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芯糖=半小时=一小时。
古人没有钟表,也没有手机,所以用香的燃烧时间来计时。
虽然有日晷、破釜酒等工具,但烧香是一种比较简单常用的计时方式。实际上,由于环境、风、香的长短、香料的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一样,一般都是半个小时左右,也就是一个小时。
“烧香”时间的概念源于僧人的禅定,僧人用烧香作为计时方法。例如,在禅宗的第七天,僧侣们必须每天烧11支香。仔细想想。在当时是非常好的方法,不受昼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还能营造气氛。那时候所有的香都是手工制作的,有一个标准。一柱香烧了半个小时,也就是一个小时。守夜人也是用香来确定时间的,所以也叫“更香”。
除了“一炷香”,还有一碟香,一炉香。
人们常用模具将香粉冲压成固定的字体或图案,称为“香荒”。
比如唐宋时,有人将香料捣成粉末,混合均匀后撒在一个铜印盘上,做成“心”字的形状,点着它的一端,整个香荒就会按顺序燃尽,以供计时。
人们还在《香加文社百科全书》上刻下刻度,将昼夜分为一百刻度。这种香也被称为百雕香,在道观、寺院中常被用作计时器。
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也制作了精美的《屏香漏》。
根据燃烧时间的长短,采用相应的刻度来计时,这在民间的文佳社会百科全书中流传甚广。
用香计时可以说是古代文佳社会百科全书式智慧的结晶。
更能体现中国人智慧和审美情趣的是,人们把香做成各种图形,传达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祈求长寿和恭喜发财是一个简单的愿望,而这恰恰回归到了用香的初衷——祈求上帝,祝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