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

命题线索1 大国史

命题角度1 日本史

世界古代史

大化改新: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封建性质的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世界近代史

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天皇宣布实行改革,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但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日本获得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中,日本与其他与会国家签订了《九国公核宽约》等一系列条约。

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在经济危机推动下,加快了对外侵略和建立法西斯统治的步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军部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改袜亮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1945年8月上旬,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军民对侵华日军发动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战后经济的发展: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发展迅速。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命题角度2 英国史

世界近代史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初,英国凭借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到18世纪后半期,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扩张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丰富的原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英国议会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至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

成就: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史蒂芬孙发明的“旅行者号”火车机车试车成功,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了以《人民宪章》为政治纲领、要求取得普选权的宪章运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兴起,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没有及时采用新技术、更换新设备,而只依赖广阔的海外市场,逐渐失去了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但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好没英国与法国、俄国组成了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协约,与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的三国同盟展开疯狂地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最终,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战胜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

科学领域: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方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教学方面创建了微积分;在力学方面创建了力学三定律。达尔文在出版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作为战胜国,在1919年参加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并于1920年成立了由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绥靖政策:德、意、日法西斯上台后大肆对外扩张,英法等国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采取妥协、姑息的绥靖政策。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3日,英国与法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1月1日,英国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4年6月6日,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受了美国的援助,积极发展经济;加入联合国,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73年,加入欧共体。

命题角度3 法国史

世界近代史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伏尔泰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自由平等,批判天主教会;卢梭倡导人民主权学说和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和天赋人权学说。

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罗伯斯庇尔等人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拿破仑帝国:拿破仑于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他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军队,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但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巴黎公社:发生于1871年3~5月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由公社领导人之一的欧仁·鲍狄埃作词,法国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的《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法国与英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与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的三国同盟展开扩军备战。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发生于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战胜了同盟国。1916年,发生在法国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作为战胜国,在1919年参加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并于1920年成立了由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绥靖政策:德、意、日法西斯上台后大肆对外扩张,英法等国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采取妥协、姑息的绥靖政策。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3日,法国与英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接受了美国的援助,积极发展经济;加入了联合国,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先后积极倡导成立欧共体和欧盟,并成为其中一员。

命题角度4 美国史

世界近代史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了。

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共和制政体。

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此后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被称为美国的“国父”。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于1862年,废除了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制度,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南北战争的结束进程。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期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出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注重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等一系列电器产品;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与英国、法国等国家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在1919年参加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最先在美国开始,随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应对经济危机,一上台就宣布实行新政。通过调整工业、整顿银行等措施渐渐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也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中的其他国家合作,一起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942年1月1日,美国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进行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1945年8月上旬,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世界格局的演变: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1948年,美国实施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又于1949年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然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

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继续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繁荣、危机和调整时期,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先在美国开始。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制成。

参加的国际组织:美国加入了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在美国的操纵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命题角度5 俄国史(沙俄——苏俄——苏联)

世界近代史

1861年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俄国与英、法组成三国协约,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随后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列宁称其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世界现代史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历十月),列宁领导起义军取得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随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新经济政策:列宁于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成立:1922年底,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4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到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也称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卫国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在1941~1942年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取得了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2年,苏联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1945年5月,苏军攻克了德国首都柏林;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

世界格局的演变: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抗;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俄罗斯正逐渐成为其中一极。

命题角度6 德国史

世界近代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超越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885年,德国著名工程师卡尔·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此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前,德国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与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相对抗。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中,德国与法国展开激战,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这次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思想文化: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被尊为“乐圣”,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等。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中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德国遭到严重削弱。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这刺激了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德国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被苏军击败;1943年,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击败,这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发起总攻,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柏林被攻克;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美苏“冷战”开始后,德国被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柏林墙”就是美苏“冷战”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德国实现统一。

命题线索2 大国关系

命题角度1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日关系

友好交往:隋唐时期,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隋唐的政治制度并在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冲突:元末明初,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朝中期,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侵略:

①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1900年,日、英、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④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不到半年便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⑤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后日本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

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现状: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否认侵略历史。

中英关系

侵略:

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1860年,英国与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③1900年,英、法、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英国与法、美等国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继承;

⑤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英、法、美、日等国签订了针对中国的《九国公约》。

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中国等国结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并最终取得胜利。

建交:1972年,中英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现状:经过谈判,香港最终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中英两国关系稳定发展。

中法关系

侵略:

①1856~1860年,法国与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②1900年,法、英、美等八国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法国与美、英等国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继承;

④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法、美、英、日等国签订了针对中国的《九国公约》。

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与中国等国结为反法西斯联盟,并最终取得胜利。

建交:1964年,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

侵略:

①美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美国人华尔领导洋枪队镇压太平军;

②1900年美、英、法、日等国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美国与英、法等国无视中国的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继承;

④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⑤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扶蒋反共,帮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合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与中国等国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并于1945年取得胜利。

对峙: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包围政策;

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与朝鲜合作共同抗击美国的侵略,并于1953年取得了胜利。

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现状:既有合作,也有矛盾。

中俄(中苏)关系

战争:在清朝时,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之战中被清军打败,与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侵略:

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充当帮凶,并在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②1900年,俄国与其他国家联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合作:

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英、法等国组成三国协约,共同对三国同盟作战,后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同俄国一起抗击同盟国;

②1921年,苏俄共产党人帮助陈独秀等人建立中国共产党;

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与中国等国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并于1945年取得胜利。

现状:中俄两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命题角度2 各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

美日关系

冲突与对抗:

①19世纪中期,美国用武力打开日本的大门,使日本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从而引发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联合其他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盟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并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进程;

③二战后,日本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美、日两国竞争激烈。

合作:

①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共同侵略中国;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同对同盟国作战;

③二战后,美国扶持日本,使日本成为美国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美英关系

压迫与反抗:17至18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并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获得了独立。

竞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英国,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合作:

①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均与英国联合作战,并取得了胜利;一战后,美英合作共同确立了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二战后,美国扶持英国等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②苏联解体后,美英共同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干涉中东战争、挑起伊拉克战争。

牵制:苏联解体后,英国作为欧盟的成员国之一,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美俄(美苏关系)

合作:

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与俄国都是英法联军的帮凶;

②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共同侵略中国;

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联合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并取得胜利。

对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开始了“冷战”,这一状态持续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才终止。

法德关系

对抗:自中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两国一直处于矛盾、敌对状态。

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共同参与组建了欧共体,后来发展为欧盟,互相合作。

现状: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中国近代史 大事件

1898年 戊戌变法

3月 德国强租胶州湾

6月 光绪颁布《明定国事》诏书 宣布开始变法

9月 政变 慈禧重新“训政” 光绪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 “百日维新”结束

1895年 孙中山广州起义失败流亡国外

1899年 法国强租广州湾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4月 设立督办政务处 宣布实行“新政”

7月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设立“商部”“巡警部”“学部”等

1904年 制定颁布《钦定商律》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11月 孙中山概括出“三民主义”

1906年 废除科举考试

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 责任内阁成立(皇族内阁)

4月 黄花岗歧义

5月 保路运动

10月 武昌起义

1912年 1月1日 孙中山南京宣誓就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国号“中华民国首链”

2月 清帝退位 封建帝制覆灭

3月 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磨改.九运动瞎芹判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1937年 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历史漫画事件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1)漫画一揭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所高举的

(1)观察图片可知,漫画一揭示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所高举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1915年,进步知识分子鲁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观察漫画二可知,这反映的1919年五四运动中打倒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的事件,三只拳头分别代表商人、学生、工人三个阶层.五四运动斗争结果是取消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一的新文化运动为漫画二的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2)三只拳头分别代表商人、学生、工人三个阶层.斗争结果:取消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漫画的历史

漫画(ics或manga)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

一种是指笔触简练,圆辩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镜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

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但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

为了区分起见,把厅袜前者称为传统漫画,把后者称为现代漫画(过去亦有人称连环漫画,今少用)。而“动漫”中的漫画,一般均指现代漫画。

【概述】 漫画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论家们誉为 “ 第九艺术 ” ,漫画艺术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土耳其是现代漫画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他们也把漫画升格为与其它绘画艺术同属于美术范畴,和绘画、雕塑、版画、摄影、建筑并称为当代艺术六大门类,漫画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精华,正是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养料,使漫画发挥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漫画发展方兴未艾,一批执着追求漫画艺术的漫画家们,努力寻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漫画创作之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 “ 第六届世界漫画大会 ” ,为使大赛更具国际化水准,特邀国外著名漫画家和国内有成就的漫画家组成评审团,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大赛评选规则,尤其注重评选具有艺术特质的漫画作品。

这次大会标志着21世纪中国漫画走向艺术化的开端,同时也表明了中橘伏缺国漫画正在融入世界漫画之林,这次大会揭开中国漫画艺术与世界漫画艺术接轨的新篇章。 【起源和发展】 朔本求源,漫画自诞生那天起,就标志着它高贵的艺术血统,据史料记载,早在十五世纪的欧洲一些夸张变形人物形象就出现在绘画作品中。

有史可查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和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画家威廉·贺加斯在他们的素描稿和油画中频频出现一些夸张变形人物造型,尤其是贺加斯的代表作《打瞌睡的教友》、《时髦婚姻》、《性格与漫画》等,标志着近代西洋漫画的形成。而有"现代漫画之父"之称托马斯·罗兰森。

他虽然受到贺加斯很大影响,但在人物造型上以及立意上更具有现代意识的漫画特征,奠定了现代西方漫画的风格。 也许是漫画的夸张变形特征,以及指桑骂槐的隐喻性,在它萌芽期就成为教派之间斗争中血不见刃的利器。

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它又承担起政治派别斗争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讽刺漫画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漫画逐渐向多元化拓展。

虽然20世纪以来漫画家继续用其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不过随着个性化社会的到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于自身生活和感觉的体验,曾经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漫画,发展成为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幽默画,更加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时漫画不断派生出不同风格和内涵的漫画艺术作品,使漫画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我们提及现代漫画的时候,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所指的不仅仅是政治讽刺的漫画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应该说讽刺漫画是当代漫画发展的鼻祖。 十七世纪的欧洲,在英国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一批优秀漫画家筑起了英国现代漫画的黄金时代,诞生了大讽刺漫画家威廉·贺加斯。

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洲一些大都市纷纷创刊漫画杂志,漫画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他们用讽刺幽默的画笔描绘都市生活以及为市民宣泄心中的情绪,深得人们的喜爱。1841年英国伦敦《笨拙》(Punch)讽刺杂志创刊,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掀起了批判风潮,而这股风潮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中国、日本也感染了这股热潮。

由于漫画受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科学精神的影响,以人为本、关注人性。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各种类型的漫画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这个时期出现了幽默漫画、多格漫画、长篇连环漫画等等。

而漫画的成功商业运作,当数二十世纪的日本和美国,漫画已成为这两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他们把十九世纪一只独秀的漫画开山鼻祖英国远远地抛再了后面,并开创现代漫画的新纪元。

【漫画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用图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愿望以及对生活的记录,所以绘画成为记载人类发展最基本手段。这个时期绘制的人物具有了漫画的原始雏形,但并不具备漫画的功能,所谓的漫画是现代人赋予它特有的精神元素。

什么是漫画?在字典上,我们无法为我们所认知的漫画找到一个确切的解释。不同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赋予它不同的定义,但是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漫画是笑的艺术。

然而,如果仅仅把漫画理解成笑的艺术,显然是片面和肤浅的。其实,这种笑的艺术已涵盖了一切美的形态。

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画、哲学和文学的 *** 体、混血儿,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是涉及绘画、哲学和文学的 “ 边缘 ” 艺术。这种解释虽有些调侃之意,但道出了漫画艺术的基本特性,单从这一点来讲,漫画有别与其他的门类的绘画艺术。

那么如何正确公正地为现代漫画。

初中历史事件时间表

初中历史事件时间表如下:

扩展资料:

初中历史划分为段枣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由原始社会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古代史;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为中国现代史。

1、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会。

2、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烂燃腔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中国现代史是饥衫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史

(元末明季兵燹〉的历史年代,事件

明季桐城遭受兵燹荒乱之始末

 桐城地处江淮之间,历史上的桐城,声名远播海内,尤其在明、清两代,人文为世所重,而桐城人敢于在明清“鼎革”之际不畏时艰,应对兵荒马乱,苦度饥馑,亦为世人所称道。至今仍为桐城人所津津于口的一句“铁打的桐城”,足以标明桐城这座江淮之间的蕞尔小城,在明末山河破碎的纷乱中,依然完整保全,使百姓免于罹难流离,实在是值得史学家去写上一段。近读有关明末农民战争史料及清初乡贤记述,对桐城在明末遭受兵乱饥谨略知大概。兹将这段历史作一介绍,然不作评判,让读者细细体味。

甲戍“汪、黄之变”

史载,在明代前、中期的二百多年里,桐人“诵读耕桑,民不知兵”。桐城人文杰出,文风昌炽,始于宋元,昌于明代。自明崇祯三年起,荒乱之兆显于乡,邑内多传灾异之象。到了崇祯七年甲戌(公元1634年),官逼民反,果有“汪黄之变”:邑人汪实甫、黄尔臣(戴名世《孓遗录》写为江国华、黄文鼎,实甫、尔臣为两人字否?)与张愚三人为渠首,觊觎富绅豪门,聚拢党羽数百人,于八月廿三日夜,入城放火,不久即聚众扯旗,以“代皇执法”相号召,结寨于北门城外王庄。黄尔臣为寨长,率众骑马带凯兄刀,口称为众报仇。城里巨室尽遭攫掠焚毁,官绅皆束手无策。盯逗袭时兵部职方郎方孔炤居家丁父艰,庐墓三年后,恰逢“民变”,孔炤遂奉命留桐助守。方家向以仁厚称于乡里,孔炤假邀汪、黄来家商议变通之策,汪、黄信而不疑,遂束手被逮。闰八月,安池兵备道王弼带标将潘可大率兵三百至桐“靖乱”,“民乱”方息。后旋有农民军老回回等头目率部攻桐,说者谓甲戌汪、黄之变,实肇其端。

农民军初来围桐

明崇祯七年下半年起(1634——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的农民军已占领河南省全境,至年底晋陕鲁皖告警。“以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指中金王贺锦、治世王刘希尧、争世王蔺养成等农民军首领形成五营联合,时称‘革、左五营’ ,以大别山脉为依托,于皖、豫、鄂三省交界辗转斗争”(引自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安庆地处皖西南,是农民军由豫东入鄂、赣进而入川的主要通道,安庆府时直隶南京,所辖桐城、潜山、太湖及邻县英山、霍山诸县为农民军进退鄂、豫的战略要地。桐城在当时已是江淮名城,巨室大户富甲一方,当然为农民军所垂涎。时任桐城县令杨尔铭,四川人,“少年科第,才识胆略过人,锄暴安良,视询疾苦”(引自清·王雯耀《全桐纪略》)。杨尔铭与守桐道标潘可大一同,问计于乡绅方孔炤、孙颐、姚孙棐等人,共议守城之法,备战周密:“于城池上十垛竖一高灯,二十垛悬一火毯,每五十垛安二三眼炮,每百垛安一百子炮,城楼下各安大炮一座,又招杨家头、鲁谼山药弩百余手,在城远望,每夜传筹送点,鸣锣击梆,周巡达旦。”(引自《全城纪略·第三纪》)

崇祯八年乙亥(1635年)正月底,农民军头目隔里烟、老回回、过天星、邢红娘、一根葱等率兵到桐城。道标潘可大率明军迎战于东门郊外,可大首战兵败,其部死伤过半。次日农民军奋力攻城:“用屠户肉案,每五张将索缠为一张,以草荐絮被用水湿之,覆其上,‘贼’(时对农民军蔑称,下同)藏在下,推至城边,以大利斧凿砍城砖,自东至向阳门,俱系肉案环列奋砍,石坚不能入,复被城上大石滚油击伤,又用长木梯数十张,掳难民扛抬近城,期一拥而上。因炮石齐下,又放火烧近城房屋,烟雾火气冲天,守垛者不能近视,希一拥而上,城上用药箭百子枪炮,侧打远射,伤者甚多·····”(《纪略·第三纪》)

时县令杨尔铭临阵不乱,与守城明军及乡绅、生员戮力同心,誓死守城。《纪略》是这样描述的:“‘贼’攻三日不得遂,勒索银锭元宝,城上用木为银鞘数十放下,众‘贼’拥抬,银鞘大轰,‘贼’多击死,盖内藏火药铁弹故也。”城内民众也倾力支援,富家拿出薪油酒食犒劳守军,守城将士愈益奋勇,城池无懈可击。几天后,攻城的农民军拔营去往潜山。

农民军第一次攻打桐城,虽守城官、绅、将士慷慨赴斗,城未破,但是双方对抗,使近城居民惨遭屠戮,其状触目惊心:“时近城居民,杀伤数千,或全家死者,或房屋焚毁者,或屋存而家财空者,或器用坛罐甕俱存,内藏男女手、足、头、眼、便物者,或剖去肠胃置豆米喂马者,或缚人裹油燃灯祭猖者,或剖孕妇胎,或穿小儿腹,种种残毒,不可胜纪·····”(《纪略·第三纪》)

农民军再攻桐城

农民军西去后,县令杨尔铭马上召集军民公议下一步守城之策,计有十条,即:修城门、增窝铺、修垛口、请援兵、备兵饷、严侦探、长驻兵、查文书、谨盘诘、增兵械。明朝政府为截断农民军由豫入鄂的通道,调整了皖西南的战略布署,崇祯八年(1635年)五月,改安池道为安庐监军兵备道,史可法任监军,驻扎庐州,统军御“贼”;潘可大虽丧师,但浴血奋战,保桐有功,升任安庆大营守备。

崇祯八年八月,农民军头目老回回等拥军万余自河南直逼凤阳,颖州、毫州两地告急。为防农民军入皖西南,史可法驰书都督许自强率兵五千至桐城,史可法亲率主客官兵三千,由舒城至庐江堵截。农民军自颖、亳过英山、霍山,出舒城欲进桐城。史率部退至桐境北峡关与许都督备战迎“贼”。老回回部众见势,不敢入桐,复由英、霍过黄麻西去。

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五月,农民军头目实反王齐天圣、一斗粟等由六安至安庆境内,迅即移驻桐城四乡。知守城甚备,难以攻取,遂于四乡侵扰,乡民多遭洗劫:“乡人避‘贼’不及,犹云‘贼’少民多,俱持刀格斗,多被‘贼’杀,继则‘贼’多民少,日间‘贼’营四布,夜间火焰烛天,潜逃无所,俱被砍杀,近山者逃入峻岭深树,天雨寒冷,湿透衣服,人多冻死,稍霁,又因小儿啼哭,‘贼’闻捜捕,受累甚多。嗣有小儿啼声,即时闷死,入山洞中者,用烟熏出,唯近水登舟者得免。”(《纪略·第七纪》)

乡民群起反抗:民有胆略者,山头遥望,知其“马贼”数十入鲁谼山掳掠,居数,率众置网,截“贼”出路,复用药弩炼刀火铳,如追鹿法,名荷包阵,网到“马贼”数十骑,斩首级,奔城报功……

早在崇祯十年四月,刘良佐统淮兵七千驻防桐城,五月立桐标营,史可法以标官张韬为千总,管桐标事,募乡勇三百。八月,农民军头目紫金梁、左京王、老邢六队自麻城入潜山旋进桐城境内,千总张韬战死于项家河,史可法遂差官请黄得功来援。黄率部驻桐城东门,农民军放弃攻城,城围遂解,此为黄得功初解桐围。

祟祯十一年戊寅(1638年),县令杨尔铭组织修筑拦马墙,工程浩大,周围全城,《纪略》载大致走向:“北自桐溪河岸起,绕东门向阳门河岸,转从南门焦家巷,横插五印寺,至西门大街而上,至西山旧城脚,绕太霞宫后,玉屏山岭,转祈雨顶,过便宜门关厢,上县后金盆土山,下至桐溪塥沟口河岸墙合界。”

三月,农民军头目整世王混天星、荆联子等部众攻破关厢,正谋攻城,适逢江西巡抚陈咨送守备张宝山,带川兵一百余名往庐州投史可法,过桐遇农民军攻城,将混天星一伙人马杀退。史可法遂以宝山补桐城标营。四月初旬,紫金梁、邢管队、过江王等部众由潜山入桐境陶冲三湾等处焚烧,史可法檄请凤阳镇抚牟文绶同淮兵万余,与农民军激战于西郊七面河。明军一度受困粮绝炊断,县令杨尔铭号召乡民收取熟粑果饼面食约百余石,运供淮军。杨县令又命城中勇者携火把、金鼓、铳炮由便宜门上毛狗洞呐喊,被围明军奋勇杀出,农民军疑明军援兵到来,便解围而退,城又得保全。

八、九两月,农民军又两次至桐,“先是焚掠四乡,谓乡空城亦空,一鼓而登,可坐破也。”均未攻进城内。

张献忠率部攻城

祟祯十五年(1642年)春节过后,张献忠亲率农民军自无为间道至桐城,屯北峡关,深夜遣兵攻城未遂;秋季,张献忠又由无为入桐,所经沿路,尽为掳掠。张献忠在天林庄开宴庆寿,《纪略》也有描述:“(张部)到天林庄资福寺地方,做戏开宴,庆贺生辰,宴毕进发,环城居住,喊声震地,炮响连天。自称兵威所至,豫楚名城,无有不破。何有于斗大孤城(指桐城)?号令诸‘贼’,克期攻破。”时桐城原县令杨尔铭升任离桐,新任县令张利民,福建侯官人,万历八年进士。邑人说他赋性恺悌,治行正大。此刻桐城守城明军甚少,农民军势大,城破只在旦夕。九月底,黄得功到桐,遂赶至潜山沙河,杀敌数千。黄得功又射张献忠一箭,张策马遁去,城围又解。

“冬,一日黎明,张献忠大队至桐城,绕城四围排扎,张亲往山顶探望,抢驻明军原扎营盘。然后,遣难民砍树挑土修筑高墩:从山脚筑起高墩,渐次近城,期成大路,连城而上,不半日,即筑堤数丈,约三日可与城平等。”(《纪略·第二十八纪》)农民军又于山侧临沟高岸与城相近者暗穿深洞,以期通向城墙脚,穿城安炮,一轰而破。明军知计,乃于所挖城脚处又筑一小城,等到农民军挖穿城脚,以炮火轰击。后明军又募勇士敢死队下城侦察,探知城未挖通。

此时,明军驻钱家书院(钱尚书院?),张部扎营祈雨顶,两军对峙,战斗一触即发。明军守将罗九武率部在书院山顶安置大炮名“无敌将军”一座,炮发正中张的副将李混江。张献忠移兵西门山毛狗洞,也向城里放炮,却打中自己兵马。农民军攻城日急,明军请援兵马不至,县令张利民与罗九武、诸缙绅、生员等商议:以二十四日为期限,如期大兵不到,地方官可阖门自尽,兵、民任其逃生。黄得功得知桐城告急,于十一月廿一日自凤阳起程,昼夜兼驰,行六百余里,三日到桐。明军与张献忠部初战北峡关。黄得功兵马所向披靡,张部率众退至桐西沙河,又是一番激战:“八贼(对张献忠蔑称)大呼曰:‘黄闯儿(指黄得功)与咱做甚死对头?咱替你挣封公侯,何故如此死杀?’黄公曰:‘只要砍了你,管甚封公封侯。’举刀直砍贼阵。八贼大呼:‘精兵快上。’四面八方,各奋力争先,黄公率大众围砍,人马仆地者千余……。”(《纪略·第三十纪》)

沙河之战,以明军胜而张献忠西走而结束。被掳难民、难妇充塞道路,号哭狼狈,农民军死伤数千。而桐之城池又一次幸免于难。

明军构衅祸患地方

明王朝建立之初,大军所到秋毫无犯。到了明末,政治黑暗,内忧外患,经济萧条,军饷不足,其军队也约束不加,肆意侵凌百姓。自明崇祯七年至顺治二年,守桐的明军在抵抗农民军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百姓骚扰有加,甚至兵祸远胜“寇乱”。崇祯十年十一月,镇抚左良玉率兵马数万过桐,环四门关厢(城外大街)驻扎。左部军纪约束不严,恣意妄为,侵凌百姓。《纪略》载,左军驻桐时:“连日米豆计二千石,酒席及馈送下程,费用不赀。而关厢内外居民,昼则酒肉米面,任意需索,夜则器用什物,听取烧毁,稍有不遂,刀背乱加,烟雾濛濛,威风凛凛,所幸免者,强掳奸淫耳。”崇祯十六年,左良玉率部又至安庆境内,始而平买,继而勒买,离城则夺,近则奸淫。

桐城人民经战乱后,“兵兴饥疫,数十里人烟断绝,乡城山野,荆棘遮塞,豺狼载道,猛虎成群”。加上明军犯扰百姓,真可谓“寇”乱未除,又遭兵扰,县内西、南、北三乡田亩荒废,道殣相望,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城中富户尽离故乡,流寓江南谋活。城中户口凋残,戴名世《孑遗录》记述当时桐城荒乱景象:“自乙亥以来,江淮兵兴,旱蝗继之,疫疾复起,桐城田亩三十九力,荒者十七八。”时至甲申(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值明王朝大厦将倾,政府无力顾及地方驻军。桐城境内“寇”去兵来,皖营粮饷不支,明军嫁祸于百姓,其害有九:“一害兵不力作,勒民下田;二害不给沗享,掠民饮食,以为耕之用;三害抢民谷种青秧;四害侵占水道;五害强割稻麦;六害藉口出地种田,夤夜奸盗;七害强占耕牛;八害乡民远避,不敢开荒;九害劫杀商贩,道路不通”(《纪略·第四十纪》)。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进北京,时称“国变”。五月南京福王建弘光政权,仍以崇祯纪年。驻桐孙得胜、罗九武两营实受参将加副总衔。此时,营中乘中外危难之际“有鹰扬虎视、横不可制之意”。顺治二年(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镇守武昌地区的明宁南侯左良玉扯起‘清君侧’的旗号全师东下,声言讨伐马士英、阮大铖”(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兵破安庆,驻桐两营更加肆掠。四月初九日罗九武命五部十司乘机作乱:“先进县衙,拥入宅门.袁令(秉烨)与夫人急起逾墙被执,凡金银器皿,首饰衣服,币帛钱粮,虏掠殆尽。次及佐二,次及儒学,后乃进城劫掠,拷打逼勒,男、妇人等,号泣满路,逃遁无所,如是者三日……”(《纪略·第四十四纪》)

顺治三年丙戌(1646年),清政权根基未稳,时局混乱。仅安庆一隅,“怀(宁)清而桐(城)明”。驻桐罗九武、孙得胜两营仍未易帜,便乘机打掳,城中财物搜尽,只得进山围寨,终无果而退。时桐城县令为袁秉烨,袁令与绅矜商议,差人到南京请兵扑剿。罗、孙两人“察知请兵消息,且知出剿之兵不日将到。于是五部十司谕各兵丁收拾辎重家口,并所掠乡城男女,约六七千人,俱作兵装,伺侯起程。又将竹木椅扎成小轿,俟上午将官府绅矜士庶尽杀不留;其壮有力者,选抬妇女,由宜民门进山会营,(欲将)城中房屋悉行烧毁”(《纪略·第四十六纪》)。

罗、孙两人布署已定,便邀袁县令、佐二及学师、绅矜、保人等齐聚县明伦堂,又将城中各巷居民数千人强令至儒学门外站立。罗九武令新三营、小川营营兵数千在东门外驻扎,令本营兵持刀将所桐城地方官民土绅围困于儒学前。六处城门紧闭,大有屠城之势。罗九武以刀逼袁县令承诺盟誓:若清兵到桐,可否妥为安排两营。众人不明吉凶,均难以应承。诸生王雯耀审时度势,当场替众人应允,将结盟文书拟好,事态似已平息。然罗九武早已洞察地方官绅欲除两营之意,写安顿两营的结盟文书只是权宜之计。顿时,罗手刃雄鸡向堂上一掷,血溅满地,众兵拔刀而上,欲血染明伦堂。王雯耀知事不妙,大声疾呼,引史据典,晓之利害,终化仇为和,且将两营所掳地方女子数千人悉皆送回。后“清兵豫王遣将卜从善、张天禄至桐城,擒九武、孙得胜等,而散其所部兵,凡所掠子女俱令释去”(戴名世《孑遗录》)。

据乡贤文献载,明季清初,桐城县自崇祯七年至顺治二年(公元1634年至1645年),前后十二年中,兵、“寇”相侵,灾荒连年,战争中攻城略地、守城坚壁殃及无辜,加上饥馑病疫,死亡十多万人。流离失所,妻女被凌者难以计数。此一段惨烈的历史,早已凐没于历史烟尘之中。而今海清河晏,政通人和,百姓安居,饱暖无忧,毎每谈及“铁打桐城”的往事,谁曾想到在这座江淮名城之中,三百多年前发生的那些惨烈的旧事?(编辑本文时作了删减)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