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为什么禁带手机进粮库?
他们的官方原因是为了安全,但在公众看来是为了逃避监督。
一、事情的原由
今年的7月份网络上流传出一则视频,拍摄者是拍卖到了5000吨一次性储备粮的王女士,她在黑龙江肇州的某个直属库里发现里面的玉米一捏就碎,还有一层厚厚的杂质,怀疑是水泡粮,酒精粮。从而上传视频进行举报,随后黑龙江肇州直属库就发布了一项公告,公告里要求禁止手机和录像设备进行库内,并且只能进入一人。
这则公告随后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让人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本来事情扩散的范围不算大,随着这则公告的出现,事情迅速扩散,公众对于这项公告更是群情鼎沸,认为该公司是欲盖弥障,遮人耳目。
二、处理结果
在8月2日中储粮集团发布了情况说明,对于此项公告进行严厉批评,并责令其改正,并且列出了相关的监督和举报电话。
三、关于中储粮
中储粮的全称是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是大型的国有企业,享受国务院确定的有关政策。它主要是对市场的粮油购销调存等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起到一个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它突发事情时有足够的粮食和食用油来应对基本的需求。
中储粮因为事关民生,所以也格外受到关注,曾经发生过多起一些仓库的储备粮数量不符,质量不好的情况,引来公众的质疑声。随着市场的改革,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了陈化粮的情况,粮食的质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因为制度的问题,还会时不时地发生一些质量问题。
此次事件就是这类问题的重现,在中储粮的情况说明中,说到此次事件并是全部的真实情况,有以点盖面的情况,虽然可以实际情况并没有公众猜测的那么严重,但正是因为公众的监督才让百姓放了质疑,也才能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中储粮是如何回应储备粮出现质量问题的?
7月12日,中储粮集团回应称已注意到视频反映的问题,已于12日派出调查组赶赴当地开展调查,如问题属实,将依规依纪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据报道,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视频称,黑龙江某直属库的存粮中有水泡粮,还掺杂着大量的筛下物。视频中,一名女子自称以接近2000元一吨买到的储备玉米有严重的质量问题。
对于这件事,其实反应了几个问题,第一,这批玉米不是所谓的“酒精粮”。第二,仓储玉米部分为“筛下物”,有的地方筛下物厚度竟然达到了20公分左右。第三,玉米的出库难度比较大,比如6月25日只装了8吨玉米、而6月26日装了17吨,这样就会产生压车与放空车问题现象出现。增加了提货成本,第四,当然是乱收费。
所以以上这几个问题还是比较直接的切中了要害。不得不说,这次出现这种情况恐怕中储粮必会追查到底。当然,这次的事件也会对市场形成重大影响。
扩展资料:
事件详情:购买的储备粮出现质量问题
视频中,一名女子自称在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肇东直属库租赁的收储库点现场,6月19日她通过拍卖的方式买了一批储备粮,6月25日出库第一天用车装了8吨,6月26日装了17吨。她称,购买的储备粮中有水泡粮,还掺杂着大量的筛下物(指筛选过的粮食)。
该女子在现场拍摄视频边讲解道,其以将近2000元/吨的价格购买的储备玉米中,有一部分掺了酒精粮,一部分掺了筛下物,且散发出阵阵酸味。从视频看,现场的玉米看起来颜色不那么“纯正”。此段视频近日在网上传播引发关注。
参考资料来源:金融界-中储粮回应储备粮出现质量问题
中储粮大火怎么回事?
5月31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林甸县的火灾,着火的地方是国家级粮库,造成78个储粮囤中的几万吨粮食过火,直接损失近亿元。此次火灾引发的原因也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下面来了解下中储粮: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粮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
中储粮集团公司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含中央储备油,下同)的经营管理,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470亿元。
集团公司在国家计划、财政中实行单列。集团公司实行董事会制,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截至2016年底,集团公司资产总额14913亿元,员工总数4.4万人,全年营业收入2099亿元。
情况反常?“国家队”高价抢粮!今天玉米多少钱一斤?
就在国家加强玉米市场调控,在东北接连定向投放玉米之际,上周,国内玉米价格出现高位回落,虽然下跌的幅度不是太大,但是政策调控对玉米行情的影响还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东北地区忽然传出了中储粮高价收购玉米的消息,本来是国家调控的,“国家队”又提价收粮,这样的动作在外人看来很是反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悉,中储粮公主岭直属库开收玉米二等14水2620元/吨,中储粮榆树直属库开收玉米二等14水2470元/吨。此外中储粮黄龙公司的收购价格每吨也上涨了约20元。12月21日,公主岭地区三等及以上新玉米中粮生化挂牌收购价格2530元/吨,较昨日上涨20元/吨;黄龙食品挂牌收购价格2530元/吨,较昨日上涨20元/吨。
“国家队”集体涨价收粮,让连日下跌的玉米市场又开始亢奋起来!
不管怎样,东北玉米2620元/吨的收购价格,确实有些惊爆,这样的高价收粮,肯定会再次引起人们的猜想。难道市场真的是极度缺粮了吗?
一边是“国家队”高价收粮,一边是玉米拍卖仍在持续。据最新消息,12月24日,黑龙江将定向拍卖临储玉米956457吨,这样的操作,是不是有些让人看不懂?
其实,三农大喇叭在早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了,国家的调控越来越精准,越来越讲求重点,既保证真正需要玉米的能满足需求,又让炒作的资本望而生畏,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妙处。国家一边调控、一边高价收粮,看似矛盾,其实十分正常,农民的利益也保证了,企业的需求也满足了,囤粮的资本也发慌了,这是不是上层最想要的结果?
我们从这些信息中也可以看出来,玉米的价格再调控,但是真正的大跌很难出现,因为“国家队”收购的价格基本上已经封死了玉米价格下行的空间,为市场玉米行情划出了底线。因此,作为农民,对国家的调控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该卖粮就卖粮,现在的价位并不低,想存粮就存粮,年后的玉米行情也不会差。
不过,从个别的现象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目前,在调控措施继续进行的背景下,玉米市场行情仍在稳中下跌,上涨并不是普遍的。
今天,绥化地区水分15%新玉米昊天挂牌收购价格2450元/吨,较昨日下跌10元/吨。吉林燃料乙醇水分15%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2420元/吨,较昨日下跌10元/吨。宁晋地区水分15%玉米淀粉企业收购价格2500元/吨,较昨日下跌20元/吨。孟州地区水分15%玉米深加工挂牌收购价格2550元/吨,较昨日下跌10元/吨。山东菏泽成武大地收购价2510元/吨,较昨日下跌10元/吨。临清金玉米收购价2554元/吨,较昨日下跌16元/吨。
后市,玉米价格行情变化,要重点关注东北地区售粮进度、玉米进口情况及国内生猪养殖业恢复形势等。
中储粮着火粮库存粮15万吨 平时只存4万吨
5月31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林甸县的火灾,着火的地方是国家级粮库,造成78个储粮囤中的几万吨粮食过火,直接损失近亿元。目前,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已将林甸直属库法定代表人停职,此次火灾引发的原因也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中储粮着火粮库存粮15万吨
6月1日凌晨3点,记者到达火灾现场时,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东侧的数十座粮堆被熊熊大火覆盖,浓烟弥漫,现场消防队员动用高压水枪等进行紧急扑救。
当天的大风和水源较远一度给扑救工作带来了困难。经过数百名消防官兵和武警战士及上千名的乡镇干部群众和民兵的全力扑救,6月1日下午4点30分左右,明火被基本扑灭。此时,距离起火的时间5月31日下午1点15分,已经过去了27个小时。
据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消息,此次火灾事故中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过火粮食4.7万吨,其中玉米囤60个,3.4万吨;水稻囤18个,1.3万吨。
违规存放消防隐患未上报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次火灾?又是什么原因致使火势蔓延呢?记者在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看到,这里绝大多数储备粮都是放在草制的粮囤中,露天直接堆放在地上。根据《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中央储备粮必须储存在符合安全储粮要求的仓房内,不得露天储存。
大火救援指挥部副总指挥曹冰寒介绍,这个库现在的库存是15万吨,平时每年它的库存是3万吨到4万吨,现在已经属于超负荷运转。据介绍,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于2011年正式晋升为国家级储备粮库,核定仓容量为7.6万吨。但是在火灾发生时,这个库的实际存放粮食已经达到15万吨,粮多仓少,很多粮食只能露天存放在用草围成的临时粮囤中。数百个草制的粮囤集中堆放,加上大风高温的天气,造成了最后的“火烧连营”。同时,记者还发现,整个粮仓的消防设施也非常有限,整个国家级储备粮库,只有一个消防水池和一个给消防车加水的水鹤。而堆放最集中、同时也是火势最大的粮囤群周围,竟然没有一处有效的消防设施。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消防隐患没有及时上报时,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副主任罗洪权说,因为近期非常忙,主要精力用于收购。
原因调查相关责任人停职
火灾发生后,当地安监部门组成调查组进入现场。6月1日中午,国家粮食局工作人员也到达林甸直属库参与调查。昨天上午,记者从火灾应急抢险指挥部获悉,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已将林甸直属库法定代表人停职,而此次火灾引发的原因也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记者昨天上午在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看到,近千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过火粮食,把表面烧焦和炭化的部分挑拣分离出来,其余部分装车外运,过火粮食主要将被用于生产酒精和饲料。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相关新闻
中石油大连分公司发生闪爆事故
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几万吨粮食被毁,让人心疼。就在昨天下午,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又发生油渣罐闪爆事故。接连发生的事故,说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2日14时20分许发生油渣罐爆炸事故,造成2人失踪,2人重伤。记者在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救火现场看到,经过300多消防官兵的奋力扑救,到16时30分许大火已被扑灭。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据大连石化分公司介绍,起火的罐区,是已停产一年多的储存重油等残渣油料的地方,正在由中石油的一家建设公司检修,原计划下半年重新投产。当时有四个人在现场工作,突然有一个空罐发生闪爆,引发了另一个储罐着火。根据大连市环保部门现场实时监测,附近海域和水质目前尚未受到污染。
某公司回应粮食出现质量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视频称,黑龙江某直属库的存粮中,有水泡粮,还掺杂着大量的筛下物。视频中,一名女子自称以接近2000元一吨买到的储备玉米有严重的质量问题。
事件经过:
7月12日,中储粮集团公司发布微博回应储备玉米质量问题,声明称,7月11日,该公司监测到一条短视频反映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肇东直属库租赁的收储库点——青冈荣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拍卖销售的一次性储备玉米存在质量问题。对视频中反映的问题,中储粮集团公司高度重视,迅速于7月12日派出调查组赶赴当地开展调查。如问题属实,将依规依纪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7月14日,中储粮集团在其微博上公开回应,中储粮集团公司于7月12日派出调查组赶赴当地开展调查,有关部门全程督导。经初步核查,视频反映的这批玉米数量质量问题与事实基本不符。
什么是中央储备粮制度
中央储备粮制度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坚持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实践表明,垂直管理体制是有效的,储备粮轮换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是成功的,中储粮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主力军作用是显著的。新时期,要更好发挥垂直管理体制优势,坚持功能性企业定位,全面聚焦粮食安全这个主业,努力实现传统企业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分散经营向集团管控转变、多头发展向突出主业转变。
中央储备粮制度的优势
建立代储风险化解机制。完善储备粮代储制度是完善中央储备粮制度的重要内容。当前,大量政策性粮油实行地方企业委托收储,存在库点分散、监管难、风险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加大建仓投资力度,同时在政策性收购中坚持分贷分还政策,实行谁承储、谁贷款、谁负责,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农发行监管职责。
健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随着粮食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中央调控能力和调控手段进一步加强,完善中央储备粮制度亟待健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应坚持政策性、公益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与企业微观运作有机结合,更加贴近市场,更好地通过市场方式主动服务调控,搞好轮换购销,高抛低吸、削峰填谷,发挥骨干企业的保供稳价作用。尽快建立轮换风险调节机制,确保中央储备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