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是怎么样的?对张学良的评价

对张学良的评价

张学良,中国近世史上的风云人物。如果没有他和他所做的事的话,中国的历史肯定

要改写。

就事实而言,

对张学良的评价确实有很多人是赞扬和崇敬的,

但不乏有很多人持有

反面态度。

很多对张学良评价消极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富家公子、

纨绔子弟,

做人风流等。

他所执

行的蒋介石

“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陷,

更是这些人对他进行批判的最有利把柄,

可以

说这是张学良人生的一个最大污点,

足以使后人对他产生这种消极的评价并且是那么的理直

气壮。

但是,

我认为,

对张学良的消极评价虽然有一定的依据,

是不可抹去的历史事实。

但只

对张学良进行这些负面的评价,

恐怕是对他的不公正评价,

不客观评价。

张学良为什么一直

以来都被人称作“少帅”?“少帅”一词恐怕不是一个贬义词吧,这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看出

张学良在人们心目中还是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

在我看来,

少帅不仅是英雄,而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

学良虽然在战争年代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是国民党军的司令。比如:

1928

6

月,张学良

任东北三省保安司令;同年

12

月,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被任命为东北边防

军司令长官;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时,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受到全国舆论谴责;

12

月任国民党北平绥靖主任;

1935

10

月,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但

是他所做的另一些事情对于祖国的统一,

维护国家主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说最为著名

的“西安事变”

,这便是他最为有利的正面评价证据。

在当时,

面对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影响下,

少帅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但都遭到拒绝。

1936

12

12

日,

他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以后,

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事变,

并派

周恩来等为代表到西安帮助张、

杨正确解决事变。

西安事变使得和平统一战线形成,

国共共

同抗日的局面形成。

不仅从危机中解救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

让中国从内战

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

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

献。但是,事变发生后,少帅却被蒋介石判刑,囚禁;受到蒋介石的监视长达

50

年之久。

可以说,少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国家主权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做出了难得的牺牲。

所以,

在我们今天看来,

无论张学良是服从于国民党也好,服从于共产党也好,他始终

是坚守着自己的爱国热情。比如,在学生时代,

他参加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二十一

条”运动;从参加内战之时起,他就开始了反对当军阀,反对军阀割据和混战,反对军阀扰

民害民,

力主和平统一与和平建设,

力主对外征战的思想与主张,

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工

作;

1928

年,为了反抗日本侵略,发动东北易帜;

1929

7

月挑起“中东路事件”

,发动

“抗俄战争”

1930

9

月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基本上制止了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混战,为

中国“再造统一”

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所醒悟,坚信惟有联共抗日才是出

路„„这些都说明了张学良的爱国情怀,

他真正是一个爱国将领,

不论是从中国共产党还是

国民党方面都是不能够抹掉他爱国行动的历史证据的,

我们也应该给他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

评价,不可以因一时错误而抹杀掉所有的功绩。

张学良晚年侨居美国,

从未回国。

对于张学良从来没有回过大陆这个问题,

答案有的归

咎于身体原因,

有他晚年归信基督教的信仰原因,

也有归咎两岸的政治原因。

对于两岸政治

因素一项,

有人认为张学良不想表态偏向两岸中任何一方的政权。

这也能够说明张学良是一

个爱国将领,

从不偏向国、

共任何一方,

所做的事情都出自于自己内心的爱国热情,

无论国、

共谁对谁错,对张学良来说都无所谓,但有一点是不容出现任何错误的,那就是始终爱国,

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主权不受侵犯。

在军阀的后代之中,

张学良是难得的将门虎子,

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

尽管爱国主

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但暇不掩瑜,

他为祖国和平统一,

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

解放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

以及那种心地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

垂青史。

张学良在十几岁时,就忧国忧民,成为爱国狂。然而,爱国狂却不等同于爱国主义者,

让他最终成为爱国主义者的,

是他终生追求国家和平统一的目标,

是他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

懈努力的实践。实现东北易帜、调停中原大战、发动西安事变,在这三次终止内战局面中,

三次扭转历史方向中,都表现出了一位伟大爱国主义者的胸怀与魄力。在发动西安事变后,

让他付出了被囚半个世纪的代价,

被囚半个世纪,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但他却

始终无怨无悔,表现出一位真正伟大爱国主义者的圣洁心灵。

饱受争议的张学良究竟是过大于功还是功大于过?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张学良是一个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民族英雄,他对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抹灭的!世上无完人,任何人都会有缺点,不可能一生都是完美的,但瑕不掩玉,不能以此来否定其为民族做出的历史贡献!

张学良当时应当利用日俄敌对关系联苏制日并抗衡蒋介石,这也是其父一直施行的政策。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可谓没有认清形势!作为东北王,守国土,保家园是天职!而且当时张有足够资本不服从蒋介石,这与蒋介石有没有下不抵抗命令没有任何关系!我评价张只有两个字:无能!

人好坏的相对的,在不同时间段,好坏也可以转化。918东北不抵抗,当然现在看是错误,即使是国民政府指示不抵抗,是国民政府的决策,他执行也是错误的。但后来张学良确实作了一些补救,包括支持抗日武装等,这些比蒋介石好。一直往后,张学良抗日思想越来越强烈,以致与蒋介石不抵抗思想发生冲突,后发动西安事变。

首先作为一个军人不尽守土之责丢失东北,其二,作为一个臣子以下犯上抓领袖。无论从一个军人还是一个公职人员都是大罪。如果你还承认自己是中国人,那么你的传统文化里有哪条会认为他是英雄?如果他是英雄,那么军人都向他学习,结果会怎样?

张学良是近代一个很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有爱国的一面,但他的争议也集中在他爱国的这方面,我也觉得他打日本,并不见得是爱国,而是替父报仇的成分占了绝大部分。张学良顶住压力搞东北易帜,押老蒋,是要为自己找盟友对抗日俄,还想在政治上占据有利地位,在关内也大吃一口,换蒋冯阎桂无一例外都这样。对日不抵抗是蒋的国策,他对战胜日本根本没有信心,压根不想打,安内不过是借口,蒋关于两国实力的多次讲话和以后的塘沽、何梅协定都是明证,谁抵抗就是给他找事,张学良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自己对抗日其实也认为打不过白损失,所以不抵抗就跑。蒋是押宝在国际斗争,英美不会看着日本坐大,必然会支持他。总的来说这帮人都是以外国老板为心理依靠,本质上都是没什么前途的傀儡,包括苏联支持下的那28个半也一样,他们的中国终归会七分八裂。只能说中国人祖上积了大德,毛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天佑中华!

张学良胸无大志,势力之地,况且难保,何谈爱国,更无家念,对于政治一知半解,经济上行走不通,军事才学疏浅,综合衡量,庸庸碌碌,随波逐流之辈份,夜余爱好,泡妞,抽大烟,足以证明丢了大丈夫气节,一个地道的纨绔子弟!清醒的人自会清醒,浑噩的人也是一生,怎样看待张学良,完全取决于个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包括当时的委员长,哪怕格局稍稍大一点点,世界都将是另外一副模样!而这,也是现代那些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人永远无法意识到的伟大境界!

对张学良的客观评价

我看张学良: 张学良乃中华民族千古之功臣! 在军阀的后代之中, 张学良是难得的将门虎子。 军事: 二次直奉大战,张学良率军攻破九龙口,大败吴佩孚; 蒋介石的北伐军,也是被张学良的军队当在邯郸,不得北上, 张学良创办了东北的海军、空军; 经济: 大力发展东北经济, 当时全国可以说是经常哀鸿遍野, 但是东北还是可以解决温饱问题的; 教育: 创办东北大学,(要不能有现在的东软么) 政治: 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 关于其它方面: 1. 张学良为何沉迷于毒品? 张学良乃中情义之人, 其挚友郭松龄反奉,对其打击太大了, 也就是从此,张学良染上了毒品, 但是,张学良在出国之前,在上海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没有用任何药物,靠自己的毅力,把毒品戒掉了,因为不要到国外拖着“东亚病夫”的身体,其毅力值得学习; 2. 张学良九一八 关于九一八,不管是蒋介石下的命令,还是张学良下的命令, 张学良的责任是不可以推卸的。 但是, 作为一个正常人,请用正常的眼光看看当时的形势: 中东铁路时间后,苏联对中国东北一直虎视眈眈,(说实话,苏联真的不怎么样,只不过共产党的原因,没人敢提苏联的不好,中东铁路事件就是一例) ,防御苏联的入侵,张学良只能靠自己,没有任何的援助,当时东北军的精锐大部入关,镇守河朔,关外东北军的精锐主要在中苏边境,这也是张学良没有想到倭寇会打东北。 九一八,张学良幻想着通过外交方式解决,所以未下令抵抗,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是张学良的过错。 九一八后,看看当时张学良的形势,蒋介石只是名义上的支持张学良 ,根本不会给张学良张学良一兵一卒,一枪一炮; 张学良 如对日开战,山东军阀韩复榘、山西军阀阎锡山势必趁火打劫,而苏联也会找理由入侵东北,这不得不防!!! 3. 张学良抵抗了 张学良与蒋介石拜了把子,东北人讲义气,啥事听大哥的,老蒋说不抵抗,那表面上的服从。实际上, 张学良暗中支持北军军民的抗倭斗争。 倭寇侵犯黑龙江, 张学良任命马占山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令其率部抵抗; 倭寇侵犯锦州, 张学良拿出50万条枪给黄显声将军,让其组织义勇军抗倭; …… 4. 张学良开始对共产党的偏见的原因 苏联真的不怎么样,中东铁路事件,苏联入侵东北,无恶不作,这就是苏联共产党给张学良留下的印象,那中国的共产党是什么样呢?张学良不得不这样想。 综上, 张学良乃中华民族千古之功臣!

少帅张学良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军事能力又如何?

少帅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

曾经看过一个张学良的访谈节目,虽然少帅已经年老,但从他的谈吐中仍旧可见当年潇洒,那双看透世事的眼睛,仿佛还依稀残留着当年的历史烟云。

正如张学良自己所说,他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从少帅的所作所为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正是因为有了张学良的一手策划,才有了闻名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同时,少帅还是一个非常绅士的人,他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打高尔夫、喝红酒、讲英文,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他与赵四小姐的爱情也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张学良的军事实力还是很优秀的,出生在那样一个家庭,张学良除了从小的耳濡目染之外,还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在奉系军阀的几次对外战争中,张学良也得到了实战的锻炼。

在张作霖去世之后,少帅接管整个东北军,如果没有一定的军事能力肯定是不行的。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