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瑛卿卿的意思,如晤,我今天就用这本书和你告别了!……我做这本书,眼泪和笔墨,其实书并不能和想写的一样……”

《妻子书》剧照

三天后的4月27日,林觉民参加了黄兴组织的广州起义,在激烈的巷战中因伤不幸被俘。

在狱中,他满怀激情地对广州将军张和海军提督说:“只要废除暴政,建立共和国,国家能够安全强大,死也瞑目。”

李准听了之后,很受感动,于是他动了恻隐之心,想向她求爱。而张认为这个面如玉、心如铁、心如雪的奇人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更不会屈服。心开始杀戮。

6天后,5月3日,林觉民在广州天子码头壮烈牺牲,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只有24岁。

林觉民

然而此时,远在福州的父母和妻子还不知道林觉民牺牲的消息。一天早上,妈妈像往常一样早起打扫卫生,突然发现门下有一包东西。打开后,里面是一个注射西药的不锈钢针盒。

打开针盒,里面有两封信,一封是给他妻子陈意映的,另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当家人读到这两封告别信时,怀孕的陈意映悲痛欲绝,当场晕倒。

原版妻子书

丈夫去世后,陈意映整天住在以泪洗面,担心肚子里的胎儿,养活自己。虽然和老公结婚才六年,但是夫妻之间的恩爱和默契外人很难理解。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在父母的要求下,与比自己小4岁的陈意映结婚。传统宗法权力下的婚姻往往不被现代人所青睐,但在林觉民和陈意映身上却并非如此。因为林觉民不是一个传统的男人,陈意映也不是一个守旧的女人。婚后,林觉民曾向人说起妻子陈意映,“我老婆的性瘾和于珏一样,是个无辜的女人!”

陈意映

的确,在生活中,陈意映不仅仅是一个妻子,更是丈夫理想道路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以回应丈夫反对封建礼教和妇女解放运动。夫妻的先进思想影响了林家大院的其他女人。院子里,缠足的女人们把小脚放了进去,不缠足的姑娘们不再承受那种深入内心、深入骨髓的痛苦。

不久,林觉民和陈意映有了自己的孩子,小男孩取名博心,长为博心,寓意着新的理想,新的世界,新的未来。为了这份“新”,林觉民离开了结婚仅两年的妻子,自费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在那里他加深了革命思想,有了明确的革命目标。4年后,1911年春,林觉民从日本回到福州老家,和同事们一起策划了他为之献身的广州起义。

林觉民夫妇雕像

几个月后,林觉民在福建聚集了20名革命者后,再次离开了妻子、孩子和父母,但家里没有人知道他的行动。原来,他想让妻子陈意映陪他去广州,参加运送炸药的任务,为起义增添力量。但因为妻子怀孕,不能陪他,他也就忘了这件事。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家人在等两封告别信。得知林觉民牺牲的消息,家人不敢公开悼念,只好从楼上窗口召唤她的灵魂。怀孕的陈意映内心的痛苦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至于妻子肚子里未出生的孩子,林觉民在告别信中说,“我怀疑她的女儿,她会像你一样。心里很安慰。或者如果他是男性,也会被教导以父亲的野心为自己的野心,所以我死后脑子里还是会有一个洞。还好还好!我家以后会很穷,穷的很惨,只是过着平静的生活。”

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结婚时的洞房。

在林觉民心中,没有男女之分。有了女孩就想和妻子一样帅气优雅,有了男孩就继承了他未竟的野心,为建立新世界而奋斗。林觉民去世几个月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名叫钟欣。因为林觉民生前也很喜欢女孩子,他家就把侄女林文素收养到陈意映,作为林觉民的继承人女儿。

然而,妻子陈意映在丈夫林觉民去世并生下孩子后,仍无法从丧夫的悲痛中走出来,心情极度不好。她在以泪洗面呆了一整天。两年后,陈意映因抑郁症去世,他的人生定格在了年轻的22岁。

林觉民和他的家人

两年后,林觉民的大儿子博心去世,时年九岁。

母亲陈意映去世后,他和叔叔住在一起。

继承人Nulin Nuansu虽被林觉民夫妇收养,但因林觉民夫妇早逝,一直跟随亲生父母。但她一直把叔叔林觉民当成自己的继承人父亲。

1911年林觉民去世时,林文苏只有2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从家人和外人那里得知了继承人父亲的英雄事迹,并以此为荣,以此为榜样。当她知道了那本震撼人心的书《妻妾成群》,从此,信中的每一个字都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里。

2001年2月4日,93岁的林文苏在福州城西凤凰北新村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度过了一生。去世前一年,她眼神涣散,记忆力下降,很多往事都难以记起。令人惊讶的是,她还能大声背诵90年前父亲离开前写给继承人母亲的那封“妻与妻”的信。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