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各省区划调整的故事,比如河南省,陕西省等等。今天,我们谈论湖北省。湖北省是中国的重要省份,也是中部六省之一。建国之初,湖北省被划分为六个特区。现在,它分为12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划调整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说一下湖北省的历史。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灿烂的文明。13世纪,元朝统一全国后,分为10省。其中出现了湖广省。当然,当时湖广是一个广大的省份,包括现在的几个省。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到了明朝,湖广省的管辖范围大大缩小,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和湖南省。当时形成了明朝的两京十三省。17世纪中期,清朝建立自己的统治后,鉴于几个省的面积很大。康熙年间,湖广省分为湖北省和湖南省。至此,湖北省成立,省会设在武昌府,也就是现在的武汉。
1912年,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阶段。那时,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转眼到了1949年春天,湖北省有些地区已经解放,有些地区还没有。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湖北省的两个特区暂时交由陕西省代管。随着湖北省的解放,1950年,梁云地区被归还给湖北省。然而,这两个特区随后被撤销。
属于五六十年代的一种区划模式,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但是管辖面积比较大,相当于两三个地级市,比如河南省商丘地区,陕西省榆林地区等等。当时湖北下辖沙市、黄石、宜昌、宜昌、大冶、绵阳、襄阳、梁勇、孝感、恩施、荆州、黄冈。
其中,宜昌地区和宜昌地级市并存。但那个年代的地级市面积并不大,只管辖市区和郊区。这样的情况,在其他省份并不少见,比如郑州特区和郑州市并列。一个问题出现了。武汉当时去了哪里?由于管理大城市的实际需要,武汉被临时升格为直辖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10多个直辖市之一。这段历史很短。
1951年,绵阳特区出现,原辖县划归荆州特区和孝感特区。1952年,梁云地区撤销,原辖县划归襄阳地区。到1953年,湖北省下辖3个地级市和6个特区。现在是1954年,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战后经济建设和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需要那么多直辖市。
1954年,武汉取消直辖市,重新成为湖北省省会。50年代中期,宜昌市、沙市市降级为县级市,隶属宜昌、荆州两区管理。1958年以来,湖北省的区划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首先,孝感地区被撤销,所辖各县全部划入大武汉的雏形武汉。其次,撤销宜昌特区,设立地级宜都工业区,管理原辖各县。
事实上,这样的分区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辖区面积大,一口气管辖10多个县。因为当时通讯和交通水平有限,如果召集所有县开会。县城部分因为交通不便,需要提前两天出发。因此,1961年,重新设立孝感专区。同时,重新设立宜昌特区,撤销原工业区。
由于孝感地区和襄阳地区面积较大,管理存在困难。1965年,云阳特区成立,即原来的两个云阳特区,重新管理鄂西北的六个县。同年设立咸宁专区,孝感地区南部9县纳入咸宁专区管理。与此同时,十堰开始迅速崛起,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从十堰办事处逐步升级为十堰县级市。
此外,神农架林区成立,直属省政府。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所有的特区都改为地区,湖北省也不例外。湖北省管辖的所有特区都相继改为地区。进入70年代,1973年十堰市升格为地级市,与云阳并存。至于湖北省其他地区,没有大的调整。
1979年,襄樊市、沙市、宜昌市晋升为地级市,与周边并列。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地区经济开始不断发展。当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各省所辖的许多地区相继改革为地级市。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原辖县全部划归襄樊市管理。当然,襄樊市后来改名为襄阳市。
同年,撤销恩施,成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荆门市晋升为地级市。在孙艺程和孙艺程县的基础上,设立鄂州地级市。至于其他领域,80年代没有变化。
1992年撤销宜昌地区,原辖7县纳入宜昌地级市管理。1993年撤销孝感地区,设立孝感地级市。1994年撤销云阳区,所辖县并入十堰市。此外,荆州地区被取消,并与沙市市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史静市。1995年撤销黄冈地区,设立黄冈地级市。
因为荆沙城容易产生歧义,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1998年撤销咸宁地区,设立新的咸宁地级市。2000年,随州市由原来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至此,湖北省的区划基本形成,下辖12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当然,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三个县级市,以及特殊的神农架林区,都是政府直接管辖的。
中国关于区域分工调整的故事还有很多。以后的文章,作者会慢慢和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