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农志】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制茶安溪铁观音哪家好,我是第五代人
匠农志
>>>>----<+++>----<<<<
一半城市一半农村寻找匠心之美
(文安溪铁观音哪家好:福尔摩七+农小牛)
99间土楼,百多年技艺,
十四道工序,五代人传承。
安溪金德楼,寻味清皇朝的铁观音。
只要说起安溪铁观音,
必定会想到清朝光绪年间的制茶大师章良思,
传说中的安溪蓝田四柱万金之一,
是他亲手创建了名噪一时的99间土楼“金德楼”,
作为铁观音精加工场所和大家族成员的居所,
现在金德楼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01 锤炼出的大师傅,金德楼的传人
在浩瀚的茶故乡中,安溪无疑是幸运的,
年平均气温16℃~21℃,年降雨量1800mm,
相对湿度80%以上,红壤或沙质红壤,微酸性……
而位于内安溪无污染的蓝田乡铁观音百年老字号“金德楼”,
更是凭借着独特的地理元素赢在了起跑线上。
章添良,金德楼茶行第五代传人,
出生在制茶世家,14岁开始学制茶,
已经从事茶业30多年,
制茶大师章良思就是他的高祖父。
由于制茶手艺精湛,安溪人都称之为,章师傅。
(章师傅在进行茶叶摇青)
章师傅在铁观音的种植、加工、制作、拼配等领域,
潜心钻研,经验丰富。
他坚持按照传统工艺制作铁观音,
采用自然萎凋的方式,重摇青、重发酵、手工包揉,
他做的铁观音香高韵浓、风格独特、七泡有余香。
(章师傅与制茶老师傅一起品茶)
02 不将就:十四道工序缺一不可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
在制茶过程中,对时间、温度、力道、频率的控制非常重要,
做好铁观音真真切切的是一门技术,
做的茶越多,双手、眼睛、鼻子对茶的感知就越敏感。
(章师傅查看茶青)
金德楼茶行世代传承的铁观音14道工序,
采青、晒青、凉青、摇青、摊青、吸氧、发酵聚香、
炒青、揉捻、包揉、炭焙、捡梗、风选、包装,
而现代工艺铁观音却省掉了其中很多步骤。
章师傅觉得,祖传的技艺,是不可将就的,
安溪铁观音世代流传下来的茶叶制作技艺,
在经历辉煌之后更需要好好去坚守。
(章师傅与叔伯兄弟一起包揉铁观音)
章师傅告诉我们:
“铁观音的精制与发展不能只依靠量的堆积,
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包揉和炭焙是铁观音制作中很重要的一步,
可以起到锁住茶香且令茶叶更加醇厚的作用,
但这个过程一般要几个小时的交替进行,
1个铁观音老师傅1天最多做10斤茶,
金德楼茶行现在共有6位老师傅坐镇,
平均一天只能做50斤铁观音。
03 看天吃饭,坚持纯手工
(章师傅带领大家上山采茶)
做茶的人都知道,
温度和湿度对茶的品质影响很大,
所以现在很多茶企都用空调控温控湿进行机械化生产。
而章师傅却始终杜绝在制茶过程中使用空调,
他说“茶叶是老天爷赏的,
当然要看他老人家的脸色制茶。”
(包揉好的铁观音在室温中静置)
有别于机械化生产的铁观音,
手工制作的铁观音无需在冰箱内冷藏,
只要像对待白酒一样在干燥环境内恒温储存即可。
并且越放香味越浓郁。
有别于机械压制出的颗粒均匀香气易散,
章师傅做出来的铁观音,
颗粒呈半条索状,“蜻蜓头、螺旋腿”,
色泽乌黑发亮,红点明显。
汤色呈橙黄色,色如油滴;
香气浓郁,音韵明显,带兰花香;
口味醇厚,回甘持久。
叶底色泽偏深,主要呈墨绿色,
叶面往往为绿叶红边,色泽不均匀。
而这,就是一泡上好的铁观音该具备的品质!
章师傅告诉我们,
你给予铁观音什么样的工艺,
铁观音也将回报给你什么样的味道。
不管别人怎么去改变新工艺,
我都不忘初心,坚持祖传的制茶手法。
(实名农户《匠农志》栏目组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