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3岁随父母返台湾,因台湾被日本控制便举家迁往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生活。

25年后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

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她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夏承楹)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 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的一个朋友。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思康暗中相爱,后来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墙根脚下,不知去向。英子对她非常同情,于是答应帮秀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极其相似,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但最终在赶火车时母女二人一同丧命于火车下。英子发着高烧,昏迷了十天,差点丢了性命。

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便衣警察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因为失去了一个朋友。后来,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英子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后来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来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被淹死,女儿也被丈夫送给了一对没有儿女的骑三轮的夫妇,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最后,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为爸爸的离开,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长大了。

创作背景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在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作者心头。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

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是林海音写这本小说的初衷。

人物介绍

英子

主人公英子是一个善良、聪明、大胆,5、6岁的小女孩。生活在北京胡同里,以充满童真的眼光观察着世界,关注着她周围的各色人等。最终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爸爸因病离世,英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秀贞

惠安馆痴傻的疯女人秀贞与英子成了朋友,在英子的帮助下,疯女人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儿,然而,命运弄人,秀贞母女相认的晚上便惨死在了火车轮下。

兰姨娘

父母的朋友,心地善良,敢于追求爱情。爸爸对兰姨娘日久生情,小英子撮合同住家中的德安叔与兰姨娘,事成后两人相约离开。

宋妈

英子的奶妈,是个朴实的乡下人。宋妈几年前撇下孩子来到英子家中伺候,却收到儿子溺水身亡,女儿被卖给别人的噩耗,宋妈含泪离开。

爸爸

喜欢过兰姨娘,最终因病去世

好词

抽噎、欺辱、叮嘱、懒惰、卑贱、辉煌、模糊、靠拢、轻飘飘、清幽幽、

毫无目的、自言自语、喷云吐雾、笨嘴拙舌、叽叽喳喳、抽抽搭搭、

回心转意、糊里糊涂、绵绵软软、擦来擦去

好句

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几步,就是井窝子,这里满地是水,有的地方结成薄薄的冰,独轮的水车来一辆去一辆,他们扭着屁股推车,车子吱吱口丑口丑的响,好刺耳,我要堵起耳朵啦!井窝子有两个人在向深井里打水,水打上来倒在一个好大的水槽里,推水的人就在大水槽里接了水再送到各家去。井窝子旁住着一个我的朋友和我一般高的妞儿。

这时,我的辫子梳好了,追了宋妈去买菜,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她的那条恶心的大黑棉裤,那么厚,那么肥,裤脚缚着。别人告诉妈说,北京的老妈子很会偷东西,她们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顺着裤腰装进裤兜子,刚好落到缚着的裤脚管里,不会漏出来。我在想,宋妈的肥裤脚里,不知道有没有我家的白米?

妈不理会我的话,她说完就又回外屋去吃饭了。我躺在床上,心里着急,想着和妞儿约会好吃完饭在横胡同口见面,不知她来了没有?细听外面又有淅淅沥沥的雨声,虽然不像白天那样大,可是横胡同里并没有可躲雨的地方,因为整条胡同都是人家的后墙。我急得胸口发痛,揉搓着,咳嗽了,一咳嗽,胸口就像许多针扎着那么痛。

我在井窝子旁跟妞儿见过几次面了,只要看见红棉袄裤从那边闪过来,我就满心的高兴,可是今天,等了好久都不见她出来,很失望,我的绒褂子口袋里还藏着一小包八珍梅,要给妞儿吃的。我摸摸,发热了,包的纸都破烂了,粘乎乎的,宋妈洗衣走人生的路程就像爬山一样,看起来走了许多冤枉的路,崎岖的路,但最终会到达山顶。服时,我还得挨她一顿骂。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人生就像是一块拼图,认识一个人越久越深,这幅图就越完整。但它始终无法看到全部,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迷,没必要一定看透,却总也看不完。

请不要为了那页已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也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走人生的路程就像爬山一样,看起来走了许多冤枉的路,崎岖的路,但最终会到达山顶。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我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你分得清海跟天吗?

我想我已经开始习惯不再有回忆的生活了。虽然在我内心深处知道在远方一定有一个故乡,在那里有失去而不可再得的乐园。

《城南旧事》赏析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赏析:这一小段话把骆驼咀嚼草料的神情与动作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骆驼弓着身子,吃着草,牙齿磨来磨去,发出“嗞嗞”的声音。磨着磨着,一些白泡泡就出来了,挂在骆驼的嘴上,别有一番乐趣。我从“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体会到,林海音对骆驼十分感兴趣,并且非常之喜爱,深深地被骆驼吸引住了。再来看看“大鼻孔里冒着热气”这半句,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对骆驼的喜爱,如果她不喜欢骆驼,她会观察那么仔细吗?这就是林海音高明之处——一整段没用一个“爱”,却通过自己的动作和骆驼的动作表现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2、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过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赏析:这一段让我体会到了作者的善良。她的母亲和老保姆宋妈非常害怕、厌恶那个惠安馆的疯子,有点瞧不起疯子的意味。而作者呢?从“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这一小句,我读出了作者并非把她当疯子看,就觉得疯子是个梳着大辫子的大姐姐,思想非常之纯真。又从后半句“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品出了作者童年的思想之美好,她不是对疯子可怜,而是就把疯子当正常人……不知作者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赤子之心呢?

3、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

赏析:这一段描写到了林海音对老师的师生情,又写了作者对未来既憧憬又害怕的矛盾心理。从“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这里,感受到了作者和同学们对学校的留恋和对老师的牵挂。又从“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这句话,体会出了作者内心对老师的太多的爱意和太多的感激,希望老师一直教育她,更希望自己永远是老师的学生。这段话没有华丽的词语和长篇大论,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朴素的语言描写出的最深情的、最感人的告别。

4、爸和妈正在院子里,妈妈抱着小妹妹,爸爸在剪花草,他说夹竹桃叶子太多了,花就开得少,该去掉一些叶子。他又用细绳儿把枝子捆扎一下,那几棵夹竹桃,就不那么散散落落的了。他又给墙边的喇叭花牵上一条条的细绳子,钉在围墙高处,早晨的太阳照在这堵墙上,喇叭花红紫黄蓝的全开开了,但现在不是早晨,几朵喇叭花已经萎了。

赏析:从这段话我体会出了“爸爸”的“爱花之心”,对花爱护得这么好,对园艺也懂这么多。而且,“爸爸”这么爱花,脾气应该非常好,也非常有气质。于是,一幅夕阳西下图展开了:“妈妈”抱着“妹妹”注视着花朵,“爸爸”呢?他拿着剪刀、小绳和钉子在院里修花。时不时地传来“爸爸”修花时发出的“嚓嚓”的声音。嗯!真是像一幅以生活为纸、情趣为笔所绘的家庭画。

同时,这也是一个过渡段,段的末尾写“喇叭花已经萎了”,我们读出了一种悲悲切切、凄凄凉凉,才引出了下面的文章……

5、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赏析:一晃,六年过去了,在那如水悄然逝去的岁月里,英子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度过了六年的快乐时光。岁月如水悄然逝去,生命如歌娓娓动听。影子的金色童年就在那六年,美好童年就在那六年,六年前,是童年的开端,六年后,是快乐的结束。老师,虽然我们长大了,但你们一定仍然要把我们当孩子看哪!年龄长大了,但天真的心,稚嫩的心,向往童年的心,期盼童年的心,回忆童年的心,永不变。大了,明理了,也更容易痛了。

6、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赏析:宋妈的孩子没影了,兰姨娘的心被勾走了,草地里的男人被逮捕了,爸爸,也悄悄地走了,妈妈,也离英子越来越远……英子的家庭是富有的,能雇得起佣人能养得起孩子,但,随着爸爸的病痛,这个家庭,逐渐败落了。《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随着老祖宗的死去、朝廷的迂腐而逐渐没落,英子的童年随着家中顶梁柱的倒塌、花儿的凋零而沉沦。家沉沦,心意沉沦。

7、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个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赏析:弟弟妹妹们在玩土,英子不能跟着玩。弟弟妹妹们采下一朵朵鲜艳的花儿,英子不能跟着干。弟弟妹妹们爬到妈妈的腿上撒娇,英子不能也那样做。长大了,好像走进了一个动物园,四处是牢笼,铁栏隔离了动物与人,隔离了童年与现实。四处的栏杆让逐渐长大的孩子没有了自由,从原先满世界的跑,变成了三点一线、两点一线、一点没线,原先的狂奔,变成了跑着、走着、原地踏步。没有了父亲,没有了生活的保障,没有了安稳的幸福。没有了,没有了,花也谢了。

8、有什么不可以,我立刻就转身迈进破砖墙,叫他在比我还高的草堆里。我用量首播开槽才想起来,求掉到哪里了呢?怎么能一下子就找到?不又得回头看他们,他们已经跑到打糖锣的挑子前,仰着脖子喝那三大枚一瓶的汽水。

赏析:这两个孩子真是的,他们把自己的球踢进了那齐人高的草堆里,里面又是狗屎又是人尿,恶心爆了,他们自己不但不捡,不但不关心,反而让英子去捡,自己逍遥自在的喝口汽水,晒晒光浴,却苦了英子。童心永远都是纯洁无暇的,他不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损失,只为了别人。

9、小妹妹这时从妈妈的身上挣脱下来,她刚刚会走路,就喜欢我留着它。我用跳舞的步子带着她走,小妹妹高兴死啦!咯咯地笑,我嘴里又念着:“我们看海去“,念一句,跳一步舞,就这样跳到了门口。宋妈抱起小妹妹走出了街门,对妹妹说:”俺们逛街去喽!俺们逛街街去喽!”宋妈逛大街的瘾头很大,回来后就有许多的新鲜事告诉妈妈,什么神药贼怪,骡马驴牛。

赏析:从林海音小英子的妹妹身上,我看到了我的弟弟。小妹妹看到了姐姐出去逛街,去在烈日当头的空地上玩耍,心中不禁一阵羡慕,心中怦然一动,迈着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走向姐姐,姐姐好像自己玩极限运动时的安全带,拉着自己跳着蚕丝上的舞蹈。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开始了跳舞,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像跨台阶,还没长到花盆高就像摘花盆高处的花,还没有凳子高就像坐在凳子上夹菜……林海音小时候,林海音的妹妹小时候,都是可爱的。林海音才六岁,妹妹才一岁多,加起来不过七岁,七岁的思考是什么?林海音那时的思考的东西不过是怎样玩足球,怎样混过老师的作业检查。而妹妹的思考是什么?不过是怎么吃到更多的饼干,怎么让姐姐领自己跳舞。这样天真的想法,这样可爱的行为,真是孩子才能做出来的!

10、咬不动烧饼,实在是我每天吃早点的一件痛苦的事。我的大牙都被虫蛀了,前面的又掉了两个,新的还没长出来,所以我就没法把烧饼麻花痛痛快快的吃下去。为了慢慢得吃早点,我迟到了;为了吃时碰到了虫牙我疼得哭了。那么我就宁可什么也不吃,饿着肚子上学去。

赏析:小孩子的天性就是贪吃,一天好像蚕一般,总是吃不饱。只要给蚕多少桑叶,只要给鱼多少食料,只要给英子多少零食,他们都能够迅速的吃光。孩子为了吃东西,宁愿牺牲一切的代价,食物把虫牙碰了,哭了,哭完了又开吃。吃得慢,迟到了,迟到了后又迟到,仍然吃。空肚子?不可能!

11、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拿到太阳光里飞舞着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的更加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背来蒙住脸,是怕灰尘把我呛得咳嗽。

赏析:林海音写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尘埃那么小,他也将其写的惟妙惟肖,给予了他生命。只有这样无微不至的笔法,写出文章之后才会扣人心悬,读后回味无穷。宋妈的动作那么简单,扬扬手臂,帅帅鸡毛掸子,灰尘的动作也那么简单,在空中乱舞,可林海音却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将宋妈的动作传神的写,将灰尘更加细致的描写了出来,真是厉害。

12、远远的有一辆洋车过来了,车旁暗黄的小灯照着秀贞和妞儿的影子,她俩不顾我还在往前跑。秀贞听我喊,回过头来说:“英子,回家吧,我们到了就给你来信,回家吧!回家吧……” 声音越细越小越远了,洋车过去,那一大一小的影儿又蒙在黑夜里。

赏析:这一段文字通过洋车的昏暗小车灯、秀贞呢妞儿的影子、小英子自己的语言来写出了英子对这两个最好的朋友的不舍,看着她们的身影渐渐的离去,看着天空中的雨哗哗的落下来,无情的洒在她们的身上,眼中不禁浮现出了冬日下红鼻头、红脸蛋和那双亮晶晶的、直愣愣的眼睛,忘不了那痴痴地等候和苦苦的守望——忘不了秀贞。忘不了一滴滴粉莹莹的眼泪滴落在粉莹莹的小鸡身上,忘不了胳膊上、腿、肩膀上红肿着的伤疤——忘不了妞儿。她们逐渐远去,成为英子永久的记忆和终身的怀念。

13、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的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就住在那条胡同里?”

赏析:林海音学骆驼的吃相,学金鱼喝水,与金鱼顶牛……这些只有最为天真无邪的孩子才能做得出来。林海音的童年时多姿多彩的,最重要的是,她的想象力十分的丰富。妞儿只有一条小辫子,又黄又短,好像妈妈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小狗的尾巴摇来摇去,妞儿的辫子也摇来摇去。小狗的尾巴又短又黄,妞儿的辫子也又短又黄。林海音的丰富想象力成就了美好童年的开始,北京黄金生活的起点。

作品主题

《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

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该小说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以现时的角度来观察,《城南旧事》中所描绘的事件大多是时代造成的悲剧,各有各的痛楚。

封建伦理道德逼疯了秀贞,小偷、兰姨娘、宋妈也有各自的血泪史,然而从整个文本来说,其主旨并非是对旧制度的控诉,而是以一个纯真的少女的童心折射出这些底层不幸人物的人性光辉。文章极力淡化善恶标准,以欢乐的童心对待现实的丑陋,在沉重的现实中保留一片自由快乐的天空。

可以说,小英子打开了成人世界所忽视的视角,这个视角是以质朴、单纯、善良的心去待人处事。这些视角本来为我们所共有,却在世俗陈规的劫持下慢慢遗忘、丢失。小说中的小英子似乎就是现实中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种陌生与熟悉感冲淡了对小偷的仇恨,勾起了纯真的年代,令人感叹良多。整部作品始终贯穿着对成长内涵的诠释,对童年美好生活的依恋却敌不过现实的变化。

艺术特色

《城南旧事》以深挚的情怀和笔触追述20世纪20、30年代北京城南的旧事,叙事结构包括两层,表层结构是串珠式的,以成长为线,将小英子童年经历的五个故事集合在一起。深层结构是作者内心创作情感的表露与寄托,小说以不断的”离去”来组织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在内外两层结构的结合与互补下,小说得到了完整的表达与阐释 。包含了作者绵延不绝的乡思乡愁,是公认的乡愁文学力作。

《城南旧事》中表达乡愁有以下特点:

一、被女儿情结滋养的乡愁。

驴打滚儿追忆了因家境窘迫到城里做奶妈的宋妈的故事,她忍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而自己的孩子们也在无爱的贫苦中丧失。林海音的小说创作有自己一以贯之的主题,那就是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二、富有悲剧意蕴的乡愁。

每段故事的结果,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离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

三、乡愁的书写方式。

而林海音的小说是纯粹的怀乡小说。她淡化了家国神话的建构和时代风云的宏大叙事,透过自己作为女性的故乡经验,书写女性在乡土世界的生命成长;并以女性人生领域里大量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题材,解构了以男性的家国情怀为代表的故乡叙事传统。这种情形决定了她笔下怀乡小说的书写乡愁的出发点。

《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是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后世影响

《城南旧事》一书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1999年列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联合发起选出的“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单。

2000年列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新课标中学生必读丛书”。其中的多篇作品还被选入中学教材。

《城南旧事》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该书系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