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One day》 ——让我成为你生命中一首温暖的诗
- 2、《One Day》:人生若只如初见
- 3、美国电影“one day”要表达什么?!
- 4、观《one day》有感
- 5、如何评价一天?改编的成功么?
- 6、如何评价电影Oneday
《One day》 ——让我成为你生命中一首温暖的诗
《One day》
——让我成为你生命中一首温暖的诗
让人失望的结局,需要抵制泛滥的死亡
我讨厌,不,我痛恨无能的编剧,为什么总在想不出结局的时候让美的主角死亡或者毁灭。从《刺猬的优雅》到《One day》,女主角经历了层层跌宕与内心的痛苦挣扎,幸福眼看就在手边,怎么,编剧为了制造出悲剧的崇高感,就把美毁灭掉吗?
在《One day》结尾,当争吵的结只能暂时打开时,我就已经知道,她活不下去了,电影已近尾声,她没有时间翻牌。因为,如果艾玛与戴克斯特,这段感情中汇掺杂哪怕一点点世俗与喧嚣,观众都会感到失望。
编剧在安排艾玛车祸这场戏上,着实费了些功夫,我嗅到死神的临近,原以为他驾着那辆一直尾随她的摩托车,我屏住呼吸,随时准备着接受她的死亡证明,随时准备让本来有些干涩的眼睛喷出泪水,这样的死,太不值。当摩托车驶远,我松了一口气,或者,是导演改变了主意,我几乎又打起精神兴冲冲地准备看转折了。就在这一秒,一辆车在镜头中飞了出来,导演甚至不给我们一点点准备,并且,在突然的冲击之后,给这辆车和被碾到车底的艾玛自行车一个极长的镜头,我捂住嘴,不敢出声,眼泪哗得就下来了,为了不哭出声,我咬住了手背。就在现在,我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这段影评,回忆起那种感受,庆幸她逃过一劫后突然遇到从天而降的灾难。她也是个生命啊,我爱她,她活得那么真实与发自内心,死得却是那么轻飘飘,让我想到陈祈佑《永远的蝴蝶》中的句子: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撄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基档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 竟是那么遥远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伞?
然而我又看到撄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楼下,我又看到 永远 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撄子知道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是巧合吗?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很小,甚至不能明白蝴蝶与樱子间的关系,但是,或许是其中的缺憾美吧,让我凭着感觉记下了这些句子,纯白美丽的蝴蝶,纯洁美好的樱子,那是“蝴蝶飞不过沧海”的忧伤,不是“开到荼縻”与“彼岸花”的沧桑。我记住的这种情绪,显然,不适合《行锋纳One Day》,其中讲述的人生本来已不易,又何必那么多死亡与哭泣?
如果说,荷妮(《刺猬的优雅》中的女主角)的死给我以崇高的美感,那,这美感的产生也并非源于那死亡的一瞬,而是她临死前微笑的独白与她一直以来的生活轨迹, “巴罗玛,但愿未来与你的期许相当。”她的死被赋予了拯救与崇高感,与伯格的复活一样,看到这个结局,我哭着点头,是的,荷妮,你说的对,我记住了。别担心,我再也不是那个自暴自弃的小孩。她的死,与电影的主题是相切的,没有任何牵强附会,死亡是什么?在临死的时候,荷妮做了什么?她准备好爱了。
《One day》中艾档没玛的死,只会让我悲伤与怀念。为什么她一定要死呢?她活下去,贫贱或富裕,都是温暖的,慢慢消除紧张感,放松下来,他们会过得很好。假如,导演安排她死,是为了让她被戴克斯特刻骨铭心地记住,那么,活生生地存在于他的生命里岂不是更美吗?对于她的死,作为一个观众,我能感到的只有遗憾与抱歉。或者,连死去的方式都与《刺猬的优雅》如此相似,这种相似,让我不安。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波兰斯基不愧是大师,在斯特尔曼命悬一线,被误认为是德国人,差点被友军打死的时候,我紧捏着拳头,处于长叹与紧张的临界。幸好,谢谢波兰斯基,他没有向人们描述这样一个荒谬的结局。他传达的,是人世间的温情,是一个民族对于艺术的热爱,是流亡时也带着小提琴的优雅,他没有让逻辑问题或古希腊神话中某种母题与困惑进入他的电影,他讲的是人间事,是战火中的人性,连最后帮助了斯塔尔曼的德国军官,桌子上摆的,也是全家的合影。
在《钢琴师》中,音乐,无处不在,钢琴,在每一家中。音乐,能让人忘记一切痛苦,斯皮尔曼眼神纯白忧伤,不管处境如何,只要坐在一架钢琴面前,他就回到了过去体面的生活,不慌不忙,他的尊严,是内化的,是不变的。这一点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里,集中体现在削土豆的伯威尔身上,虽然不如波兰斯基表现得诗意,但那种在灵魂纯洁与现实泥潭间的冲击,让他发红的眼睛泛出一片泪光。他应该很久没哭过了,面对非正常的生活,他变成了感觉迟钝的行尸走肉。可是,当有一天,他又拿起了纱布,有一天,突然有个人跟他说谢谢。面对荒唐的世界,他看到了自己——一直没有改变的自己,他说, “I am a doctor.”“am”,而不是“was”。往日美好时光的重现让他们看到了真正的自己,内心的自己。在虚假的现实与本真的内心的对抗中,无论他们最后是否毁灭,这种悲壮的美都如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已经震撼了我,让我随之痛苦、微笑或叹息、扼腕。
悲剧,并不仅仅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是要让这好的东西在混沌虚伪的世界永远存在,即使不毁灭。
万花筒般的故事情节,碎片化的叙事方式
我在认真看这《One Day》时,给了艾玛与戴克斯特两个定位——《东邪西毒》中的欧阳峰与大嫂、王家卫电影玩世不恭的阿飞,还有《情人结》中的侯佳与屈然,其间确实是切断的两个故事的剪辑。
片中的1991年,艾玛与戴克斯特裸体跳入河中对话的桥段,给我的完全是王家卫的感觉(坦塔罗斯式的渴望接近却渐行渐远)——互相试探的两个人,玩世不恭的男主角,用文字游戏化解感情的阿飞般的老把戏,用各种翻来覆去的悖论、循环与呓语互相问答——典型的王家卫式台词。
因为之前听伪王家卫迷说过喜欢看,想它总不至于那么深邃复杂,所以,电影开头,我几乎是怀着对编剧跳跃情节手法的好奇瞪大眼睛看下去,编剧们需要让剧情在几个相似故事模式间跳跃,来增强观众的好奇与探索欲。像我这样的观众总想知道,导演最终到底要将剧情拐到哪一条路上去。碎片化的叙述模式,像极了王家卫,时间,保质期,节日。
还好,导演在叙述上没有刻意与我们为难,在碎片化叙述上,除了运用倒叙,还是大体沿着时间的线性展开,而不是人物的心理发展,也没有“很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做西毒。”之类的魔幻现实主义对时间的解构。这一点方面,不但远比王家卫的电影清晰,甚至比《与萨摩的五百天》要清晰得多,可见,导演并没有想在叙述方式上玩什么玄虚。
在我看来,导演讲的是男性的失落与回归,女性的诗意美。
前半生——空虚与流浪,爱渐行渐远
戴克斯特做电视节目,狂放不羁,玩弄一切,不知道四十岁时想要什么。“钱财、名誉”只是华丽的名词,为了得到这些,他与魔鬼做了交易。而艾玛,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写诗,写小说,微笑着跟他见面。
她是规则制造者,他是纵欲者,她是绳子,他是风筝。
原以为这段爱终将是抱憾终生,像《the lake house》中的另一个结局。如果亚历山大与凯特最终也没能见面,只是知道彼此的存在,知道自己的真爱在哪儿,但因为各种原因,却触不到,只能错过。这种恋爱中普遍的不对称现象在《the lake house》中被具化成了两年的时差——错误的时间与对的人。
他们的爱又像是贾宝玉对大观园中姐妹们的爱,如果不用长大,永远不用鼓足勇气,负起成人的责任,多少男女间的友情将会一直轻松美好!“你让我体面,感觉活得诗意,我让你快乐与放松。”但是,人们终将与某个人结成夫妻,共建家庭,如果爱的墙纸没有人来捅破,那么,只能还是朋友——出现了,离开了,曲终了,人散了。最终,人们只能与另一个人不爱的人携手走下去。
后半生:顶着失败的回归,伊人犹在
剧情在后半段是由浪子的一个个不幸拉回来的,像戴克斯特自己说的,他把什么都搞砸了。他的事业、爱情、婚姻,全部都在赶,因为事业不顺,想要稳定下来,因为意外怀孕,赶着结了婚,因为妻子有外遇,又被喜忧参半地离了婚。年轻的时候,他想的是,我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可是,God,他有没有停下来想过他到底想要什么,只是一直恃才傲物地向前走,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意义,活着就好,怎样都可以。从前的他追求的仅是快乐,当他开始有了担待的时候,上天也给了他回来了理由。而妙的是,她还在,如同山田洋次的《黄手帕》,她还一直在等啊。其间关于艾玛已有男友的桥段,只是个小小插曲,她一直都在,虽然一度以为自己摆脱了他。她,开始是依附他生长,后来,爱,变成了一个人的事,变成了生活中最纯洁美丽的。在他那里,她是底线,是soul mate,可以交流,可以让人开怀,可以男人一样地谈论性,她听得到他内心的声音。这样两个人,在犯了许多错误走了许多弯路之后,就这样回到了原点。
然而,这样的soul mate ,经历了那么多让人苍老的悲欢离合,已无法再忍受一点点痛苦,观众觉得,这些苦难真的已经足够了,当看够那些曲折与坎坷的时候,一阵清风吹来,像是《二十三十四十》中的想想,经历了纷繁尘世,终于,一阵清风,她看到了自己未来的生活,跟她一起,我们也释然了,一切豁然开朗,美好地无以复加。
但是,艾玛与戴克斯特最终在无法怀孕的问题上崩溃了,艾玛精神紧张到出了车祸,这样的结局,让人大跌眼镜,似乎在失落与回归外又创造了第三个层次——永恒。但我已不打算写它,就在第二个层次的结尾画上句点吧,请让艾玛活在戴克斯特的生活中,不止是回忆。
《One Day》:人生若只如初见
“我爱你,但我不再喜欢你了。”
1988
爱丁堡,毕业前一晚,她戴着眼镜穿着学士服,告诉Dexter她叫EmmaMolly,那晚是一切的起点,她谨慎而期待却没有半点风情,他说做朋友也挺好的。那天是圣斯威逊节,此时他们还不知道这将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1 989
伦敦,Dexter帮Emma搬家,她住在充满洋葱味儿的公寓,Dexter说,我预感明年今天你就会征服伦敦。一年后的1999她在餐厅里忙到两眼发黑,和室友相处不愉快,她在电话亭里对Dexter说伦敦吞没了我,还有一句没说出口的I miss you被掐断在电话的另一头.
1991
伦敦,餐厅里仍然唱着一成不变的歌,Dexter对Emma说你需要一瓶龙舌兰然后走出这个门永远不要回来。他还说你风趣幽默又有才,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Emma靠在Dexter的肩膀上哭了。
1992
法国,他们去海边度假,Dexter帮Emma涂防晒乳,他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已经认识了四年的女人,一些莫名的悸动不安在悄悄滋生着。夜幕降临,Emma说她曾经暗恋过他,还为他写过诗,Dexter一脸得意地问她自己的名字和什么词押韵。
他们打破了事先立下的所有的规矩,睡在一张床上,互相偷看对方洗澡,在游泳池里一丝不挂。Emma的原则总是这样被Dexter打败,唯独不肯纵容他的妄想,她要的绝不是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一夜情。
1993
Dexter成为了一个聒噪娱乐节目雹余的主持人,用奇怪的伦敦口音在电视节目上摇晃得像只疯狂的猴子,在夜总会派对醉酒之后给Emma打电话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在被女粉丝搭讪之后说其实我并不怎么有名。
1994
Dexter近来过的不是很好,他的母亲病得很重,那位优雅的夫人用丝巾缠住自己掉光了头发的脑袋,对Dexter的未来感到忧虑。她担心他再也不能成为一个nice man,而父亲将他扫地出门。
Emma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她即将成为一名老源敬滚师,近期还安排了一个约会,那个人有点无趣但也还算稳妥,至少是一心希望自己开心的。她没接到Dexter的电话和留言,而在那晚和另一个人牵手。
1995
Emma成为了受人尊敬的老师,大家为她学生的话剧稿团欢呼,Dexter主持一个叫做“午夜笼子”的节目,报纸上称他为车祸电视节目之王。在很多个深夜,Emma趴在桌子上紧张而忧虑地看Dexter直播的访谈节目,直到男朋友提醒她该睡觉了。
1996
Emma和男友有了一个新家,每天听他讲着尴尬的笑话。她和Dexter好几年没见了,那个人永远都是那么新潮,得意,顺便嘲笑她的保守和古板,然后心不在焉。Emma终于承认他们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哭着对Dexter说,我爱你,很爱很爱,我只是不再喜欢你了。
1997
Emma从未停止过修炼自己,她学会了游泳,作息规律,饮食健康,看很多书,坚持写小说。
1998
Dexter最近在主持一个电视游戏节目,他感到32岁的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对着镜头歇斯底里让他力不从心。他被解雇了,他说他以前从没想过这些,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些担忧。
1999
Dexter开始希望有一个安稳的家,他会在约会之前念着对方的名字练习说我爱你。那是个古典美人,和他以前一大串的女朋友太不一样。他尝试着融入另一个家庭。
Emma的男友Ian仍然讲着无聊的笑话并且无所事事,生活平静如水,直到Ian翻看了多年前Emma为那场失败的一夜情写的诗,他们分手了。
2000
Emma在大学同学的婚礼上哭得不能自已,看到Dexter与女友接吻,有一点点失落。他们从新娘走调的歌声中出逃,像许多年前一样,聊聊最近的生活,感叹时光匆匆。Emma说自己的新写的小说终于有了进展,Dexter也递上了自己的结婚请柬。他们在天台相拥而泣,为这段友谊的延续与终结。
2001
Dexter成为超级奶爸,白天在老同学的公司打下手,回家的时候在公交上睡着。他还不知道自己被妻子背叛,一个人哄女儿入睡,给她读Emma写的小说。在Dexter看来小女儿有着无以言喻的美,他也知道自己愿意拿性命去保护她,不过又坚信,她会一帆风顺。
2003
Dexter离婚了,此时他正乘火车去往巴黎,对座的小女孩捧着Emma的书咯咯直笑。他对着车窗整理头发,胡茬点点,看起来有点沧桑。
EmmaMolly剪了短发,衬出她精致的五官。“你如今看上去像个真正的作家。”Dexter赞叹到。
Emma的新男友是一个爵士乐演奏家,她换上露肩礼服打算带Dexter去听男友的演奏会,Dexter拒绝了,宁愿一个人孤独地在巴黎街头游荡。
Emma最终还是追了上来,这么多年来她仍然忘不掉这个男人,她说:“你如果敢欺负,或者骗我,惹我生气,对不起我,我就宰了你。” “不会的,我发誓,一定不会的。”Dexter说。
2004
他们成为了一对真正意义上的恋人,Emma回家后会亲吻Dexter。Dexter会一边洗杯子一边练习要在订婚仪式上说的话,他对Emma说:“结婚后一切要听我的。”Emma狡黠地笑,她才不会呢。
2005
Dexter的小女儿有时候会来找Emma玩,她似乎很喜欢这里。Emma说,想和自己爱的男人生一个孩子。
2006
他们吵架了,Emma写不出来东西,一个人去游泳。Dexter订好了餐桌等她。Emma留言说爱他,这是她生前最后一句话。
2007
EmmaMolly死了,Dexter这样想
2008
父亲对Dexter说:“你应该像Emma在时那样活着。”
2009
Ian来看Dexter,他有了两个可爱的小女儿。
2011
Emma去世五年了,Dexter成为了更好的人。有时候他会想念Emma,带着小女儿去他们曾经去过的地方,告诉她Emma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这20多年来,每一个圣斯威逊节都是独属于他们俩的盛大约会。
我们永远也不会分辨得出哪一天使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让之后所有的旅程都只如行星般围绕在我们小小宇宙的中心,直到我们的生命行将终结。
亦或是经过了大半生的折磨与流离,终于有一天你从梦中被唤醒,醒来时多年前的一个午后,阳光从窗口缓缓泻入,你最重要的那个人坐在你的身边笑着对你说早安。
你如她还在身边一样活着,日复一日。你也知道这一生更多时候我们要独自一人面对所有。生存,死亡,恨别离,求不得。
而当你每每回忆起生命中那些重大的事件时,漂过脑海的仅剩下一些当时你以为无关紧要的细节。结婚礼服的花边,地毯上小块的红酒污渍,从泳池深处向上观望时上方的蔚蓝。
你知道,她这一生最怕的就是错过你。
她一路跑过暗恋,长途跋涉,公路旅行,却最终赶上了你们两人心的时差。而你呢,你总是明白得太晚,她已经和你隔着一片爱尔兰海,面向下一个旭日东升。
你疯狂搜集一切与她有关的信息,读她写的书,听她以前的男友说起她,与她的气味相拥入眠。后来你燃尽了所有的热情与执着,你知道今后所有的日子都会和今天没有任何不同之处,直到时间终结。
那些山顶上吹拂的风,爱丁堡上空漂浮的大块云朵,伦敦阴雨不断的冬日,法国夏天的艳阳,都变成八十年代边角泛黄的照片。你如此怀念那个午后,她将你从梦中唤醒,对你说早安。你如此怀念她短裙的颜色,桌上四处散落的书的封面,还有闪烁在窗外的太阳。你就这样站在你那八十年代的末尾,双膝跪地乞求不要离开,不再错过,从未结束。
直到她死后,才出现那特别一天所有温暖的细节。岁月是滂沱的泥沙俱下,每个人都太想要个让自己愉快生活下去的理由。 我想你,就像年轻时代的光荣梦想,得与失在这滂沱里终将流失泥泞。
她指引了你,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她也从未停止过变得更好,你们的人生轨迹重叠,分散,然后汇聚成两种不同的可能。
二十年,我们都会经历迷茫期,会事业出头,结婚生子,甚至出轨,失业,离婚,经历丧亲之痛。所有的跌宕起伏都折射着因与果,以及生命里必然存在的巧合。他们将这种未知和必然用一种温暖的方式讲述出来,听到最后美丽又残忍。
电影不需要讲太多道理,更不会让你过好这一生。于我而言,我更喜欢捕捉电影的审美和意象。
而它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每当我站在时间的分界点,回忆过去或者希冀未来的时候,也会感受到同样的未知和必然。就像五年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也不会想到如今是怎样的情形和心境。
有时候无意间察觉到时间的洪流,它并不能改变你的轨迹,却能让人有所敬畏。
我们终究是会老的。
但好在我们还年轻 。
豆瓣影评里很多人说,这是一个叙事乏味的电影,用PPT式的讲述方式呈现每年的7月15号男女主人公的相见,更直白点说,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一生的痴恋,中间穿插一些碎片,回忆,有些平淡,甚至俗套。私以为,即使是俗套的叙事方式也有最合适的故事与之匹配,两个不在一道平行线上的两个人20年来藕断丝连的感情,用时间线来表达这种集中与冲突再合适不过。这是完美,谓之纯粹。
我一直偏爱着重刻画女性心理的小格局电影,比如同样是一生痴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比如痴缠致死的《蔚蓝深海》,又比如终究错过的《爱乐之城》。每一个女主都有着独立的人格,聪慧中带着一些与性感无关的狡黠,明明可以过得自由率性,却在遭遇爱情的时候变得隐忍而卑微。
从豆瓣看到的一句话: 爱情中的犹豫退缩,是最大的自私,更是最大的自残。
无一例外地,她们都没有落得圆满。
可是无论你信也好不信也罢,许多人也曾在年轻的时候爱过一个迷人的混蛋,把自己卑微到土地里也开不出花来,有意思的是,她们大多是文艺女青年。
知乎里有人这样说:我爱你,而你只是有点喜欢我,这可能是一辈子的羁绊,前者不敢放弃后者不能给予。如同身上的顽疾,不要性命也无法根治。为了不让对方起疑, 你只能将每一样汹涌伪装成潮水一样的平静,将每一个饱含深情的句子打磨得漫不经心。
我认为, 你若愿意沉溺其中,那么自己开心就好。
我们总在被各种营销号和心灵鸡汤教育说要懂得放弃,要自尊,学会骄傲,学会拒绝。但即便你已盛开,招来的清风又是否中你的意呢。
人生苦短啊,不如活得恣意些,年轻的时候多折腾,死不了就行。
因为可能某个瞬间,你发现自己再也感受不到那种初见时的怦然心动了。
美国电影“one day”要表达什么?!
表达了充满痛楚和爱意的浪漫电影,并且对人生的潜力与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剧情简介:
1988年7月15日,艾玛(安妮·海瑟薇饰)和德斯特(吉姆·斯特吉斯饰)在毕业晚会上一见钟情,一者汪夜缠绵之后,他们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临行之际,他们约定成为好朋友,并在之后每年的7月15日那天见面。工人家庭出身的艾玛梦想着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有钱码嫌亮的花花公子德斯特则希望游戏人间。
20年中曾经朝气蓬勃、怀揣理想的他们也不得不向残酷的现实低头。艾玛的工作际遇和感情生活都不理想,德斯特成了一个小众的电视名人,终日沉溺在酒精、毒品中,婚姻也岌岌可危。
当他们的人生道路不断交汇时,他们的关系也随之改变,友情和争吵,希望和失落,泪水和欢笑。在这段人生的旅途中,两人蓦然回首,终于发现一直寻寻觅觅,最好的其实早在迟宽身边 。
扩展资料:
幕后花絮:
电影拍摄时间为8个星期,剧组先后在伦敦、爱丁堡和巴黎取景,总共约有50多个不同的场景。
在爱丁堡取景时,制片方成功地让整个摄制组攀上了著名的“亚瑟王座”山顶,在那上面进行了几天的拍摄。除了小部分大型机器是通过直升机运上去的,其他机器全都是剧组成员搬上去的。
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在拍摄电视剧《深红与白色的花瓣》的间隙赶来拍摄该片。
安妮花了很多时间与设计部门研究艾玛的成长过程,例如不同时期的生活习惯、决定、表现的方式等等。吉姆也就发型、化妆和服装问题与剧组人员研究了很长时间,他笑言自己能通过发型判断德斯特处于哪个年龄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ne day
观《one day》有感
昨晚在被窝里看完了《one day》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强忍着没快进,虽然中间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强烈地吸引到我,但是我还是担心自己会错过什么,因为以往看悬疑片的经验告诉我,不要轻易错过中间任何一个小的细节,不然结局就没有意思了。这个习惯让我忘记了《one day》其实是部爱情片了。然而结局是,我哭到鼻塞,在凌晨一点半!
钻出被窝,盯着眼前的漆黑一片,我纳闷自己在哭什么!要说悲情,韩剧当属鼻祖啊,但是在很多韩剧里面,主角很早就暴露了病情,也让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心理准备,最后在结局时我反而只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但是在欧美电影里面,悲剧往往是毁灭性的,总是在双手快要碰触到幸福的时候突来一笔,这其实是很现实的,但却现实到让人憎恨,现实到让人惋惜。
这部电影描述的是一个横跨20年的关于一男一女的故事,在豆蔻年华里相遇相识,暧昧却没能成为恋人。在往后的数年间,他们各自经历自己不同的人生,遇到不同的人,创造不一样的精彩故事,跌落不同深度的黑暗深渊。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里,沉迷声色,远离亲友,于纸醉金迷的光影里迷失自己;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里,脚踏实地,等待爱情,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欺骗自己。网上有很多影评说女主角其实就是一个备胎,单从故事的角度上来看,确实是这样,Emma先爱上Dex,甚至是一见钟芦敏肆情。我也相信,在最开始的时候,Dex对Emma也是有好感的,但是这中好感还不足以让Dex认为是爱,他还年轻,还有许许多多的激情与青春等着释放、挥霍。在后来的几年间,Dex收获了名利,但是却也在这些名利中迷失自己,掌声渐息,他发现自己很不快乐,他想与Emma见面,想找回平静、找回自己。而此时的Emma,在爱情的战场上,女人永远都是战败者,除非男人自愿投降。Emma对Dex,有失望,有怨怼,也有爱情,当Dex来找她,她亲眼看见Dex的轻浮堕落,她愤然离去,可又在Dex的声声道歉中颓然拥住他,对他轻喃爱语。而Dex,为这一切感动却不心动,这个阶段的他,Emma对于他来说,是抱怨诉苦的蓝颜知己,是迷茫拿闹无措时的避风港湾,但却不是一生所求的心灵归处。当他经历人世间的冷暖与浮浮沉沉,他慢慢开始意识到Emma之于他的意义,他去找Emma,在机场,当Emma问他这次将停留多久的时候,Dex回道是:“这取决于你!”这是一个男人的表白与承诺,Emma投降了,兜兜转转十几年,他们终究是在一起了。虽然这份幸福没能延续,但是Emma和Dex都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虽然这个故事很折腾人,但是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故事。我觉得作者最好的安排,就是没让他们太早地在一起,因为年轻的热情与狂妄会毁灭这一切,年轻的我们会让真正美好的爱情变成遗憾的青春。而我想说的是,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留在我们身边的都是最好的,不管未来他们是否还会继续留在我们身边,但是至少他们是原谅了我们于现在之前的轻狂,陪轿而那些离开了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归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错的时间和错的人,时间永远是对的,身边的人也永远是对的!
如何评价一天?改编的成功么?
《一天》评价是一部美丽的电影,而且不是电影式的美丽,是生活式的美丽。影片拍得真实残酷而美丽,有让人微微触动的力量。片尾闪回两人相识的第一天是最动人的一笔,物是人非而生活继续的感觉悄悄传达给观众,改编很成功。
导演充分尊重了观众,没有说教,而是让观众体会那轻轻招手的所有苦涩。这酷似“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结尾,何其完美。
1988年7月15日,艾玛(安妮·海瑟薇饰)和德斯特(吉姆·斯特吉斯饰)在毕业晚会上一见钟情,一夜缠绵之后,他们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临行之际,他们约定成为好朋友,并在之后每年的7月15日那天见面。工人家庭出身的艾玛梦想着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而有钱的花花公子德斯特则希望游戏人间。20年中,曾经朝气蓬勃、怀揣理想的他们也不得不向残酷的现实低头。艾玛的工作际遇和感情生活都不理想,德斯特成了一个小众的电视名人,终日沉溺在酒精、毒品中,婚姻也岌岌可危。
当他们的人生道路不断交汇时,他们的关系也随之改变,友情和争吵,希望和失落,泪水和欢笑。轮瞎在这段人生的旅途中,两人蓦然回首,终于发现一直寻寻觅觅,最好的其实早在身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影片改编自大卫·尼克尔森的同名小说,小说展现一段感情在长时间洗礼中的起起落落。大卫·尼克尔森用了2年多的时间完成小说的创作,前期需要很长的准备过程就像完成一幅拼图。想好每个7月15日那天发生的事,小说中人物对话和虚构情节敏郑很多。
这也使得这部小说本身就带有电影性质。在影片的制片人妮娜·雅各布森读了这部小说后,便决定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桥桐颂本,并搬上大荧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天
如何评价电影Oneday
大多数爱情电影对感情的处哪枯扰理都过于简单,爱或者不爱,付出和被感动,相似的人物性格设定,共同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局,然而,你我都知道,真实的爱情故事远不是这样。而《一天》是一个跳出俗窠的电影。豆瓣影评里有很多人说,这是个叙事乏味的故事,整部电影主要描述了从1988年7月15到2008年7月15日在两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更直白点说败谈,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一生的痴恋。中间穿插一些回忆,有些碎片化,有些平淡。想李旦要刺激可以看《敢死队》《碟中谍》《007》,对于这部电影,我却认为这是最好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