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刘德华-电影
永远第一的刘德华~~`
刘德华与香港电影二十年
我们都叫刘德华“华仔”,管周润发叫“发仔”,梁朝伟是“伟仔”,他们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新的演员,比如吴彦祖,我们谁也不会喊他“祖仔”
由草根走向中层的
“流民太子仔”
1981年,唯槐刘德华毕业于无线电视第10期艺员训练班。他主演的第一部电视剧为《花艇小英雄》,而令他开始获得声名的则是1982年12月热播的警匪剧《猎鹰》。1982年他参演了第一部电影《彩云曲》,1984年因合约纠纷被无线雪藏大半年,1985年与无线改签后随即活跃于电影圈。
上世纪80年代刘德华参演的电影,明显带有他在电视剧中的气味和影子,如《英雄好汉》(1987)和《江湖情》(1987)等英雄类型片都是如此。“刘德华在表演上的特色很早就呈现出来了,我一直觉得他有一种‘街坊味’,他在处理草根角色的时候,特别有亲切感。比如说,他早期拍追女片和古惑仔片时候,就有一种‘流民太子仔’的感觉,一方面他是流民的姿态,但同时有太子哥的傲气和胸有成竹。”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登徒在接受采访时说。
“现在,当然也有很多演员有这种‘流民’味道,但少了刘德华的明星味。在这方面,他是独一无二的。”
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香港电影建立本土意识的影业兴旺阶段,这种流民太子仔的感觉,是刘德华找到的发展特色,他的角色每每是草根本质,却最终得到中产阶级或者专业人士的姿态,在银幕上发挥魅力。在香港影评家朗天看来,“这对应社会由下而上的阶层频繁流动,符合了主流电影观众由草根晋身中产的期望。”
“事实上,随着本土影业的愈趋兴旺,刘德华本身也愈来愈掌握中产意识和中上层身份。由《赌神》(1989)到《赌侠》(1990),正式确立了他作为周润发接班人的地位;1991年,他成立天幕,晋身电影公司老板,开业做《九一神雕侠侣》。两集《赌城大亨》(1992),扮演新哥,在银幕上直接呈现一个白手起家的传奇。表现出充分掌握上流社会玩意(从打高尔夫到卑鄙权力游戏)的天分;到了《天地雄轮山肆心》(1997),刘德华扮演‘企业精英’的角色,深受观众接纳。”
香港演艺学院高级讲师舒琪认为,这种草根特点,使得刘德华成为一个特别有亲切感的演员。在舒琪看来,香港电影的特点,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亲切感。而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因为演出者和电影本身都失去了原有的亲切感。
“我们都叫刘德华‘华仔’,管周润发叫‘发仔’,梁朝伟是‘伟仔’,他们好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新的演员,比如吴彦祖,我们谁也不会喊他‘祖仔’。”舒琪说。
“情深烂仔”与悲剧英雄
“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刘德华主要拍两类电影,一类是追女片,一类是古惑仔片。古惑仔片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英雄片和江湖片的潮流。他在其中的角色通常是一个小混混,凭自己努力打出来,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符号象征(ICON)。”登徒说。
有影评人认为,刘德华在《旺角卡门》(1988)、《天若有情》(1990)就已经建立了“情深烂仔”形象,而且他的角色总是难逃一死的神话,难免一死,成就了这个形象的浪漫英雄身份。
“在当时,他的电影形象一直是个悲剧英雄。这与80年代香港只争朝夕,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大的限期下的悲剧感非常相似,到了90年代,这种悲剧感越发加重,他还演过罹患绝症的角色,有接近死亡的氛围。”登徒说。
“90年代之后,刘德华演出了很多反英雄的角色,在整个社会背景下来看,当时社会中已经找不到英雄,整个电影圈都不要英雄。对于刘德华来说,表演这种角色是一种突破,从英雄走向反英雄,《烈火战车》是特别明显的反英雄片。”
刘德华自己也曾说过,在英雄走向反英雄的过渡中,他有一段表演上的迷惘期。他的英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到了《无间道》,刘德华的反英雄角色被认为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现在看起来,他反而是在反英雄的演绎上,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
“刘德华拍反英雄片和杜琪峰有很大关系。杜琪峰不要他英雄的一面,比如《暗战》、《大只佬》、《无间道》。后来拍《全职杀手》的时候,要他演回一个英雄,他说已经做不回去了。”登徒说。
“对应香港影业逐渐走下坡路,加上刘德腊轿华的年纪渐长,情深烂仔的故事开始出现了‘夕阳无限好’的慨叹。于是,《龙在江湖》(1998)、《赌侠1999》(1998)的刘德华在消失的边缘留下最潇洒的姿态;相比于《赌城大亨》的意气风发,《龙在边缘》的飞龙已经面对末路降临的气息。”影评人朗天曾有这样的分析。
而在影评人李照兴看来,情深烂仔,或者悲剧英雄,一定程度上总括了刘德华在香港影坛最为无可取代的地位:这样的角色往往奸中有正。不管角色的职业是什么,总之他有情有义,为兄弟赴汤蹈火,为情人烈火战车。
“刘德华惯常的烂仔或者英雄造型是属于旺角的,一种草根的,打不死的活力,一种80年代的豪气,仅仅因为这个,他也是难以取代的。外面的潮流不知改了多少遍,时尚风吹走了又再回来,日本的,英国的,韩国的,只有旺角的永远不变。那是一种最地道的香港美学,或者更具体一点,旺角美学。他告诉年轻的我们,英雄该如何有型。”李照兴说。
中年转身
刘德华的电影事业多产期为1988至1992年,(1988年10部,1989年16部,1990年12部,1991年13部,1992年10部)。1989年,随着周润发减产,刘德华承接了电影市道的需要,成为当时流行的英雄片最抢手的头号小生。
但处于多产期的刘德华,也往往被认为“处理性格和情感没有深度,角色类型化”。影评人张伟雄说:“他喜欢在镜头里玩形态,玩火机,玩枪,玩小动作,连发型都不能改。可以说,他是同一时期一直演两种角色而已,路数甚窄。多产期还造就了刘德华在表演上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模仿。”
随着香港电影业的萎靡,不想跟着香港电影一起完蛋的刘德华,便要在电影中转型了。他要去寻求多个刘德华的可能性。
“刘德华是如此专心一意急急去走出自己。《至尊无上II之永霸天下》只穿底裤在夜里微雨的兰桂坊被奚落的挣扎。《暗战》以假扮作为有限人生的生趣。《瘦身男女》和《大只佬》组成‘假身两部曲’,是一个偶像向自己一个阶段说再见吗?这是他的转型,自我放弃,重新去寻找自己的定位。”张伟雄分析。
《大只佬》(2003)被认为是刘德华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只佬》这个角色引导刘德华放开一切,由固有形象先行,到角色性格与演技的大转型,此后我们看到另一个刘德华,《十面埋伏》中的古代差人,天下无贼的狼。放下刘德华自身,放下了,天空自然大。”李照兴说。
对于刘德华的转型,杜琪峰曾有评价:“我觉得他的转变是在拍《暗战》的时候开始的,我们商量过好不好用不同于以往的演法去演绎,他答应去尝试,其实他付出了很多,才能冲破这一关。我觉得那次之后,他已经少了以往那种 ‘很刘德华’的演法。开始着重Character(性格)。以前你是怎样看他都是刘德华,近年他的电影层面广了。”
不断寻求转型和突破的刘德华,得到了更多好评。他为自己的演员生涯冲出了一条血路。在他放下了架式之后,在他逐渐步入中年之后,他表现出更多的可塑性。“我们已经看不到一个小子一般的刘德华,而是看到一个心态成熟的角色。”
他进入成熟期后一个屡被提起的角色是《无间道III终极无间》中的刘健明,结局一场,他依然不死地坐在轮椅上。“几许慰问,刘健明俨如永劫不返地活在记忆中,与我顿为好一个永远的青春啸歌的画面,把曾经幼稚、浮躁、自卑又自满、招展等偏颇品质,好好思忆凝留--我的刘德华时刻。”张伟雄感慨说。
走向大陆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和大陆的电影有了合作,刘德华是其中的代表,周星驰是另外一个。但我看周星驰的电影,总觉得是亚洲电影,而看刘德华拍的就会觉得是国产电影。比如《天下无贼》就是这样。”登徒的观感非常细腻。
“刘德华应该算第一个在内地发展得很好的香港明星,他能找到与国内电影工作者合作的方法。其实,能拍香港电影,又能拍大陆电影,这样的明星很少。”登徒说。
走向大陆,在一些影评人看来,是香港电影萎缩之后的必然选择。朗天这样阐述,“谁说《龙凤斗》(2004)不是关于香港电影之死。以港片天王刘德华为代表,无比风光的过去,得心应手偷来换去(以前不少人说港产片都是拿来主义,没有真正的创意),到了2004年,终于是药石无灵,葬在路边了!”
盗生,固然是一个人生魔术师,也实在集合了刘德华之前所有美丽形象于一身(情深浪荡的专业精英)。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面对真正的末路,影片的结局只不过为大家留下了一个美丽的梦,动人的记忆而已。
“香港电影固然面对末路,但刘德华转过头来仍然漂亮,而且还昂然开拓新天。在《天下无贼》中,刘德华成功为冯小刚讲述一个但愿天下无贼的理想。这个梦固然已非香港的,但也显示刘德华朝大陆的走向,加上之前的《十面埋伏》(2004),刘德华明确已朝大中华明星的康庄大道迈开脚步。”朗天分析。
关于走向大陆,刘德华自己曾说过一段话,“最近,陈可辛看完《天下无贼》恭喜我的话,令我一生受用。他说,从来没有想过一个香港演员回内地拍戏,可以将自己的Tempo(节奏)调教到和内地演员一样,而没有观众抗拒我扮演大陆人。陈可辛跟我说,‘恭喜你,你可以演绎一个大陆人,香港暂时找不到这样的演员。’其实因为大陆有这个市场,如果有一天我拍《活着》,办得到吗?以前办不到,现在我觉得可以。”
香港象征
“刘德华一直是超级努力,对事业热情,对专业投入。近几年,刚好香港经济衰退和转型,香港人需要寻找一个心目中的ICON(代言),这时候,很自然就选中了刘德华。这段时间以来,刘德华成为香港很多电视广告,尤其是公益广告的主角。也许,香港人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一些信念,他给了香港人很多的启发,甚至成为香港人某种精神上的寄托。”登徒这样理解刘德华对于香港的象征作用。
另外一位香港著名影评人石琪在接受采访时说,“1990年代下半期,到2000年初,都是香港电影的低迷时期,很多大明星都没有拍片子,或者去了美国,比如周润发、李连杰、成龙,在这个过程中,刘德华对于香港电影的支持作用很大。
“刘德华之前已经红了很多年,但不算是最红的明星,他拍了许多小制作的电影,像《旺角卡门》一类的。但这10年来,香港娱乐圈走下坡路,他不离不弃努力投入,又演又唱,做忠做奸,扮肥扮瘦,对港片逆境重生很重要。叫座的《暗战》、《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阿虎》、《全职杀手》、《无间道》、《大只佬》等,他都是功臣之一。他与郑秀文合演的爱情喜剧《孤男寡女》最开心,使死气沉沉的港片在2000年反弹复苏。”
石琪觉得刘德华这几年的表现特别好。“他不断改变戏路,拍了很多另类片,不再是原来的纯情和英雄,也扮老豆,有时也不做主角,还跑去拍大陆电影,一直保持活力,成为香港电影低迷时期的象征。有了他的支持,香港电影不至于在今天完全迷失。
“原来香港人的归属感很强的,但近10年来香港人的自信心差了。刘德华算是香港制造的最后一两代男明星,他提醒着香港人和香港娱乐工业曾经有过的辉煌。”
踏入新千禧年以来,刘德华的演技也开始获得广泛承认,在多年角逐失利之后,终于凭《暗战》首次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2002年的《无间道》更将他推上天王巨星的最高点。2003年他还凭《无间道III终极无间》当上台湾金马奖影帝。
“我觉得刘德华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在将来,谁提到香港的电影史,都会提到刘德华,他的Popularity(通俗流行),他的Output(产量),他的多元化,都是极少有的。他的流行,将跨过几个年代。” 这是舒琪概括刘德华在香港电影史上的位置的说法,又何尝不是广大观众的想法呢?
那位大哥可以介绍几部杜祺峰导演的电影吗
杜琪峰电影作品年表
1983年《碧水寒山夺命金》The Enigmatic Case 导演
1986年《开心鬼撞鬼》Happy Ghost 3 导演
1987年《七年之痒》Seven Years Itch 导演
《八星报喜》The Eighth Happiness 导演
1988年《城市特警》The Big Heat 导演
1989年《阿郎的故事》All About Ah-Long 导演
1990年《吉星拱照》The Fun, The Luck and the Tycoon 导演
《天若有情》The Moment of Romance又名:追梦人 监制
1991年《至尊无上2永霸天下》Casino Raiders II 导演
《沙滩仔与周师奶》Royal Scoundrel 导演
1992年《审死官》Justice, My Foot 又名:威龙闯天关 导演
《东方三侠》The Heroic Trio 导演
《天若有情2天长地久》A Moment of Romance II 监制
1993年《现代豪侠传》Executioners 导演、监制
《济公》Mad Monk 导演
《赤脚小子》The Bare-Footed Kid 又名:江湖传说 导演
1995年《无味神探》Loving You 导演
1996年《天若有情3之烽火佳人》A Moment of Romance III 导演、监制
《十万火急》Fireline 又名:烈火雄心 导演
《摄氏32度》Beyond Hypothermia 监制
1997年《最后判决》Final Justice 监制
《一个字头的诞生》Too Many Ways to be No. 1 监制
《两个只能活一个》The Odd One Dies 监制
《恐怖鸡》Intruder 监制
《暗花》The Longest Nite 监制
1998年《真心英雄》A Hero Never Dies 导演、监制
《非常突然》Expect the Unexpected 监制
1999年《再见阿郎》Where a Good Man Goes 导演、监制
《枪火》The Mission 导演、监制
《暗战》Running Out Of Time 导演、监制
2000年《孤男寡女》Needing You 导演、监制
《钟无艳》Wu Yen 导演、监制
《辣手回春》Help 导演、监制
《天有眼》Comeuppance 监制
2001年《瘦身男女》Love On A Diet 导演
杜琪峰电影提名、获奖情况:
《阿郎的故事》1989
获奖: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漏基最佳男主角:周润发
提名:最佳导演:杜琪峰、最佳女主角:张艾嘉、最佳最佳男配角:黄坤玄
最佳新人:黄坤玄、最佳编剧:吴文辉 郑忠泰
《无味神探》1995
提名: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杜琪峰
最佳男主角:刘青云、最佳男配角:庹宗华
《十万火急》1996
获奖:1998年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黄永明、最佳音响效果
提名: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杜琪峰、最佳新人:黄卓菱、最佳动作设计:元彬
1997年十大华语片第五名
《暗花》1997
提名:1999年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游达志
最佳男主角:刘青云、梁朝伟、最佳编剧:司徒锦源 游乃海
最佳剪辑:陈志伟
1998年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司徒锦源 游乃海
第5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推荐电影
1999年十大华语片第二名
《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
提名:1998年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韦家辉 邹凯光司徒锦源
《真心英雄》1998
获奖:返升谨第5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导演奖
提名:1999年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梁艺玲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苏笑薯国豪
1999年十大华语片第七名
《非常突然》1998
获奖: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 蒙嘉慧
最佳编剧奖 司徒锦源 游乃海 周燕娴
第4届香港影评人协会金紫荆大奖最佳编剧奖
第5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编剧奖
1999十大华语片第五名
《再见阿郎》1999
第5届香港影评人协会金紫荆最佳男主角奖:刘青云
《枪火》1999
2000年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第5届香港影评人协会金紫荆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男配角奖
第5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奖
1999年十大华语片第一名
《暗战》1999
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刘德华
第5届香港影评人协会金紫荆奖最佳剧本奖:游乃海
1999年十大华语片第七
求林雪 任达华合作过的电影
原 名:PTU机动部队 译 名:PTU 类 型:剧情/犯罪 片 长:87分钟 国 家:中国香港 语 言:国语 字 幕:中文 文 件:2CD 上映日期:2003年冲孙4月17日 制 作:银河映像 出 品:泛亚影业有限公司
编辑本段演职人员
导 演:杜琪峰Johnnie To 演 员: 任达华、林雪、黄卓玲、邵美琪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任达华饰演的PTU警官展与邵美琪饰演的警员Kat率领队员在尖沙咀进行反黑巡逻,他们发现沙展肥沙在餐厅外受袭,并在混乱中丢掉了自己的佩枪。展受肥沙所托,要于天亮前替他把配枪找回,但因此却引起PTU队员意见分歧。遵纪守令的Kat要将此事报告上级处理。CID帮办Madam张接手江湖人物马尾的谋杀案,怀疑肥沙嫌疑最大,她要限时将肥沙捉拿归案。 在静寂的夜幕中,警察中人际间的内部矛盾、针锋相对的行动一一涌现,每组警察人员都在努力找寻自己的出路,希望在天亮前给事情来个完美的解决。然而到最后,原来发生的一切都不能在掌握之中。一个夜晚的开始,也就是一个故事的序幕。长夜漫漫,他们到底要何去何从?
编辑本段幕后故事
[杜琪峰重拾银河“影像”] 喜欢杜琪峰的影迷,都不会忘记他在全力经营自己的银河映像公司时所拍的电影作品,许多影迷对他喜爱也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作品。不过最近几年,熟悉杜琪峰的人都觉得他已经不再是银河映像时的杜琪峰,银河时期散改链潇洒的影像与冷峻的风格在杜近来的作品中很少见到。若去探求其中的原因,我在文章开头处已经提到一点,那就是为别人打工的“心”不由己,造成了作品风格与个人特色的偏离。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在于杜琪峰个人的求变。虽然杜氏已可以堪称香港影坛的大师,但毕竟尚未到功成身退的至高境地,因此在创作上他自己也当有不满意之处,尝试其他风格的创作,寻求突破点更显其谦虚进取之心。虽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但如果说这一推论不成立,那倒是让我们心目中的杜琪峰少了几分可敬之处。 《PTU》和《枪火》一样都是深深打上杜琪峰个人风格烙印的电影,但两者却并非是两部风格完全一样的电影。除了剧情等方面的大不同之外,《PTU》的创作中杜琪峰玩的成分更为明显。这是他想拍很久的电影,也可以说是一部自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没有太多外来压力的电影,因此在创作中少不了要玩上一些自己之前没有玩过的花样。《PTU》大部份的场景都是深夜一条无人行走的街道,斜射下来的灯光令整个街道一边暗一边亮,光的对比特别强烈,可能是想借此营造他想要的某种气氛。这样的玩法在里面有不少,这需要影迷看片时去细细体味。 [任达华、林雪:两个警察的情义结] 《PTU》中的故事集中在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身上,他们都是警察,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但故事的冲突却是集中在他们不同处世方法、对警队纪律的不同理解和执行等方面。片中的两个男人,一个是任达华饰演的PTU警官展。任达华影迷再熟悉不过,这个在香港电影里塑造过很多黑社会老大、杀手、以及舞男形象的大明星,已不是第一次演杜琪峰的电影了,《枪火》、《全职杀手》等片中都有他的份。这一次却有所不同,在拍《PTU》之前,杜琪峰就曾向任达华承诺过:《全职杀手》的任达华是任达华,但《PTU》中的任达华会是一个观众从未见过的任达华。看来这个承诺杜歼运琪峰现在是完全兑现了。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很多欧洲影评人看过片子之后也都称任达华的表演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几乎是以另外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在演戏。而对片中的这一角色以及影片中男人之间的情义,任达华显然投入得更深。他甚至称片中的友谊是长存的,他在电影里面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朋友。而且拍完这部戏之后,他竟然会舍不得脱掉身上的警察制服,这种感觉是多年的拍戏经验中从未有过的,一部电影竟然能够让一个老戏骨如此投入,《PTU》在打动观众之前显然已经感动了演员。 片中的故事其实是由林雪饰演的一个警察引起的,始终他都是一条主线,这对于之前在片场做杂务的林雪来说几乎可以说是“天降大任”了。据说林雪这个人的表演欲望特别强烈,当年之所以能够从杂务转向演戏,就是因为他时常会在拍戏时拉着杜琪峰的衣服说,我在片场见识过这么多事了,有机会也让我试试演戏。杜琪峰没让他失望,虽然在《暗花》只有一两个没有对白的镜头,但总算是等到了出镜的机会。等到《非常突然》中演大陆来的劫匪已经算是风光了一回。演出《枪火》时相信林雪的演员梦已经做到梦见周公的地步。他与任达华之前一看便有形象反差存在,这也许正是杜琪峰想要的。而且林雪的优点是卖力,有这一点优点垫底加之杜琪峰的点拨,这个丢了枪的警察也许会令他从此成为银幕上的又一演技明星。 [黄卓玲、邵美琪:警花并非是花瓶] 电影世界里之所以出现女性电影这样的名词,当然还是因为这个光影世界里的确也存在男性主导一切的现状,因此女性电影才成了物以稀为贵的珍贵之物。《PTU》中,任达华与林雪两个男性警察的出现,显然已经注定了片子里的女主角无法再翻身其上,主导故事的一切进程。不过却也不能因此将黄卓玲、邵美琪饰演的警花形象看成仅用来与男主角谈谈情、说说爱的花瓶。她们的确是用来点缀的,却也并非点缀那么简单。 邵美琪演的是一名跟任达华不同队伍的PTU成员,遵纪守令的那种警察,当她知道林雪丢枪的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报告上级,她深信纪律解决一切,认为林雪出了事最能帮他的就是报告上级。这一角色的性格非常固执及讲求原则,可以说几近冷血不近人情,没有任何其它的事可以动摇到她对纪律和上级的信任,与任达华法令之外尚顾及人情形成对比。黄卓玲演邵美琪要报告的上级,是一名CID指挥官。做上级当然要有做上级的立场和风度,她是本着自己的一贯行事作风来做事,凡事除了要讲求效率,在分析具体事情上十分冷静。在得知林雪的丢枪事件之后,一意孤行要在限时内捉拿林雪。 这两个女警的角色可以算得是很鲜明生动了,不过导演说故事的主线还是围绕男人,并借此在其中引申出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兄弟情。不过在处理介入这一事件的各方对该事件的态度时,导演显然只选取了态度的不同的做重点,而没有忽视女性的立场。女性的角色可能只是一种视觉上的不同,其他在导演的眼里并没有与男性的本质不同。因此视觉符号上的女性定义,并未影响黄卓玲、邵美琪两位女主角在戏里的分量。相反,这两个警花的作用刚好是要反衬出两种态度的不同,借以制造戏剧冲突的激烈程度。平时只能在电视剧里演一会戎装女警的黄卓玲、邵美琪,这一次也是真真切切地做了一回性格女警。难怪邵美琪自己都觉得自己像足了女警,尤其是穿起制服时,以致于她拍片间隙休息时喜欢周围巡逻一下,过过真女警的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