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画派》剧照
《中国的乞巧女儿节》剧照
“爱上纪录片”映后交流燕兵
《阳关夫妇》剧照
爱上纪录片——时代生活的掠影
2018年12月的一个周六,兰州百安概念影城“爱上纪录片”影厅正在放映讲述裕固族人民生活的纪录片《耶什格岔的春天》,前来观影的人坐满了影厅。放映结束,主创人员登台和观众面对面交流,讨论的话题从群众生活、民族文化传承到专业创作层面,气氛热烈。
过去的8个月,百安概念影城每个周六都会有题材各异、形式多样的本土纪录片进行展映,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很多纪录片从业者、热爱纪录片的观众的文化生活。
2018年3月17日,由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制作的重大理论影视文献片《兰州空战》,正式拉开了“爱上纪录片”公益展映活动的序幕,这项公益展映活动是在省广电局组织指导下,在省电影家协会、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支持下,由兰州广播电视台和周兵工作室联合主办的纪录片传播平台。活动先后举办了38期,共计49部纪录片在影城播映,27位主创携作品来到放映现场,观影人次达到了3000余人,播映的作品几乎囊括了近年来甘肃最优秀的本土纪录片。
讲述小人物故事的《阳关夫妇》《山菊花》《茶园子里的女演员》,直面社会现实的《我是城管》,反映国防历史的《两弹结合风云录》,聚焦农村教育的《塬上的小学》,关注环境发展的《静静的湿地》《再干旱也要开花》,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陇剧》《包集巧娘》《太石铸铧人》《岷县花儿》《鼓事》,再现革命风云的《兰州空战》《大会师》《红色地标》《决战兰州》,呈现少数民族风貌的《冬季牧场》《祁连山下》《耶什格岔的春天》,展现甘肃各地历史文化的《金城兰州》《祖脉天水》《河州四韵》《扁都口》等丰富多样的纪录片,使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纪录片。而这背后,是甘肃纪录片经过40年发展,融入百姓生活的时代必然,记录时代,解读甘肃,贴近生活,走进观众,纪录片作为时代最忠实的影像记录者,不断感受着时代跳动的强劲脉搏。
40年的接力赛——发展脚步从未停歇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甘肃纪录片的发展历程跟随全国迸发出的文化创造力同时起步。1984年12月,由我省与香港凤凰影业公司合拍的风光纪录片《大西北奇观》完成,并面向国内外发行。1985年10月,省电视台拍摄完成了20集系列片《丝路漫游》。1986年10月,省电视台联合辽宁电视台等6家单位合拍完成了6集系列片《万里长城》。1987年,兰州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了《西北荟萃》《甘肃在腾飞》。1989年8月,省电视台拍摄完成了12集系列片《中国西部之光》。1991年9月,省电视台拍摄完成了8集系列片《巨流追日》(费孝通题写片名)。这一时期,甘肃的纪录片多以大专题和大系列片的形式产出,题材内容多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成果展示等。
时间进入到21世纪,200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纪录片《故宫》,中国纪录片行业进入了工业化、大片化的制作发展阶段;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推出,标志着中国纪录片从单一大片作品向有品牌价值的文化IP转型。为了回应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呼唤,结合本省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民鲜活的生活现实,2013年6月,我省提出了纪录片大省建设;7月,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联合出台了《甘肃省纪录片大省建设实施意见》,甘肃纪录片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闪光的五年——纪录片大省建设
我省纪录片大省建设启动之初,由酒泉电视台拍摄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敦煌伎乐天》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13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目录,这是我省本土纪录片第一次获得国家推荐。
此后每年我省都有纪录片入围国家推荐名目,截至目前,共有16部片子获此殊荣,历史文化类《敦煌伎乐天》《敦煌画派》《河西走廊》《凉州会盟》《金城兰州》《探秘渭河源》《河西走廊·文殊口》《陇剧》《祁连玉传奇》《青砖上的乾坤》,红色革命历史类《兰州空战》《决战兰州》《北上·长征在哈达铺》,历史科教类《两弹结合风云录》《天地神舟》,自然人文类《静静的湿地》。这其中,《河西走廊》获选2016年全国最佳系列片,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静静的湿地》《祁连玉传奇》两部片子制作方均是县区级电视台。
纪录片《河西走廊》2015年分别登陆央视科教频道、综合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播出时间覆盖晚黄金全时段,收视率一路攀升,凤凰视频等网上播放量也一再创出新高,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该片先后荣获第21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作品、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最佳系列纪录片奖、第5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等。2017年该片又在央视电影频道、纪实频道播出。《河西走廊》无疑成为我省真正意义上走出甘肃具备全国影响的纪录片。
纪录片大省建设实施的这五年,是我省纪录片快速发展的五年。如果说之前我省纪录片的发展只是影视创作门类偶尔产出佳作的阶段,那么,这五年则是全省纪录片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生产力的发端,全省纪录片行业创作生产、从业人员、制作机构、播映平台(栏目)、作品产量、获奖情况等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增加和提高。
五年来,我省制作推出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纪录片。以大型系列长片《河西走廊》为代表出现了一批甘肃本土优秀纪录片,先后在央视平台播出各类纪录片18部共69集。全省逐渐形成了以《河西走廊》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以《敦煌书法》《敦煌伎乐天》《敦煌画派》系列为代表的敦煌文化题材纪录片,以重大理论文献片《决战兰州》《兰州空战》为代表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以《两弹结合风云录》等科教题材为代表的地域行业特色鲜明的纪录片,以《耶什格岔的春天》《冬季牧场》《祁连山下》等独具区域民族文化的民族类纪录片的品牌格局。甘肃本土纪录片在国家级、行业顶尖级的奖项上都有所斩获。
逐步形成了较为专业的纪录片创作播映体系。省内纪录片制作从业人员及团队由以往非固定化、非团队化向专业化、组织化转变。全省专业制作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市州、县区播出机构、民营制作机构以及有关高校生产创作水平提升显著。《敦煌伎乐天》《兰州空战》《阳关夫妇》《静静的湿地》《山菊花》等优秀作品均由地方播出机构或民营机构制作或主导制作。形成了以甘肃卫视《纪录30分》和兰州“中国梦·亲历”纪录片制播联盟、“爱上纪录片”城市院线等为代表的纪录片播映专业平台(固定栏目)体系。甘肃卫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纪录30分》走在了全国省级卫视的前端,收视率及市场份额连年增长,一大批高品质的优秀纪录片为栏目带来了良好的口碑效应,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关注和表扬。兰州百安概念影城“爱上纪录片”城市院线纪录片公益展播平台,更是全国城市院线的一大创举。
本土纪录片的管理扶持和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大。自2015年起,对纪录片生产先进单位给予切实有效的项目资助共计150万元;分别在2015年和2017年举办了两届“甘肃优秀本土纪录片评选”活动,奖补资助50万元;同时,还积极组织、全力推荐制作机构和本土纪录片作品参加国家广电总局季度推优、半年选优、年度评优等活动,积极利用嘉峪关国际短片展等一系列活动平台,不断向外界推介甘肃本土优秀纪录片。
未来的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40年后的今天,纪录片行业发展更是迎来了“火热的夏天”。
基于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多媒体的融合发展,纪录片这一艺术形式契合了当前媒体的表达形式和受众的欣赏模式而出现了“纪录片热”,受众量大,市场面宽,美誉度高。传统影院院线、视频网站的大举介入,已经打破了样态藩篱,移动媒体的短纪录片、院线上映的纪录电影、视频网站的纪录片频道等,共同决定了中国纪录片未来10年“具有高度媒体融合属性的,兼具社会价值、产业价值以及新兴传播模式的纪录片业态”。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纪录片事业和产业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然而,我们与全国其他省区如火如荼的纪录片市场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距:我们必须面对有政策、缺资金的发展困境,我们必须面对有作品、少精品的创作现状,我们必须面对人才等软实力资源缺乏的制约。当然,制约亦可催生破茧而出的力量,劣势亦可扭转为优势,后发者亦可成为“领头羊”。
未来,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题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反映陇原儿女生产生活和精神状态的现实题材为重点,系统介绍甘肃历史、甘肃文化、甘肃风情、甘肃成就,真正使甘肃本土纪录片走出甘肃、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回顾甘肃纪录片4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初心不改,并将继续砥砺前行。
【词典】纪录片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以展现真实为本质。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约翰·格里尔逊最早称呼出来的,然而,他并没有给予纪录片一个完美的定义,究竟什么样的作品能算是纪录片,围绕这个问题,众多名家都产生过分歧。
世界著名的纪录片大师包括罗伯特·弗拉哈迪、吉加·维尔托夫、约翰·格里尔逊、尤里斯·伊文思等。其中维尔托夫开创了“电影眼睛派”,提倡镜头如同人眼一样“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对人为的扮演,甚至反对带有表演的影片(故事片)。而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却是由纳努克“真实”扮演而成,最后由现代文明重返原始生活的纳努克甚至因为缺乏过冬食物而死。同为纪录片的先驱,他们的风格却迥异,这也成为纪录片流派纷争的源头。
纪录片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依照播出渠道的不同,可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等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政论纪录片、时事报道片、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生活纪录片、人文地理片、舞台纪录片、专题系列片等。
本站收录电影评论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本站转载分享的电影点评,如未获您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下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