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节选)【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我记得暑假去外婆家小住的情形。全家吃过晚饭、散完步之后,天已经全黑了,便坐在院子里乘凉,看着天上的月亮和星星,说一些不着边际的故事。

有一次在山里走夜路,路两边的山黑黢黢的,天上却全是星星,那么多那么亮,好像扑面而来。

前阵子微博上关于“凡尔赛”热议的时候,有人说李白这首诗才是凡尔赛的鼻祖,毕竟小娃娃管月亮叫白玉盘,隐晦地表达了李白的家境有多好。

(1)文学常识:拟乐府诗

这首诗是一首拟乐府诗。在《古诗课》的最开头,已经介绍了什么是乐府诗。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雅乐是官方规范音乐,不符合规范的就是杂曲。李白这首诗在“朗月行”前面加了个“古”,表明是一首拟古诗,效仿古人的风格形式。

这首诗后面还有一半,因为加入了成人的悲愤情绪,儿童可能无法理解,因此没有被编入《小学生必背》的范畴。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回到《古朗月行》

这首诗(节选部分)是从儿童的视角来写的,充满了想象和神话色彩,充满童趣。

开篇,诗人便说自己小时候不认识月亮,觉得那是个白玉做的大盘子,又怀疑是一面镜子飞在天上。

这是真的吗?诗人在不认识月亮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什么是白玉盘、瑶台镜了吗?史杰鹏老师觉得这是带有成人思维的艺术加工,并不是真正的回忆。

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不仅写出了月亮的形状、颜色,而且暗含了月亮是冷的、充满仙气的。白玉是凉的、清澈的,镜子也是凉的、通透的。瑶台是仙境,这些意象加起来就让人产生了月亮那充满诗意、仙气飘渺的画面感。

后面四句讲的是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月亮里有仙人,也许就是嫦娥;有桂花树,也许吴刚正在不辞劳苦、毫无进展地砍它;有玉兔,正在奋力捣药,让人不禁想问,它这么努力,做出来的药丸是要给谁吃?

古人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有很多,诗人经常会在诗中用作典故,使诗歌含蓄典雅,充满韵味。

我印象最深的是辛弃疾模仿屈原《天问》写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这首词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创造性地采用问句形式,发前人之所未发,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其中的“飞镜无根谁系”应该就是借用了“又疑瑶台镜”一句。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