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渊源流长从零开始学茶艺,茶道从零开始学茶艺,自是其中最耀眼从零开始学茶艺的一个之一,博大精深,天地万物至理存乎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如同是世世代代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实在难以一言而语之
那么,如何做到快速系统的对其有所认知呢?好办!可以拆解其构成即可。但单就构成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点来看从零开始学茶艺:
【一】环境: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
茶道的进行必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能开展的茶事活动,因此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是尤为讲究的,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茶道环境大致上有以下三类:
【壹】自然环境:松林竹下,泉涧溪侧,林中山石等
【贰】人造环境:僧寮道院、水榭亭台、画舫楼阁、书房客厅,阳台塌下等
【叁】特设环境: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
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忙中偷闲,茶室往往才是更多人的选择。对于茶室而言,茶室有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即茶室的庭院和文房茶间。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室内则往往有挂画、插花、盆景、古玩和文房清供等
总的来说,茶道的环境就是要清雅幽静,进入茶室就如同置身于书海和缥缈的烟云之间一样,使人在不觉间就会忘却俗世,洗尽尘心铅华,熏陶到德化与深思
【二】礼法:旨在活动能够更优雅顺利的开展
每种活动都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才能进行的,茶道活动也是如此。茶道活动中的礼即礼貌、礼节、礼仪;法即规范、法则
茶道之礼可分为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等
茶道之法则牵扯到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问题,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如语言、仪容、姿态、仪表、位置、动作、顺序等
对行茶规矩的由来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五之煮》篇中是这样说唐代行茶礼节的: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而到了明代,另一位茶界大牛朱权在他的《茶谱·序》中又记载为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
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
可以看出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虽有所损益,但主要的精髓之处一直是得以延伸并很好的继承的,这些可以算是茶道的与时俱进,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让自身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当然,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礼法也是有所不同的,但那些优良的基本礼法内容是相对固定的,也是茶道的精髓所在,理应随时代
【三】茶艺:旨在达到一种更高层面的饮茶追求和享受
首先我们要明白,茶艺师自身对于饮茶的更高追求和享受,所以表演茶艺是可以的,但这不是茶道。茶道是人的修行之路,而且街头杂耍,更不是纯粹的为了表演而表演的茶技,完全没了茶道的高雅与魅力——可表演的是茶艺而不是茶道,那只是表演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是茶道的必要条件,但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但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比如纯粹的表演。表演的观赏性质使得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成为另外一门艺术的存在形式。所以说,这样,虽不是茶道,但它也是艺术,是茶艺
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是茶艺的五大环节,而具体区分起来则有三种方法:
【壹】从习茶的方式上:古今茶艺可划分为煎茶茶艺、点茶茶艺和泡茶茶艺
【贰】从主茶具上:有工夫茶艺、壶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和盖碗泡茶艺
【叁】从茶叶上:工夫茶艺在发源地上又可划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和台湾变式工夫茶艺
【四】修行:茶道的宗旨所在,是茶道的根本
中华茶道的终极理想就是怡情且养生、修道并证道。证道是所有修道的结果,也是茶道的结果和理想,是茶人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摒弃了一切繁缛和沉钝烂疴之后的茶道的目的可以只在于修行,环境亦好,茶艺亦好,礼法亦好,都是为着一个身心的修行而服务的。并最终让每个经历者自身是我素质和境界得以提高,人格得以重塑,直至完美
茶中华茶道的修行行为为身心双修:
修身,也谓之养生,可祛病健体、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修心,则怡情悦性、志道立德、明心见性
身心双修,方得正途,这是茶道的最根本之处,也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但是要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不可混淆
有道而无艺,空洞乏物,纸上谈兵;有艺无道,肤浅粗俗、技而无神。因此,必定要将茶艺与茶道结合,艺形于道,道显于艺,最终达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真正的高度统一
一句话总结饮茶的三个段位:
喝茶,仅仅是以茶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并能深入的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器具逻辑以及人际关系等
茶道,茶的最高境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思、伦理、道德等,通过品茗本身这样一件简单的雅事来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更高的追求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