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文言文题峡山寺表达了什么观点
1. 题峡山寺的翻译
[唐] 李 翱
翱为儿童时[2],闻山游者说峡山寺[3],难为俦远地[4],尝以为无因能来[5]。及兹获游[6],周历五峰[7],然后知峡山之名[8],有以然也[9]。
于灵鹫寺时[10],述诸山居之所长[11],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12];天竺之石桥下无泉[13];台山之力[14],不副天奇[15];灵鹫拥前山[16],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17]。
乃知物之全能[18],难也。况交友择人[19],而欲责全耶[20]!去其所阙[21],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22],致天下于治平也[23],弗难矣[24]。
【注释】
[1]峡山:在广东清远南,已见《来南录》注。峡山寺:《水经注·溱水》载,峡山“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庙渚攒石〓岩,乱峙中川,时水洊至,鼓怒沸腾。流水沦没,必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寺或即《水经注》所扰氏云“神庙”。
[2]翱:作者以名自称。
[3]山游者:游山玩水的人。说:谈论。
[4]“难为”句:意谓可惜峡山寺在远地,很难偕伴往游。“俦”,伴侣。
[5]尝:曾经。无因:没有机会。
[6]及兹:谓等到这次旅行,指元和四年(809)作者自长安赴广州之行。
[7]周历:一一游历。五峰:指这次旅途中游历的五个名山,即江苏苏州虎丘山、浙江杭州天竺山、江西大庾县大庾岭、广东曲江县灵鹫山以及峡山。
[8]名:著名。
[9]有以然也:谓是有它著名的道理的。
[10]灵鹫:山名,在广东曲江县北,已见《来南录》注。灵鹫寺:灵鹫山的寺庙,或即指僧律所筑佛寺。作者在元和四年(809)五月曾旅宿灵鹫寺,有《题灵鹫寺》。
[11]“述诸山”二句:指《题灵鹫寺》云,“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视远为幽。自江之南,而多好山居之所。翱之对者,七焉,皆天下山居之尤者也。”其下即叙虎丘等山的优胜之处。“所长”,优点。“其所不足”,缺点。
[12]剑池:苏州虎丘山上的名胜。《题灵鹫寺》云,“剑池上,峭壁耸立,凭楼槛以远望”。不流:谓剑池其实无水,是其缺点。
[13]天竺:指杭州灵隐山南的天竺山。作者《来南录》云,“如武林之山(灵隐),临曲波,观轮〓,登石桥,宿高亭。”“石桥”即谓灵隐石桥。无泉:谓无流水,也是缺弊闭点。
[14]台山:指江西大庾县的大庾岭,一名台岭,梅岭,是古代赴岭南的五岭之一。力:指登山吃力。
[15]不副天奇:意谓登山途中不见胜景,不符合天然奇观。
[16]拥前山:谓灵鹫山前有高山。
[17]无所潭:谓没有停贮泉流的水潭,只是一味地奔流,也是缺点。
[18]物之全能:谓事物具有全面的能力。
[19]择人:选择人才。
[20]责全:谓必须要求全才。耶:语气词,这里相当“呢”。
[21]去:除掉,克服。阙:同“缺”。所阙:缺点。
[22]无遗:不会失掉。
[23]治平:政治太平。
[24]弗:同“勿”,不。
译文
我童年时,听游山的人谈论峡山寺没有别处能和它相比。由于地处遥远曾经以为没有机会来的了。等到这次南游,走遍了五座有名的山蜂,这才知道峡山寺所以声名远扬,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灵鸳寺的时候,记叙了各租李裂座名山的优点,没有谈到它们的不足之处。如虎丘山的剑池水不流动,天望山的石桥下没有泉水;天台山的难以攀登和天然奇观不相对应;灵鸳山前面遮有高山,视野不开阔;峡山也缺少平坦的土地,泉水出山后不能形成深渊。这才领悟到要求事物完美无缺,难啊2何况交朋友选择人才,却要求·人家尽善尽美呢?避开他的缺点,发挥他的长处,那么、不论才干大小的人材都不会遗漏,达到天下长治久安的理想,就不难了。
2. 急求《题峡山寺》的翻译~~~
已解决问题收藏 李翱的题峡山寺的译文标签:李翱,峡山,译文
噌\、那濄呿 回答:1 人气:2 解决时间:2009-07-24 22:06 检举
题峡山寺[1]
[唐] 李 翱
翱为儿童时[2],闻山游者说峡山寺[3],难为俦远地[4],尝以为无因能来[5]。及兹获游[6],周历五峰[7],然后知峡山之名[8],有以然也[9]。
于灵鹫寺时[10],述诸山居之所长[11],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12];天竺之石桥下无泉[13];台山之力[14],不副天奇[15];灵鹫拥前山[16],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17]。
乃知物之全能[18],难也。况交友择人[19],而欲责全耶[20]!去其所阙[21],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22],致天下于治平也[23],弗难矣[24]。
【注释】
[1]峡山:在广东清远南,已见《来南录》注。峡山寺:《水经注·溱水》载,峡山“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庙渚攒石〓岩,乱峙中川,时水洊至,鼓怒沸腾。流水沦没,必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寺或即《水经注》所云“神庙”。
[2]翱:作者以名自称。
[3]山游者:游山玩水的人。说:谈论。
[4]“难为”句:意谓可惜峡山寺在远地,很难偕伴往游。“俦”,伴侣。
[5]尝:曾经。无因:没有机会。
[6]及兹:谓等到这次旅行,指元和四年(809)作者自长安赴广州之行。
[7]周历:一一游历。五峰:指这次旅途中游历的五个名山,即江苏苏州虎丘山、浙江杭州天竺山、江西大庾县大庾岭、广东曲江县灵鹫山以及峡山。
[8]名:著名。
[9]有以然也:谓是有它著名的道理的。
[10]灵鹫:山名,在广东曲江县北,已见《来南录》注。灵鹫寺:灵鹫山的寺庙,或即指僧律所筑佛寺。作者在元和四年(809)五月曾旅宿灵鹫寺,有《题灵鹫寺》。
[11]“述诸山”二句:指《题灵鹫寺》云,“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视远为幽。自江之南,而多好山居之所。翱之对者,七焉,皆天下山居之尤者也。”其下即叙虎丘等山的优胜之处。“所长”,优点。“其所不足”,缺点。
[12]剑池:苏州虎丘山上的名胜。《题灵鹫寺》云,“剑池上,峭壁耸立,凭楼槛以远望”。不流:谓剑池其实无水,是其缺点。
[13]天竺:指杭州灵隐山南的天竺山。作者《来南录》云,“如武林之山(灵隐),临曲波,观轮〓,登石桥,宿高亭。”“石桥”即谓灵隐石桥。无泉:谓无流水,也是缺点。
[14]台山:指江西大庾县的大庾岭,一名台岭,梅岭,是古代赴岭南的五岭之一。力:指登山吃力。
[15]不副天奇:意谓登山途中不见胜景,不符合天然奇观。
[16]拥前山:谓灵鹫山前有高山。
[17]无所潭:谓没有停贮泉流的水潭,只是一味地奔流,也是缺点。
[18]物之全能:谓事物具有全面的能力。
[19]择人:选择人才。
[20]责全:谓必须要求全才。耶:语气词,这里相当“呢”。
[21]去:除掉,克服。阙:同“缺”。所阙:缺点。
[22]无遗:不会失掉。
[23]治平:政治太平。
[24]弗:同“勿”,不。
3. 题峡山寺的翻译
我童年时,听游山的人谈论峡山寺没有别处能和它相比。由于地处遥远曾经以为没有机会来的了。等到这次南游,走遍了五座有名的山蜂,这才知道峡山寺所以声名远扬,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灵鸳寺的时候,记叙了各座名山的优点,没有谈到它们的不足之处。如虎丘山的剑池水不流动,天望山的石桥下没有泉水;天台山的难以攀登和天然奇观不相对应;灵鸳山前面遮有高山,视野不开阔;峡山也缺少平坦的土地,泉水出山后不能形成深渊。这才领悟到要求事物完美无缺,难啊2何况交朋友选择人才,却要求·人家尽善尽美呢?避开他的缺点,发挥他的长处,那么、不论才干大小的人材都不会遗漏,达到天下长治久安的理想,就不难了。
4. 急求《题峡山寺》的翻译~~~是一篇古文,要快啊~~~谢谢了
已解决问题收藏李翱的题峡山寺的译文标签:李翱,峡山,译文噌、那濄呿回答:1人气:2解决时间:2009-07-2422:06检举题峡山寺[1][唐]李翱翱为儿童时[2],闻山游者说峡山寺[3],难为俦远地[4],尝以为无因能来[5]。
及兹获游[6],周历五峰[7],然后知峡山之名[8],有以然也[9]。于灵鹫寺时[10],述诸山居之所长[11],而未言其所不足。
如虎丘之剑池不流[12];天竺之石桥下无泉[13];台山之力[14],不副天奇[15];灵鹫拥前山[16],不可视远。 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17]。
乃知物之全能[18],难也。况交友择人[19],而欲责全耶[20]!去其所阙[21],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22],致天下于治平也[23],弗难矣[24]。
【注释】[1]峡山:在广东清远南,已见《来南录》注。 峡山寺:《水经注·溱水》载,峡山“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
庙渚攒石〓岩,乱峙中川,时水洊至,鼓怒沸腾。流水沦没,必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
寺或即《水经注》所云“神庙”。[2]翱:作者以名自称。
[3]山游者:游山玩水的人。 说:谈论。
[4]“难为”句:意谓可惜峡山寺在远地,很难偕伴往游。“俦”,伴侣。
[5]尝:曾经。无因:没有机会。
[6]及兹:谓等到这次旅行,指元和四年(809)作者自长安赴广州之行。 [7]周历:一一游历。
五峰:指这次旅途中游历的五个名山,即江苏苏州虎丘山、浙江杭州天竺山、江西大庾县大庾岭、广东曲江县灵鹫山以及峡山。[8]名:著名。
[9]有以然也:谓是有它著名的道理的。 [10]灵鹫:山名,在广东曲江县北,已见《来南录》注。
灵鹫寺:灵鹫山的寺庙,或即指僧律所筑佛寺。作者在元和四年(809)五月曾旅宿灵鹫寺,有《题灵鹫寺》。
[11]“述诸山”二句:指《题灵鹫寺》云,“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视远为幽。 自江之南,而多好山居之所。
翱之对者,七焉,皆天下山居之尤者也。”其下即叙虎丘等山的优胜之处。
“所长”,优点。“其所不足”,缺点。
[12]剑池:苏州虎丘山上的名胜。《题灵鹫寺》云,“剑池上,峭壁耸立,凭楼槛以远望”。
不流:谓剑池其实无水,是其缺点。 [13]天竺:指杭州灵隐山南的天竺山。
作者《来南录》云,“如武林之山(灵隐),临曲波,观轮〓,登石桥,宿高亭。”“石桥”即谓灵隐石桥。
无泉:谓无流水,也是缺点。[14]台山:指江西大庾县的大庾岭,一名台岭,梅岭,是古代赴岭南的五岭之一。
力:指登山吃力。[15]不副天奇:意谓登山途中不见胜景,不符合天然奇观。
[16]拥前山:谓灵鹫山前有高山。[17]无所潭:谓没有停贮泉流的水潭,只是一味地奔流,也是缺点。
[18]物之全能:谓事物具有全面的能力。 [19]择人:选择人才。
[20]责全:谓必须要求全才。耶:语气词,这里相当“呢”。
[21]去:除掉,克服。阙:同“缺”。
所阙:缺点。[22]无遗:不会失掉。
[23]治平:政治太平。[24]弗:同“勿”,不。
5. 李翱的题峡山寺的译文
我童年时,听游山的人谈论峡山寺没有别处能和它相比。由于地处遥远曾经以抄为没有机会来的了。等到这次南游,走遍了五座有名的山蜂,这才知道峡山寺所以声名远扬,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灵鸳寺的时候,记叙了各座名山的优点,没有谈到它们的不知足之处。如虎丘山的剑池水不流动,天望山的石桥下没有泉水;天台山的难以攀登和天然奇观不相对应;灵鸳山前面遮有高山,视野不开阔;峡山也缺少平坦的土地,泉水出山后不能形成深渊。道这才领悟到要求事物完美无缺,难啊2何况交朋友选择人才,却要求·人家尽善尽美呢?避开他的缺点,发挥他的长处,那么、不论才干大小的人材都不会遗漏,达到天下长治久安的理想,就不难了。
6. 三峡这篇文言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山陡水急的险峻形势,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
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7. 《三峡》(文言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深厚的思想感情。
北魏·郦道元《三峡》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白话释义: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
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文章赏析:
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8. 【三峡这篇文言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山陡水急的险峻形势,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我想找一个女生,上个星期二,即8月23日,我和她一起参加三水中旅的两天一夜的台山旅行,是跟旅游团的
当时问问你的导游她有名单和电话啊,现在问也可以,如果她名单没还给旅行社就还有机会
两垫师讲学文言文翻译
1. 《两塾师》的全文翻译
[原文]有两塾师邻村居,皆以道学自任。一日,相邀会讲,生徒侍坐者十余人。方辩论性天,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忽微风飒然,吹片纸落阶下,旋舞不止。生徒拾视之,则二人谋夺寡妇田,往来密商之札也。此或神恶其伪,故巧发其奸欤?然操此术者众矣,固未尝一一败也。闻此札既露,其计不行,寡妇之田竟得保。当由茕(音穷,孤单,孤独)嫠(音丽,嫠妇,即寡妇)苦节,感动幽冥,故示是灵异,以阴为呵护云尔。
[译文]有两位私塾先生,他们住在相邻的村里,都自诩自己满腹道德学问。一天,他们相约在一起讲解理学,前来听讲的学生达十多人。正当辩论人性的善恶,剖析天理的诉求时,两位先生神态庄重,言词恳切,如同看到了景仰的圣贤。忽然,微风徐来,一片纸张吹落在台阶的下面,旋转不停。一位学生拾起一看,原来是两位先生密谋夺取村中一位寡妇的田产,而往来的信件。这大概是上天嫌恶两位先生的虚伪,因而设巧揭发他们的丑行吧?然而,玩弄这种把戏的人也不少啊,可他们却没有一一败露。两位先生得知信件泄露,他们的计划没有实施,那位寡妇的田产也就得以保全。这一定是那位寡妇孤苦零丁,坚守妇笑兄节,从而感动了鬼神,鬼神显示这种奇异的妙法,在暗地里保护那位寡妇了。
[简析]此文选自纪昀碰兆袭《阅微草堂笔记》。《阅》内容庞杂,描写世态,叙述故事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虚伪塾师》(题目为笔者所题)一则,表现了作者反对空谈性理、苛察不情,对道学家的泥古不化、伪言卑行,予以讽刺揶揄。是篇,文笔简约精粹,不冗不滞,称得上是意味隽永的小品。以鬼神说事,酷似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2. 学弈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 *** 亚
学弈文言文翻译原文【篇一:学弈文言文翻译原文】注释弈:下棋。(围棋)猜明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数:指技艺。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不得:学不会善:善于,擅长。诲:教导。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听之:虽然在听讲。惟:同“唯”,只。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援:引,拉。将至:将要到来。思:想。弓缴:弓箭。为:因为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之:谓,说。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弈者:下棋的人。通国:全国。使:让(动词)。之:他,之前一个人。(指第一个用心听讲的人)俱:一起。弗:不。若:如。矣:了。(语气词)为:同“谓”,指有人说。其:他的,指后一个人。与:同“欤”叹词,相当于“吗”。然:这样。也:是。译文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来源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不一般啊。《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
3.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4. 文言文翻译
(原文)五峰常观禅师瑞州五峰常观禅师,僧问:“如何是五峰境?”师曰:“险。”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塞。”僧辞,师曰:“甚么处去?”曰:“台山去。”师竖起一指曰:“若见文殊了,却来这里与汝相见,”僧无语。师问:“僧甚么处来?”曰:“庄上来。”师曰:“汝还见牛么?”曰:“见。”师曰:“见左角,见右角?”僧无语。师代曰:“见无左右。”[仰山别云:“还辨左右么?”]又僧辞,师曰:“汝诸方去,莫谤老僧在这里。”曰:“某甲不道和尚在这里。”师曰:“汝道老僧在甚么处?”僧竖起一指。师曰:“早是谤老僧也。”《五灯会元》卷第四
(译文)
五峰常观禅师瑞州五峰常观禅师,和尚问:
“什么是五峰境?”
老师说:“危险。”他说:
“什么是境中的人?”老师说:
“堵塞。”和尚告辞,老师说:
“什么地方去?”他说:
“台山去。”老师竖起一个手指说:
“如果看到不同了,但来这里与你相见,”和尚无语。老师问:
“我什么地方来?”他说:
“庄上来。”老师说:
“你还看到牛么?”他说:
“见。”老师说:
“见左角,见右角?”和尚无语。老师代说:
“看到没有左右。”〔仰山另说:“还分辨左右么?”〕过会和尚告辞,老师说:
“你到各地方去,别埋汰我在这边。”他说:
“某人不道你还在这里。”老师说:
“你说我在什么地方?“僧竖起一个手指。老师说:“早是诽谤我的。”
《五灯会元》卷第四
5. 文言文《王元之》的翻译
王元之,济州人,小时候七八岁就已经会写文章了,直到毕文简为州里当差,才听说他这个人。
询问他的家事,知道王元之家以磨面为生,因此让他以《磨诗》为名做诗。元之不假思索就说:“只要心里正直,不要为眼下未被人知晓而发愁。
如果有人轻轻借了你一点力,就是你转身的时候。”文简感到十分惊奇,就把他留在了学堂里听讲学,一天,太守在筵席上出诗句(对联):“鹦鹉能言争似凤”,在座宾客没有能够对上来的,文简就把诗写在了屏风上,元之在下面写下下联:“蜘蛛虽巧不如蚕。”
文简看到后感叹说,真是能治国安邦的才子啊!于是就赐予王元之衣帽,称他为小朋友(忘年之交)。
6. 答鲍觉生书的翻译
原文: 顷邀惠书,省仆动静安否,情重辞温,增仆远望。
仆自足下北游,沈默闲处,叹在右益少通敏之才、可与之深言文字者,以此私恚,他无足怀。 仆八岁入塾,诵四子、六艺之书,慨然愿游春秋之世,追陪颜、曾、闽、冉、游、夏之伦,执经杏坛,觌圣人之德辉,沐浴车服礼器之余韵;又思游南北宋之世,偕杨、游、黄、蔡诸人,立程子、朱子之堂,饫闻其训诫;已念二者虽不可得,然乌知今世不有道德渊纯之士,聚群讲学,可扶翼我者? 既成童,出与乡闾读书之子游,见其所倾向者,无非科举之学,众人一志,传习成风。
叩以圣贤之道,则群怪以为狂痴而笑之。退而告诸父兄,始知讲道劝学之风,海内衰歇者数十年矣。
于是怆然内悲,太息向之所志不度也。 年即壮,涉历东越吴楚之交,交游日广以远。
见有嗜好三代旧章法物,以考订为工;有慕秦、汉以来之诗歌古文,以文藻风流相尚,私心喜且慕,谓此虽非吾学所急,抑亦可备斯道什一之资,宜以余力讲明其术也。于是或师焉,或友焉。
盖自幼至今,同志相导之助,莫盛于此时矣。 今者年已五十,足不涉四方,而四万雄俊之群旧尝假馆于歙者,或散或恨,不可复合,无所慰其意。
冀得一二秀髦后进,与之相劝相成,而来游者,类溺没于科举旧习,而不能为之展其志,拓其才。盖虽考订、辞章之末,鲜有能助我者,况其他乎?呜呼!幼志不可遂矣,即壮岁师友相从之欢亦渺不可复,甚矣, 岁晚而道益孤也! 今夫积云成露,积霜成雪,积溪涧之水成江河,何者?有所因也。
骐骥一跃,可方驽马十驾;然使欲东而西,欲南而北,则虽骐骥输驽马矣,何者?力虽强,无策之者也。君子之志于道也,合众人之贤明,以群相诱掖,虽中材企及之而有余,竭一己之私智微能,委曲与道相从,虽豪杰有所不足。
仆之智不逮中人,而偏违众,有志于道,譬如深居暗室,无人导延,乃欲积跬步以致干里,吾知有画地以终焉已。向者仆方稚昧,不自度德薄才庸,奋然以继鲁、邹、洛、闽之传自任,其志岂小哉?岁今艾矣,而所可者止此。
思欲毕智尽才,责功暮齿,而独学之苦,反甚于前。遇歧途,畴能指我哉?此所以中夜伏枕太息,而深以不克成其幼稚之志自悲也。
足下少而才,在门墙中最为笃志于学者,因来书念仆勤拳,故发愤举仆今昔之恨,而一为足下道之如此。翻译:刚刚接到来信阿。
问候我起居好否,感受到你的情意深重,因为你的言辞温厚,更增添了我对远方的你的思念。自从你北行,我闲居寡吉,感叹身边更加缺少可与深谈文章的通达敏捷的人才,因此内心常闷闷不乐,其他不值得挂念。
我八岁入私塾,诵读《四书》《六经》,常发感慨,希望能游历春秋时代,追随陪同颜回、曾参这些人,手捧经书在杏坛听孔子讲学,眼见圣人的道德光辉,又想游历南北宋时代,与杨时、游酢等人一道,站在程颢、程颐和朱熹讲学的课堂,饱听他们的教诲。虽想到这两种愿望不可能实现,然而又怎么知道当今社会没有道德深厚纯正的人,聚众讲学,可以扶助我呢? 到了15岁,出门与乡里读书的人交往,见他们所向往的,不过是科举考试的学问。
众人一心,传习成风,若问他们圣贤的思想体系,就都感到奇怪甚至认为你狂痴而嘲笑你。回家将这种情况告诉父兄,才知道讲道劝学的风气,在国内衰落而趋于终止已经几十年了。
于是内心悲伤,叹息从前的志向不能实现了。 进入壮年,到过东越吴楚这些地方,交游不断广阔深远,见有的人爱好夏商周三代的典章文物,擅长考据订正;有的人钦慕秦汉以来的诗歌古文,以文采超逸美妙相推崇。
内心喜悦而且羡慕,认为这些虽不是我急着要学的,然而也可以从这方面得到些许的帮助,应当用多余的力量通晓这种学问。于是我或者从师请教,或者交友互学,大概从小时到现在,志同道舍的人相互引导帮助,没有比这一时期更多的了。
如今已年满五十,脚不出乡里,而四方一群杰出的、曾经在歙县借用馆舍的老朋友,有的离散,有的死亡,不可能再聚合,已没什么能够安慰我的心。希望得到一两个俊秀的青年,-与他相互勉励,一同长进;可是来交往的人,大抵沉溺在科举考试的旧习中,不能因此伸展志向,拓展才能,即使对考据订正辞章这类并非根本的学问,也很少能给我帮助,何况其他方面呢?唉!幼年的志向不可能实现了,就是壮年时师长学友之间相互切磋的快乐,也渺远不可恢复。
严重啊!年纪大但是我追求道更加孤单了。 君子有志于道,能汇聚众人的聪明才智,依靠大家相互引导扶助,即使只有中等才能也能赶得上并且有余;竭尽自己微小的智慧才能,曲折不顺,与道相随,即使是豪杰也有所不足。
我的智慧比不上普通人,又偏偏离开了众人。有志于学道,如同深居于暗室,没有人导引,竞想要积跬步而到达千里,我知道只能是局限于自己的学问而终了一生了。
从前我幼稚愚昧,没有考虑自己德行浅薄,才智平庸,奋勇地以继承孔孟、二程与朱熹的学说作为自己的职责,这种志向难道小吗?如今已五十岁了,值得肯定的只有这点。想要尽自己的才智,在暮年求得成功,可是独学而无友的痛苦,反而超过从前,碰上疑难问题,谁能指点我呢?这就是我半夜伏枕叹。
7. 西陵峡文言文翻译“江水又东.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全部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宜都记》上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8. 明史 陈幼学传翻译
《幼学琼林》中的《师生》和《技艺》的翻译
孔子讲学于杏坛,从学的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贤人竟有七十
二人;马融讲学时堂上设绛帐,帐后有歌伎秦乐,而在帐前给学
生讲课。
称人设馆教学叫做振铎;待人询问无异金钟的扣响。
汉人贾逵精通五经,上门求教的学生不远千里,献粟满仓,
时人谓其为舌耕,后人自谦执教课生为糊口或舌耕。孔子门生
心中悦而诚服,诸生心中的疑问,得以合乎中庸之道。
聘请来教书的先生敬称为西宾,师席尊称为函丈;在家设学
堂叫做家塾,送给老师的学费称做束修。
桃李尽在公门,是称道别人教授的学生或选拔的人才很多。
苜蓿长阑干,用来形容奉送给教师的薪俸很菲薄。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喻学生的资质超越老师;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形容弟子的才能胜过师傅。
未能进入先生之门正式拜师称作宫墙外望;得到先生学问之
真谛秘诀,称做衣钵真传。
杨震博学明经,世人称为关西夫子;贺循精通礼仪,世谓当
世儒宗。
负笈千里可见李固求师的殷切;立雪程门,可知游酢、杨时
敬重师长的程度。
弟子称颂师长教导有方,说如坐春风之中,感谢老师栽培成
就学业,说得沾时雨之化。
五春燕台山人40岁左右
这是知识的分享明激与接受的慧搜平激碧袜台
不是你交友的平台
你要想交友
建议百度搜索交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