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古来歌颂爱情忠贞的美好诗句之一。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七绝《离思五首》其四,全诗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一. 作者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诗人、文学家,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元稹八岁时,父亲元宽早逝,家贫,由母亲郑氏抚养成人。元稹性格耿直、豪爽,一生为官,曾经四次遭贬,大和五年(831年)暴病,死于任上。

元稹年少负有才名,贞元十九年(803年),与白居易(772年-846年)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世称“元白”。二人和张籍、李绅等诗人倡导了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元稹推崇杜诗,在诗词方面成就很大,其中最具特色的诗是悼亡诗和艳诗。

元稹在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成就。传奇,作为小说体裁之一,是唐宋之时以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元稹写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以个人经历为素材所写,该传奇叙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元代王实甫所作的杂剧《西厢记》,内容就是源自《莺莺传》。

二.《离思五首》创作背景。

《离思五首》是诗人元稹追悼亡妻韦丛所作。韦丛(783年-809年),韦夏卿之女,贤惠端庄、通晓诗文。韦夏卿时任太子少保,因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将来有好前程,于贞元十八年(802年),将女儿韦丛下嫁元稹。

韦丛二十岁时嫁给元稹。虽然家中一直贫困,但是夫妻恩爱,感情甚笃。韦丛先后为元稹生下了五子一女,元和四年(809年)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

韦丛去世当年,三十一岁的元稹升任监察御史。一起熬过了困难的生活,在生活转机之时,爱妻去世,元稹的悲痛可想而知。韦丛下葬之时,元稹写了《遣悲怀三首》悼念亡妻,《离思五首》是后来元稹追悼韦丛所作。

三.《离思五首》其四浅析。

1.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曾经历过沧海多变的世道。从字面的意思,理解诗句:我见过深广的沧海了,其他的水,我都不会在意!我见过无比炫丽的巫山云彩了,其他地方的云,都不算什么!

“曾经沧海难为水”句,源自《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除却巫山不是云”句,化用了战国末期辞赋家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就修辞而言,两句使用了对偶和暗喻。诗人元稹以妻子韦丛,或者以他和妻子韦丛的感情比作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韦丛之外,其他女色,再不会让他那样动情!以物托情,从任何角度,这两句诗都堪称千古佳句!

2.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即使是在万花丛中,也懒得回头一望。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是因为你!取次,意为随便、草率地。缘,为了。修道,尊佛奉道,或者修身治学。

四.《离思五首》其他四首。

1.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离思五首》其一)

2.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离思五首》其二)

3.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离思五首》其三)

4.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离思五首》其五)

五.“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元稹的《遣悲怀三首》其二,《遣悲怀三首》是三首七律诗。元稹所创作的悼亡诗中,《遣悲怀三首》其二是《离思五首》其四之外,最广为流传的诗篇。全诗: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人虽逝去,往事却历历在目,诗人元稹写了无法摆脱对爱妻韦丛的怀念。虽然为了避免睹物思人,他把她穿过的衣裳都施舍出去了,可是那些针线犹在,却不忍打开再看!思念旧情,会更怜爱她的婢仆,也会因为梦到她送去钱财。

尾联“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则是后世熟诵的名句。明明知道这种死别之恨,人人都会有,可是一想到曾经在贫贱的生活里共同患难,就会觉的更加伤痛!

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他的《元白诗笺证稿》里,这样说:

“夫微之悼亡诗中其最为世所传诵者,莫若《三遣悲怀》之七律三首。……所以特为佳作者,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