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交换身份,体验半个月不一样的生活。

一个是勤劳勇敢脚踏实地孝顺的贫寒之子;一个是行为荒谬、玩世不恭、品行低下的纨绔子弟;

一个单纯,一个“纨绔”。

“爱的沐浴”中的两个人,一个增长了见识,一个受到了影响。

似乎每个人都很开心。

很多人抱怨“三观不正”,但谁能想到,这个始于2006年的节目,如今已经是第19季,播出十几年了。

回访当年的孩子,连导演都很惊讶。

他们有的成为了网络名人,小有成就的演员,或者自己开了公司,生活优裕;

有的当过电影主角,走过戛纳红毯,最后回到家乡当工人,月薪2000元。

还有,已经悄然逝去。

当初参与“改造”的孩子们,有着难以想象的感叹。

按照节目组的逻辑,农村中善良感人的力量不仅能感动观众,也能感动被宠坏的孩子,帮助他们完成“蜕变”。

但是苦难真的能让孩子“迷失”吗?

不完全是。

曾被称为《变形记》史上最难的英雄的石,就是那种让父母最头疼的孩子。

辍学,飙车,抽烟,泡吧,打架,都一样。

和我妈沟通基本都是“给我钱”。

花钱多,一天最多可以花三万。

被下放到农村后,石的“混世魔王”派头没有变:

上学,他打耳洞,穿豹纹哈伦裤;

在家里,他对农村环境不满,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一脚把桌子踢走了。

在节目的镜头中,石依然“渐入佳境”:

下了矿工作,感受到了工人的不易;

新设一桌,补偿当时被踢出去的那桌;

临走前给农村老奶奶下跪,为自己的无礼道歉。

很多人以为他懂事,后来的回访还是揭穿了真相。

接下来的几年,他向母亲要了30万的片酬,却只带了一帮朋友在酒店吃喝玩乐。

他喜欢音乐,在北京上了一所音乐学校,一年后辍学。

他的母亲把他送进了军队,希望更严格的社会规则能改变他。不到一年半,石就提前退休了。

石说:我觉得任何一个去《变形记》的少年都不会改变,而且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想。

@微博石先生

当时节目组并没有意识到少年叛逆不是个人原因,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虽然石家很有钱,但他自称“一生坎坷”:

他从幼儿园开始就寄宿了。在有限的回家时间里,他父母总是吵架,最后离婚。

我爸脾气暴躁,有一次一生气就抓起刀说要砍死他。

妈妈工作忙,所以在他的成长中缺席。为了安抚孩子,她给零花钱来弥补。

直到青春期,孩子叛逆,学校无法容纳,家长才终于意识到教育问题。可惜我早就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

其实“改革”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忆苦思甜”大多无效。

有一个孩子叫廖洪毅。这些天在农村,他挑水、生火、做饭、锄地、扔粪…哭着承诺再也不去夜店了。

但是在我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去了一家夜总会并且喝醉了。

相信“永无止境”的韩在变形结束时含泪抱住继父,取出下巴假体,发誓再也不整容。

但没过多久,她又在整形的道路上狂奔,每隔一段时间脸就会更新一次。

“向真兄弟”王敬泽也不例外。

参加节目那年,他16岁,当地有名的“暴力少年”。

在家里,他总是说“小国王”。向你妈妈要钱。钱不够就摔门砸东西。

学习差再加上脾气火爆,多次被学校辞退。

他不这么认为。他经常在卡拉ok酒吧演奏。

被送到农村进行“改造”后,王敬泽依然我行我素。

和节目组斗智斗勇,不时上演拳打脚踢的戏码。

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很不符合性格,但是彼此也很不搭。

相比之下,上课迟到、吃饭、逃课都不算太严重。

当他第一次到达农村时,王敬泽不喜欢当地的食物。当村里的老人劝说王敬泽不要离开村子,并说要煮点东西给他吃时,这个东北孩子立刻说出了狂言:

我的景泽王快饿死了。如果我从这里跳下去,我不会吃你的任何东西!

过了一会儿,肚子饿了,拿起炒饭。

“好吃”和“再来一碗”。

没想到,因为一碗炒饭,他就生气了。

你想让他改变吗?

在节目中,我确实反思过。

但是回到现实,我还是我行我素。

图片来源:王敬泽微博

唯一不同的是,因为有了“向真”表情包,他有了直播,接了广告,拍了电视剧,甚至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但是热度是暂时的,没有真正匹配的实力和天赋。王敬泽承认他“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

找到王敬泽的Aauto更快的账号,还可以看到他留给公众的一段告别的表白:

图片来源:王敬泽汽车快账户

这个看似粗心的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错位的。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王敬泽的父母忙于生意和工作,忽视了他们的孩子。进入叛逆期,发现孩子早就和父母疏远了。

工作忙,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还经常用钱来弥补——这样的标签在变形计里几乎是家长的标配。

也是孩子误入歧途的最大原因。

对这些父母来说,他们有三次机会教育好他们的孩子。

第一次,是0-6岁时的一个同伴。

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最初时期,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时期。而《变形计》里的父母,总是以工作为借口,怀念孩子的成长。

“我这么忙,哪有时间照顾孩子?」

“不是我想陪孩子,而是谁来赚钱?」

“又要赚钱,又要陪孩子,我能忙吗?」……

《穷爸爸,富爸爸》写道:“成功意味着有时间照顾孩子。」

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孩子得不到真正的安全感,自然无法从心底信任父母。

第二次,是6-12岁的教育。

如果说0-6岁影响性格的话,6-12岁是塑造性格的最佳年龄。

爱和信任是最好的教育,但不是全部。

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变得更好,给孩子制定规则,在规则和自由之间尽快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示范。

所谓“规矩”,不是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制定规则,而不是家长。

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制定规则并遵守规则。如果你没有遵守它们,你将不得不承担相应的后果。

这个规则是行为的“底线”,是人格的大框架。

第三次,是12岁以后的“看见”。

心理学家说:父母什么时候受的考验最大?现在不是小孩子乖巧听话可爱的时候。但是当孩子叛逆,有脾气,和父母顶撞,就麻烦了。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会有这一天。

有时候是3-6岁,有时候是青春期,有的孩子会一直呆到成年。

体内有不可控的力量,这一切都不是孩子想要的。

他们生气是因为不被理解;

他们叛逆,只想被人看见。

如果一直没有人理解他,那只能导致一个结果:他会越走越远。

教育没有捷径,也没有点石成金、就地成佛的本事。14年的蜕变,很难看出哪个孩子真正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真正影响他们一生的,永远是父母的教育。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runpll@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