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高直挺拔,中空有节,四季常青,被人们认为是高雅、谦虚、刚直、有节的代表植物,加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烘托,竹子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重要的意义。历代文人常以咏竹明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10首最优美的咏竹诗。

1.《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杜甫流落四川时,接到四川节度使严武的信,让他去当差。杜甫本来要回成都草堂,接到信后十分高兴,就改道去了严武府上。严武的宅中,种有绿竹、新松。于是,杜甫就写下了《严郑公宅同咏竹》和《严郑公阶下新松》两首诗,以此明志,希望得到严武的重用。箨,指笋壳。竹子刚破壳,竹梢刚过墙。竹色映照在书套上,竹阴下酒杯变得也清凉。细雨过后,绿竹洁净,微风吹来,淡香袭人。只要不剪伐,很快就能与云齐了。看来,杜甫把自己比作竹子,希望得到重用,如此便能很快做出一番事业。看到此处,大家可能感到杜甫对竹子是很有感情的。其实,就在严武给杜甫写信前,杜甫还不知道去哪里找事儿干,因此,正忿忿不平,牢骚满腹,埋怨得不到重用。他的成都草堂前,新种了几棵松树,原来还种着不少竹子。所以,杜甫就写下了著名的两句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并把这首诗寄给了严武。后来,杜甫在严武宅中又自比竹子,总感觉有点儿打自己脸啊。

2.《咏竹》 宋 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

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

终随松柏到冰霜。

王荆公的诗总是与众不同。人们怜惜竹子,有气节但很瘦弱,本是高才,老而弥坚。曾经与其他杂草一同接受过雨露的滋润,但也能够像松柏一样傲对冰霜。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反向对比,描写了竹子的独特气节,展现了作者卓尔不群的特质和不向困难低头的抱负,气场十分强大。

3.《于潜僧绿筠轩》 宋 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苏轼爱竹子,这一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堪称千古名句,使竹子的君子之风不可驳斥。这也是一个典故。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字子猷,爱竹如命。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去借宿,朋友家没有种竹子,王徽之命家仆移植竹子来。朋友说:你就住一晚上,还种什么竹子啊。王徽之却说:竹子是君子,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呢?所以,不可居无竹,便是君子爱竹的雅事。苏轼本来也爱好美食,什么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等等,很多。但是,与它们相比,竹子却是排名更靠前的。竹子是精神方面的代表,这也就是说,苏东坡把美德和气节放在了物质享受的前面,宁可失去吃肉的机会,也不能失去志气。这大概是苏东坡受到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吧。

4.《咏竹》 宋 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

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

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

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

可怜王子独知音。

竹子可在庭院生长,也可在山林出现,其阴凉深受人们喜爱。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作者最喜爱的是:竹子尚未出土,还是婴儿笋的时候就有节;而等他长到凌云之时,依旧虚心。作者运用“未出”即“有节”、“凌云”却“无心”这两组对比,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地道出了竹子的气质,堪称对竹子君子之风最准确的诗句。笔者也是非常欣赏这一联诗。

5.《竹》 宋 陈与义

高枝已约风为友,

密叶能留雪作花。

昨夜常娥更潇洒,

又携疏影过窗纱。

这首诗虽然是一首写景诗,寓意没有那么深刻,但是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描写的景色十分优美。竹枝轻盈,容易随风摇摆。竹叶傲霜,能够经受寒冬。特别是在月光之下,纱窗之上,疏影横斜,楚楚动人,不可胜状。

6.《咏竹》 明 朱元璋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朱元璋虽然是个大老粗,没有多少诗词功底,但是,说出来的话,威猛凌厉,霸气十足。雪把竹子压弯了,但再低也不着地。只要红日一处,雪一消融,照样挺直了腰,摩天凌云。受到压迫绝不放弃原则,只要有机会,依旧顶天立地。这首诗充满了英雄气概,令人惊叹。

7.《移竹》 明 王世懋

幽居爱结水云傍,

曲径方塘卉木香。

添得琅玕三十个,

一庭秋色似潇湘。

王世懋是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王世贞的弟弟,名气也不小。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园艺大师,在江苏太仓娄东有一处私家园林,种植梅兰竹菊等各种植物,曾经写过《学圃杂疏》,是一部专门的园林花木专著。这首诗写了移植竹子的事情。琅玕,是竹子的美称。竹子喜欢幽居傍水,虽然仅仅种上几十颗竹子,但整个园林被点缀地充满了潇湘秋色,十分幽雅迷人。

8.《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郑板桥自题在一幅竹石画上的一首诗。坚韧孤傲,刚劲有力。太有名气了,这可能是人们最为熟知的关于竹子的诗了。

9.《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也非常有名。郑板桥喜欢画竹子,把竹子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而且在实际生涯中,也确实以竹子为榜样,刚正不阿,爱民如子。此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知县任上,十分关心百姓疾苦,有时夜晚听见风过竹林的萧萧声,都会想起老百姓的事。后人常引用这首诗,来称赞那些为民务实的清官。

10.《补竹》 清 燕山南

小楼西畔曲栏东,

新旧琅玕补几丛?

天向墙头加倍绿,

日从窗上不教红。

有林便入真高士,

乍到还欹是醉翁。

毕竟心空能解事,

进门先带一身风。

十分清新而又风韵十足的一首诗。小楼西畔,曲栏东面,补种了几丛新竹,增加了一派绿意。天空不是蓝色,而是绿色。阳光落在窗户上,不是红色,也是绿色。可见,这竹子的作用有多强。作者先强调了竹子能够改天换日的本事,随后就着意刻画入林之人的气质。能够进入这样的竹林,可不是一般的人。心中坦荡,自带清风,如同醉翁一样,不入俗世,潇潇洒洒,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啊。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