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变得极快,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对传统文化有些隔阂,对传统节日没有以前的热情和仪式感。如果人们还期待节日,那就意味着学生可以放假,上班族不用加班。
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的基本情感(情绪、喜怒哀乐、爱与恐惧)都不会改变。今天,我们不太了解重阳节。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身在异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人”。在今天的中加百科国,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远离家乡,与父母分离。然而,人们在异乡总是感到孤独,尤其是在节日期间。这是一种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国人重视血缘亲情和团圆的价值追求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血脉之中。从这个角度看,传统节日不再是简单的仪式,它包含了我们的价值诉求、文化诉求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到古代人的生活世界,一窥他们是如何度过重阳节的。
众所周知,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因为“九”的数字极高,也是极正的,所以两个“九”相等,就是“重阳节”。这一天,民间有登高、插菊花、山茱萸的习俗,所以有“登高节”、“菊花节”、“山茱萸节”等不同的称谓。另外,“九九”与“九九”谐音,即时间久远的意思,蕴含着人们非常美好的价值观。因此,人们经常在这一天举行一些活动来祭祖和尊敬老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12年,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既然重阳节有这样的文化内涵,我们会问,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它的习俗背后有什么寓意?重阳节的起源可以在鲁的《春秋》中找到。其中记载:“(九月)命家宰,耕田备收。有五点很重要。藏帝之书收藏于神库,唯敬必赏。”“是同一天,大皇帝,尝祭,叫他备皇帝。”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在庄稼丰收的秋天和九月祭祀神和祖先。荀子认为,“天地为类之本;祖先,生命之本”。之所以举办这些活动,是因为我们不能盲目地把它们当成一种迷信。其实是古人追求“从哪里来”的问题,是报纸的一种心理和价值诉求。
佳人
此外,据《西京杂记》“九月九日,食山茱萸,食散饵,饮菊花酒,云使人长寿。”由此也可以知道,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佩戴山茱萸、吃散饵、饮菊花酒等习俗。人们认为这些活动可以使人长寿,这可能是受当时一些术士通过吸毒来追求长寿的影响。
此外,《荆楚年谱》还说:“九月九日,四人在野外设宴。”这是什么意思?隋代杜公曰:“九月九日之宴,不知在哪个世代,自驻宋以来,未曾改变。”也就是说,人们在重阳这一天举行大型宴饮的活动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直保持到宋代。“九江村午宴,菊聚祝寿。明年会比今年更健康,我们一起拯救我们的青春。”这是对当时重阳节的描述。在重阳节,人们举行宴会,喝菊花酒,祝愿老人健康长寿,整个场景充满了幸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孝”文化,以及一种尊老的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看,重阳节被称为“老人节”不无道理,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
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汉重阳节的仪式和习俗是相当完备的。因此,重阳节的起源并不局限于汉代,而是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代。然而,“重阳节”作为一个名词出现在《文佳社会百科全书》中,还是在三国时期。比如曹丕的《九天与钟繇书》写道:“年至月,忽归九月九日。是九个太阳的数目,太阳和月亮要合在一起。通俗而有名,适合长久。所以,要享受一顿酒席。”晋代陶渊明也说:“我是隐士,爱崇九之名。菊英园,一边捧着糯米,空拿着九华,一边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意。”我们知道,陶渊明独爱菊花,所以他爱我家我武,对重阳节也情有独钟。
当然,从汉代到魏晋,重阳节的一些习俗主要是在宫廷和文人之间流传。直到唐代,重阳节才被正式定义为节日。从此,朝廷与百姓同乐,在重阳节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
关于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是“爬山”。但是人为什么要爬,它的意义是什么?《礼记·祭祀法》有云:“山川溪谷,丘陵云雾,风雨妖魔鬼怪,皆谓之神。”其实这是一种简单的万物有灵论,即早期人类对超自然和超人格力量的崇拜。早期,人们主要通过采集、捕鱼和狩猎来获取日常生活资料。但是,因为山脉提供了茂密的森林,各种野生动物,山上的闪电击中了树木,引起了自然火灾,人们通过反复练习,意识到可以用它来烧烤食物。总之,人们认为山是神秘的,所以对山心存敬畏。也有人对“拜”字进行了解读,即“从山到族,族声”说明最早的拜也是为了山。
此外,还有“辞掉青春”的说法。我们都听过三月“踏青”的说法,所以“踏青”的反义词是“辞职”。清代《景帝岁时纪昇》说:“有治者,可以在郊外终日饮酒作乐,谓之青。”
那么,插吴茱萸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古人认为山茱萸可以入药,菊花也可以。早在唐代,这种习俗就已经流行起来,我们在王维的诗中也能看到。山茱萸具有驱虫除湿、祛风散结、治疗寒热的功效。九重阳节,正值阳气过高,极为凶猛。所以佩戴山茱萸是为了辟邪,带来好运,类似于端午节佩戴菖蒲,喝雄黄酒。
至于菊花酒,是重阳节的必备饮品。“我开花后,所有的花都要被杀死。”秋天,其他的花都将凋谢,只有菊花会绽放,而菊花并不艳俗,有着高贵的品格。因此,自三国魏晋以来,菊花受到文人的追捧,聚在一起饮酒、赏菊、写诗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重阳节在秋天,文人对秋天有感情。所谓自古秋高气爽,寂寞难耐。重阳节登高是一个美好的习俗,但是因为人在外地,心情压抑,所以很难过。我们不必,就像杜牧的诗里说的,“但逢佳节必有所赏,不可厌。”