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裔女子街头遭枪击身亡,是否与种族主义有关?

2021年的3月22号,由海外网上报道,一名年轻的28岁亚裔女性,在美国洛杉矶东凯街被不法分子枪,不幸的是她在送往医院后还是宣布了死亡。而这名遇害女性的家人们都怀疑这起案件,是因为种族主义而导致的悲剧。当然这些都是属于猜测,目前还不知道这起枪杀案的犯罪动机,也并未找到任何有用的线索,警方的调查还在进行当中。

事发地点

根据美国的广播报道,这起枪杀案是在2021年20日早上,不到六点的时候发生的,位置是就在东凯街的1600号街区 。当时警方接到报警以后,迅速前往事发地点,发现了遭到枪击受害的女子,但是女子在送往医院后就宣布了死亡。警方目前正在调查当中,而她的家人们觉得这和种族主义有关,要求警方把这起案件视为仇杀犯罪来调查。而当地人纳吉阿里也表示,目前在美国的周边,遭受到谋杀的亚裔女性还在不断地增加。

犯罪分子太猖狂

在2021年3月16号美国也曾经报道过,有一个21岁左右的白人男子,在亚特兰地区的按摩店内,毫无人性的杀死了八人,然后在这八个人里面,其中就有六名是亚裔女性。美国反仇恨组织也愤慨的表示,这起枪杀事件是非常让人愤怒和悲痛的,这些犯罪分子太猖狂,不仅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加剧了亚裔群体们的恐惧。

其实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有一些暴力不法分子的存在,他们无视于法律,依然我行我素,这种人既让人害怕又让人憎恨。除了我们自身要有安全意识,还希望国家加强治安管理,让广大人民群众不会遭受到意外的生命危险。

种族歧视 具体事例

美国种族歧视面面观�

陶正熠

不能只看民族宽容和表面融洽的一面

美国人喜欢自豪地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这不能说是自吹自擂,因为确有事实根据。美国是世界上三大移民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一,每年都有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合法或非法的新移民进入。美国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很多,不论哪个民族的新移民,只要身强力壮,不怕吃苦,努力拼搏,都能在美国生存下去。如果有专长,还会找到发展机会。不过近两年美国经济衰退,而中国发展势头强劲,美国发展的机会不如中国多了。

�美国有许多法律规定,严格禁止种族歧视。比如,房主出租房子如果拒绝有色人种,房客可以到法院控告;公司商号、餐馆、旅店、公共娱乐场所,如果歧视不同肤色顾客,都将受法律制裁,包括罚款、赔礼道歉、纠正错误等等。对于公开散布种族歧视言论,美国公众是不能容忍的。最近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换了人,原因是前任领袖洛特,在庆祝老参议员瑟蒙德百岁生日聚会上说:“如果瑟蒙德1948年大选时出任总统,美国现在的情况会更好。”瑟蒙德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当年竞选的惟一政纲是坚持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洛特赞扬瑟蒙德,等于赞扬种族隔离政策,这就激怒了美国广大民众,抨击谴责之声四起。布什总统和共和党领袖们看到势头不妙,担心发展下去将影响下一届总统和国会议员的大选,便对洛特施加压力,迫其辞职下台。

�笔者在纽约生活,天天同各种族裔的人们打头碰脸。我的邻居,黄、白、黑、棕色人都有,大家相安无事,和睦相处。经常接触的邮局、移民局、国税局、社会安全局等机关,职员中有色人种竟然比白人还多(因为美国政府机关的一般小职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有色人种视为“美差”;但是,工资水平比私人公司低,升迁机会也少,所以白人并不太喜欢)。

�从上述种种,可以说美国是一个民族宽容、民族和睦的国家,种族歧视从表面上讲,并非十分严重。这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马丁·路德·金发动民权运动以前的情况,确有不同。�隐形种族歧视依然严重,并且根深蒂固

�白人至上主义在某些美国人中十分顽固。总部设在亚拉巴马州的“南方贫穷法律中心”经过长期跟踪调查发现,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共有537个种族仇恨集团(三K党之类),其中绝大多数是仇恨黑人的白人极端组织。此外,内心看不起有色人种,但没有激烈行动的,数量相当不少,例如在我的邻居中,就有一位白人老头,只同白人邻居有说有笑,从不理睬有色人种的邻居。�

美国的隐形种族歧视多种多样。华人经常遇到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政治有色镜”。某些美国人对有色人种的政治可信度总是抱怀疑态度,特别是对华人。它们认为从中国大陆来美国的人,原来生活在“共产国家”,政治上“靠不住”。读者可能还记得1999年轰动世界的“李文和事件”。李文和是出生于台湾的科学家,在美国洛萨拉莫斯实验室(核武器科学研究机构)工作,只因为他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便怀疑他是“北京间谍”,将他逮捕入狱,戴上手铐脚镣,长期审讯监禁。最后查不出证据,为了维护美国司法当局的面子,扣上“私自下载机密资料”的“罪名”,判以轻罪,罚款释放。在那一阵子,美国国会议员考克斯发表了臭名远扬的“考克斯报告”,诬蔑中国非法盗窃美国的国防机密,胡说什么美国数千家华人开的公司都在为中国“收集情报”。有一家主流媒体也为虎作伥,推波助澜,诬蔑中国广大留学生负有为中国“收集情报”的使命,等等。事实胜于雄辩,“考克斯报告”在事实面前破产,考克斯本人也落选,未能连任。那家凭空造谣的美国主流媒体,经过美国华人的批评谴责,也不得不承认错误,赔礼道歉。现在中美关系好转,对华裔的政治歧视也减轻一些,但是“9·11事件”以来,对阿拉伯族裔的政治歧视又与日俱增。�

第二种“无形天花板”。在美国,有色人种升职比白人困难得多,重要职务和高级职务由有色人种担任的比例很低。当然不是没有,例如,布什团队中,国务卿鲍威尔和国家安全顾问赖斯都是黑皮肤。这几位凤毛麟角的人物,就成了美国证明自己没有种族歧视的“证据”。但是,美国各级政府和各界领袖人物绝大多数是白人,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大权,都掌握在白人手里,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1997年,美国发生了闻名的“李亮畴事件”。李亮畴是著名的人权律师,为人公正,又很能干。克林顿总统提名李担任司法部主管民权事务的助理司法部长,但是美国国会就是不通过,理由是他支持保护少数族裔权益的“平权法”。克林顿无奈,就利用国会休会期,任命李担任临时“副助理部长”(这个职务不需国会通过),但是国会复会后,还是拒绝任命李作“助理部长”。华人要想担任要职,有三条途径:一是华人自己创业,开公司,任命自己;二是进入技术、教育和学术领域,这些领域主要靠学问和真本事,种族歧视相对较轻;三是积极参政,竞选民选官职,用选票说话,冲破种族歧视。�

第三种,校园种族歧视。美国校园暴力是举世闻名的,殊不知校园种族歧视也很严重。华人新移民的孩子,在校园里几乎没有不被欺侮过的。原因有:华人小孩个头小,体力弱,容易受欺侮;华人家庭自幼教育孩子谦虚忍让,听话、守规矩,不属于“好勇斗狠”的类型;华人学生品学兼优的不少,他们常常得到老师当众表扬,因而被“嫉恨”。在校园里,歧视华人孩子的不仅是白人孩子,也包括同属于少数族裔的黑人孩子和西语裔孩子。孩子们的思想是受家长影响的,校园种族歧视反映美国社会种族歧视思想相当广泛,根深蒂固。�

纽约拉斐逸高中最近连续发生几起歧视华人学生的事件。11月21日,一名华生在校内被抢劫,歹徒学生用小刀威胁他。一个星期后,又一名华生在餐厅被其他族裔学生殴打。12月初,华生郑小果被六名非裔学生围起来拳打脚踢,遍体鳞伤。郑小果是来自香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今年各门功课平均96.86分,被选为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的学生代表。他被群殴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因为各方面表现太好了,有些顽劣学生“气不忿”。这所学校,校风如此恶劣,有两大原因:一是社区社会环境太坏;二是学校领导对歪风邪气容忍,主要领导人存在种族歧视思想。华生们反映,受了欺侮,向校方申诉,毫无用处,经常不问是非,“各打五十大板”了事。去年,该校领导莫名其妙地命令几名最优秀的华生“提前毕业”,今年又命令一位优秀华生“提前毕业”,公开的理由是这些学生已修够学分,而了解内情的人透露,是因为该校毕业率太低,令几个华生提前毕业是为了凑毕业率。�

第四种,警察和司法部门执法中的种族偏见。美国某些警察对少数族裔存在种族偏见,执法时对白人宽,对少数族裔严,有时毫无根据乱开罚单,胡乱使用暴力。华人和黑人相比,有两点差异:美国黑人说英语,同美国警察之间不存在语言沟通的障碍;华人一般说来存在胆小怕事的弱点,遇到问题容易退缩,不敢据理力争。所以,有时华人遭到的警察不合理暴力比黑人还严重。1995年纽约发生了黄永新命案。黄是十七岁的学生,同几个亚裔学生在布鲁克林羊头湾地区的街头玩耍,有人向警察举报,说他们握有手枪(实际是有的学生拿着玩具枪),警察不问青红皂白前来拘捕,并开枪把黄永新打死。行凶的警察说,是因为黄永新“拒捕”,妨碍“执行公务”,在互相拉扯中,他失手把黄打死的。验尸结果,子弹是从黄的左耳后方射进去的,明显是黄在逃跑,而警察从背后开枪。这个验尸结果,同当时逃跑的其他亚裔学生说法一致。但是,法官和陪审团只采信警察的说法,判行凶警察“刑事过失”,不予提起公诉。黄永新全家和华人社团为此进行了长期抗争,毫无结果,至今没有讨回公道。像这样的屈死冤案,黄永新并不是惟一的。

�大多数黑人处在美国社会最底层,“永世翻不了身”�

在美国,黑人是各族裔中处境最不好的。贫穷率、失业率和犯罪率都是黑人最高。据统计,黑人的失业率是白人的两倍以上;黑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2%,但在监狱中,黑人罪犯却占47%。一位民权领袖作过统计,在成年黑人男子中,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或者正在坐牢。为什么情况如此触目惊心?�

一、在各族裔中,黑人收入水平最低。据2000年统计,美国黑人的年平均收入只相当白人的62.9%。“穷”是许多问题的根源:住不起好社区,而住在贫民区,不但生活居住条件差,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也差;收入低,不仅物质生活好不了,精神生活也粗俗低下;收入低,影响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能力(财力和家长用于教育子女的精力),等等。�

二、在各族裔中,黑人是教育和文化水平最低的。在美国,按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比例多少排队,亚裔第一,欧裔第二(两者相差不大),西班牙语裔第三,非洲裔第四。接受教育少,科学文化水平低,能力就差,找不到好的工作,收入自然低,也就穷;而家庭穷了,子女教育就差。于是,贫穷和缺乏教育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还需要补充一下,黑人文化传统使他们不重视子女教育,对孩子经常是放任他们自然成长;同时,因为穷,申请社会安全补助的家庭也多,助长他们多生孩子(多一个孩子多一份补助),遇事向政府伸手,孩子和大人在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等方面,不如西语裔,更不如亚裔。

�三、黑人青少年不好好上学,在街头游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族裔。这是家庭贫困,不重视子女教育和管束的必然结果。

�四、贫民社区环境不好,加上街头游荡的青少年多,社会秩序和治安状况差。黑人贫民聚集的地区,大多是酗酒、卖淫、贩卖毒品,以及偷窃、抢劫和严重刑事犯罪猖狂的地区。美国的大城市都有这样的贫民区,其中居民以黑人为主,其次是西语裔及其他少数族裔。在这样地区生活的人,大多数世世代代穷下去,“永世难翻身”。也有少数人经过奋斗,接受了大学以上的教育,或者靠黑人天赋的体育音乐才能,“出了头”。一旦出了头,富裕起来了,也就不再在贫民区居住,搬到好社区去了。贫民区还是老样子。�

怎样才能彻底改造贫民区?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黑人及其他少数族裔不平等的地位和状况,这是美国社会根本性的大问题。但是,这个大问题,还没有提到美国政府和政党的议事日程上来,当然也就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有一位中国艺术家想到美国去,许多先他到美国的中国艺术家同仁便劝告他说,如果你是想要到美国来发展自己的艺术,请打消妄想;如果是其它因素,我们欢迎你快来。他却偏偏紧抱着为艺术的想法来到了美国,让他很快感触到了“先行者”们的劝告十分有理,他也略略有了退意。有一次,他结识了美国的一位同行,是一所大学的美术教授。该教授看了他的一些作品后觉得很好,便力劝他留在美国发展。他说出了他的担心:美国有种族歧视呀。教授笑道:歧视可能会有一点,但是,只要你的作品好,有潜力,就决不会有问题。不久,教授介绍一位著名的画廊经理给他认识,那人看了他的作品后立即拍板:将展览主厅腾一间展出他的一个系列作品。他便提出他自己最喜爱的系列作品是另一个,意思是换一换。经理却道:那就再给你一间同时展出!这令他和同来的教授都目瞪口呆。教授对他说:这家画廊非常挑剔,我们大学的著名教授也只多在这里的附设厅占用过一整间展出作品,看来你是特别投了经理的缘了!那位中国艺术家便是后来获得美国艺术最高奖麦克阿瑟奖的徐冰。

从这件事上我感觉到,美国的种族歧视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稍加留意,我们不难发现,美国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人们最向往的留学或移民的目的地,且抵达者大都千方百计要留下来,这除了经济原因外,至少说明它的种族歧视并不比其它发达国家严重。这似乎有些不合情理,因为我们知道,美国废除(种族)奴隶制的时间并不很长,能够走到今天这样的局面实属不易。

那么,美国何以能走到今天这样较为昌明的局面的呢?我以为,除了政治因素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美国,只要你是生意人,你就面临着平等的竞争。你想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或者能够生存下去,一句话,能够较别人更好的赢利,你就不得不忽视种族差别。你不能因为某项专利技术的持有人是黑人或其他少数民族的人而拒绝采用。否则,你很快会因竞争失败而破产。这也就是世界各国的一流人才很容易在美国立足的原因所在。反之,你一无所长,甚至你的成为美国公民只会增加美国的负担或者“抢”去最容易做的工作,那么,种族歧视便不可避免的会发生。

在现今的美国,依我看,市场歧视还大大超过种族歧视呢。

美国波士顿爆发大规模反种族主义示威是真的吗?

近日:美国波士顿爆发大规模反种族主义示威

当地时间2017年8月19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当地爆发大规模反种族主义示威游行。约15000名波士顿市民聚集在著名的波士顿公园,高举反对种族主义、新纳粹、三K党的标语,举行示威。示威人群还与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了冲突。

这次示威是为了抗议一场名为“自由演说集会”的活动。该活动由一个名为“自由演说联合”的组织策划,邀请了一批“自由主义者、保守派、传统主义者、特朗普支持者”在波士顿公园集会并发表演讲。19日当天只有数十人到现场参加“自由演说集会”,人数大大低于预期。

美联社报道称,在夏洛茨维尔事件后,“自由演说联合”已经公开与新纳粹、白人至上主义者以及其他在夏洛茨维尔煽动暴力的群体划清界限。“自由演说集会”的一名组织者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一些当地的白人种族主义组织曾与他们联系试图参加集会,但集会组织方拒绝了这些要求。组织方还缩短了集会时间,并明确要求不得携带邦联旗帜、纳粹标志参加集会。

尽管如此,一些左翼组织仍然担心白人种族主义者可能会利用“自由演说集会”在波士顿挑起事端,因此组织人员在波士顿公园进行示威。

报道称,参加“自由演说集会”的人员很快被示威人群包围。由于示威规模巨大,波士顿当局出动了包括防暴警察在内的大批警力维持现场秩序,并封锁了公园周边街道。

一些特朗普的支持者一度与示威者爆发激烈争吵,出于安全考虑,警方将部分参加“自由演说集会”的人员护送离场。目前至少有8名示威者被警方逮捕。

华尔街日报》报道,警方当天禁止任何人携带武器、尖锐物品、盾牌、金属罐、玻璃器皿、球拍以及棍棒进入波士顿公园,标语也只能手持。警察还对参加“自由演说集会”的人员进行了搜身。

根据波士顿警方的消息,“自由演说集会”已经结束,但仍有许多示威者留在现场。警方称当天的示威“总体上”是和平的。波士顿官方称,波士顿公园周边街道目前已经重新开放,至少有500名警察留在现场维持秩序。

国际乒联发文回应种族歧视事件

国际乒联发文回应种族歧视事件

国际乒联发文回应种族歧视事件,在世乒赛男单1/8决赛中,场外观众席上突然有人不断喊出疑似种族歧视的词语,给比赛的进程造成了影响,国际乒联发文回应种族歧视事件。

国际乒联发文回应种族歧视事件1

北京时间11月28日晚,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官方对外发表声明称,强烈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

声明称,乒乓球大家庭是一个由227个会员协会组成的全球社区群体,多样性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声明说:“我们绝不容忍任何种族主义言论或行为,我们正与当地组委会紧密合作,以杜绝我们的比赛中再次发生种族主义事件。 ”

梁靖昆(右)在获胜后与教练秦志戬拥抱庆祝。 当日,在美国休斯敦进行的202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选手梁靖昆以4比3战胜巴西选手雨果,晋级四强。 新华社发

国际乒联所提到的种族主义事件是指近日在美国进行的2021休斯敦世乒赛上发生的风波。先是27日男单1/8决赛比赛,在中国选手梁靖昆与英格兰选手皮切福德激战正酣时,场边一名白人男子涉嫌呼喊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口号。不过梁靖昆没有被这别有用心的干扰打乱比赛节奏,他在决胜盘稳扎稳打,取得了胜利。

然而28日梁靖昆与巴西选手雨果的八强战里再次出现风波,在梁大比分0比3落后时,看台上一些好事之人对他发出嘘声倒喝彩。好在梁靖昆不惧骚扰,连扳四局,最终4比3逆转获胜,与队友樊振东会师半决赛。而他获胜后亲吻球衣胸前国旗的一幕也中国队球迷深受感动,现场观众纷纷为梁靖昆献上掌声。

中国选手的成绩是有强大实力做基础的,但在世乒赛这样的国际大赛上出现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风波,还是引起了全球体坛极大愤慨。28日当晚,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表示,ITTF对此事的态度非常非常严肃,“我们坚决反对种族主义!国际乒联倡导的‘乒乓球全人类共享’不只是口号,而是客观事实。”

国际乒联集团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也透露,ITTF已经收到中国乒协对于种族歧视行为的投诉,“我们马上采取了行动,联合赛事组委会对此事进行了非常非常严肃的处理。若是再听到类似言论,我们将立刻将闹事者清除出场!”

国际乒联发文回应种族歧视事件2

北京时间2021年11月28日晚,国际乒联官方账号正式发声,直言“强烈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同时“绝不容忍任何种族主义言论或行为”,而这一切都是源自11月27日休斯敦世乒赛场上所发生的一幕。

在世乒赛男单1/8决赛中,国乒世界冠军梁靖昆与英国名将皮切福德打得难解难分,这时场外观众席上突然有人不断喊出疑似种族歧视的词语,给比赛的进程造成了影响,同时引起了周边其他人以及各地收看比赛的网友们反感。

面对巨大压力,梁靖昆在比赛中展现出了过人的意志,最终4-3击败皮切福德,赢得了最后胜利。这场对决结束后,梁靖昆像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的孔令辉一样亲吻了自己胸前衣服上的国旗,令人感动不已,但球迷朋友们并没有因此而忘记赛场上不和谐的那一幕。

针对这一情况,国际乒联很快便进行了相关调查,随即在11月28日晚发布了文章开头的通告。很显然,乒联也对这种做法深恶痛绝,所以迅速做出了相关的回应,这点还是值得大家肯定的,但也有网友对此不买账,质疑当时在现场有不作为之嫌,令人失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观众出现了起哄的情况,但梁靖昆的对手皮切福德却在场上表现得很礼貌,虽然最后输掉了比赛,但他也仍然与梁靖昆友好互动,二人惺惺相惜:这才是正常的、文明的人类交流方式!

最后再次为梁靖昆点赞!本次世乒赛他连续经历了多场恶战,打败了来自欧美的'许多顶尖高手,捍卫了祖国的荣誉,真是好样的!期待他接下来的比赛发挥能更加精彩,冲击各个项目的冠军金牌:加油,大胖!

国际乒联发文回应种族歧视事件3

28日夜间消息,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强烈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

乒乓球大家庭是一个由227个会员协会组成的全球社区群体,多样性让我们团结在一起。

我们绝不容忍任何种族主义言论或行为,我们正与当地组委会紧密合作,以杜绝我们的比赛中再次发生种族主义事件。

据环球时报报道,北京时间11月27日上午,在美国休斯敦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下称世乒赛)的男单八分之一决赛期间,看台上突然有观众对中国运动员梁靖昆大喊“黄香蕉”、“黄香蕉”。

这场比赛上,梁靖昆的对手是来自英国的皮切福德。比赛开打以来,比赛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在比分上你追我赶,经过一轮短暂的比分落后,梁靖昆逆势反超,把总分拉到了3:3。

当争夺决胜局比分到8:4时,刚刚赢下一球的皮切福德向裁判示意要求休息,吃起了别人递过来的一根香蕉补充体力。

就在这时,看台上突然传来一个男子用英语起哄的声音:“黄香蕉,黄香蕉(yellow banana, yellow!)”,这名男子的喊声越来越大,陆续带动了周围好几个人一同附和。

表面看,这股起哄声是在说皮切福德吃香蕉,但在英语俚语中,“香蕉”也因其颜色有侮辱黄种人的含义。结合这名男子起哄的现场情况看,他实际的意思很可能是针对梁靖昆进行种族主义的侮辱。

种族歧视的事例

英国

种族歧视在英国历来就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1993年4月发生的黑人青年劳伦斯遭种族主义分子谋杀事件更是引发全国上下对英国种族歧视,特别是政府和公务员队伍中种族歧视问题的激烈辩论。劳伦斯是一名18岁的大学预科生,他在伦敦东南部的一个公共汽车站被几名白人青年无端杀害。事后尽管有5名嫌疑人被拘捕,但没有人被定罪。英国政府委托了一个由麦克弗森爵士领导的委员会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认为,大伦敦警察局在调查这个案件的过程中严重失职,并表现出“机构性的种族主义”。后来,大伦敦警察局同意向劳伦斯的父母赔偿32万英镑。

此外,英国人对难民的歧视和骚扰也十分令人忧虑。最近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英国接收的移民太多。80%的人认为,难民选择英国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来英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2001年5月,关于袭击难民的报道也屡屡见诸报端。仅苏格兰格拉斯哥2001年就发生近80起此类事件。难民在英国的处境也相当令人担忧。一些人因忍受不了艰苦的生活环境而逃出难民聚居区,靠乞讨甚至抢劫为生。难民问题已成为英国政府的一块烫手山芋。这一点,恐怕是在科索沃战争时慨然许诺的布莱尔政府没有想到的。

种族问题历来都是英国各政党竞选的主要议题之一。反对党保守党领袖黑格更是被舆论指为“打好种族牌”。在英国有较大影响的《星期日独立报》曾发表文章,标题就是“绝望的黑格打种族牌”。2001年5月月29日,在离6月7日的英国大选不到10天的时候,奥尔德姆事件亦成为英国各政党攻击对手的口实。英国第三大党自民党率先发难。其内政事务发言人休斯27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保守党有关难民政策的讲话催生了此次事件的发生。

美国

美国总统布什承认,种族主义依然在美国徘徊。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承认种族偏见仍然存在。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存在制度化的种族主义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存在是其制度化种族主义发展至今的必然产物。从杜鲁门总统开始,美国政府便致力于黑人权利立法。到约翰逊总统执政时期,最终从法律上取消了种族主义。因而在今天的美国,虽然合法的种族歧视与隔离被取消了,但制度化的种族主义却丝毫未减。

绝大多数黑人因肤色被剥夺了享有与白人同等待遇的权利。时至今日,“黑人应在社会底层”一类思想并非没有市场。决策者们把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定位于改变广大黑人的文化、行为、道德,而不是消除其穷困窘境本身。

这就是说,美国政府在制定该项政策之前,就已对黑人的文化、行为、道德作了彻底否定,这便决定了美国政府的黑人政策无法摆脱种族主义的影响。

相关政策埋下歧视基础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有色人种、特别是广大黑人的生存条件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种族冲突愈发激烈,种族主义更加猖獗。民主党和共和党在竞选中令人吃惊地联合起来,他们从各自利益出发,均把矛头指向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并由此出笼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首先,否认黑人享有获得政府福利救助的权利,拒绝给予黑人基本的生存保障。1996年通过的《福利法案》强行规定了需要政府救济的黑人可得到资助的年限(一生中只有5年),解除了政府部门对其所应承担的救助义务。

其次,减免“精英集团”(以富有的白人为主体)的纳税额,实施有种族主义倾向的经济举措。在广大黑人最基本的福利待遇被大刀阔斧地砍除时,许多白人却得到了政府的额外津贴。

黑人表现提供歧视口实种族主义的存在也有黑人自身的原因,许多黑人自身的表现为政府对其实行种族歧视性政策提供了口实。

长期以来,许多黑人因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没有工作,其中一些人(特别是部分年轻人)经常会做一些“残忍的毒品交易”,以自己的方式模仿资本主义的创业精神。在黑人聚居区,掠夺性的犯罪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

另外,还有一些黑人,特别是一些黑人妇女,他们习惯依赖政府的救济生活,不思进取。

种族主义分子以此为由,把广大黑人诬蔑为“寄生于毒品中的无业游民”,“缺乏道德、礼貌、良心的嗜血好战者”。由此,政府的决策者们为其制定“强硬政策”找到了“凭据”。

黑人斗争的历史还很短美国建国200年后,才出现了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争取权利的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有一位黑人领袖说:自由只能用子弹才能得到。可见直到美国建国200年后,种族仇恨依然十分强烈。然而,子弹最终打进了马丁·路德·金。因而,美国黑人要想获得真正的平等,还必须不断地进行顽强的抗争。

在马丁·路德·金的故乡亚特兰大,当地黑白两个流行音乐电台的主持人想借1976年2月马丁·路德·金诞辰之机,搞一个黑白民众的联合音乐派对。这个提议一出,在听众中反响热烈,电台热线快被打爆。但到了举行派对的当晚,到场的民众中80%以上是黑人。这表明,尽管美国取消种族隔离制度已经几十年,但多数白人和黑人还是选择过相互隔离的生活。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