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的奔跑速度是多少
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千米,寿命最长8年左右。
藏羚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但在食物条件比较贫乏的冬春季节,其觅食时间就延长,所以白天经常可以看到它们在四处活动;而在食物充裕的夏秋季节,则中午都在湖边、河岸或较低凹处休息。
早晨和黄昏出来活动,到溪边觅食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杂草等,苔藓、开黄色小花的针茅草和拓荒先锋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是它们的美味。平时多结成3-5只,或者10只左右的小群活动,逃逸时雄兽在前,依次跟随,很有次序。
但有时会突然出现发疯似地狂奔乱跳,这是因为有蝇蛆钻入了它的屁股内。它的宽大的鼻腔有利于呼吸,所以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奔跑,时速可达80公里,常使狼等食肉兽类望而兴叹。
扩展资料:
羚羊与牛、羊等反刍动物不同的是,它们的角是空心而粗壮的。人们一致认为应将羚羊视为一个群体,物种生存委员会已成立了“羚羊专家组”,作为动物学研究和保护的一个单位。
藏羚羊的分布范围:
藏羚羊分布在青海、新疆、西藏和四川等省,少量分布在印度的拉达克地区。藏羚羊的栖息地海拔3,250~5,500米(10,662~18,045英尺),更适合海拔4,000米左右平坦的地形。这些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生长季节很短。
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西至青海西南,西至中印边界,偶尔伸入印度的拉达克地区。
藏羚羊栖息地环境:
他生活在沙漠草甸高原和海拔4600-6000米的高原草原环境中,尤其是水源附近平坦的草滩。藏羚羊生活在从东到西跨越1600公里的地区。季节性迁徙是藏羚羊重要的生态特征。因为雌羚羊主要分布在乌兰乌拉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
高山沙漠草原。这些地区植被稀少,属高原草本植物。此外,这些地区的气温很低,许多年都有超过六个月的时间被雪覆盖。藏羚羊在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大规模迁徙的习惯,以寻找令人满意的食物和抵御寒冷。此外,它们的身体覆盖着一层温暖的皮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羚羊
藏羚羊的生存
2004年9月21日,科考队带着高精度地形地貌图、全球卫星定位仪、帐篷,乘坐3辆越野车,从拉萨出发,北上进入羌塘自然保护区。 羌塘,藏语的意思是“北方的空地”。这块空地有29 8万平方公里,比整个长江三角洲面积还要大。海拔平均在5000米以上,气候寒冷,人迹罕至,因此成为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的乐园。 进入羌塘自然保护区,三辆越野车在辽阔的高原上显得特别渺小。在这里,让人感受最深的是静谧,除了风声,听得最清楚的就是你自己的喘息声。 在羌塘高原奔行了整整一个上午,队员们不断下车观望,但除了展现在眼前的草地、湖泊和雪山以外,行进路线周围两公里内没有发现任何野生动物。也许是视觉疲劳的作用,眼前的美丽景色也不再令我们欢呼雀跃了,总觉得似乎少了什么东西…… 好像是感应到了我们失望的心情,一群藏野驴突然出现在车队面前。看见车队,这些野驴没有四散逃离,它们在旁边排成一字长队,和我们的车队保持平行,为科考队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欢迎仪式。 看见藏野驴了,说不定藏羚羊也会出现在面前。为了成为第一个发现藏羚羊的人,科考队员都不禁睁大了眼睛四处望。可是车行近500公里,已经接近羌塘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地带,却仍然没有藏羚羊的身影。 班戈的困惑 班戈位于羌塘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地带附近,这里曾经是藏羚羊自由奔跑的地方。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牧民次仁亲历了这个变化:“原来我小的时候,这个地方可以看到藏羚羊,后来经常有人开车来打它们,最近几年看不到了。”调查表明,藏羚羊的分布范围尚未完全恢复到先前的状态。 在青藏高原无人地带,藏羚羊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上百万年,在一万年以前的岩画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藏羚羊的身影。但是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贪婪的盗猎团伙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闯进了藏羚羊的家园,对藏羚羊进行疯狂的猎杀。枪声阵阵,尸骨累累,当初上百万只规模的藏羚羊,一下锐减到几万只,濒临灭绝。 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罪魁祸首就是“沙图什”披肩。这个词来自波斯语,意思是“羊绒之王”。它的保暖性非常之好,一条上等的“沙图什”大概需要300到400克的羊绒,相当于三头藏羚羊的绒毛,在国际黑市上它的价格大约为32000美元。由于藏羚羊目前还无法人工饲养,要得到藏羚羊的绒毛,惟一的方法就是杀羊取绒。也就是说,这个小小的披肩,代价是三只藏羚羊的生命。对藏羚羊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至今尚未完全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在同一个地方,20年前牧民能够看到藏羚羊出没,20年后我们却看不到它们一丁点儿踪影的原因。 寻找了5天,我们没有见到藏羚羊,却遇到了藏羚羊的亲戚藏原羚。由于藏原羚肉不好吃,皮不结实,羊毛也不够柔软。因此,很少有人要猎杀它们,尤其在自然保护区划定之后,藏原羚数量增长更加迅速,对人也没有什么恐惧感。由于藏原羚和藏羚羊的食性差不多,栖息地也是交叉的,故而科考队认为,在藏原羚出现的地方,很有可能会出现藏羚羊。我们决定在附近湖边宿营,明天继续向北出发。 高原的精灵 进入尼玛县,藏羚羊开始频繁出现,有的几只成群,有的十几只成群。在距离尼玛县城50多公里的吴尔多乡,我们发现了一群准备过冬的藏羚羊群,足足有600多只!被人类遥遥观望的时候,它们还能保持镇静,吃草、饮水,悠然自得。等到科考队刚靠近些许,想更仔细地观察这些精灵,它们就开始分群,向四周逃离。 刘队长不禁感慨地说:“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这里就是藏羚羊繁殖交配的地方。在上世纪90年代,正是盗猎的高峰,很多藏羚羊就离开了这个地方,随着保护力度的增强,看来这里已经恢复了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水平,这个地方在湖边,水草丰美,母藏羚羊非常喜欢。你看,那边还有一群。”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之后,我们的好日子也就来了。考察队决定以尼玛县为中心,在方圆180公里范围内展开了重点调查。我们也就可以在尼玛县城住宿,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睡在室内,再不用风餐露宿了。 无限风光在险境,本次科考最壮观的发现终于来临了! 在双湖境内,我们见到了规模最大的一群藏羚羊,数量超过一万只!在一片辽阔的原野上,显得无边无际。从都市的现代文明中赶来的我们,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置身于藏羚羊无比繁盛的远古时代,仿佛在梦境之中! 科考队员告诉我们,1903年英国探险家罗林曾经发现过万头左右的藏羚羊群,那个时候藏羚羊的数量大约在100万只。但是之后,就再没有文字记载大规模藏羚羊群。1995年,美国科学家夏勒博士在长期考察后认为,由于盗猎和人类干扰,西藏的藏羚羊数量更是直线下降,大约总数只有五万头。这次能见到如此大规模的藏羚羊群,还是近百年来的首次,这也说明藏羚羊的保护工作很有成就。 沉重的代价 尼玛县是羌塘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面积27万平方公里,比苏浙沪三省市的面积总和还要大。为了保护藏羚羊,林业公安干警每年在藏羚羊迁徙和产羔的时候都要巡山,而巡逻一遍下来,最起码要花去一个半月的时间。 在盗猎者枪口下倒下的,不仅有藏羚羊,还有藏羚羊的守护者。对公安干警们,艰苦劳累都算不了什么,最凶险的事,往往在抓捕那些唯利是图、铤而走险的凶恶盗猎者的时候发生。按照我国刑法,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情节严重的,可以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盗猎分子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遇到公安巡逻人员,一律杀人灭口! 为了保护藏羚羊,尽可能让它们回到过去的好时光,羌塘保护区的人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林业公安干警罗布玉杰,牺牲时年仅40岁。尼玛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桑达告诉我们,罗布玉杰他们巡逻的时候,在毗邻河床的一座山脚处,抓住了一个鬼鬼祟祟的人,他背着自制小口径步枪,行迹十分可疑。巡逻干警带着他行驶了大约两公里,刚到犯罪嫌疑人指认的盗猎山坡时,炒豆般的枪声骤然响起,密集的子弹向警车袭来,巡逻队遭到了偷猎分子的伏击。罗布玉杰的手指立时被打断了,在掩护其他干警的时候,盗猎者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当时整个巡逻队只有15发子弹,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不得不撤离…… 通过这次长达33天的调查,科考队初步推断,生活在羌塘地区的藏羚羊数量大约在7万头左右,比1999年的5万头有较大规模的增长。同时,青海、新疆的藏羚羊科学考察也在进行,目前,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调查结果已经公布,新疆的藏羚羊数量也由1999年的1. 2万头上升为4万头左右。青海的藏羚羊调查最终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可以肯定,藏羚羊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尽管如此,藏羚羊的生存危机仍然不容乐观。为了草场,牧民不断侵入原来从来不去的无人区;为了采矿,各种大型机械进入了这片净土。所有的这一切,都让藏羚羊的最后栖息地遭到严重威胁。 保护藏羚羊,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一饱眼福,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些野生动物基因优秀,可以留待将来为人类造福。更主要是因为,在我们人类所处的地球,生态系统是环环相扣的,不管在人类眼里看来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优秀的还是低劣的,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和作用。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短视和贪欲,让世界一步步滑进生态灾难,让一个又一个的物种灭绝。 本书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本文作者 汤砺锋 采访手记 从高原下来的时候,电影《可可西里》正在热映,藏羚羊成为2008北京奥运吉祥物候选,上海的志愿者们为藏羚羊捐款,青海修建人工饲养藏羚羊的基地……几乎所有的人都突然关心起了藏羚羊。而我却总有一种别样的感受。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高原上的精灵,残酷自然条件中的优胜者。在没有人关注它的时候,它们轻松自由地生活在“世界屋脊”上,而正是有人惦记着它,才让它们不断地被残杀。爱它,就离开它,让它们自由地生活,人类已经打扰得够多的了。 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我们不愿意,这个名单越来越长…… 相关链接 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第二、中国最大的陆地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高原精灵———藏羚羊的最主要生活栖息地。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国内外专家的估计,大约有70%的藏羚羊生活在这里。这次藏羚羊科学考察活动选在2004年9月开始,主要是因为藏羚羊习惯在西藏、青海、新疆三地交界的这些地带长途迁徙,只有在9月才相对比较固定。科考队一行7人,由西藏林业勘查研究院院长刘务林担任队长,他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长达20年,先后12次进入藏北无人区进行科考活动。
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克服高寒缺氧,逃避狼与棕熊,跨越千里去产仔
可可西里美丽、神秘,荒无人烟,却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可可西里既有充沛的水域,又毗邻昆仑山脉,冰川、湖泊、草甸与藏羚羊、藏原羚、野牦牛等野生动物构成一幅雄壮的自然画卷。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态优美而健壮,动作敏捷而矫健。分布于以羌塘为中心青藏高原地区,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
每年夏天,整个青藏高原的雌性藏羚羊都会从不同的地区,长途跋涉迁徙到可可西里的卓乃湖与太阳湖产仔。
可可西里高寒缺氧,气候恶劣,是生命的禁区,雌性藏羚羊为何要千里迢迢去卓乃湖、太阳湖产仔?又是如何克服恶劣环境,如何逃避天敌的追捕呢?
藏羚羊是牛科、羚羊亚科、藏羚属的一种哺乳动物,体型健壮,体长117-146厘米,尾长15-20厘米,肩高75-91厘米,体重45-60千克。
雄性的体型普遍比雌性大,最显著的区别是,雄性藏羚羊头上顶着一对又长又直的角,长约60厘米,角上有20多个明显的横棱,乌黑发亮。
由于两只角长得匀称,垂直向上,从侧面看去,重合在一起,仿佛只有一只角。因此,藏羚羊又被称为独角兽、一角兽、长角羊。
雄兽的吻部粗壮多毛,上唇宽厚,面部是黑色的,仿佛戴着黑色的面具,使它显得威武雄壮。雌性藏羚羊没有角,相对来说长相显得更温顺些。
它们身上都覆盖着厚密的绒毛,淡黄褐色中有一些粉红色,腹部则是白色的。雄兽的面部和四肢为黑褐色。
有了这一身厚实的绒毛,就像穿了一件保暖御寒的羽绒服。尽管常年生活在气温零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也丝毫不受影响。
藏羚羊的尾巴很短,鼠鼷部有两个对称的皮囊状鼠鼷腺,腺体发达,会分泌出黄褐色的分泌物。分泌物带有独特的香味,闻一闻气味就知道是藏羚羊。
藏羚羊生活在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环境中,高原上气候恶劣,变化无常,除了需要厚实的皮毛御寒之外,还具备哪些生存技能?
其实,氧气稀薄是在高原生存第一要克服的问题。据人民网报道,经科学研究员解剖发现,藏羚羊的心脏很大,占自身体重的3%以上,血液中红血球含量高,携氧量比平原上的动物大得多。
别看它们憨头憨脑,鼻子大,鼻腔宽,其实鼻子里还藏着在它们在高原生存必备的“秘密武器”。鼻孔内有1个小囊,这也是帮助它们呼吸的重要构造。
正是因为藏羚羊的心脏大,血液中红血球含量高,鼻孔里有1个小囊,才能在高原上自由奔跑。
哪怕跑得再快,也不会出现气短。即便是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地方,藏羚羊仍然能每小时70-80千米的速度奔跑。
长期的自然选择,高原恶劣环境的锤炼,造就了藏羚羊这样的特色物种,集优良基因于一身。
藏羚羊总是在清晨与傍晚时分去觅食,北京科普之窗网介绍,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杂草,苔藓、针茅草、地衣等植物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但是,高山荒漠植被稀少,有的地方被雪覆盖的时间,长达半年。藏羚羊不挑吃,但是在食物较匮乏的冬春季节,不得不延长觅食时间,即便在中午休息时间,也要四处找吃的。
藏羚羊天性机警,即便在休憩时,也不会放松警惕。它们会选择在湖边的低凹处休息,也常常会在平坦的地方挖一个小浅坑,将自己藏在土坑里,露出头部在地平线以上。
挖坑隐藏自己的方法,不仅能隐蔽自己,还能躲避风沙,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天敌。
藏羚羊的天敌有狼、棕熊,研究人员在狼与棕熊的粪便中,都曾发现了藏羚羊的成分。另外,还曾发现过猞猁与雪豹捕食藏羚羊的情况。
根据科学家观察,藏羚羊在活动时,一听到异常的风吹草动,就会撒腿跑得远远的。四肢强健,蹄子侧扁而尖,奔跑时不仅速度快,而且身姿雄健优美。
为了躲避天敌,藏羚羊选择群居,抱团取暖。平时三五成群活动,或者组成10只左右的小群活动。如果遇到危险,并不会惊慌失措,而是会有秩序地列队逃跑。
不过,如果狼突击围攻,距离逼近时,藏羚羊不会贸然奔跑。而是聚在一起,低着头,以长角为武器与狼对峙,让狼无从下手。
藏羚羊不仅拥有独特的身体构造,还有独特的生活习性。然而,在藏羚羊身上,最神秘最独特的莫过于繁衍后代这件事了。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李卫东说,先后6次追随保护区内藏羚羊的行踪,完成了藏羚羊在这一地区繁殖种群结构的研究。
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到了交配期,雌雄藏羚羊开始合群。动物学家苏建平博士说:“雄性藏羚羊的面孔变黑,表明它的发情与交配期越来越近了。”
雄性藏羚羊“变脸”,面孔和四肢变得越来越黑,是因为雄性激素调节的结果。这时,雄性藏羚羊的性情也与平时不同,它们会变得更凶猛,处于兴奋的状态。
为了争夺配偶权,雄性藏羚羊往往会进行激烈的争斗,以“比武招亲”的霸气方式,俘获雌性藏羚羊。
雄性藏羚羊会以利剑般的长角去战斗,两角撞击时,发出响亮的声音。有时候还会趁对方不备,从背后以角去挑对方。
激烈的战斗过后,一头雄性藏羚羊会得到几只至十几只雌羊的青睐,所以在高原上常常出现,一头公羊追逐着十几头母羊的现象。
这时的雄性藏羚羊紧张又忙碌,既要把个别逃跑的母羊追回,又要防止别的公羊来抢“老婆”。
它们不会马上进行交配,而是有一个培养感情的过程。雄性藏羚羊会通过吐舌头、追逐等方式,向雌性藏羚羊示爱,然后开始交配。
整个交配期,雄性藏羚羊很少吃东西,却要消耗大量体能。交配后,开始悠闲吃草补充能量,它们的黑面孔会逐渐变淡,还会变得消瘦。
“抢亲”大战是残酷的,有的甚至会因为战斗而亡,有的受伤退场后,还有可能落入天敌口中。这是自然生存的法则,同时也是藏羚羊保持物种优良基因的方式,优秀的个体才能繁衍出优秀的后代。
交配结束后,第二年4月,雄雌分群,雄藏羚羊又开始四处游荡的生活,不参与照顾母羊与幼崽的任务,也不与雌性一起迁徙。
怀孕的雌性藏羚羊会集成大群,甚至多达上万只,进行大规模迁徙,跨越千里,只为去生娃。
藏羚羊生存地区东西相距1600千米,从2003年开始,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吴晓民团队,利用现代卫星定位系统,对藏羚羊的迁徙路线进行了研究,总结出迁徙规律。
吴晓民团队将藏羚羊分为四大地理种群,分别是西藏羌塘群、青海三江源、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尔金山。
生活在不同地区的藏羚羊种群于5月-6月长途跋涉,跨越数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的路程,到达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生娃。
6-7月产仔后,母羊会领着幼崽,经历7-8月的旅程,返回越冬地,完成一次生命的迁徙。研究表明,藏羚羊回到的种群,不一定是它先前所在的种群。
藏羚羊迁徙过程中,即便被公路阻隔,也不会轻易改变 历史 路线。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说,藏羚羊已经适应了青藏铁路动物通道, 历史 上的固定迁徙路线没有改变。
在自然界,季节性迁徙的动物有很多,例如角马大迁徙、驯鹿大迁徙。别的动物都是受气候的影响,为了寻找更适合生存的环境,但是母藏羚羊却是纯粹为了生娃,而进行迁徙。藏羚羊为什么一定要迁徙到可可西里产羔呢?
有人认为,卓乃湖食物丰富,天敌少;也有人认为,卓乃湖水中含有某种特殊的物质,利于藏羚羊母子存活。但目前还未有确切的科学解释。
雌藏羚羊千里迢迢赶去“生娃”,在卓乃湖等产羔地生产,分娩时雌性藏羚羊会轻柔地甩动或走动,让小羊羔尽快出生,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0分钟左右。
小羊羔出生10分钟后,摇摇晃晃站起来,半个小时左右就能慢悠悠地行走了。母羊会温柔地为小羊羔舔毛,让它毛发尽快变干。
小藏羚羊额大而突,嘴短而钝厚,眼睛大而圆,耳朵又宽又大,憨态可掬,呆萌可爱。
初生的小羊羔毛发是紫褐色的,与卓乃湖畔土地的颜色相近,是一种保护色,易于隐藏自身。
如果发现有天敌,母羊会示意小羊羔趴在地上,与土地融为一体,不会轻易发现。而母羊则会往相反的方向逃跑,吸引天敌的注意,直到摆脱危险,再回去寻找自己的孩子。
过了几天,小羊羔慢慢长大,可以随着母羊奔跑了。母羊就会带着小羊羔迁徙返程。雌性藏羚羊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将迁徙这一行为代代相传。
藏羚羊在青藏高原上生存,克服了高寒缺氧的环境,学会了躲避天敌的技能,跨越千里繁衍后代,其顽强的生存意志值得人类学习。
藏羚羊生活在什么地方?
藏羚羊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
这些都是一些人迹罕至的地域,加上植被稀疏,因此成了天性适应力强的藏羚羊的天然保护区。藏羚羊肩高75-85厘米,重量25-40公斤,藏羚羊雄性长角,长约54-60厘米。
藏羚羊群居,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藏羚羊雌性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产1仔,人工饲养的藏羚羊寿命大约10岁。
简介
藏羚羊体长为117-146厘米,尾长15-20厘米,肩高75-91厘米,体重45-60千克。通体被毛都非常丰厚细密,呈淡黄褐色,略染一些粉红色,腹部、四肢内侧为白色,雄兽的面部和四肢的前缘为黑色或黑褐色。
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少量见于中国拉达克地区。
藏羚羊的平均寿命是几年?
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50英里),
寿命最长8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