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生活的麻木可以到怎样的程度?

人刚开始的时候经历苦难都会难以忍受,比如说工作的炎热,工作的辛苦,自己都会感觉很累,但是时间久了人就会麻木,哪怕热但是已经习惯了,哪怕累但是也能接受啊,这就是对生活的一个忙碌,自己在饭店做过服务生,可以说每天的工作量一点都不小,12个小时绝对挡不住,而且有的时候客人多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坐下,很辛苦的,刚开始很难以接受,但时间久了也就麻木了。

全身麻醉会死亡吗 ?

有很大的几率会

这个问题适合好好掰扯一下,让大家了解为什么麻醉科高风险,为什么麻醉又是如此安全。

麻醉呢,按照作用机制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局麻药物(各种后缀为卡因的药物,常见的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等)注射到相应的神经周围,对该段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神经传递阻断。所谓的半麻,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局麻等等都是这种原理

这种麻醉因为只阻滞部分节段神经,对人整体功能影响较小,致死风险也相对较小。主要致死因素有麻醉药物的过敏,麻醉药物快速大量误入血中引起局麻药中毒。

而其中的椎管内麻醉因为是对脊髓进行麻醉,所以麻醉的作用平面决定着对身体的影响。在麻醉作用平面以内痛觉温觉消失,触觉仍然存在,肌力减弱,同时血管扩张,血管床开放,交感神经受抑制。如果阻滞平面过高,会导致血压大幅下降,心率下降,同时呼吸肌麻痹,出现这种情况是有致死风险的,需要即使处理。如果整段脊髓被麻醉,我们称为全脊麻,会导致患者呼吸心脏骤停,是椎管内麻醉主要的致死因素(当然也是非常罕见的)。

还一种麻醉呢就是全身麻醉,完整的全身麻醉是一种复合麻醉,需要多种不同作用的麻醉药联合使用来保证麻醉效果。最基础的三种药物作用是镇静,镇痛,肌松。

镇静,简单来说就是让人睡着,无法被唤醒,镇静药物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镇痛,顾名思义,主要让人失去痛觉,全麻药中的镇痛药都是强效的阿片类药品,对生理的主要影响是心率减慢和呼吸抑制;肌松药,是为了确保术中患者不会出现无意识的体动,降低术中牵拉肌肉暴露手术术野难度,防止呼吸机对抗的使全身肌肉松弛的一类药物。

所以综合看来在麻醉中,患者心率下降血压下降无法自主呼吸。光是无法自主呼吸这一点,分分钟就足够致人死亡。

当然,麻醉医生的作用就是确保患者在全麻过程中各项生命支持。患者不能呼吸,用呼吸机来支持;血压下降心率下降,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支持。所以麻醉医生一刻也不能离开病人,眼睛不一定时时盯着,但是耳朵要一直听着氧饱脉搏,报警,呼吸机风箱的声音。

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难的,以上是患者没有特殊情况下,仅由麻醉药物造成的生理影响。

但是!但是!但是!

来做手术的怎么可能是正常人!每个患者的自身疾病对生理的影响千变万化,合并三四种慢性病的每天都有,风险也是千变万化,不过这些也不能算是麻醉麻死的了。

总结一下,全麻中与麻醉相关的致死因素:麻醉药的过敏,麻醉药物推注速度过快量过大导致心率血压骤降又没有及时处理,使用麻醉药患者自主呼吸消失后呼吸通路没有及时建立(困难气道,气管导管难以置入),麻醉机忘记打开,或者呼吸管道脱落没有及时发现,恶性高热(这个自己百度一下吧,致死率很高,同时也非常罕见)。

然后,为什么全身麻醉在现如今又是非常安全呢?首先,麻醉药物发展非常迅速,麻醉方面的新药更新非常快。现在常用的全麻药物安全窗口非常大,以往大家想象中麻醉药剂量锱铢必较,其实远没有那么夸张,现在常用的全麻药物的半数致死量是常规用量的10到40倍,当然对于危重患者,小儿患者,高龄患者,超剂量使用有心率血压骤降的风险。

其次,麻醉发展到现在,术中监护项目非常多,除了常规的心电,脉搏,血压,呼吸参数外。现在国内三甲医院的麻醉深度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tof肌力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等等基本都具备了。在麻醉中患者身体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躲不开麻醉医生的眼睛。提前准备到位,防范于未然是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

根据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统计,80%的麻醉死亡与气道相关。我国三甲医院对麻醉死亡率的要求是7w分之一,这个要求略低,应该是好多年前的标准了,现在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基本都在15w分之一以下。国外在这一数据上与我国三甲医院没有差距,甚至还逊于我国大型三甲医院。达到20w分之一在国内外都属于先进水平。

一个人对生活的麻木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一个人对生活可以麻木到,不抱有任何期望,不抱有任何的幻想。对过去没有怀念,对于现在没有感觉。以观察的角度看任何事情融入不进任何痛苦与快乐中去情感能力消失,存在的只有思想,因此也是个人静寂的世界里孤独着。

心脏麻痹多久才会死?

心跳停止(或者无效性颤动)10-20秒钟,即发生意识障碍,晕厥、抽搐、昏迷,60秒钟左右开始有脑细胞死亡,如无有效抢救,到大约6分钟时候,即全部脑细胞死亡,从脑死亡的标准来说,这个人就已经死了(尽管身体其它器官还没死亡)。人体中大脑最不能经受缺氧,心跳停止后全身没有血氧供应,大脑即最先死亡。抢救心脏停止需要争分夺秒,每迟一分钟,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就下降7-10%。所以心跳停止了近10分钟的话,就基本没可能救活了。而部分病人虽经及时抢救活了过来,但由于部分脑细胞死亡,人也是残疾了的。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