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铮在撩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zhengzailiaoren
《胭脂》
推荐指数:三星+0.4
雷剧指数:三星+0.7
抗战剧《胭脂》本着取悦观众的目的谁能百里挑一沈思豪,在该剧中加入了喜剧、悬疑、和特工等元素。
然而取悦观众的只有故事,元素用的不好,那故事就成了乱炖,故事烂了后,救场的只有赵丽颖的演技了,她的演技也确实撑起了整部剧。
基本信息
类型:抗战
编剧:徐纪周、王彪
导演:徐纪周
主演:赵丽颖、陆毅、袁文康、陶昕然等
出品公司:海润影视等
播出时间:2016年9月
简介
故事说的是一个女大学生的成长史,讲述的大概内容是一个名叫蓝胭脂(赵丽颖饰)的女大学生,极有特工天赋,向往成为一名特工。胭脂在机缘巧合下中无意卷进抗日战争中后,经历了大小战斗成为了一名优秀国民党特工,也误打误撞中结实了同为特工的周宇浩(陆毅饰),后来她认识到国民党的腐败,跟周宇浩一起在战争中发现革命的真相,成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观众们期待很久的抗战剧《胭脂》终于播出了,目前已播出了三集,电视剧的质量无论从内容还是制作都不算精良,有些对不起观众的小期待。
出现问题的地方很多,体现在故事中,如下:
在第一集中饰演日本特务的粉仔(余罪里的粉仔,赵雷棋饰)被国民党救国会特勤处抓获后逃跑(谁能百里挑一沈思豪我找不出粉仔能逃得出特勤处手里的原因,因为之前特勤处的误会胭脂是间谍将胭脂困在了船舱内,给胭脂戴上了手铐,而粉仔被捕后,特勤处居然是用绳子捆绑的粉仔,估计是特勤处的手铐不够用,或者有内奸吧……),中途为了保命,劫持了平民蓝胭脂作为人质。特勤处的为了保护胭脂不受伤害,向粉仔妥协,放下了枪。
把这样的情节放在当下的价值体系中,没有bug,要是放在1937年,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国民党特勤处为了抓住一个目的窥伺长江布防的日本特工,谁还在乎一个普通游客的性命。
不是说国民党没有人性,而是在国家危亡和一个普通百姓的性命面前,根本不需要思考,一定是选择前者。当然你要跟我说一个不在乎普通百姓性命的民族是没有未来和希望的话,那我就不跟你扯了。
这样的小bug,也让观众很疑惑。很明显粉仔劫持胭脂是要造成剧作上的悬念,刻画胭脂在危险境地中的反应能力,使得胭脂这个人物讨喜。
但,在《胭脂》的第一集的第十几分钟就开始这样的故事讲述,观众移情的点还没有全都在胭脂这个人物上,或者说这样的设置并没有刻画胭脂有多机智(同类被劫持的影片情节太多了)。
然后为了铺垫情节,编剧又做出了一件让人感到懵逼的事儿:在粉仔劫持了胭脂,特勤处的队员为了保护平民胭脂放下枪的时候,其中一个萌萌哒特勤队员压着跟粉仔在一起公事的日本女特务来到了劫持现场。
大概编剧的意思有二,一是想逼粉仔投降,因为粉仔不投降,特勤队的就会伤害粉仔的小伙伴日本女特务谁能百里挑一沈思豪;二是想铺垫情节:机智的日本女特务为了不让情报被国民党特勤处的夺走,当中跟蓝胭脂的手包中的化妆品掉了包。
没错,日本女特务就是在众目睽睽下调的包,所以我看这几场戏的时候就有点蒙,就算把调包这场戏的失误归咎于导演场面处理的不得当、把日本女特务也没有戴手铐的小bug归责于道具组(因为道具组跟浙江温州江南皮革长厂长有亲戚关系也好,姑且这么认定吧)。
那这场劫持危机结束后,之前怀疑胭脂有问题的特勤组,居然不怀疑胭脂了,也不再过问胭脂是怎么逃脱手铐,逃离船舱的。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是编剧写失误了吧。而且把这样的失误放在第一集最重要前十几分钟,很难继续吸引观众往下看。
从观众期待中讲,无可厚非,胭脂是故事发展下去的绝对推动力,是无可撼动的主要人物,是这部剧的质量和口碑的重要担当。在以往的抗战剧中,表现女性成长的电视剧还在少数。大家以前的期望是希望《胭脂》的品质能够达到女权哪怕是小妞电影的逼格。
但从《胭脂》第一集的播放内容看(如,胭脂回家后,父母问她的情感状态和选择时),《胭脂》是以女性为主要角色的戏不假,但不是走的小妞影视的路线,情感和命运归宿上还是以依托男性为终身奋斗目标为主(因为只播出了前三集,以后要是写的女权和小妞电影,那我就是打自己的脸了)。也就是说《胭脂》还是在讲一个普通的谍战故事,选题上并没有做到新颖的程度。
从对主题的把控、对悬念的设置上来看,因为市场地位贴合年轻人,所以主题上就显得很空泛。悬念设置上,因为只看了前三集,前三集的悬念设置还差强人意,说得过去,不是特别烂那种。
观众也不是傻子,《胭脂》播放的时候,弹幕上就有评论说期待已久的《胭脂》还不如同类型的谍战剧《麻雀》好看。其实我估计两部剧的水平也差不多,我曾经还写了一篇《麻雀》——2016年下半年国内最受好评的谍战剧的影评。
可我在看了《麻雀》二十集后,我发现,自己打了自己的脸。《麻雀》讲到二十几集,特工们就开始跟着当下最流行的谍战剧风潮一样,谈起了恋爱。为了谈恋爱名正言顺,李易峰、周冬雨、张若昀等就开始偷档案室里的归零计划。
MD,那么绝密的归零计划放在一个只有一把挂锁防盗的档案室也就算了,可那些特工们为什么可以在汪伪特工总部明目张胆的去开门撬锁的窃取档案呢?这还不够,谁能百里挑一沈思豪他们还在各自的办公室大声畅谈革命理想,那是汪伪政权的特工总部啊,要不要这么明目张胆!你们这么做的真的合适吗?这样写故事考虑过其那些智商还在线的观众们的感受吗?
《胭脂》和《麻雀》在故事的讲述上同时存在问题是肯定的了,剧本有问题,那靠什么来弥补呢?场景?特技还是道具?为了贴合年轻观众的口味,该剧加入了喜剧、悬疑、和特工等元素,试图取悦观众,赢得口碑。
其实最重要的救火工具还得靠演员的演技,这一点上,赵丽颖一向开挂的演技,就甩了《麻雀》周冬雨的演技三十六个筋斗云,一百平米上海房价的距离。如果以后《胭脂》的故事讲述还是这么烂的话,那么该剧唯一的看点可能是演员赵丽颖的演技,演技在线,有的时候真的可以撑起一部戏。
那赵丽颖的演技精湛到能拿到奥斯卡了?好像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不过颖宝跟票房女王白百何一样,会挑戏(白百何代表作都是高票房,如《失恋33天》、《捉妖记》等),且凡是挑中的角色都能赋予它灵动的生命。
在这一点上谋女郎出身的周冬雨姐姐好像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她跟颖宝相比略显尴尬,把这种演技的优劣放在一部剧的女主担当上,周未免太吃力,而颖宝稳赢。
男主陆毅在第三集最后面才出现,花痴的少女们还是多想想你们脑公颖宝吧,陆毅的演技自从出道以来一直饱受观众质疑,在《少年包青天》中,体现的更明显,毕竟周杰老师最开始也不是靠表情包出道的,跟周杰老师比,同款的是包青天这个角色,不同款的是周杰略高一筹的演技。
当然《胭脂》除了赵丽颖的演技是看点外,还有尺度可看,在前三集中比如这样的体现:
第一集前几场戏,故事为了展现蓝胭脂的特工天赋,以让蓝胭脂为了锻炼自己辨别力为由,在模仿盲人走路回到房间,跟她的姐妹冯曼娜说了这么一句台词:“是方的不是圆的”
这句台词不解释,看过该剧的同学就晓得什么叫尺度了,跟“爱走东不走西啊”的台词差不多一个段位。估计随着剧情的发展,也会出现黄腔和各种开车熟练的老司机吧,这也算该剧的一个看点。
我看了三集《胭脂》,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浙江温州最大的皮革厂,温州皮革厂倒闭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胭脂》有负众望!不过电视剧只播出了三集,就说它不行,未免武断,万一以后好呢(同样不靠谱的话还有来日方长。)
电视剧为了取得收视率,取悦观众本没有错,为了取悦观众加上一些元素也没有错。错就错在一些电视剧没有把主要讲的事情搞清楚,就杂乱的将各种元素放在一口锅中乱炖大杂烩。如在《麻雀》中,有人觉得反派人物苏三省萌萌哒,有人认为档案管理员美娜可怜,本来严肃的反派人物,让观众起到了移情作用,居然同情起了反派,这是谁的问题?
以前的影视剧中反派人物过于脸谱化,坏事做绝。确实有弊端,如反派人物没有更加复杂的人物刻画,但脸谱化有一个好处就是坏事做绝,让人看上去就知道他是坏人,将要做坏事。
随着剧作手法的进步和政策的放宽,如今反派人物没有脸谱化是好事情,说明剧作上和人物刻画上有进步,对故事内容本身有自己深度的反思、立意。然而更多的影视剧中,特别是抗战题材雷剧中,压根就没有把这个脸谱化进行有维度的思考,把《麻雀》拍成了职场剧,除了空喊抗战口号外,远离了抗日战争这么一个大的,有深度的背景,在主题上未免显得脆弱不堪。
也不知道《胭脂》以后的剧情发展会是怎样,可不管怎样,收视率高一定是观众喜欢的,这点没错。那如果考量一部电视剧的唯一标准只是收视率,那整个影视剧市场将会失去比收视率更多的东西,比如一个创作者的初衷,一个国家看待历史的态度。那说好的灵魂工程师呢?说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呢?总菊你怎么看?都是你审过的电视剧。
好,《胭脂》就说到这儿吧。
最后,问一下大家十一都放假了吗?
没放假的你们加班费是不是很多啊,我在羡慕中。
放假的你们是否买到了回家的票呢?买到的,我在羡慕中。
放了假又买到了票,却没有男票/女票一起回家的你们,我也在羡慕中。
最近特别欣赏一句话,老欣赏了:
“如果长年单身 就得反思一下 自己是不是对性别要求太严格了”
除了上面这菊花,还有两个喜大普奔、最新最时尚最洋气的好消息:
1,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最大的皮革场倒闭了,温州皮革厂倒闭了!
2,支付宝拉开了新一轮的社交革命,上线了:到位。据说是一款可以秒杀陌陌的社交黑科技(我之前就想做类似的社交软件来着,被支付宝抢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