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财经主播怎么赚钱
礼物;带货;推广;引流,抖音上开直播,只要有人给你送礼物你就能获得收益。现在主播的分成比例是50%,平台抽取50%。
当你的粉丝数量很多,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自然会有广告主来找你,可以通过接一些广告来赚取一些费用,或者是在拍摄的短视频中植入广告。
播主的直播为品牌专场,粉丝信赖度高。直播间上架商品以男装鞋服为主,与播主的观众画像十分贴切。在直播中,播主与搞笑播主「表哥(覃进展)」进行连麦PK,与同类型播主pk既能提高直播间活跃度,还能吸引到pk播主粉丝的关注,这样吸引到的用户也是比较精准的。
如果无法拥抱“网红经济”,财经类内容创业靠什么变现
如果无法拥抱“网红经济”,财经类内容创业靠什么变现,互帮互助创富顾问俞文龙认为财经类内容创业未必要是网红,但是必须要有粉丝,网红的寿命长不了,会是今天新人笑,明天旧人哭,互帮互助创富顾问俞文龙认为对于创业的人来说,要考虑项目能实实在在地给用户带来好处,如果用户因为你变得更有钱了,更快乐了,更幸福了,能不变现吗?就是相关内容集成就可以变现了,更不用说会员费,VIP费,聚会会及其他产品了。互帮互助创富顾问俞文龙认为,最好自己查相关资料,网上得来总是假,碰到不懂装懂的,随便应答的,根本就是假的或骗人的就直接误导你,甚至害惨你。
快手讲财经加入什么话题
11月25日,由快手财经科技举办的“2022快手财经科技年度峰会”召开。此次峰会以“2023财是机会——新机遇与新朋友”为主题,快手全面回顾了平台财经科技内容商业生态在过去两年的蓬勃发展,同时携手财经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内容创作者及媒体机构等,共同深入探讨财经科技短视频与直播的新风向、新视角、新角色。
内外部双向加持,财经科技创作者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在快手不断探索创新内容模式的过程中,具有包容性和长久生命力的泛知识类内容逐渐显现出新的增长空间。2021年,快手泛知识内容播放量同比增长58.11%。而“快手新知”作为快手重磅打造的泛知识品牌,目前已覆盖教育、人文、艺术、情感、法律等10余个领域,财经、科技更是成为快手知识内容中的代表领域。
快手泛知识与课堂业务副总裁周晓晗指出,依托外部+内部的双重利好机会,财经科技领域的内容创作者和机构在快手迎来发展“新机遇”。
快手泛知识与课堂业务副总裁周晓晗
在外部机遇方面,从整体上看,当前“泛知识”被看好,这背后是庞大的短视频用户规模,以及用户对于“有用的”内容需求正处于突破口和增长点的利好时期,知识内容的内容价值重要性凸显;从行业上看,财经内容市场规模不断提升,知识付费成为财经作者的重要变现方式,同时科技品类的3C数码消费市场达到万亿规模,内容平台成为终端品牌宣发及营销的重要阵地。
而在外部强大需求的推动下,快手内部也催生了财经科技内容的更多机会。在周晓晗看来,快手内部的机会主要体现在兴趣用户规模、消费需求和变现三个纬度。
一是用户规模上,快手财经科技兴趣用户在2022年持续增长,且在快手月活用户中占比较高。今年9月,快手财经兴趣用户规模达到4.1亿,同比增长19.5%;快手科技兴趣用户规模达到4.8亿,同比增长16.5%。庞大的用户群为创作者在快手做财经科技内容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二是消费需求上,快手用户对于财经科技内容的消费需求非常旺盛,且不同细分领域偏好明显,具体体现在高频次的搜索和高增长的播放量等方面。2021年10月-2022年9月,快手财经科技内容相关搜索量高达35亿次。2022年1月-9月,快手财经类和科技类视频累计播放量分别同比增长28.3%和85.4%。
三是变现上,财经科技创作者在快手依托直播打赏、直播带货、付费课程、商业化收入四大变现模式,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展现出极强的变现能力。仅2022年9月,快手财经科技创作者就收入过亿,同比增长26.9%。同时两类作者存在变现模式的差异性,财经作者的付费课程变现更好,同比增长87.9%;科技作者直播带货变现更好,收入同比增长125%。
新朋友层出不穷,创作者+内容生态繁荣发展
基于平台用户对于泛知识内容的旺盛需求,快手近两年先后推出“快手新知播”、“清华大学慕课快手金秋班”等知识活动IP,数据显示,2021年,快手泛知识直播开播数量超过3300万场,平均每3位快手用户中,就有1位观看过快手新知播的内容。
2022年,快手财经科技也迎来了大量“新朋友”,财经和科技的创作者数量增长显著,分别同比增长39.5%、11.8%,这些新朋友包括经济学家、行业媒体、媒体人、投资人、投资机构、小本致富作者以及金融机构、数码品牌等。
而在泛知识IP“新朋友”方面,快手联合李稻葵等8位著名经济学家打造《开聊吧!经济学家》;联合《财经》杂志、36氪、钛媒体等媒体打造《你财知道》;联合国内头部数码媒体中关村在线打造大型测评类直播IP《真相吧》;自制多人对话类直播活动《新市井职人》;联合投中网出品创投访谈系列直播《超级投资家》,汇集苏世民、沈南鹏、张磊、李开复等国内外顶级投资大佬。
在内容方向探索方面,快手围绕“小本致富”,打造《财富密码在人间》栏目,相关话题作品累计5.7万个,播放量79.6亿。
此外,快手财经科技也和众多金融机构、数码品牌共创了一系列知识类短视频话题合作。例如,快手联合东方财富发起“投资理财”内容征集活动,联合平安银行发起“防金融诈骗”内容征集活动,联合OPPO发起“新年数码评测”内容征集活动等。
视频化运营方法论,解码爆款内容、百万变现秘籍
在快手财经科技内容和创作者生态蓬勃发展的态势下,财经科技机构又该如何抓住这波视频化转型新机遇?快手科技副总裁余敬中认为,短视频、直播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包容和结合,给内容人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用户战场和商业战场,要在这里做好融合运营,一是要深度理解内容、运营和流量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借助自身优势与资源深入产业,整合上下游多维度资源,以专业的内容带动转化,挖掘新的营收增长点。
峰会上,多位快手财经科技创作者也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在快手实现快速涨粉和变现的方法论。
其中,国内头部数码媒体中关村在线总经理兼总编、快手创作者“鹏哥二选一”,作为传统数码机构在短视频浪潮里成功转型的代表,分享了媒体进行短视频IP孵化的方法论。他认为,一是前期不宜做深度内容,而是先做大众化内容;二是短视频更新频率要高,可以增加曝光、扩大目标用户人群;三是紧追热点和爆点,学会打情绪共鸣点;四是多和快手平台运营交流沟通,多思考对方提供的数据和建议;五是加强粉丝维护,多做强互动内容,获得更多强黏性粉丝。据悉,2021年7月入驻快手至今,“鹏哥二选一”粉丝已达190万,共发布600多条视频,累计播放量2.5亿,总点赞703.9万,总评论109.6万。
作为快手财经付费课程变现代表作者,前CCTV证券频道主持人赵净通过个人快手账号“财净说”,2021年在快手变现规模达百万。她分享了年入百万的方法论,一方面要打造多元化课程,激发铁粉复购,保证收入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45%的复购率。另一方面以直播作为重心,通过快手粉条投放等方式提升人气,通过保人气、巧营销、借用户、做专场,提高直播间转化。基于此,2022年下半年,财净说场均GMV达到8000+,相较2021年的4000+,实现了翻倍式增长,切实提升了变现效率。
构建内容生产消费闭环,携手全生态参与者实现共赢
快手泛知识达人和内容的加速繁荣,不仅为创作者带来变现机会,也为品牌营销带来增长机会。据快手磁力引擎副总裁毛海峰介绍,目前已有保险类、投顾类、传统金融、小额贷款类、3C数码类等多个领域的近百家财经及科技客户,选择与快手平台泛知识垂类达人及内容开展商业合作。
在从快手视角洞见财经科技内容和商业新机遇的同时,峰会现场,多位行业专家、学者也从数字经济、宏观经济、媒体转型等多元视角,一一展望2023年的行业发展新趋势和新风向。
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表示,数字商业进程中,产品驱动增长越来越表现为「场景驱动增长」的本质,今天品牌正在迎来一个「高度确定性时代」。2023年,数字商业的场景趋势表现为:品牌人格、数字美学门户、复原力商业、国潮智能、独处APP。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
著名经济学家、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院长向松祚表示,以前高增长的行业均进入低增长或没有增长的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是新型行业,核心是高精尖制造、新型科技行业和新型消费行业。
此外,第一财经副总编辑张志清强调,技术重构推动内容与商业价值再造,新形势下媒体应具备六大新能力,包括内容生产能力、议题策划能力、打通上下产业的整合能力、传播运营能力、技术营销能力以及数字化能力,只有这样,媒体才能应对挑战、抓住趋势。
在全民科普时代,短视频成为知识普惠的最优平台。快手泛知识内容目前还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用户需求仍在快速增长,既为已经入驻或计划入驻快手的财经科技知识创作者、机构提供了高增长性的曝光及变现机会,也为品牌营销带来无限商机。未来,随着平台泛知识内容生产消费闭环的不断完善,快手将携手全生态参与者一起实现商业爆发和聚力共赢。
1
25个金币已到账
金币可兑换现金
立即提现
邵阳家长必看,初高中物理竞赛训练营
支付宝财经领域创作者怎么赚钱
主要是写文章。推荐东西什么的
我们知道,泛财经领域的内容创作者,为了写一篇优质的稿子,需要翻阅大量的文章研报,财经网站,以及收集大量的行业和公司数据,其中很多信息都是碎片化地分散地各个角落,搜寻成本极高,非常耗费时间
组织一篇文章,无非三个步骤:
1、寻找切入角度,找到那个你想写的切入点。
2、搜罗、组织相关素材和数据,以佐证自己预想的观点。
3、润色逻辑、使想法自然地表达出来,组织文字,形成稿件。
第一步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偏好都不同,我们略过。
第二步,是有套路的。因为素材无非三类:宏观的、行业的、公司的。
写书财经类赚钱吗
写财经书既不赚钱,又很赚钱。并不是故弄玄虚,且看我细细道来。
1、不赚钱
只是靠8%左右的版税,写书出版真的不赚钱。
当然也有例外,每年都有现象级的超级畅销图书以及经典长销书(例如曹文轩、杨红樱的系列书),一年版税百万千万级。
但这样的作家不过几十个吧,这样的作品一年也不过十多本。可一年有20多万种新书上市。
这20万种里,刨除自费图书。一般图书的销售平均数与中位数也就五六千册。取个中间值,5500册,版税8%,定价32元,税前稿费14080元,还没有扣除个人所得税。这本书,怎么也要花你两三个月时间来写吧。
当然,除了版税收入外,图书还有衍生版权收益。如影视版权、游戏、周边…但所谓的IP变现,跟99.9%的作者关系不大。
可见,出书并不赚钱。
2、写书很赚钱
为什么写书并不赚钱,还有那么多人热衷出书呢?
因为出书有一个明显的好处,以及两个潜在的收益。
一个明显的好处是:打造个人品牌。
出版一本自己写的书,能很大程度上增加个人信任度,提升个人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商机会。
打个比方,我们俩一起去面试一个中高管职位,我摸出一本自己出过的书请面试官指教。你说是不是我的胜算更大?
如果这本书的内容跟我所在的行业强相关,那么我的胜算更是倍增。多年前我帮一个广州朋友出了一本金融方向的书,说实话书的内容质量一般。等我半年后去广州,就发现他开公司配的奔驰,并且升职了。公司几十号人,就你出书了,老板当然对你高看一眼。
如果你本身就是小老板,出一本书,洽谈业务更是如有神助。
写书出书,让你受益一生。甚至,能让你抱得美女归。
赚大了,赚大了。
所以,你看在别人的个人简介里,哪怕要求只能写几十个字,只要他出过书一定会写上一本两本。
至于两个潜在的收益,是:
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表达能力。
在写书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自己不太懂或拿不准的知识点,这时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去学习、研究,这个过程能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让知识体系更加严密、完善。
另外,写书是对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说服力的一种训练。出过书的人,肯定能写出高品质的文案、报告
财经自媒体变现渠道有哪些?
财经自媒体变现的平台有雪球,知乎,百家号,企鹅号,微博,你只需要在这些平台做财经领域的创作就能获得非常可观的收益,快去注册开通收益吧,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