制剂。2019年5月,投入数亿元研发的PD-1品种卡瑞利珠单抗获批上市,恒瑞从此走上另一条竞争赛道。
在新药研发领域“脱虚向实”的恒瑞医药,能否真正像辉瑞一样,引领中国制药业界迈上新的高峰,还是会在弃易求难之后泯然众人?这一切,重仓恒瑞医药的机构不会告诉你。
孙飘扬已经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使命,“那个后面还有一班天才在追赶”,中国的医药行业还将继续精彩。
祝福孙飘扬!
恒瑞是否迎来好的时机了?
恒瑞历经业绩受挫、股价下滑、管理层大换血等一系列波折后,最新出炉的三季报“成绩单”终于给恒瑞医药带来一丝曙光。业绩复苏的迹象无疑提振了资本市场对恒瑞医药的信心。同时߅与业绩一起回暖的,还有恒瑞医药的股价。在10月14日,恒瑞医药开盘后一路高涨,随后涨停封板,当日报收37.99元/股,而恒瑞医药上一次涨停还要追溯到2020年12月17日。此后数个交易日,恒瑞医药整体上保持着上涨的趋势。10月31日,恒瑞医药报收40.20元/股,涨3.21%,总市值重回2500亿元以上。
恒瑞医药最新消息
12月8日晚间,恒瑞医药(600276)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决定终止实施2020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回购注销相关已授出但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公司推出2020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来,一直积极推进本激励计划的实施工作。“但鉴于当前行业市场环境和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继续实施2020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难以达到预期的激励目的和激励效果。因此经审慎研究后公司董事会做出了这一决定。”进入2021年以来,恒瑞医药股价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持续下跌,年内跌幅达到45.65%。从去年8月18日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至今,公司股价下跌33.36%,最新股价为50.36元/股。公司总市值也先后被迈瑞医疗(300760)和药明康德(603259),将“医药一哥”的头衔拱手让人。
拓展资料:
恒瑞医药简介:
1、 恒瑞医药全名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注册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昆仑山路7号,注册资本为53.32亿元,法人代表为周云曙。其主营业务涉及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殊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代码:600276,发行价:11.98)。
2、 恒瑞医药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及西药制剂的开发、制造和销售,药用SP复合膜、PTP铝箔的制造和销售。在连云港市国资委主导时代(2003年10月之前),恒瑞医药新药研究以“仿制”为主。
3、 目前恒瑞医药有四大业务板块,抗肿瘤、麻醉用药、造影剂和综合类,产品涵盖了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色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目前,创新药艾瑞昔布、甲磺酸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马来酸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单抗、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氟唑帕利已获批上市。
4、 公司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显示,恒瑞医药分别实现营收277.35亿元和69.29亿元,同比增长19.09%和25.37%;实现归母净利润63.28亿元及14.97亿元,同比增长18.78%和13.77%。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恒瑞医药的财报?恒瑞医药最新事件?恒瑞医药股票牛叉股?
疫情的爆发让医药行业成为了市场的重点,20年以来医药一直就是爆发式的上涨走势。当下疫情的反复出现,就再次使得医药行业继续成为市场热点,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下医药行业的创新药械龙头--恒瑞医药。
在给大家科普恒瑞医药前,推荐给大家我整理好的医药行业龙头股名单,点击直接领取:宝藏资料:医药行业龙头股名单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恒瑞医药经营范围涵盖到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之一就包括它。公司产品涵盖了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色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已经将产品做到了全面的布局,无论是抗肿瘤、手术麻醉、还是造影剂等领域市场份额在行业都是数一数二。
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公司的一些优点~
优势一:产品结构优化,推动业绩增长
公司的收入结构达到了新一层的升级,仿制药业务收入的减少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创新药业务收入增加的补充。从创新药业务方面来说,销售创新药所取得的收入稳定增长,对公司业绩增长起到拉动作用,进一步革新了公司的收入结构。公司在研发和海外研发布局这两个方面也进一步加大了投入。
优势二:研发力度加大,巩固公司龙头地位
公司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公司报告期内研发费用258,050.8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48%,占公司销售收入比重 19.41%。公司目前 16 个重要产品研究进展中,已有 8 个项目进行临床Ⅲ期试验。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产品注册批件 14个,包括 5 个创新药批件及 9 个仿制药批件;获得临床批件 41 个;获得一致性评价批件 10 个。公司未来创新产品管线有望持续丰富,固定好自身创新龙头地位,提起来自身市场竞争力。
优势三:国际化布局持续推进
公司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完成海外入组,并启动了美国 FDA BLA/NDA 递交前的准备工作。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公司研发团队与国内团队沟通合作更进一步加深起来,公司海外业务有望持续突破,并且也很有希望进一步扩大自身研发特长,丰富自身创新产品,增厚公司业绩,未来公司将逐渐就从"中国新"走向"全球新",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制药大平台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篇幅的原因,关于恒瑞医药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情况,我放在了这篇研报里,大家可以看看:【深度研报】恒瑞医药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有着很好的行业基本面,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给行业带来了刚性需求,长期持看好观点:
(1)政策方面:政策密集出台,带量采购常态化接连的加速行业分化,反推着企业向创新转型;已经建立起了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充分贯彻大力推动研发的政策方针,创新药在我国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正在迈向国际化的道路;
(2)消费升级:伴随国内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得到提升,医药产业迎来了消费升级的需求的发展时机,拥有自我消费属性且规避医保控费政策的疫苗等药品细分领域也景气度不见衰退。
三、总结
总的来说,我认为恒瑞医药公司作为医药行业中的创新药的龙头企业,在此行业变革之际有望迎来高速发展。发表文章并不能保证其中讯息的时效性,假使想要切实知道恒瑞医药以后的发展情况,直接戳这里会有很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接下来瞧瞧恒瑞医药现在的行情是否可以买入或是卖出:【免费】测一测恒瑞医药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1-1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湖南衡东恒瑞酒店2022发生的事件是什么
营业额下降。恒瑞国际大酒店受旅游季淡薄的影响,营业额下降,再加上酒店设备设施老化,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生产经营存在一些困难,亟需资金对酒店进行升级改造,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恒瑞国际大酒店,是一座按四星级标准兴建的商务型酒店,由湖南恒建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
网传恒瑞医药大幅度裁员,真实情况如何?
1.医药行业大环境不好,头两年一致性评价刚开始的时候,药学人才奇缺,薪酬待遇挺好。现在国家顶层设计,推动改革,开始集采,提高新药门槛。传统药企利润空间大大压缩,仿制药基本上没有更大利润。但目前创新能力又不足,没有重磅新药,后继乏力,利润暴跌,因此只能开源节流。开源太难,新药研发需要时间,需要运气,失败概率太大,新监管政策下,me too类基本没戏。节流就是相对容易得多,也见效的快。
2.可预见,未来药企裁员降薪调整将是常态,尤其是上市企业。首当其冲的肯定是销售,其次是临床CRA。各行各业不是垄断就是内卷,为了保障利润和业绩,只能剥离和抛弃非核心业务和人才。
3.恒瑞没有国企的实力,全是国企的毛病,大企业病很多,混吃混喝的人有点多。企业效益好也到无所谓,也不差养几个闲人,现在业绩压力太大,肯定先拿这些辅助、职能部门开刀,缩减人力成本。其实药企裁员不是什么新鲜事,4+7刚开始那会,丢标的企业,销售团队甚至原地解散。这两年集采政策执行的有点快,
药价降价都能达到80%,甚至做一盒药都不如一瓶水贵,很多小企业根本扛不住,变相裁员的更多,去年迪沙研发裁员一半,直接转岗降薪,逼走了一批人,这也是企业在新时代转型的痛,但落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4、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大厂有大厂的优势,比如你能接触到比较前沿的研究,做研发费用充足等等。但也并不友好,精细化的分工和流程化的管理会大大限制个人发展,尤其是研发类,学历和能力压制,博士只是项目组长,硕士基本也就是一线实验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