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还能存活多久,以后怎么办?
新冠疫情给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疫情多长时间能够结束呢?以后的生活又将怎样呢?对于这些问题,钟南山院士是这样说的:新冠病毒可能是长期存在的,我们将在动态清零中逐步实现开放。也就是说,尽管新冠病毒还可能存在五年,甚至十年,但是,我们会尽快战胜它,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
新冠病毒可能是长久存在的
1. 新冠病毒已经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世界。我们国家实施动态清零的防疫方针,对新冠病毒除恶务尽,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仍然是普遍地存在的,我们知道,不少的欧美国家已采取了躺平的防疫政策。
2. 新冠病毒是人畜共患的病毒。新冠病毒来自于自然界,是世界卫生组织早期公开的说法,虽然,人类还没有在病毒溯源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但是,已经在不少动物身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包括变异毒株奥密克戎。
3. 新冠病毒在不断发生变异。新冠病毒的普遍存在,也为其提供了足够的变异空间和变异时间,就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来说,继BA.2之后,BA.4和BA.5正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新一波的疫情。
我们将在动态清零中逐步实现开放。
对于如何在动态清零中逐步实现开放,钟南山院士也给出过意见:做好科学管理、科学预防、科学治疗。
1. 科学管理。科学管理,也就是把疫情防控推向精准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防控措施对我们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
2. 科学预防。普及新冠疫苗的接种,采取序贯接种加强免疫,推进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研发等,都是我们未来加固免疫屏障,进行科学预防的重要内容。
3. 科学治疗。与新冠疫苗防御作用相对应的是,新冠药物是我们未来对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研发的多款新冠药物已进入到了临床实验三期阶段,我们也希望新冠药物能早早面市,发挥作用。
未来抗疫,应是我们不断努力夺回正常生活的过程
新冠疫情的影响还在,也会持续一个时间阶段,但是,我们凭借着各种的科学手段,终将战胜疫情,并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而这样的时间过程,不会太长,或许两三年,或者更短的时间。
疫情会在什么时候结束,恢复以前的生活吗
疫情肯定会过去,人们也会恢复之前的生活,但还要多久不明确。可能3年5年,也可能8-10年,悲观的话20年往上也有可能。
疫情肯定会过去的原因:
(1)历史上更严重的疫情多了去了,没见哪个灭亡人类,2020年之前不一样过着相对自由的生活。
(2)疫苗普及后重症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后遗症也没有传的那么吓唬人。
(3)如果疫情持续够长,特效药迟早能研发出来,一旦特效药出现,那么新冠就会降级为普通流感。
(4)新冠病毒变异存在极限,不可能无限制变异下去。
(5)假如新冠真能无限变异下去,变出高传染高死亡率的病毒,那么反而好办了,全球各国一定会执行最严格的防疫措施,彻底闷杀新冠病毒。
总之,疫情肯定会过去,也能恢复以前那种生活,只是处于历史迷雾中,我们不知道当前是黎明前夕,还是漫长黑夜的开始。
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恢复正常生活
新冠病毒已经存在三年时间了,在这几年时间里,国内多个地方出现疫情,一旦有疫情,那么市民就无法正常出入,可以说影响极大。一直以来,国家也十分重视,发布了最新政策要求对有疫情的区域以最快的速度阻止病毒传播,并且作出科学合理的防疫政策。
如今国内虽然多地仍然有零星病例,但是总体在可控的范围内。有国内专家对新冠病毒进行了研究,按照现在国内的防疫力度,预计新冠疫情在2023年11月就能彻底结束,也就是说,中国有可能是在2023年底的时候全面解封的,届时广大市民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当然,如今大家仍然要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恢复正常生活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也有三年时间了,全球各地民众也都受到疫情的影响,更是有不少人因为疫情丧失生命,大家都期待疫情结束恢复正常生活。那么,2022年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现在各地疫情怎么样了?国内本轮疫情又有哪些特点?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下。
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恢复正常生活
现在,国外的疫情还在肆虐,国内基本控制住疫情,但仍然有病毒境外输入。病毒每天都在自我变异,也许向更强的致病发展,也许向无害化方向发展,这是无法预测的。因此,需要“全民免疫”才能达到免疫效果,但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不这样想,所以说疫情彻底结束,至少还要3年左右,甚至更久。
这次疫情的特点是:范围广、变异快、破坏性大、起因不明、没有杀死病毒的药物。目前只能通过有效防护,不让其传播。这次疫情也深深的加强了,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因为病毒的传播是不分国界的。只要有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疫情控制不住,那么疫情就不算结束。
以上就是关于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恢复正常生活的相关介绍,大家可以了解下,更多的有关各地疫情的最新情况关注。
回归正常生活还要多久卫健委回应
“我们都期盼疫情能够早日结束,能回归到像2019年以前那样正常的生活。”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现在总体来看,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还没有达到胜利的彼岸。“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来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最终疫情彻底结束或者我们彻底战胜疫情,需要综合考虑病毒的变异,疾病的感染谱、严重度的变化,以及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能力,我们的防控能力、救治能力,以及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这几个方面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他表示,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窗口期,有几项工作是需要进一步做的。
一是当前要坚定信心、统一思想。他表示,坚持我们的总策略、总方针是非常重要的,抓住这个“窗口期”。“我们再坚持,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信心可能比黄金更为重要。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是要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防止重症、防止死亡。
三是加强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设和相应准备。“比如防止医疗资源被挤兑,怎么在规模性疫情下能够快速进行管控和满足一些防护用具的供给。”
四是发挥科技作用,在更有效的疫苗,在更有效、更可及、更简便使用的药物研发、生产、供应方面还要加大力度,现在在药物研发方面已经看到了一些曙光。
五是做好相应物资储备和保障,包括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也包括保证正常生产生活的物资储备。
六是强调快速、精准,强调防止“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的现象。
“如果这些综合起来做,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最终战胜疫情。”
国家卫健委:专项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10月1日至12日,从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反映情况来看,占比较高的3项依次是: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占比36.36%;不准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占比26.61%;不准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占比17.39%。
雷正龙说,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高度重视投诉工作,前期组建多部门组成的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专项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按照整治“层层加码”工作机制,专班每天及时转办、督办地方核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发现地方违反‘九不准’等疫情防控要求的,坚决督促整改到位,既要抓好疫情防控,更要服务好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积极充分发挥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作用,快速转办,核实群众举报投诉,强化跟踪督办,加强典型问题通报曝光,确保‘层层加码’问题及时得到妥善解决。”
国家疾控局: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 对风险区域外的学校、餐饮 坚决避免“一关了之”
雷正龙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不断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要求各地加快精准流调,疫情防控不能简单化,不能过大范围划定风险区域,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要及时精准划定中高风险区,及时采取坚决果断的管控措施,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方便群众生活及出行。对风险区域外的学校、餐饮等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坚决避免“一关了之”,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要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的影响。开展疫情处置时,强调科学精准管控的同时,还要讲究温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生活物资供应和就医需求,全面统筹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服务人员等多方力量,确保保障到位、服务到位、温暖到位。同时,呼吁群众要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雷正龙表示,还应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指导各地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培训指导,推动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客车、货车司乘人员疫情防控,既要做到疫情防得住,又要保证行业运转正常发展。
国家疾控局: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但总体可控
雷正龙介绍,近期我国持续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局部地区疫情出现反弹。新疆疫情出现反复,但总体可控,内蒙古疫情形势明显好转,病例数显著下降,四川、甘肃、山西等地疫情逐步控制,宁夏、西藏疫情稳定向好,其他部分省份疫情多点散发。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总体可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加强统筹调度,指导各地落实国庆节前后疫情防控措施,派驻工作组强化新疆、内蒙古、宁夏、云南、山西、西藏等地的疫情防控力量,各地要压实四方责任,实事求是,及时客观报告公布疫情数据,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和应对处置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是否会延续中秋国庆前后的防控政策?
雷正龙介绍,中秋、国庆人员流动性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部署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强化了一系列防控政策措施,如倡导广大群众安全有序出行、推广落地检、重点场所和机构查验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减少不必要的聚集等措施。国家卫健委将组织评估这些措施对尽早发现、控制疫情、防止疫情规模性反弹的作用,下一步,将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前提下,在评估措施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和病毒变异等因素,持续完善优化疫情防控政策,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吴尊友: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是科学的,效果显著,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动态清零”是我国控制急性传染病的总原则,也是我们新冠防控的总方针,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面,中国本土出现了300多起由境外输入导致本地发生的疫情,这些疫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是科学的,效果是显著的,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所以目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吴尊友介绍,传染病从高流行地区向低流行地区蔓延扩散,就像水从高位向低位流动一样,它是传染病传播扩散的一种自然规律,武汉疫情控制以后,我国主要是境外输入造成本地的疫情传播扩散,所以我国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实践证明这个总策略是科学的,是有效的。
吴尊友:新冠后遗症覆盖范围广,症状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吴尊友表示,新冠后遗症又叫新冠长期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10月份给出的临床定义,新冠后遗症通常发生在感染新冠发病后的3个月内,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复后出现某些新症状,或者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症状持续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可以反复发生,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来解释。
根据全球研究结果,新冠后遗症覆盖范围较广的健康问题,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维困难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新冠后遗症常见于重症病例,但也可以发生在轻症病例。接种过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后患后遗症的风险要低于那些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吴尊友表示,预防新冠后遗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BF.7亚分支传播能力较强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介绍,BF.7亚分支实际上是BA.5.2.1.7的缩写,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一种衍化分支。BF.7进化分支在9月不断被检出以来,在许多国家已经逐渐成为常见的毒株,全球的占比从9月下旬的3.5%左右增加到上周的11%左右。与其他一些奥密克戎进化分支比如BA.2、BA.5刚刚出现的时候相似,BF.7亚分支呈现出了较强的传播能力,是否能够成为全球范围内下一个优势流行毒株,还需要进一步观察。BF.7进化分支在致病力方面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
梁万年:新冠疫情持续近三年,人类流行疾病史上罕见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全球各国都会受到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疫情防控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避免和减轻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新冠疫情持续了近三年,这在人类的疾病尤其是大流行的疾病史上也是罕见的,疫情的防控措施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和调整,也难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特别强调要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精准防控,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减少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实践证明我国的防控是科学有效的,无论在防控效果还是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效在全球是领先的,同时有效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梁万年介绍,人类面临大流行疾病,考虑效益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得与失,还要算健康账,特别是民生账、社会账,要用动态眼光来算账。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在大流行的疫情面前,保障更大范围、更长远、更大人群的利益,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