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不同点

  非条件反射是人们天生就具有的反射,而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

  非条件反射是由具体事物(例如食物、针扎等)的刺激引起的,而条件反射则是由信号刺激引起的,信号刺激包括具体信号和抽象信号。具体信号可以是声音、外观、颜色、气味等,抽象信号则指语言、文字等。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非条件反射只需要较低级别的神经中枢(例如脑干、脊髓)的参与即可完成,而条件反射则需要大脑皮层等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才能完成。

  非条件反射是终身固定的,不会消退,而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

  二、非条件反射的种类

  非条件反射包括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这些反射活动可以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完成。

  动物天生具有的反射被称为非条件反射,它是与条件反射相对的。在条件反射的研究中,常常使用食物性反射(例如唾液或胃液的分泌)作为应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天生具有的先天性反射,是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只需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例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例如,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不需要学习即可产生,因此被归类为非条件反射。但是,“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则属于条件反射。(这两种情况是根据后天经验形成的反射)

  三、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例如,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应用,使狗建立了条件反射;然后,反复单独应用铃声而不给予食物(不强化),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不能引起分泌。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不强化的条件下,原来引起唾液分泌的条件刺激转化成引起大脑皮层发生抑制的刺激。条件反射的消退并不是条件反射的丧失,而是从原先引起兴奋(有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转化成引起抑制(无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前者称为阳性条件反射,后者称为阴性条件反射。在动物的生活过程中,条件反射可以不断建立,而由于环境的改变,一些条件反射会消退,另一些新的条件反射会建立,从而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