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说茶茶叶的起源与历史,用听得懂的话叙说茶历史
茶的起源说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长久以来,茶已经深深地刻在大家的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吃茶饮茶,但是说到茶的历史却不是那么清楚,毕竟众说纷纭,孰真孰假难以辨认。
这个“众说纷纭”,大概有“神农说”、“商周说”、“秦汉说”、“三国说”四种说法,具体怎么回事儿,今天就在这给您扒拉扒拉。
咱今天先说说“神农说”
神农氏▲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
“神农说”是在史料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一种关于茶起源的说法,也是当下社会最让人熟知的一种说法。
我们从汉代的记载说起——“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这里的“荼”便是说茶,这个荼是怎么变成茶的暂且按下不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这里咱先说说“荼”是怎么回事儿。
神农尝百草大家都知道,这位华人先祖帮人们找到茶叶的起源与历史了可以吃的粮食和蔬菜。如果拿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个吃货,而且是个终极吃货,这位老先生几乎是个什么都吃的主儿,有点类似于《荒野求生》中的贝爷(贝尔·格里尔斯),但是贝爷的段位比起神农老先生来那就完全不值一提了,贝爷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专业的节目录制团队,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有毒,该怎么处理,一旦出现事故是能够及时救援的。
假如神农老先生知道贝爷的故事,估计心中的鄙视感翻一万个白眼也是翻不完的,毕竟人家神农老先生是找个山头,进山之后不管能不能吃,吃了再说先吃为敬的那种神一般的存在。
据说这位老先生,有一天跟平常一样,又来到了山上试吃各种各样的美(zá)味(cǎo)。但是这次真的是倒霉催的,连着吃了好几种有毒的东西,最后腰也酸了,头也痛了,一口气上俩台阶都费劲儿了,于是绝望了躺在一棵树下休(děng)息(sǐ),突然发现树旁的井眼旁长着一颗从没见过的绿油油的植物,顿时眼睛就亮了,心想“反正都快死了,再替大家试试这个能(hǎo)不(bù)能(hǎo)吃吧”他立马薅了一把放到嘴里吃了起来,结果吃完嘴里又苦又涩,这位心里当时就更绝望了,我估计现代的博士后都算不出他当时的心理阴影面积得有多大。
好在这位的心比心理阴影大多了,你猜人家怎么着,身子一横,躺在树底下就睡了,好家伙,从上午十点睡到下午十点,足足六个时辰,那是睡了个昏天黑地啊,结果人家睡醒了却是一点事情都没有了(我想这应该是现代所说茶叶分解药效的最早证实。)
于是这种神奇的植物就被发现了。神农先生把他看做一种解毒的神药,专门记录了下来,记为“荼”。
冲饮“荼”是怎么发现的?
“荼”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水冲泡的呢?神农起源说里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不过有种说法倒是挺有意思的,说来给大家听听。
主人公还是这位神农老先生,上文说了,神农食荼,知道荼能解毒,便把这好东西给带回来了,可是那时候没有冰箱啊,新鲜叶子存也存不住,留也留不下,放在阴凉地方容易腐烂,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晒干,哪还能嚼着吃啊,老先生一合计,还是晒干合算,起码能留住啊,腐烂之后可是什么都没了,实在不行捣碎了用水冲服呗。
老先生倒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没多久便给晒干了。
老先生虽然是个吃货,但是你别小瞧了人家,他可是个心系国民的大家吃货啊,“我不先尝尝什么样,能让别人吃吗?”他心想,“不行,还得我先试试”。说干就干,神农老先生搬来一鼎大釜(当时的锅具)放在空地上,打来树旁的井水,生起火便开始煮水,谁成想,这水还没开,平底一声惊雷,妖风四起,说来也怪,这一阵的妖风吹了不足一分钟时间,便一叶不落的把晒干了的荼草刮到了釜里,其他东西却丝毫未动啊!神农氏当时就惊了,这干啥啊,这不努力全白费了吗这不是?!
神农老先生气呼呼的、颤巍巍的走到釜前,只见这几片叶子飘浮水面,水中汤色渐呈黄绿,并有清香随着蒸汽上升而缓缓散发,老先生没招了,不过这汤闻着倒是挺香的,罢了,先尝尝吧,神农用碗舀了点汁水喝,只觉味带苦涩,清香扑鼻,喝后回味香醇甘甜,身体不累了,头脑也更清醒了。神农大喜,并多次取荼叶放至煮沸井水当中熬煎试服,发现确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遂把这种方法记录下来。
并将其命名为“井荼”,还因此作了一首欢快的歌
?
一杯你开胃
二杯你肾不亏
三杯五杯下了肚
保证你的小脸儿呀
白里透着红
红里透着黑
黑不溜秋
绿了吧唧儿
蓝哇哇儿地
紫不溜湫
粉嘟嘟儿地透着那个美
?
(以上彩字都是我瞎编的
)
“神农起源说”暂且说到这里
我们下周六《中国传统元素》栏目里再讲
↓
茶的“商周起源说”
“三千茶农茶叶加盟总部”
下周六与您不见不散
说明
因关于神农时期的史料记载少之又少,本文根据民间传说以及部分史料编撰而成,若有史实错误,欢迎在留言中批评指正。
转载请注明出处-三千茶农茶叶加盟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