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项目山东东部沿海铁路通道工程的线路是什么?

我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铁路干线纵贯南北,横穿东西。我国纵贯南北的铁路主要有:

京广线。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广州,全长2313公里。这条铁路穿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5省,跨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是我国中部南北运输的大动脉。

京哈线。起于北京,经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终点在东北北部最大城市哈尔滨,全长1388公里,是东北通往首都和全国各地的一条铁路干线。

1.京沪线

京沪铁路北起北京,经天津、德州、济南、兖州、徐州、蚌埠、南京、无锡、苏州,南达上海,纵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七省市,跨越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水系,全长1462千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京沪线在天津交汇了京沈线,衔接天津港;在德州交汇了石德线,与京广线相连通;在济南交汇了胶济线,可达青岛港和烟台港;在兖州交汇了焦石线,接通石臼所港;在徐州交汇了陇海线;在南京交汇了宁芜线,进而与皖赣线相连通;在上海交汇了沪杭线。

2.京广线

京广线北起北京,南止广州,横贯我国中部,经过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流域,连接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州,全长2324千米。

京广线是我国关内地区主要的南北向铁路,为我国铁路网的中轴。在北端北京交汇了京秦、京包、京原、京通、京承、京沈等铁路线。在南端广州交汇了京九线、广茂线和广梅汕线,可达香港、茂名和汕头。

3.京九线

京九线北起北京,经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南至香港九龙,跨越9省市,全长2364千米。京九线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它的建设对完善我国铁路布局,缓和南北运输紧张状况,带动沿线地方资源开发,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港澳地区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北同蒲—太焦—焦柳线

同蒲线横贯山西的南北,从山西的大同到陕西的孟塬,北接京包线,南连陇海线。北同蒲线是指大同到太原这一段铁路。太焦线从太原经长治到焦作。焦柳线自焦作经襄樊、枝城、怀化到柳州。

北同蒲—太焦—焦柳线北起大同,南到柳州,是一条与京广线平行的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全长2395千米。

5.京秦—京包—包兰—兰青—青藏线

这是我国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东西向铁路干线。东起秦皇岛,经丰润到北京的铁路线为京秦线;从北京向西经张家口、大同、集宁、呼和浩特到达包头的铁路线为京包线;从包头向西经银川到兰州的铁路为包兰线;自兰州到西宁的铁路线为兰青线;从西宁经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为青藏线。青藏线现正在建设中。

6.陇海—兰新线

陇海线东起黄海之滨的连云港,西止黄土高原的兰州,全长1754千米,连通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沿线经过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孟塬、西安、咸阳、宝鸡、天水等重要城市。

兰新线起自兰州,向西经张掖、酒泉、嘉峪关、吐鲁番、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乌苏、博乐至阿拉山口,全长2459千米。

陇海—兰新线横贯我国中部地带,把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与西北边疆地区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政治、国防意义的铁路干线。

7.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组成了一条横贯我国江南地区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它东起东海之滨的上海,西到云贵高原的昆明,全长2598.5千米,贯通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五省一市。这条铁路线对加强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津沪线。北起天津,过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市,南达上海,是我国东部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所经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人员和物资交流频繁。

宝成线。起于陕西宝鸡,穿秦岭山地、达“天府之国”成都。是联系关中与川内西北与西南的重要干线。

成昆线。北起成都,南至“春城”昆明,是我国西南的又一重要干线。

太焦—焦枝—枝柳线。北起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会太原,南至西南地区的对外联系的“出海前哨”广西柳州,成为与京广线平行,穿越腹地的又一条“小京广”。

除了上述纵贯南北的大铁路外,我国还有一些重要的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它们是:

京包线和包兰线。从首都北京到“草原钢都”包头,再从包头到西北工业中心的兰州,这一干线加强了首都与西北地区的联系。

陇海线和兰新线。陇海线东起连云港,西至兰州;兰新线从兰州到乌鲁木齐。这两条铁路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后与原苏联阿拉木图接轨,成为“欧亚大路桥”,对开发我国西部工区与加强对欧洲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它与京广线构成我国铁路的主要骨架。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和贵昆线。沪杭线从上海到杭州;浙赣线从杭州到株洲。湘黔线从株洲到贵阳;贵昆线从贵阳到昆明。这4条铁路线构成我国南部横贯东西的大动脉,它把我国经济落后而资源较丰富的西南地区联结起来,对密切这两个地区的经济联系、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铁路交汇之地形成了许多铁路枢纽。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有:北京、沈阳、哈尔滨、石家庄、郑州、徐州、株州、贵阳、柳州、重庆、成都、兰州等

强降雨后南同蒲铁路中断60小时候后上行线路抢通,体现了中国速度吗?

大自然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当我们不能够让自己有更加警惕的意识时,我们可能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摧残。尤其是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我们不一定能够及时预防,因为很多自然灾害都是在我们的预料之外的,不一定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及时应对。

我们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也能够克服越来越多的困境,能够修复受到自然灾害侵袭的基础设施。强降雨后南同蒲铁路中断60小时候后上行线路抢通,体现了中国速度吗?我认为这的确体现了中国速度,之所以这么说,有三个原因:

一、这次抢修的难度较大。

其实我认为抢修这段铁路的确能够体现中国速度,因为这次抢修的难度其实是比较大的,这次抢修的环境比较恶劣,而且抢修所需的条件并不充足,这也就意味着抢修的人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需要不断抢修,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抢修有所成效,而这能够体现中国速度。

二、这次抢修所用的时间较短。

这次抢修所用的时间其实是比较短的,虽然用了60个小时,但是相对于之前来说,这60个小时其实是特别短的,而且也能够说明我们国家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及时解决突发事件,并且也能够及时抢修被损坏的设施,这就是中国速度。

三、这次抢修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

这之所以能够体现中国速度,也是因为这次抢修是需要解决比较多的问题的,正是因为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比较多的问题,才能够说明这次抢修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才能够说明我们国家能够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进行抢修,并且也能够突出中国的速度。

以上就是我的相关分析,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铁路的新成就

我国铁路建设新成就

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1979年以来)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代表大会提出到本世纪末工农业生产总值要翻两番的伟大目标。并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运输能力同运输量增长的需要很不适应。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铁路必须进行一系列的重点建设,加快发展速度,提高运力。"根据这个精神,铁路把基本建设的重点放在加强既有铁路的技术改造上,并适当的安排一些必要的新线建设,提出"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战略。同时加速牵引动力的改造,提高机车车辆的修造能力,着重铁路各项运输设备的配套,以提高运输能力,解决运输薄弱环节。这一重大决策,体现在从1981年开始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和1986年开始的第七个五年计划里。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铁路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是历次五年计划中最多的时期。其中既有铁路改造的投资占33.2%。双线铺轨1,870公里,使营业铁路中的主要干线大都建成双线,改建和新建电气化铁路2,483.5公里,内燃牵引的铁路增加3,421公里。机车保有量中内燃、电力机车的比重增至34.6%,因而在完趁的牵引任务中,内燃、电力机车已占39.1%。在运输组织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组织单元重载组合列车,提高货物列车的重量;扩大旅客类车编组,挖掘运输潜力;采用零担运输集中化,减少沿零列车和办理沿零的车站,提高运行速度;改革机车乘务制度,实行长交路轮乘制,充分发挥机车运力;发展集装箱和集装化运输,提高货运效率等等。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突破1万亿吨公里。

1986年开始进入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铁路实行了投入产出承包经营责任制后,更加调动了全路职工的积极性。京秦、大秦(第一期工程)等双线电气化铁路相继竣工。全长14公里以上的大瑶山隧道胜利打通,使南北主要大干线-京广铁路双线全线通车,大大提高了通过能力。兰新铁路修到了阿拉山口,完成了横贯中国大陆东西的钢铁运输线。其他旧线改造和机车车辆工业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有重点的进行新铁路建设

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煤运任务大量增加。煤炭运量占铁路货运量的40%以上。为此,这一时期铁道部把新铁路建设的重点防在解决煤炭运输上。

新建的衮石铁路是衮州和腾枣煤田煤炭的一条出海通道,新衮铁路与衮石铁路、太焦铁路连接成为平行于陇海铁路东段的东西干线,是山系煤炭出海的一条通道。正在建设中的大秦双线电气化铁路,更是中国第一条以运煤为主、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现代化铁路,这一条铁路将是山西、内蒙、宁夏等地区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开发山系煤炭基地,增加内蒙、宁夏煤炭的调出量将发挥重要作用。

自乌鲁木齐到国境阿拉山口与前苏联铁路相接的兰新铁路西段,是中国通往前苏联的另一条重要国际干线,也是连接亚欧两洲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国防上具有重大意义。

◆京秦铁路

惊奇铁路自北京枢纽双桥至秦皇岛,全长290公里,是晋煤外运北线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并首次采用AT供电方式。该线北京端155公里是1975年修建的通坨线增建第二线而成,其余为新建。京秦铁路于1981年9月开工,1984年通车,1985年运营,1986年建成光缆数字通信系统。右图:电力机车牵引运煤列车。

◆衮石铁路

衮石铁路起自京沪铁路的程家庄至黄海之滨的石臼所港,全长308公里,是山西、山东煤炭出海的一条通道,1981年开工,1985年交付运营。

◆新衮铁路新衮铁路

自京广铁路的新乡,在长亘跨黄河,进入山东东明而抵衮州,全长315公里。济宁至菏泽段于1977年开工,1982年竣工,新乡到菏泽段于1983年开工,1985年竣工。长东黄河大桥全长10,282米,有桥墩301个,桥上设有1,243米长的会让站。大桥于1985年10月建成。该段黄河"有水不能行船,无水不能行车",河床冲瘀变化剧烈,素有"豆腐腰"之称,工程难度很大。

左图:长东黄河大桥是中国目前最长的铁路桥梁

◆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起自大同枢纽韩家岭至秦皇岛,全长653公里,在河北省怀来与丰沙铁路交叉,在京郊怀柔又与京通、京承两铁路交叉,,1985年开工,将与1992年建成。这条铁路是雁北、平朔、内蒙、宁夏等地区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年运量可达1亿吨。全线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具有八十年代国际水平。

◆兰新铁路乌阿段

兰新铁路乌阿段自乌鲁木齐至边境阿拉山口,与前苏联铁路接轨,全长467公里,该路曾与1958年动工,1961年停建,1985年复工续建,1990年9月竣工。

◆通霍铁路

通霍铁路自内蒙的通辽至霍林河,全长419公里,是运输霍林河露天煤的铁路,1978年5月开工,1984年通车,1989年12月31日交付运营。这条铁路对褐煤外运,解决东北、内蒙地区能源不足,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京九铁路

左图:蜿蜒于崇山峻岭的京九铁路(红箭头所指为线路位置)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全线用于环保工程的投资将达十二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最高纪录。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十日在此间发表题为《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披露的。

白皮书说,青藏铁路建设论证之初就确定了"建成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型铁路"的目标。

在铁路的线路选择上,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对无法避让,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路段,针对沿线野生动物的习性、迁徙规律,在不同地段布设了二十五处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在许多地段还专门架设了作为野生动物迁徙过往通道的旱桥,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如在六、七月份,为了藏羚羊顺利通过工地前往繁衍地产仔,青藏铁路有关参建单位为此停止施工四天,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撤离工地。

白皮书说,为了不破坏草地、湿地等自然环境,在施工中,非常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路基和施工车辆所经之处的草皮要保留下来,逐段移植,易地保存,待后覆盖到已完成的路基边坡或施工场地表面,使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对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精选适合高原生长的草种,辅以适合的播种繁育技术,尽最大努力恢复地表植被。对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进行人工培植草皮试验,辅以喷播、覆膜等技术,在沱沱河长江源区,高原路基植草专项试验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白皮书说,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各车站,取暖使用以电能、太阳能、风能为主的环保型能源。车站的废弃物收集后集中处理;生活污水要经处理达标排放,尽量用于绿化;客车采用封闭式车体,车上垃圾装袋,运至高原下交车站集中处理。管理上适应高原特点,采取中心站的管理模式,全线设置七个中心站。每个中心站管理控制半径在八十公里左右,对行车和维修全面负责。尽量采用远程自动化控制,机械化维修,减少高原上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最大限度地保护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采用先进技术,加速铁路现代化建设

解决铁路运能不足的跟被出路在于采用先进技术,加速铁路现代化建设。在机车车辆方面采用大功率牵引动力和新型车辆以扩大列车编组,提高列车重量,加快行车速度。为此研制了几种新型内燃、电力机车及客货车辆。同时引进技术,进口了一批内燃及电力机车。从1949年到1989年铁路机车车辆工厂共制造了电力机车1,139台,内燃机车4,953台,燃气轮机车3台,蒸汽机车9,659台,客车26,922辆(包括地铁客车447辆),货车450,678辆。

在信号方面大力发展自动化、半自动化闭塞系统,推行电气集中、调度集中及调度监督,以提高运行速度和保障行车安全。通信方面发展长途小同轴电缆,增加长途电缆;载波机向300路、960路等多路方向发展;铁路长途电话自动化,向容量300至6,000门多门纵横制自动交换几方向发展。此外还发展了光纤通信,专用通信,如调度电话、去段电话和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等。

货运方面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机械化装卸水平,以减轻劳动强度。

线路养护机械化方面,除自行研制的捣固机、铺轨机、卸渣机、道床整形机、长轨运输车、清筛机以外,还引进成套大型养路机械,提高了线路质量。桥隧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创新,修建了一批桥式新颖的桥梁和技术复杂的隧道;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的制造钢梁和混凝土梁的桥梁厂。

◆大瑶山隧道

大瑶山双线电气化隧道位于京广线坪石、乐昌间粤北南岭瑶山山区,是修建衡广第二线的重点功臣,长14,295米。隧道施工采用4条斜井和竖井分段开挖,洞内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按新奥法施工。同时采用配套的大型现代化机械,实现爆、装、运和喷锚支护、混凝土衬砌全面机械化流水作业。右图:钱塘江新铁路桥位于老桥下游,1987年开工修建。图为施工现场夜景

◆上海的磁浮列车

世界将为中国上海的磁浮列车工程震动,“磁浮速度”将改写人类地面出行的新速度,世界交通发展史也将掀开瓦特发明蒸汽机和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来的又一崭新一页。

回答者:匿名 3-12 20:25

修改答复: 清水无月,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

我国铁路建设新成就

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1979年以来)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代表大会提出到本世纪末工农业生产总值要翻两番的伟大目标。并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运输能力同运输量增长的需要很不适应。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铁路必须进行一系列的重点建设,加快发展速度,提高运力。"根据这个精神,铁路把基本建设的重点放在加强既有铁路的技术改造上,并适当的安排一些必要的新线建设,提出"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战略。同时加速牵引动力的改造,提高机车车辆的修造能力,着重铁路各项运输设备的配套,以提高运输能力,解决运输薄弱环节。这一重大决策,体现在从1981年开始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和1986年开始的第七个五年计划里。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铁路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是历次五年计划中最多的时期。其中既有铁路改造的投资占33.2%。双线铺轨1,870公里,使营业铁路中的主要干线大都建成双线,改建和新建电气化铁路2,483.5公里,内燃牵引的铁路增加3,421公里。机车保有量中内燃、电力机车的比重增至34.6%,因而在完趁的牵引任务中,内燃、电力机车已占39.1%。在运输组织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组织单元重载组合列车,提高货物列车的重量;扩大旅客类车编组,挖掘运输潜力;采用零担运输集中化,减少沿零列车和办理沿零的车站,提高运行速度;改革机车乘务制度,实行长交路轮乘制,充分发挥机车运力;发展集装箱和集装化运输,提高货运效率等等。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突破1万亿吨公里。

1986年开始进入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铁路实行了投入产出承包经营责任制后,更加调动了全路职工的积极性。京秦、大秦(第一期工程)等双线电气化铁路相继竣工。全长14公里以上的大瑶山隧道胜利打通,使南北主要大干线-京广铁路双线全线通车,大大提高了通过能力。兰新铁路修到了阿拉山口,完成了横贯中国大陆东西的钢铁运输线。其他旧线改造和机车车辆工业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有重点的进行新铁路建设

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煤运任务大量增加。煤炭运量占铁路货运量的40%以上。为此,这一时期铁道部把新铁路建设的重点防在解决煤炭运输上。

新建的衮石铁路是衮州和腾枣煤田煤炭的一条出海通道,新衮铁路与衮石铁路、太焦铁路连接成为平行于陇海铁路东段的东西干线,是山系煤炭出海的一条通道。正在建设中的大秦双线电气化铁路,更是中国第一条以运煤为主、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现代化铁路,这一条铁路将是山西、内蒙、宁夏等地区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开发山系煤炭基地,增加内蒙、宁夏煤炭的调出量将发挥重要作用。

自乌鲁木齐到国境阿拉山口与前苏联铁路相接的兰新铁路西段,是中国通往前苏联的另一条重要国际干线,也是连接亚欧两洲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国防上具有重大意义。

◆京秦铁路

惊奇铁路自北京枢纽双桥至秦皇岛,全长290公里,是晋煤外运北线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并首次采用AT供电方式。该线北京端155公里是1975年修建的通坨线增建第二线而成,其余为新建。京秦铁路于1981年9月开工,1984年通车,1985年运营,1986年建成光缆数字通信系统。右图:电力机车牵引运煤列车。

◆衮石铁路

衮石铁路起自京沪铁路的程家庄至黄海之滨的石臼所港,全长308公里,是山西、山东煤炭出海的一条通道,1981年开工,1985年交付运营。

◆新衮铁路新衮铁路

自京广铁路的新乡,在长亘跨黄河,进入山东东明而抵衮州,全长315公里。济宁至菏泽段于1977年开工,1982年竣工,新乡到菏泽段于1983年开工,1985年竣工。长东黄河大桥全长10,282米,有桥墩301个,桥上设有1,243米长的会让站。大桥于1985年10月建成。该段黄河"有水不能行船,无水不能行车",河床冲瘀变化剧烈,素有"豆腐腰"之称,工程难度很大。

左图:长东黄河大桥是中国目前最长的铁路桥梁

◆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起自大同枢纽韩家岭至秦皇岛,全长653公里,在河北省怀来与丰沙铁路交叉,在京郊怀柔又与京通、京承两铁路交叉,,1985年开工,将与1992年建成。这条铁路是雁北、平朔、内蒙、宁夏等地区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年运量可达1亿吨。全线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具有八十年代国际水平。

◆兰新铁路乌阿段

兰新铁路乌阿段自乌鲁木齐至边境阿拉山口,与前苏联铁路接轨,全长467公里,该路曾与1958年动工,1961年停建,1985年复工续建,1990年9月竣工。

◆通霍铁路

通霍铁路自内蒙的通辽至霍林河,全长419公里,是运输霍林河露天煤的铁路,1978年5月开工,1984年通车,1989年12月31日交付运营。这条铁路对褐煤外运,解决东北、内蒙地区能源不足,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京九铁路

左图:蜿蜒于崇山峻岭的京九铁路(红箭头所指为线路位置)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全线用于环保工程的投资将达十二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最高纪录。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十日在此间发表题为《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披露的。

白皮书说,青藏铁路建设论证之初就确定了"建成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型铁路"的目标。

在铁路的线路选择上,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对无法避让,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路段,针对沿线野生动物的习性、迁徙规律,在不同地段布设了二十五处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在许多地段还专门架设了作为野生动物迁徙过往通道的旱桥,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如在六、七月份,为了藏羚羊顺利通过工地前往繁衍地产仔,青藏铁路有关参建单位为此停止施工四天,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撤离工地。

白皮书说,为了不破坏草地、湿地等自然环境,在施工中,非常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路基和施工车辆所经之处的草皮要保留下来,逐段移植,易地保存,待后覆盖到已完成的路基边坡或施工场地表面,使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对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精选适合高原生长的草种,辅以适合的播种繁育技术,尽最大努力恢复地表植被。对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进行人工培植草皮试验,辅以喷播、覆膜等技术,在沱沱河长江源区,高原路基植草专项试验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白皮书说,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各车站,取暖使用以电能、太阳能、风能为主的环保型能源。车站的废弃物收集后集中处理;生活污水要经处理达标排放,尽量用于绿化;客车采用封闭式车体,车上垃圾装袋,运至高原下交车站集中处理。管理上适应高原特点,采取中心站的管理模式,全线设置七个中心站。每个中心站管理控制半径在八十公里左右,对行车和维修全面负责。尽量采用远程自动化控制,机械化维修,减少高原上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最大限度地保护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采用先进技术,加速铁路现代化建设

解决铁路运能不足的跟被出路在于采用先进技术,加速铁路现代化建设。在机车车辆方面采用大功率牵引动力和新型车辆以扩大列车编组,提高列车重量,加快行车速度。为此研制了几种新型内燃、电力机车及客货车辆。同时引进技术,进口了一批内燃及电力机车。从1949年到1989年铁路机车车辆工厂共制造了电力机车1,139台,内燃机车4,953台,燃气轮机车3台,蒸汽机车9,659台,客车26,922辆(包括地铁客车447辆),货车450,678辆。

在信号方面大力发展自动化、半自动化闭塞系统,推行电气集中、调度集中及调度监督,以提高运行速度和保障行车安全。通信方面发展长途小同轴电缆,增加长途电缆;载波机向300路、960路等多路方向发展;铁路长途电话自动化,向容量300至6,000门多门纵横制自动交换几方向发展。此外还发展了光纤通信,专用通信,如调度电话、去段电话和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等。

货运方面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机械化装卸水平,以减轻劳动强度。

线路养护机械化方面,除自行研制的捣固机、铺轨机、卸渣机、道床整形机、长轨运输车、清筛机以外,还引进成套大型养路机械,提高了线路质量。桥隧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创新,修建了一批桥式新颖的桥梁和技术复杂的隧道;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的制造钢梁和混凝土梁的桥梁厂。

◆大瑶山隧道

大瑶山双线电气化隧道位于京广线坪石、乐昌间粤北南岭瑶山山区,是修建衡广第二线的重点功臣,长14,295米。隧道施工采用4条斜井和竖井分段开挖,洞内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按新奥法施工。同时采用配套的大型现代化机械,实现爆、装、运和喷锚支护、混凝土衬砌全面机械化流水作业。右图:钱塘江新铁路桥位于老桥下游,1987年开工修建。图为施工现场夜景

◆上海的磁浮列车

世界将为中国上海的磁浮列车工程震动,“磁浮速度”将改写人类地面出行的新速度,世界交通发展史也将掀开瓦特发明蒸汽机和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来的又一崭新一页。

阎锡山为什么要把山西铁路修成窄轨?

阎锡山作为辛亥革命以来山西省最为重要的军政领导人物,对于山西省的工业建设、文化发展、 社会 变迁做出一定贡献。这不仅奠定了阎锡山能够立足山西的资本,也为日后山西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基础。在这些重要基础当中,最为世人关注的则是阎锡山修建的同蒲铁路,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窄轨铁路”。长时间以来,阎锡山修建窄轨铁路北大家诟病为闭关自守山西,只关心自己在山西的地位。事实上,阎锡山修建窄轨铁路是当时大环境限制、经济效益最优化、已有 历史 借鉴等要素下做出的明智之举。

一、窄轨的正太铁路提供 历史 借鉴与融合的机遇。 山西早在1897年5月,清政府邮

传部曾提出修筑同蒲铁路的设想,但未能实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正太铁路是山西巡抚胡聘之为谋运晋省煤铁之便利,奏请清政府开办修建。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全线建成通车当时法国工程师以地势险峻、工程艰巨为理由,坚持采用1米的窄轨,提出若修1. 435米标准轨,需追加6000万法郎,而华俄道胜银行又蓄意不准加借,清政府只好同意修成窄轨。这样一条窄轨铁路成为当时山西境内两条最为重要的铁路动脉。正太铁路一方面使得阎锡山及铁路规划人员认识到铁路修建的各种自然条件限制于与技术难关,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同蒲铁路与正太铁路的融合。

二、经济效益的考量是窄轨的根本原因。 中国当时标准轨距为1. 435米,轨重85磅。轻轨轨重36磅以下不等,轨距从1.435米至0. 75米不等。以同蒲铁路主支线全长1023公里为计,不同路轨的修筑成本、效益各不相同。同蒲铁路运费,平均吨公里为4分,计5 000万吨公里,合200万元。合计客货运费年收入预计350万元。据专家测算倘若用85磅重的铁轨,50年的损失累计为37 415万元;用56磅重的美国铁轨,从第3年获利,50年内依然损失3 030万元,用35磅标准铁轨,50年内获利363. 54万元;用30磅美国铁轨,50年获利429 416万元;用30磅重、轨距75厘米的铁轨在50年内获利420 628万元;用24磅重、轨距75厘米铁轨在50年内获利457 600万元。同蒲铁路铺设30磅重美国铁轨,同使用85磅重标准轨相比较,50年内要少付88亿元。

与此同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早年大多是窄轨铁路。如果修成标准轨,则贷款利息沉重.仅年息就需600-700万元,盈余尚不够付利息。这样一来,年复一年,路债越背越重,经济落后的山西将无法承受。如果使用30磅重美国窄轨,不仅短期即可收回投资且营运得利,而且可与正太窄轨铁路相衔接。

三、阎锡山审视夺度下的正确决断是窄轨铁路实施的直接动机。 阎锡山担任“晋绥兵工筑路总指挥部”总指挥(实际上就是同蒲铁路的建设指挥部,带有鲜明的军事色彩),他一开始就说:“我愿此次修一最经济之铁路。何为最经济?即坚固与省钱两者兼顾是也”。以坚固为原则,“同蒲铁路的测量定线工作,将近六年(按:包括中原大战前的两次测量),有的路段测量三四次,甚至六七次,虽费时费力,却找到了经济合理的线跟如绕开石岭关、雁门关,另选新线,虽多走路程,却躲开了艰巨的谷栋隧道、深挖、高填等工程,经费大省,效益大增。”以经济为原则,原本应采用标准轨距,自是无可厚非。之所以采用1米轨距,受山西眼前财政和经济的限制。试想修筑分条标准轨距的铁路,只就钢轨及枕木两项,每公里就要1万元以上其他如土地路基、桥梁、涵洞、隧洞、车站、机车、车辆及电讯等,所费更属庞大,同蒲全线就要花6000- 7000万元 。可是,用钱是要计算利息的,以最低年息1分计,就要年付息金600-7 00万元之巨。在铁路通车后,初期营运收入,可能尚不能敷维护和营运的开支,哪有盈余来支付息金这样日积月累,恐怕修了同蒲铁路,将来就是卖掉山西,还不够偿还债务的。

此外,南京政府无力配合与“铁路国有化”原则。南京各机关也曾透露过修筑 同蒲铁路应用标准轨距,中央早有计划,所需经费,可由中央统筹办。但是,这张支票几时可以拿到,实在不得而我们现在是饿着肚子的穷人,人家要给我们大鱼大肉,甚至山珍海味来吃,哪有不欢迎、不接受的道理。不过,画饼不能充饥,我们还是要吃小米饭、荞麦面来维持 生活的。即便修成铁路,南京政府要求铁路必须国有化,这样就使得阎锡山白忙活例了。

1933年5月23日,同蒲铁路在太原车站举行开工典礼,1937年8月全线通车。虽然铁路由于资金不足及条件的限制,采用窄轨铺路,客观上造成山西经济与全国关联造成一定影响;但是这条铁路是山西经济建设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也是阎锡山“公营事业”对山西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一壮举不但结束了非靠帝国主义或者是一省自己无力修筑大型铁路的 历史 ,而且由于它贯穿山西南北,勾通了正太、平绥,既把全省重要物产地区和城镇联结在一起,使货畅其流,人畅其行,又架起一条山西同外界交往的重要桥梁,为山西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朱言论史问答团队·赵士见撰稿

同蒲铁路,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咱们就从同蒲铁路说起。

同蒲铁路,是一条贯穿山西南北的交通大铁路,是阎锡山时期重点铁路建设。同蒲铁路,北起大同,南抵运城蒲县,将山西南北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城市连接,也带动了沿线县市的发展,这在山西交通史上也是伟大的工程。

兵荒马乱的年代,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但是阎锡山将政府资金依旧用在了教育和铁路的建设。教育,不需要多述说,全国排名第一的位置。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人力成本的材料成本是绕不开的大投入。如果采用窄轨修建,可以有效减少财政的支出,而增减铁路建设的里程数。这样,实现山西全省交通轨道的建设的年限和愿望可以很快实现。世人都说,阎锡山是阎老扣,精打细算。实际上,这是在当时 社会 状况下,很好的交通建设规划。

即使在经济发达的现在,依旧没有一条直接贯穿山西南北的交通线,不过未来一定还会有一条“同蒲铁路”出现,带动山西经济的大发展。

现在还有人问山西高速公路比外省的少几条车道呢?收费还不比外省便宜。为何呢? 科技 发达的今天,人力,物力都和民国时期不能比拟,山西的高速公路都做不到和外省,尤其和平原省份一样宽阔,何况阎锡山哪个时代呢?

山西境内多山, 两山夹一谷,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吕梁山,中间是五大串珠状盆地, 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

同蒲铁路从1933年 5月1日开工到1937年7月全线通车,共修筑了4年零2个月,全线约长850余公里,共投资1650万元,这在当时好多省份还没有铁路。而阎锡山上马这一项目,可见目光有多远见。

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平原省份别人修三条路的花费,在山西还不够修一条路,想发展,可财力紧张,怎么办?只能以最少的成本干最大的事,窄轨,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敬佩阎锡山,他留下的同蒲铁路,现在成为今日山西贯穿南北的大动脉,而且在建国后阎锡山时代的这条铁路铁轨,还被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整体支援给 社会 主义小兄弟越南。

只是,从此再无阎锡山,如今只剩北上广逐风流。

阎锡山修窄轨铁路的原因,一般解释为割据地方,抗拒统一;个人狭窄观念等等,不一而足。但放到当时来看,窄轨铁路修建成本低,而且许多地方也修有窄轨铁路;在建国后,许多省都修有窄轨铁路。 1、阎锡山的经济账

阎锡山和陈诚一样,军事能力有限,但行政、经济建设能力都是很不错的。陈诚在湖北的行政与阎锡山的山西建设都是可圈可点。

(同蒲铁路)

山西十年建设有一环就是修通同蒲铁路,即大同到风陵渡的铁路。选取了窄轨,这个国内的其他地方不一样。但确实成本低:

阎锡山从一开始就很经济,边修边通车,用工用军人,经费靠发行纸币。基本没有影响他的军工、实业建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他的建设。

2、山西的特殊情况

山西多山,窄轨铁路在一定时期适合山西发展。在同蒲铁路之前,正太铁路是山西唯一的窄轨铁路,也是山西唯一的铁路。

同蒲铁路采用窄轨,就实现了山西铁路统一标准。

(正太铁路)

再就是军事上的考虑,黄绍竑在《五十回忆》中写道“抗战开始后,晋绥军没有破坏铁路,只是把机车拉走”。

这就可以看出,当时晋绥方面认为有外人攻入山西,我们把机车拉走,他们就没法用我们的铁路。

(五十回忆)

3、建国后的窄轨铁路

建国后,国内一些地方依据地方情况,也建立了一些窄轨铁路。比如河南就前后修了1200公里的窄轨铁路。今天虽然停了,但一些遗迹还可以看到。

(河南窄轨铁路)

阎锡山的铁路修建肯定有地方割据的考虑,但更多是经济方面、山西路况统一方方面的考虑,低成本的铁路建设对一个省而言是符合实际的。

参考文献:

黄绍竑《五十回忆》

被阎锡山修成窄轨的铁路,是指同蒲铁路。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中部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也是山西省境内最重要的铁路。如此重要的铁路,阎锡山为什么会把它修成窄轨呢?

1.为了达到封闭和割据的目的。 这就要从军阀混战和割据的地方说起来。阎锡山自1911年领导太原起义成功,担任山西省都督以来,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统治山西长达38年,人称“山西王”。

为了维持自己“小王国”的独立,避免其他军阀势力,尤其是蒋介石的中央军的渗入。他将同蒲铁路,按照法国一米标准,修成窄轨,从而使同蒲铁路与省外的铁路无法直接相连,省外的火车无法直达山西,从而达到封闭和割据的目的。

2.为了达到节省的目的。 山西多山少平原,因此修筑铁路耗费巨大。而没有中央的帮助,以山西一地之力,修筑如此艰巨的铁路,花费十分巨大。修筑窄轨铁路,有助于缩减经费,减少开支。

这件事我看过不少资料,修铁路是中原大战之后的事情,阎锡山已经承认蒋介石中央政府的地位。中原大战前,阎锡山的野心不仅仅局限在山西,中原大战是阎锡山和蒋介石竞争谁能成为全国的“一把手”。失败之后他没了其他野心,就准备好好经营山西。

要致富先修路,阎锡山就是在这样的 历史 背景下,开始在山西修铁路。当时山西地方经济弱,无力独自修路,阎锡山多次像蒋提出让中央财政支持山西修路,都遭到拒绝。

最后没办法,阎锡山咬牙自己搞企业赚钱支持修路,就在这个时候阎锡山听说法国那边有退休下来的窄轨铁道,基本按废铁的价格卖,经过核算得出把铁路修成窄轨的,即使把法国的铁道运到山西还是很便宜,不足的部分自己修建也比标准铁轨便宜,最重要的是能让山西尽快把铁路修成,让它开始盈利。这个时候很多人认为阎锡山是故意修窄轨,不让其他地方的火车进入山西的事实已经形成。

一说到山西较为封闭的地理特点,很多人就大书特书,并说什么因此外军很少侵入,山西人民生活安定云云。我却很不以此论调为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亦会有不好的一面。这才符合辩证法。山西封闭的地理特点和百分之八十为山地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口,这也就是为何周边的冀,豫,陕,人口皆比晋省多。这也就决定了山西自己的财政并不是多富裕,只是晋省民众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民风使然。

说到窄轨这个事,其实更多还是因为投资小,节约建设成本,这符合晋省当时的实际。什么为了独立王国故意用窄轨,这根本就不靠谱。在二十世纪,飞机都上天了,搞个窄轨就能隔绝外界吗,岂不是笑话。山西再山多,日寇不还是进来了。人永远是决定因素,地理决定论太狭隘了。当年日军占领山西没过黄河往陕,甘,宁,青进兵非不能也,是西北是中华地理贫瘠之地,日寇国力较小,奉行以战养战,占领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经济发达富庶之地很划算,况日军兵力不逮,占地越多,兵力越分算。此都是有考量的。扯远了,当年窄轨更多也是经济考量,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也符合钱鬼子老阎的一贯风格。

这也是阎锡山的精明之处了,他把山西的铁路修成窄轨(这种铁轨只比平常铁路的宽度窄一丁点。不是很窄)。盛传阎锡山的火车装有类似于蚂蚱腿的伸缩装置,这种装置可以使火车的车轮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伸缩。就是针对这一说法,我想了很久。觉得事情的本质和原理不应该是那样的。我想,阎锡山的火车能在窄轨和宽轨上行驶畅通。火车轮距的构造应该是这样的(我说的这个逻辑应该能说得通,至少要比盛传的蚂蚱腿说法可行)。他的火车车轮跟一般轮子宽度一样。构造不一样。准确来说,阎锡山的火车轮子行走在山西的铁路上的时候,火车轮子卡的是外槽。他的火车行走在别的铁路上的时候,卡的是内槽,这时候的火车就跟咱们平时看到的火车一样了。(这篇文章只是针对阎锡山火车传言)惹得恼羞成怒的蒋介石气得大骂阎锡山诡诈。这也恰恰说明了阎锡山的高明(诡诈)之处,自己的火车可以随便跑,蒋介石的火车却进不了山西。阎锡山也是借此达到他土皇帝的实际统治。毕竟意识形态终归是意识形态。更主要是阎锡山对蒋介石并不怎么放心。这也反映了阎锡山跟蒋介石貌合神离的关系。因为阎锡山对国民政府的态度向来是听封不听调。再加上当时世界各国的铁路轨距各不相同。制定统一的铁路标准是1937年,而在此之前,山西的铁路早已经形成了。现在我们国家所执行的是标准轨道。这种轨道跟窄轨相差四十多公分。但这也并不是唯一的轨距。(到现在世界上还存在有30多种轨距不同的铁路),所以,阎锡山时期的山西窄轨铁路和窄轨火车,甚至是传说中的阎锡山的可以变轨窄轨火车。我们并没有看到真实的东西或实物。只能凭空想象了。

要问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返回到1932年,也就是当年正太路接受的那年,看看当年的人怎么说的。

怎么能回到以前呢?当然是看过去的报纸。

我们看看1932年3月24日,登载于《申报》的报纸

给大家把这段新闻给打出来

正太路接收之经过

该路中法合同期满

约一个月接收完竣

济南通信正太铁路系前清光緖二十八年借用法欵所筑成、至现在欵已偿清、三十年期亦已居满故铁道部准收回、即在部内组织接收委员会、派黄振声为委员长、正太铁路管理局长李世仰为接收委员、自本月一日起、开始接收、现李世仰因事须向铁道部长报告并请示、十五日乘车过济赴京、据李过济南车站时语记者以接收经过、略谓正太路系借法欵筑成、 借欵合同正本订明如满期三十年、中国能偿清借欵、即可赎回该路、副本订明中国十年内能偿清该欵、合同即可作废 、除此而外、尚另有一行车合同、订行车管理权、属于债权者之法国、在中国借欵修筑之路甚多、条件刻苛、损失权利、未有甚于此者但合同上即经载明若十年期满我国能偿清借欵即可收回、当欧战时、该路有馀欵三四万元、政府不知及时收回、致机会错失、极为司惜、去年孙哲生长铁部时、余正供职粤汉铁路、当时建议正太路债即偿清、期限又满、应及期收回、勿再错过、以完成我国铁路系统、孙部长纳

余言、当派余为正太铁路局长、以办理此事、未及进行、政变突起、孙部长去职、遂尔搁浅、迨后叶玉虎继任铁道部长、亦以接收正太路为切要之举、决继续进行组织接收委员会并以黄振声为委员长、余为委员、余等于是由沪而京而正定、余为局长、故担任接收政府务、黄振声则担任外交、与法国总工程司接洽结果、异常圆满、自本月一日起、开始点收、虽在沪案暴发国难严重之际、尚未受其影响、前太原各界组织接收正太路促进会、余到山西接洽、当调见缓靖主任阎锡山

从1932年的报道,我们可以真正看出,为什么当时山西采取窄轨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