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灌糖的历史
- 馅料糖的制作
我的家乡介休是山西省的一个小镇,也是一个县级市。介休市位于太原盆地南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清明节的发源地,被誉为“清明寒食文化之乡”。清明节发源地绵山位于介休市,是5A级景区。
介休市因引进了春秋时期的“削股献君”、东汉博通经典的郭(郭泰)、北宋50年会相的文彦博三位名人而被称为“三贤之乡”。可考的文明史2800多年。
在五年,曲沃庄伯斩其翼,金本紧随其后。
公元前718年五年,隋位于介休以东,介休是金医生士的美食城。这是介休最早的文字记载。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地区一直是山西比较发达的地方。晋商名家还分布在祁县、太谷、平遥、介休、榆次等地。“乔家大院”里的“银冬瓜”出自“介休王家”。八晋商中的“侯氏”和“范”都是介休人。
阿倩离开多年,刚回到介休。他想通过网络向你介绍介休乃至山西的风土人情、美食小吃。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介休最有名的小吃芳官糖也上市了。阿倩给大家讲讲介休的小吃芳官糖,也算是对家乡文化的一份贡献吧~!
灌糖的历史
馅糖,又称馅糖,是山西民歌中的“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介休的馅糖好甜”。酿糖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畅销全国。它是“介休八宝”之一,也是浙江的“村面糖”。
关于馅糖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乾隆皇帝祭奠五台山后,小衣下山,准备去长安,途经介休城。当他看到一个糖果区,他尝了尝,说:“馅儿不是更好吗?”摊主听后,把糖果倒进馅儿里,结果味道更好了。后来这种糖被称为“馅糖”,慢慢变成了“馅糖”。这就是“馅糖”这个名字的由来。
后来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西逃,途经介休,住在介休顺城关(顺城关即现在的阿明、清街)。知县慈禧奉上馅儿糖,慈禧和随从都觉得好吃,于是下令冬至送到宫里。从此,灌糖成为清廷的贡品。
馅料糖的制作
馅儿之前,馅儿糖其实是甜的一段,是山西、陕西流行的一种糖。通常是冬天做的。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要在灶王爷嘴上抹上糖果做的瓜,让灶王爷“对天说好话”。
“措”的意思是“秋收脱壳入库时筛米粒”。糖,也就是小米和大麦制成的糖,可以看作是麦芽糖的一种。与其他地方不同,山西盛产小米。常见的麦芽糖是由麦芽和糯米糖浆熬制而成。糖果是将大麦芽和小米一起煮成浆,蒸发水分制成的。
不同形状的糖果有不同的名称,如被拉伸成长条的糖果棒,被制成胖乎乎的形状和瓜的糖果棒,以及粘在其上的芝麻被称为麻片。
馅糖是用空里的绵白糖、青红丝、核桃仁、玫瑰花、桂花倒在一根粘糖棍里做成的。外酥里嫩,皮薄馅香,心甜。
棒棒糖
馅糖长约10cm,宽约2cm,表面覆以芝麻,内填馅料,是很好的礼物。糖营养丰富,是世界上难得的美味。
馅儿糖的制作很复杂。由于馅儿糖是时令食品,只在冬季制作,保存起来不太方便,容易融化。所以介休的馅糖很少,主要分布在联福和张兰镇。
大麻片
小米(大米)37.5斤,大麦(小麦)8.5斤,熬成31.5斤水,再做成25.5斤陈米,最后做成25.5斤白米。
阿倩没有参与过夹心糖果的制作,只知道大概的制作流程。现在,让我分享一下:
1.将大麦摊开,洒上水,长出约3厘米的麦芽。
2.小米泡水。
3.捣碎发芽的大麦。
4.把泡好的小米放在笼子里蒸。
5.将蒸好的小米和麦芽放在一起,微热,闷糖水。
6.将糖水放入锅中,用小火将水烧开,形成老沸。
7.老人凉了之后,就开始拉糖。像其他地方的麦芽糖一样,他渐渐把老人拉成了白人。
8.将葱白均匀分好,用馅料包好,用芝麻包好。
奥克
馅料糖的制作和普通麦芽糖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使用的原料不同,然后馅料就成了一种独特的“馅料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区会出不同的美食。同样,以麦芽为糖,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制作工艺,制成不同风格的食物。
介休的馅糖因为制作时间的限制,不方便保存,制作的人越来越少。整个介休市一年只能做100吨左右的馅糖,传统小吃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阿倩祖上来自平遥白城村,介休南街雪乡口对面有一家店名叫“鲁”的小店,专营山西传统小吃和小吃。爷爷、爸爸搞小吃,分享山西传统美食,这是阿倩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大家能支持我~!
食物没有确定的味道,适口者弥足珍贵,但没有真实性。只讲传统,厨房无止境,精益求精。
@名气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